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术后的效果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stdzi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术后实施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的效果及对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4例,采取随机1:1比例分为对照组32例与试验组32例,对照组护理以常规护理为主,试验组护理以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为主,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ICU住院时间、COPT及RASS评分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25%、28.13%,试验组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术后实施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可缩短ICU住院时间,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效果显著。
  关键词:程序化;脑出血;镇痛镇静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7-319-01
  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为脑出血,高血压是引发本病的主要因素,具备病势危急、病情进展迅速、致死率及致残率高等特征。多数脑出血患者在术后因颅内压升高、继发性颅脑损伤、脑水肿等因素出现躁动现象。适度镇痛镇静不仅可以减轻病情波动,还可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脑出血患者,32例采取常规护理,另外32例采取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对比护理效果及对不良事件的影响,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4例,采取随机1:1比例分为对照组32例与试验组32例。对照组男女比21:11,年龄54~73岁,平均年龄(61.41±3.62)岁。试验组男女比20:12,年龄55~74岁,平均年龄(61.62±3.73)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满足脑出血相关诊断标准;年龄低于75岁;患者及其家属知晓且同意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脑干出血;脑室出血;严重脏器功能不全;精神疾病。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护理以常规护理为主,包括基础护理、不良反应预防及密切监测患者病情等。
  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采取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具体内容如下:其一,成立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小组,由护理人员及主治医生组成,主治医生担任小组组长,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镇痛镇静计划。其二,镇痛镇静计划实施。每间隔10min应用重症疼痛检查工具及镇静程度量表对两组患者镇痛、镇静效果进行评价,以此对用药速度进行调整,告知医生评估结果。其三,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情绪变化进行密切监测,若患者出现抑郁、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应予以心理疏导,轻触患者肢体,纠正其负面情绪。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ICU住院时间、重症疼痛检查工具(COPT)及镇静程度量表(RASS)评分。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继发性脑损伤、脱管、挣扎行为等不良时间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ICU住院时间、COPT、RASS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以SPSS23.0统计学软件为主,ICU住院时间、COPT、RASS评分比较用t检验;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代表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及镇痛镇静效果比较
  试验组ICU住院时间、COPT及RASS评分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25%、28.13%,试验组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脑出血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一旦发病极易造成患者残疾或死亡。如果不及时治疗,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健康[1]。目前治疗脑出血常用方法为手术治疗,但术后患者易躁动,给治疗效果带来不良影响。此外,躁动症状会引发诸多不良反应,加重患者病情。因此,脑出血患者术后应给予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治疗效果。
  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减轻手术应激反应的同时减轻疼痛,改善患者存在的抑郁、焦虑、躁动等负面情绪[2]。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中首先成立护理小组,评估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做好心理疏导,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3]。本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ICU住院时间、COPT及RASS评分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提示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可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起到较好的镇痛镇静效果。此外,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8.13%,有统计学差异。提示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可減少不良事件发生。
  综上所述,脑出血患者术后实施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可缩短ICU住院时间,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王云,熊静静,郭志强.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术后的效果和不良事件发生率[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06):1107-1110.
  [2]余霖.脑出血患者术后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30):86-87.
  [3]刘永瑞,何羿昕.脑出血患者术后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36(03):288-29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提高护理质量,论证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对骨科患者术后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48例病例样本均来自于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例库。采用Excel抽样功能将24例纳入对照组,行科室常规护理干预;剩余24例纳入研究组,行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更高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医疗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引入了介入护理,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有很大帮助,能够有效去除患者产生的各种不良情绪,所以治疗效果自然提高,医护人员与患者的关系更加融洽。在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高质量的干预,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其早日康复。  关键词:介入护理;心血管;患者治疗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颈椎病患者行综合性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数据遴选我院收治的96例颈椎病患者,“信封法”分传统组(传统护理,n=48)、综合组(综合性康复护理,n=48),2组康复效果比较分析。结果:护理前颈椎康复效果无差异,P>0.05;护理后与传统组比较,综合组NDI值更低、CASCS值更高;满意率更高,P<0.05。结论:综合性康复护理提高颈椎病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崇。  关键词:综合性康复护理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4例,采取随机1:1法分为对照组37例与试验组37例,对照组护理以常规护理为主,试验组护理以集束化护理为主,对比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分别为5.41%、29.73%,试验组较对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优质护理),各31例。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的应用,可以巩固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护理体验。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优质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抽样选择2019年4月~2021年4月收入我院救治的24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平均年龄为55岁。将24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进行常规健康护理的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全面护理干预,5个月后,比较2组240例患者空腹期间血糖总量控制情况及其并发症发生概率情况。结果:实验组老年急性糖尿病临
期刊
摘要:目的 对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手术室综合护理配合方法进行总结,观察护理配合对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78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设护理研究组与护理对照组,通过随机的方法向每组随机分配患者39例。根据分组,对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对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手术室综合护理配合,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与护理对照组患者相比较,护理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间在我院急诊科进行抢救患者100例,利用随机分组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急救手段,研究组进行全程护理的急救手段,进而观察患者间抢救效果。结果 患者间抢救情况与护理满意度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 全程护理模式的应用对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与治疗预后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挽救患者生命作
期刊
摘要:目的 明确神经外科危重症经亚低温治疗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4例神经外科危重症经亚低温治疗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 干预后患者昏迷状态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得到明显改善,与干预前相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神经外科危重症采取亚低温治疗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促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得到改善,在临床推广应用前景可观。  关键词:护理干预;亚低温;
期刊
摘要:目的 对产妇发生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干预措施,以缓解产妇不良情绪,提升身体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内蒙古满洲里市人民医院产科在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收集的分娩产妇资料共计120例,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況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两组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 对比两组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