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黄金上涨周期或将开启

来源 :大众理财顾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wei_0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金的本轮熊市周期很可能已经接近尾声,存在重新走向牛市的周期性动力,而2016年是否成为黄金新一轮上涨周期的起点,我们拭目以待。
  2016年以来,黄金价格持续上涨(2016年上半年上涨25%),俨然成为各大类资产中的耀眼明星。拉长周期看,1970年以来黄金经历了5次牛市周期和5次熊市周期,1970年至2016年上半年,黄金价格累计上涨37倍,年化回报率8.11%,优于标普500股票指数的涨幅(6.95%)及其他大部分资产类。
  除了收藏,黄金的主要功能是避险和保值,这也是黄金的金融属性。影响黄金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有避险情绪、供给与需求、实际利率水平等。
  1 避险情绪影响黄金短期走势
  俗话说“乱世买黄金”,当地缘政治风险、局部战争、金融动荡出现时,黄金价格往往会受到避险情绪的推动而上涨。从近10年来看,在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2011年的欧债危机及2016年的英国意外脱欧事件后,黄金价格都随之上涨(见图1)。当今虽不是乱世,但资本市场波动明显加剧,黑天鹅事件防不胜防,黄金的避险功能被投资者频繁关注。
  2 需求上升支撑黄金价格
  供需层面,黄金的主要供给来自于金矿开采、央行抛售和再生金;主要需求来自于金饰、央行购买、投资金条和ETF基金的配置等。
  从供应端来看,由于金矿资源的有限性,全球范围内已经很久没有发现大型黄金矿藏了,而全球最大黄金生产商之一Goldcorp此前发布报告称,其统计了全球主要的黄金矿产企业近20年勘探黄金矿藏的数据,结果显示,1995年是全球勘探到新黄金矿藏的一个高峰,一般黄金矿藏从勘探到达到量产高峰为20年周期,以此计算,黄金矿产量也将在2015年(实际供应为4347吨,为历史高峰)达到顶峰,此后在未来几年都会下降,甚至有很大的降幅。
  但从需求端来看,全球黄金需求呈现上升趋势,2015年全球黄金需求上升为4234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资本市场持续动荡,黄金不再仅仅具有收藏功能,2011年开始,各央行纷纷增加黄金储备以稳定货币。而全球主权基金,大型资产管理机构也开始从资产配置的角度配置黄金,其中,黄金ETF基金最受青睐。截至2016年上半年,全球ETF黄金基金共持有现货2190吨,为年初的1.36倍。
  2015年三季度开始,黄金需求增长超过供应的增长,2016年一季度开始出现供应缺口。供不应求的局面为黄金价格的上行提供了支撑(见图2)。
  3实际利率决定黄金价格的长期走向
  在金融属性上,黄金的本质是负利率的商品类资产,持有黄金不但没有利息收入,还需支付保管费用。选择持有黄金,放弃其他货币类资产的机会成本即为这些生息资产的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减去通胀水平)。而美元作为黄金的定价货币,其长期实际利率就是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实际利率水平高,黄金价格上行将受阻;而实际利率低,则黄金价格走高的可能性越大,理论上黄金价格与实际利率为负相关。货币宽松环境下的低利率水平、通胀预期上升,都可能推动黄金价格的上升。
  从实际数据来看,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减去通胀与黄金价格走势统计分析显示,两者相关度为-0.8,黄金价格确实与美国长期实际利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见图3)。
  4黄金能实现多元化资产配置
  研究表明,黄金与其他资产表现出弱相关或者负相关的关系,纳入黄金资产配置能实现资产多元化。对国内投资者来说,当前人民币仍然面临一定贬值压力,但调查数据显示,海外资产在居民资产中的占比只有1.6%,增加黄金资产类可以实现资产保值与多样化(见表1)。
  5黄金是否还会继续上涨
  那么,黄金还会继续上涨吗?笔者的观点是肯定的。
  从避险需求来看,英国脱欧的后续影响、地缘政治纷争、美国总统大选、新兴市场资本外流等风险事件牵动着全球市场脆弱的神经,避险情绪随时可能升温,从而持续点燃购金热情。
  从供需层面看,由于受到黄金矿藏开采的限制,未来的供给可能逐步减少,而黄金需求持续上升,已经从过去的供大于求到均衡甚至供不应求的状态,需求上升支撑黄金价格。
  从长期决定因素来看,当前全球仍以低利率为主,美国外的不少核心发达国家甚至实施了负利率,根据美林证券的统计数据,2016年上半年收益率为负的国债已经达到11万亿美元,超过整体指数规模的30%。低利率极大地降低了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而对美元来说,与全球货币政策相反的加息进程将会异常谨慎,使得名义利率能维持在较低水平,而随着石油价格的反弹,薪资收入逐步上升,美国通胀可能抬升。低利率及温和通胀的环境下,黄金具备配置价值。
  1970~2015年黄金市场周期性表现如表2、表3所示。
  笔者认为,黄金的本轮熊市周期很可能已经接近尾声,存在重新走向牛市的周期性动力,而2016年是否成为黄金新一轮上涨周期的起点,我们拭目以待。
  收稿日期:2016-08-19
其他文献
随着高净值人群对寿险重要性的认知和了解程度的提高,他们对保险公司及保险产品本身有着更高的基本服务需求和增值需求。“保险理赔的时效性”“保险销售人员销售环节专业的解释”和“承保环节的快捷性”是高净值人群最看重的基础服务。  8月15日,泰康人寿与胡润研究院连续第二年在北京发布《中国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  该白皮书显示,2016年高净值人群对新型养老社区的认知度和需求大幅提升,中高端养老社区的选择
期刊
从放荡不羁的风流浪子到高冷多金的霸道总裁,从玩世不恭到惩恶扬善……每个角色的成功诠释都是一种成长,多年的磨炼与积淀让他的表演愈发从容和自信,他就是实力派青年演员高伟光。  在瞬息万变的演艺界,一个深入人心的角色可以让演员走出荧屏,真正被观众认识和喜爱。在最近的一部热播剧《亲爱的翻译官》中,一个个性鲜明、处世张狂的角色把演员高伟光带入了观众的视野。  用细节为人物加分  剧中,高伟光所饰演的高家明是
期刊
中瑞富信的5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普惠金融的发展与普及,更是一家企业不断坚持、创新与感恩的行走轨迹。  上半年刚过不久,中瑞富信迎来了它5岁的生日。这家成立于2011年7月22日的企业,在今年的5周年庆典前交出了这样一份成绩单:360个债权,近300家中小微企业,5000名高净值投资者,近20亿元交易额。在公司上下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喜悦之际,也感受到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沉甸甸的交易金额背后,是投资者资
期刊
加拿大BC省出台的房产新政,可谓是开了北美地区对海外买家进行房地产限购的先河,这样的政策存在向加拿大其他省份甚至美国扩散的可能性。  7月25日,加拿大官方房地产调控的严厉政策出台,BC省(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政府宣布,从8月2日起对大温哥华地区楼市的海外买家额外征收15%的房产交易税。本文将就这一政策出台的背景及对加拿大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进行剖析。  房产新政出台的原因分析  房价涨幅过大是加拿大房
期刊
处于成熟期的家庭,家庭成员的工作能力、经济状况达到高峰状态,理财的重点是为退休做准备。  宋先生,42岁,是一家小型企业的企业主,年收入接近50万元,但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月均收入在4.1万元左右;宋太太,41岁,是一名全职太太;孩子12岁。宋先生、宋太太及孩子每月的支出分别为5000元、4000元和2500元。宋先生家庭拥有家用车一辆,价值30万元,每月用车支出3000元;自用房产一套,市值21
期刊
近两年来,市场波动不断加剧,普通投资者经常出现巨额赎回的情形,未来,公募基金该拿什么留住散户的心?  近年来,公募基金中机构投资者占比不断扩大,已超50%。不过,在公募基金赢得更多机构投资者的同时,也间接导致公募基金为散户服务的属性逐渐弱化,加之近两年来市场波动加剧,普通投资者经常出现巨额赎回情形,未来公募基金该拿什么留住散户的心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  1 定制基金频现  在2016年股债市场持
期刊
高净值人群对待商业寿险的态度是怎样的?走在趋势前沿的他们如何应对医疗、养老相融合掀起的新浪潮?  过去1年,虽然中国整体经济增长放缓,但在一线城市房价持续增长的带动下,高净值人群增速不减。截至2016年5月,我国大陆地区千万元高净值人群数量约 134 万人,亿万元高净值人群人数约 8.9 万。  1高净值人群寿险市场规模  调研结果显示,95% 的千万元高净值人群,即127.3万人拥有商业寿险。高
期刊
进入2016年,打新新规出台、信用债违约、股市走弱等因素使得保本基金盈利能力大幅下滑。2016年至今,保本基金收益惨淡,未能跑过低风险的货币基金及纯债基金。  2015年下半年,A股市场行情走弱,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使得保本基金出现扎堆发行、募集效率较高、募集资金量较大的现象。据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统计,2015年至今,共成立106只保本基金,占保本基金总量151只的70.20%。保本基金规模的迅
期刊
新版《商业银行理财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发  银行理财监管从来都不是新问题,自2005年以来,监管层已下发了十多项相关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但现在的市场发展显然要求有一个完整的规范性文件,对银行理财进行全面的监管。  银行理财监管问题因7月底新版《商业银行理财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的下发再次备受关注。新版《征求意见稿》在分类管理、限制性投资和禁止发行分级理财产品
期刊
外资银行在国内发展所遇到的尴尬境地,使其必须调整自身发展方式,例如放弃部分发展滞后且增长缓慢的业务、重新定位客户目标群体、考虑与中资银行进行局部合作等,只有这样才可能在发展迅速的中资银行面前站稳脚跟。  统计显示,2009年至今,花旗银行在中国的零售业务已亏损3.5亿美元。虽然花旗中国整体业务受到其外国公司关联业务的提振,仍维持盈利,但其消费者银行业务的困境不容忽视。同时,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业务受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