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drop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占据着很大比例,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是增强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但其艺术性与实效性并未得到有效统一。本文将通过简述情境创设的内涵,分析在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的意义,并为如何有效结合两者的统一性提出改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情境创设;艺术性;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发展推进,创新出许多新颖的教学方法,其中“情境”一词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出现,情境创设逐渐受到教师的关注。情境创设教学法就是结合教学内容创建具体的教学情境,向学生传授教学知识,并以艺术性与实效性的特点,逐渐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树立完美的人格,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但目前情境创设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效果并不显著,语文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过分追求美感,忽视了情境创设的实效性,或者创设的教学情境过于牵强,缺乏艺术性,这都是难以达到艺术性与实效性相统一效果的表现。
  一、情境创设的含义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形象的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促进学生心理机能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教学的核心目的在于,通过语言描绘、角色扮演、诗歌朗诵、音乐欣赏等方式,把教学内容融入这些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在情境创设中兼具艺术性与实效性相统一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入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兼顾艺术性与实效性的统一,可以转变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以新颖的形式带给学生新鲜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语文课程的积极性。
  (二)提升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
  教师在情境创设中既体现艺术性,也体现实效性,才可以使语文阅读的教学效果更加显著。以形象、直观的形式将抽象的知识展现出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同时帮助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语文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印象,进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上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时,情境创设中具备的艺术性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品质。并且情境创设中具备的实效性可以让学生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只有兼具艺术性与实效性的统一,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在情境创设中兼具艺术性与实效性相统一的策略
  (一)正视情境创设教学的目的
  教师在教学中引入情境创设,主要目的是带动课堂教学氛围,保证课堂教学的开展,并没有全面认识到情境创设教学的作用,偏离了情境创设教学法的核心。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围绕文章的中心主旨,创设相应的情境教学课堂,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例如《种子》这篇课文,教师不仅以播放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小女孩交树种、捡树种的行为,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还要让学生通过视频仔细观察对小女孩捡树种的具体描述,学习怎样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的细致描写,以及如何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从而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兼具创设艺术性与实效性相统一的教学情境,小学语文教师往往花费大量的精力准备情境教学的教案,但学生的学习效果依然不明显。原因在于学生在情境教学中通过欣赏的角度被动地接受教学知识,没有体现学生的参与性,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应该创设可以体现学生参与感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奇异的琥珀》这篇课文,对于这种科普文章,通常条理清晰、用词严谨,学生对这些知识也比较陌生,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语文教师就可以先通过展示琥珀的图片,让学生有直观的印象,然后在对课文进行教学时,可以选取部分学生以朗读的形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最后通过小组交流探讨理解琥珀的形成,并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深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丰富情境创设的形式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对任何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年龄,传统的以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方法,已不能满足作为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结合教材的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情境,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例如对于对话部分比较多的课文,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对于诗歌类的课文,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对于寓言类的课文,组织学生进行讲故事。總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符合学生的教学情境。《不用嗓子的歌手》是一篇童话故事,小黄莺想组织一支合唱队,他找到了“嗡嗡嗡”唱歌的小蜜蜂、“呱呱呱”唱歌的小青蛙、“吱吱吱”唱歌的蝉来加盟。
  在寻找歌手过程中发现,蜜蜂是靠翅膀振动发出声音,青蛙是靠声囊发出声音,蝉是靠肚子上薄膜振动发出声音,它们都是不用嗓子的歌手。这篇课文以对话为主要形式,介绍了小动物有趣的故事,富有童真童趣,正好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童话世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开展情境创建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的特点,并且要注重兼顾艺术性与实效性的有效统一,以提升语文课程的教学效率,以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雪娇.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J].新教育时代,2015(1).
  [2]马育春.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的艺术性与实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5(5).
  [3]蔡淑兰.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J].课外语文,2014(14).
  (编辑:张晓婧)
其他文献
以党外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治方面的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方面。作为参政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中国的政治进程中,发挥着
【摘要】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语文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能力,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明确学情、立足教材、学会反思等路径来实现。  【关键词】语文教师;预设能力;生成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课堂预设与生成能力是语文教师重要的专业素养。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关键之处在于语文教师是否具备高超的课堂预设与生成能力。语文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在课堂活动中临时生成教学内容,二者是相
变形链球菌(变链菌)在牙面上的粘附和定居是龋病发生的始动因子。变链菌的葡萄糖基转移酶、表面大分子物质等自身生物学特性可能参与了变链菌在牙面上粘附定居的全过程。唾液中
目的:探究MRI与CT诊断颅内肿瘤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45例颅内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本组患者分别采用MRI以及CT诊断来对颅内肿瘤进行检查。对比患者的2种诊断方法
针对服务器的多样性现状与管理监控的集成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提出一个基于JMX框架的服务器性能数据采集方案.并以Apache服务器为采集对象实现和验证了该方案,实验证明该采集方案
野生地被植物适应性好、管理上较为粗放,降低了养护成本,减少施用化学除草剂对土壤及空气造成的污染,符合节约型园林、低养护景观的发展趋势。同时。一些野生地被植物颜色丰富、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药物治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丙泊酚与气体麻醉对老年患者苏醒后认知功能改变。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2月在我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242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21例)和对
软件开发是一项高度知识密集型的活动.引入软件项目管理对软件生成过程和软件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是项目成功的必要条件。以CMMI项目管理理论为基础,结合《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
肿瘤的新生血管作用已经成为共识,在肿瘤新生血管密度和肿瘤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的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的显著的相关性,而且明显的高于肿瘤转移的其他指标,同时该指标还存在着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