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柔道与现代奥运

来源 :搏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柔道是属于摔跤范畴的一种格斗对抗性的竞技体育运动,是重竞技项目之一。柔道比赛两徒手、赤足,着柔道服,在席子上进行。以把对手摔倒或使对手的背着地达30秒钟者为胜,也可拿住对手肘关节或绞住对手的颈动脉,迫使对手认输。
  明朝末年1638年,少年时曾在河南少林寺习武学艺的中国杭州人陈元X旅居日本东京麻布区国正寺,以拳法为主传授弟子。福野正胜、矶贝次郎和三浦义辰三人拜陈氏为师求学拳术。经他们苦心钻研,深得陈氏拳术奥妙,其后几人各树一帜,自成体系,名人辈出,尤以柔术见长。到了19世纪中叶,随着德川幕府倒台,睦仁登上天皇宝座,改号明治。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模仿西方欧美先进国家科学文明之风日盛,柔术也被视为封建之物而被列为摒弃之列,面临着衰败的境地。1860年出生在日本兵库县武库郡御影镇的嘉纳治五郎目睹柔术的日趋衰落,觅治柔术高师,博采各流派之长,潜心钻研柔术的奥妙,吸收了中国武术的踢打摔拿等技术动作,在实践中实战中不断改进和总结,于1882年5月创办了柔道的习武场所——讲道馆,1883年建立了段位晋升制度,并制订和健全了一套完整的比赛规则,成为日本柔道训练中心。
  对于嘉纳治五郎的柔道在日本柔术界有许多的非议,指责和对抗,经常有人到讲道馆寻衅闹事,以致于柔道与柔术成为势不两立的两派,一些知名柔术高手聚集在户冢彦助门下,形成户冢门人的柔术与讲道馆柔道的对抗意识,为此1886年5月在日本警察总监三岛通庸倡议并亲自主持下,举行了柔道与柔术的大决战。双方各出15人进行比赛,这场实际上关系到柔道的成败与存亡的交战,引起了日本国民的极大关注。比赛结果,讲道馆柔道获大胜,特别是征服各派柔术的强手而著名的柔道选手西乡四郎和柔术高手照岛太郎的决战,不仅以西乡四郎获胜而告结束,这一役精彩决战也久久在日本民间流传。此次决战,确定了柔道的社会地位,技艺上的绝对优势压倒柔术,使柔道声威大振,争取了社会上的支持,在警视厅的积极支持下,柔道终于发展成为一种体育运动,走上了兴旺发达的道路,嘉纳治五郎也成为柔道的鼻祖。
  嘉纳之所以习柔术而创柔道,其意在于追求更高目的。所谓“柔”,顾名思义就是柔和之意,其反义词是“刚”,常言道:以柔克刚,嘉纳认为,柔术只不过是名目繁多的武术流派中的一种,而柔道却是博采众家之长的,其宗旨在于锻炼身体、参加比赛与修身养性。1908年嘉纳治五郎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此后20余年间不遗余力地力图使柔道能列入奥林匹克的比赛项目。1928年他率领首次参加奥运会比赛的日本代表队从阿姆斯特丹返回日本时,发表了“希望柔道能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的讲话。1933年嘉纳在伦敦又一次提出:“唯有柔道精神,才是最符合以世界和平为理想的国际比赛精神。因此,今后我将辗转各国致力于柔道精神的普及”。在嘉纳的坚持不懈努力之下,欧美各国涌现出不少柔道组织。1938年出席国际奥委会会议后,在从罗马归国途中嘉纳病逝。1949年日本朝野成立了全日本柔道联合会,对日本柔道复兴和推动世界柔道运动的开展起了积极促进作用。1951年,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意大利、瑞士、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卢森堡、古巴和日本12个国家发起建立了国际柔道联盟,嘉纳之子嘉纳履正担任首任会长。嘉纳的继承者们继续不断地为柔道走向世界而努力奋斗。在他们的努力下,1954年在雅典举行的奥委会全体委员会议,终于正式讨论了柔道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的问题。然而这项议案却在为时过早的理由下轻易被否决了。此后在1957年索非亚奥委会会议上,这项议案又遭厄运。在其后举办的罗马与墨尔本奥运会上,柔道虽应邀做了公开表演赛,但仍未被列入现代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在此期间,国际柔道联盟已举办了两届世界柔道锦标赛。1964年的日本东京奥林匹克大会上,柔道正式被列入比赛项目。嘉纳治五郎一生梦寐以求的理想,在他去世26年之后终于得以实现,从此,学习柔道的热潮就象一股旋风似地席卷世界各国,古老的柔道从少数人的运动发展到了该广为普及的大众体育运动,从而使讲道馆的柔道由神秘的武术变成了众所周知的世界性体育项目。
  1961年12月3日国际柔联在巴黎举行的总会上正式决定,在东京奥运会上采用四个级别进行比赛:轻量级68公斤以下,中量级68公斤以上80公斤以下,重量级80公斤以上和无差别级。会议还对参赛国家及运动员规定,在所有级别的比赛中,一个国家最多只能报4名运动员,每一级别限报2人。同一名运动员不得参加两个以上级别的比赛。1964年10月20日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74名选手参加了东京奥运会柔道比赛的角逐。日本选手夺得3个级别的冠军,捍卫了日本“国技”的荣誉。荷兰选手安·盖辛克虽已30岁,仍然夺取了无差别级冠军,此前他曾3次获得世界冠军和14次欧洲冠军,安·盖辛克的夺冠也打破了日本企图垄断奥运柔道金牌的梦想。墨西哥19届奥运会未设柔道项目的比赛。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柔道再次被列入比赛,体重级别变成了6个级别,由于比赛方法的改变,荷兰重量级选手维·鲁斯卡1人夺得重量级和无差别级两枚金牌。以替补队员身份来到慕尼黑的苏联选手斯·乔契什维利,由于正选队员波卡塔耶夫患急性盲肠炎而应急出场,在败者复活中复出的他,决赛中战胜了曾在第三轮比赛战胜过他的英国选手斯塔布鲁克,为祖国赢得了历史上第1枚柔道金牌。本届比赛有11个国家获得了奖牌。日本夺取了3枚金牌1枚银牌和1枚铜牌,韩国夺得1银2铜,显示了亚洲选手的实力。莫斯科22届奥运会由于日本的缺席,使柔道比赛逊色不少,8枚金牌被6个国家所获,15个国家夺取了奖牌。洛杉矶奥运会由于15个国家的抵制也影响了柔道比赛。自1977年起日本柔道选手山下泰裕,连续在193次大型比赛中保持不败,他4次获得世界冠军,8次获得全国冠军,本届奥运会虽半决赛右腿受伤,他仍跛着一条腿,忍着钻心的疼痛战胜了最后一名选手夺得金牌,领奖台上这位铁汉无法控制幸福的泪水,而观众从中看到他所付出的巨大艰辛无不为之感动。汉城奥运会亚洲日本、韩国依然占据了重要角色,金牌被6个国家所包揽。巴塞罗那奥运会来自五大洲97个国家和地区的434名选手(其中女选手166人)参加了柔道项目的比赛,世界柔道选手欢聚一堂,数据表明,本届比赛紧张激烈,参赛上届柔道冠军无一人卫冕成功,世界锦标赛的14名冠军仅有3人夺冠,有16个国家分享了奖牌,10个国家和地区瓜分了男女各7个项目的14枚金牌。中国23岁女柔选手庄晓岩为中国赢得奥运史上第一枚柔道金牌。悉尼奥运会8个国家分享了14枚金牌,日本4枚高居榜首,古巴、法国、中国各得两金位列其后。雅典奥运会24个国家都有奖牌斩获,7国夺取了金牌。赛前日本的夺金目标是4枚,而当本届比赛他们席卷8金,风头之劲,令人吃惊。其中日本女子柔道选手突然发力,狂揽5金,其中4场金牌之战日本女将全都是“一本”绝对优势获胜,日本柔道选手以骄人的战绩,重铸了他们“国技”的辉煌。迄今奥运会柔道比赛已产生了95枚金牌,21个国家和地区有金牌入帐,日本31名名列前茅,法国10枚居次席,韩国8枚居第3,中国和古巴各5枚名列第4位。
  回顾百年柔道进入现代奥运已40余年,如今我们回首柔道创始人嘉纳先师遗训,体会柔道运动的真谛:“柔道乃最有效的使用心身全力之道。修其道乃在于通过进攻与防御训练,锻炼身体素质,陶冶情操,悟出此道之真髓所在。其最终目的在于悟出此道之后,救世济民,完善自我”。
  (责编:高生)
其他文献
三、各种方式练习效果的比较和综合性练习  许多学者进行过不同肌肉收缩方式练习效果的比较实验,结果是多种多样的。  日本的小野三嗣等对股四头肌进行10周的实验表明,动力性练习效果显著优于静力性练习。还有很多作者认为动力练习比静力练习效果好,但也有的作者认为静力练习比动力练习有效。大多数作者认为静力练习与动力练习对提高力量同样有效。若把两种练习相比较,静力练习主要能提高静止性用力的力量,而动力练习能明
着力点部位的承受能力训练    力量训练使骨骼发生了很大变化:使管状骨干截面增大,骨密质和肌腱在骨上的附着面增厚。这种适应性的变化大大提高了骨的坚固性。抗阻训练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相关部位的冲击承受能力。但这些都是在有保护的情况下得到锻炼的,在无任何保护的真实打斗中,身体可能会接触到不同质量的物体,一些坚硬的物体超过了身体的承受能力,这样在进攻时自身就可能受到伤害。为了应付这种情况,就需要进一步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