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区小学双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f8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双语教学是教学的形式之一,目的是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目前应用较为广泛,这是将德育内容进行渗透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分别对新疆地区小学双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进行分析,并给出途径和方法的具体内容。旨在通过分析完善相关理论,并为后续具體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支持。
  关键词 新疆地区小学;双语教学;德育;榜样激励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2-0082-01
  新疆地区一直以来的建设水平和教育水平较为滞后,这是多重原因共同导致的,建国以来,我国重视对新疆地区的开发建设,尤其是文教方面。就新疆地区小学双语教学而言,设法将德育内容渗透其中,可以有效提升双语教学的成果,也符合新课标下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本文就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一、新疆地区小学双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1.课堂渗透
  新疆地区小学双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直接途径是课堂渗透。小学是各级学习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的学校学习主要集中在课堂,这是应用课堂作为途径进行德育渗透的基础。具体而言,双语教学的各类课堂均有进行德育渗透的空间,以基本的汉语教育为例,汉语课堂上有大量的教学课文,其中可以融入各类德育元素,比如《你们想错了》一文,讲述了革命先烈方志敏同志被俘虏时的情形,敌人尝试从方志敏身上搜索钱财,方志敏以“你们想错了”对敌人进行了嘲笑和驳斥,其体现了革命先烈视金钱如粪土、一心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操,具有相当积极的德育意义,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类型内容详加讲解,实现课堂上的德育渗透。
  2.课外渗透
  课外渗透包括课间、校内、公寓内等等多个具体小途径,鉴于教育事业的长期性,课外教育也应列入教学内容之中。应用这些小途径的价值在于充分实现德育的全面渗透,在潜移默化中实现长期道德教育。比如学生教学楼,小学教学楼的大厅、走廊等处均有进行宣传的空间。可将一些具有德育意义的格言作为装饰,安置在楼道中,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该句出自刘备的遗诏中,告诫蜀汉第二任皇帝刘禅行善,对小学生有一定的教育作用。
  3.家庭渗透
  家庭渗透建立在双语教学的拓展性之上,当前时代,社会发展速度较快,信息传播也更为迅速,为求实现高质量教育,教学应做到全面、有效,这要求对其进行拓展,家庭是主要目标之一。在家庭中进行德育渗透有良好的开展基础,由于小学生有大量时间与父母、家长相处,家长应以身作则,将德育融入日常行为中。如在吃饭时,家长应杜绝浪费的情况;在散步时,拾起地面的垃圾等,这些细节做法能够有效提升德育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德育教育。其是小学双语教学的拓展,也与课堂渗透、课外渗透殊途同归。
  二、新疆地区小学双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1.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法是一种传统的德育方法,在新疆地区小学双语教学中,有大量的人物可以作为德育榜样。如汉语教学中课文《一夜的工作》,该文讲述的是建国初期面对百废待举的局面,周恩来总理在夜间工作的情形,其除了直接反映周总理的爱国情操外,相关细节也侧面反映了周总理艰苦朴素的作风,如在一夜的工作后,周总理只吃了“小碟、20几颗花生米,喝了一杯茶”,这些细节使周总理的榜样形象更为突出,也更有道德教育意义。在进行课堂教育时,教师应适当强调相关内容,如设置讨论问题:“周总理在夜间工作,说明了什么?”这类问题可以不设答案,任由小学生只有讨论,教师只把控其讨论方向即可。榜样激励法在新疆地区小学双语教学中可以很好的进行德育渗透,应加以重视。
  2.碎片融入法
  碎片融入法是一种现代教育方法,其核心理念是将系统化、理论化、模式化的整块教育内容以碎片化的方式呈现在被教育者面前,并融入教育中,该方法的优势是教学不生硬,易于接受。如教师可以在日常的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将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态度以及对学生的关心爱护直接展现在小学生面前,同时注重现代教育理念的完善,在教学和其他各项工作中,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对存在错误的学生沟通引导的方式指出其问题所在,以一种亦师亦友的身份使学生感受到尊重,汲取教师的身上的正能量,使德育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其也是新疆地区小学双语教学中德育渗透可行方法。
  3.典型树立法
  典型树立法是指在学生中间树立一个典型,选取道德品质突出的学生作为对象,将其事迹在学生中间传播,使小学生能够直接了解道德的内涵,在身边寻找到学习的榜样,这一方式是目前最为直接的渗透方式之一,如某位小学生长期坚持做家务,虽然做家务并不难,但其发生在身边,触手可及,可以作为较好的典型。在新疆地区小学双语教学的德育渗透工作中,以这种方式进行渗透,能够直接起到道德培育作用,而且产生积极影响的时间也最为持久。
  4.实践增强法
  新疆地区小学双语教学涵盖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两个方面,均可以作为德育渗透的可行办法。以实践增强法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孤儿院、敬老院等地关注弱势群体,也可以到社区进行义务劳动,这些方式有助于使小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生活的内涵,以及“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成就感,使其道德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育和提升。实践增强法是新疆地区小学双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可行方法之一。
  三、总结
  通过分析新疆地区小学双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了解了相关基本内容。目前来看,由于双语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德育渗透的途径相对狭窄,包括课堂渗透、课外渗透、家庭渗透三个方面。而可行的渗透方法则包括榜样激励法、碎片融入法、典型树立法等内容。后续工作中,应用上述理论有助于新疆地区小学双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参考文献:
  [1]赵吉. 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浅述[J].现代交际,2015,(04):147.
其他文献
作为现代汉语中的常用格式“…本来就…”,在句法、语义、语用平面[1 ] 上有它自身的特点 :“本来”在语义上前后形成对比 ,“就”附载着“顺承或递进”的语义特征 ,整个格式
纺织工业应该说是最早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产业之一,“改革开放”也是目前一切关于行业发展的所有产业政策的鼻祖和最顶级的国家战略政策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
中国戏剧是市民文化土壤上盛开的璀灿之花 ,有关戏剧的一些美学信息 ,隐含在汉字“戏”、“剧”的形义系统中。通过对“戏”、“剧”二字的形义系统以及戏剧前身发展脉络的描
所谓信用,是指一种建立在对受信人在特定的期限内付款或还款承诺的信任,它使受信人无须付现就可以获取商品、服务或资金的能力.信用是市场交易中的一个必具的要素.
摘 要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育中应试性是非常强的,应试教育给小学语文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多的弊端,需要我们积极的应对,走出这种不合理的现状,从认识观念、兴趣培养、课外实践等几个方面进行修正。  关键词 语文素养;现状;弊端;应对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2-0079-01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随着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
校园文化活动,指在教学大纲以外的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多种活动的总称.它是一切校园人在校园内部环境和校园外部环境的互动下形成的特定的校园生活方式.校园文化的目的是培养学
产业政策是政府干预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这种干预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但不管是最初的目的还是最终的措施都是将行业向着更健康、更有竞争力的方向进行引导.上文所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它能使学生自觉地克服困难,增强学习的信心,从而提高学习的的效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数学学习中,能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关系到学生能否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实践证明,如果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这个学科的相关知识,这时,学习对学生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在这种情况下
期刊
国家对于一个产业的态度往往是出台政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纺织工业作为制造业以及出口创汇产业的重要组成之一,虽然不及正处于风口之中的互联网、电子商务、信息化、国防军
板胡在豫剧乐队中称之为“主弦”,是乐队中的领奏乐器,是乐队的“灵魂人物”,在乐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板胡的音色清脆明亮、粗犷奔放,演奏技巧丰富、风格多样,具有很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