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心生暗鬼

来源 :科学Fans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a4529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领略完上期《清凉一“吓”——暑期纳凉特辑》的小伙伴们有没有在大夏天里打一个冷激灵?如果不过瘾不要紧,毕竟文章中呈现的只是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现实生活往往比文章来得更精彩。当然了,如果你还想在夏日继续体验清凉,欢迎品尝我们的“暑期纳凉甜点”——恐怖片中的小伎俩。
  恐怖片作为一大类型片,往往包括鬼片、僵尸片、惊悚片等类别。简而言之,只要是通过营造危险氛围,在感官和心理上以惊吓为目的的影片都属于这一类。对于这类重口味的影片,有些人避之不及,也有不少人趋之若鹜。有人说看恐怖片虽然刺激但很过瘾,特别是在炎炎夏日还有祛暑降温的功效。作为无神论者,我们相信世界上并无鬼神的存在,然而恐怖片却能够成功地放大我们心中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勾出心中的“暗鬼”。而一部优秀的恐怖片,并不是简单地靠惊吓就及格了,需要巧妙调动我们的各种感官,满足我们的心理需求,激活相应的大脑区域。
  恐惧——进化中的保守力量
  心理学家将恐惧视为几种基本情绪(比如喜悦、愤怒、悲伤、惊奇等)中的一种,而生理学家却想要更进一步揭示恐惧的生理机制和背后的意义。
  恐惧这个概念和味觉中的辣倒是有几分相通之处。我们知道五味中的酸、甜、苦、咸激活味蕾上的味觉感受器,而辣味其实激活的是痛觉和热觉这两种通道, 因此辣味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伤害性刺激。同样,恐惧情绪也是对危险性刺激的一种反应。达尔文(Darwin)早在他的著作《人和动物的面部表情》(The Expression of the Emotions in Man and Animals )中,就指出面孔表达的情绪并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力,而是进化的产物。正因为动物和人能够感知并表达恐惧情绪,才能够避开潜在的威胁,在进化中得以幸存。
  从20个世纪中期开始,科学家就对恐惧的相关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LeDoux实验室的研究最早发现小鼠的大脑杏仁核在恐惧条件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之后大量基于动物和人的研究发现大脑中的杏仁核(Amygdala)和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的其他结构(如脑岛、上丘)在恐惧信息的加工中至关重要。杏仁核损伤的动物不能感知恐惧信息并做出正确反应。杏仁核损伤的人不仅失去辨认面部表情的能力,而且不能恰当表达喜怒哀乐这些情绪。Straube和Kinreich等人的脑成像研究也发现在人们观看恐怖影片的时候,杏仁核以及和恐惧信息加工相关的脑区被显著地激活。可见让观众体验到那种紧张刺激的感觉的关键,就是让我们的大脑“感受”到影片傳递的危险信号。
  一惊一乍的艺术表现
  一部好的恐怖片如何能够吓到观众,基本原则莫过于出其不意,趁人不备。如果故事的发展都在观众们的意料之内,那恐怖片也就沦为催眠曲了。很多恐怖片经常用突如其来的影像或者声音给观众一个感官刺激。别看影片的这种处理方式简单粗暴,仿佛毫无技术含量,但这种初级的桥段确实吓到了不少没有经验的观众。即便在很多优秀的恐怖片中,仍然巧妙地利用了影像和声音来达到出其不意的吓人的效果。
  这样看似简单的现象背后往往有着重要的意义。脑成像研究发现,当给人类被试呈现包含不同情绪信息的图片时,呈现时间越短杏仁核的活动性反而越强,而呈现时间越长活动性减弱。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人类身上,在低等动物身上同样存在。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我们大脑进化出了两条信息通道,一条经由大脑皮层的通路(Cortical pathway)主要处理外界刺激的大部分信息(包括颜色、空间频率、形状),这条通路虽然处理信息精细但是速度较慢;而皮层下的通路(Subcortical pathway)只能处理信息中十分粗糙的一部分(比如轮廓和运动方向),但是处理速度较快。因此,当碰到突然出现的潜在危险信号时,我们的大脑会优先使用皮层下通路对信息进行粗加工,掌握外界危险信号的一个大致情况,以便于我们能够迅速地做出反应。
  大家在生活中一定有这样的体会,比如当汽车飞驰而来时,我们会“下意识”地跳到一旁。这个“下意识”的举动说明一些危急情况下的反应是发自本能,并不需要我们主观思考一下。换句话说,当时间充裕时,皮层上通路就三思而后行;而当情况紧急时,皮层下通路就先斩后奏。恐怖影片正是抓住了这个窍门,用突然出现的“鬼影”或者声音给观众的大脑一个短时刺激,让我们“下意识”地做出反应。因此,即使是遍览恐怖片的人,在观看某些带着一惊一乍艺术表现的片子时还是会不由自主地着了道,本能总是难以抗拒的嘛。
  恐惧条件化
  一部优秀的恐怖片一定还要善于利用各种物品,将生活中平平无奇的物品和令人恐惧的影像建立起联系。比如著名日本恐怖片《午夜凶铃》就是这么干的,每当电影中出现录像带的线索时,就提醒观众恐怖镜头要出现了。影片巧妙地将恐怖感从吓人镜头本身转移到具象的物体上面,这种手法就比前面所讲的通过镜头本身吓人更高明一些。在情绪研究中,我们将这称之为恐惧条件化(Fear conditioning)。条件化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巴甫洛夫就是通过条件化将食物和铃声建立起联系,每次摇铃铛狗狗就知道流口水。恐惧条件化也是如此,通过不同的线索将恐惧信息和某些物品建立联系,那么每次呈现物品时就能成功激发观众的情绪。
  除了《午夜凶铃》以外,还有很多影片都采取了同样的手法。比如《鬼铃》中的手机铃声,《人形师》里面的人偶,《鬼镜》中随处可见的镜子等等。利用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作为线索,能够使原本虚构的影片更加真实和贴近生活,潜移默化地给观众心理暗示。就像当年看完《午夜凶铃》的小伙伴们,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对电话铃声、电视机心有余悸一样。
  结语
  友情提醒,鬼神之说本无根据,暗鬼皆由心生。影视作品只是利用了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心理,加以放大具象化。虚幻的东西拍出来给大众看了,满足了看客的猎奇心理,释放了心中的恐惧也就罢了,实在不需要过分在意会导人迷信,扭曲三观。
  《午夜凶铃》搭配《最炫民族风》的配乐会如何?恐怖片中有哪些反常规的设计?关于更多的恐怖片小伎俩,我们还会接着讲。
其他文献
明星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在新书《未来简史》中放言:人类将迎来第二次认知革命,算法将战胜自由意志,大部分人将沦为无用阶层!  在他的论述中,一切都是数据处理。如果把每个人都想象成一个处理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是信息交流,那么整个人类社会就是一个数据处理系统。整个人类历史,就是给这个系统增加效率的历史。  未来真的如此惊悚吗?事实上,未来已经到来,只是分布得不够均匀。  如果你错过了过去二十年间风起云涌
期刊
从前面我们可以看到,民工流、学生流、旅游流、探亲流四流合一,在春运期间汇聚。城际交通压力剧增,陆路运输尤其是铁路,压力急剧增大。具有明显时间性和方向性的春运交通,从较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从周边城市到旅游景点的路线以及广东、北京、上海等站点纷纷扩散开来。搬运计划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众多阻碍和困难接踵而来。  挑战一 “鸭梨”山大的人口数量  据统计,2016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约29.1亿人次,比2
期刊
更多的太空资源  因为地球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能量的不到万分之一,经过亿万年的地质运动和各种变化,这些能量以生物能量的方式儲存进化石中,变成了今天我们赖以生存的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而地球上的各种金属,更是完全无法再生的资源。所以地球上的资源其实是有限的。  然而随着人类征服太空脚步的加速,这些能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即便把太阳的所有能量全部利用完毕,比起宇宙中的其他大型恒星蕴含的能量来说
期刊
春节已经过去一段时日了,大家还记得“春晚”上蔡明和潘长江的小品《老伴》中的梗么?小品笑中有泪地讲述了一个唤起失忆老人记忆的温情故事。家中有老人,特别是和爷爷奶奶辈感情深厚的同学们一定有更切身的体会。岁月在见证我们不断成长的同时,也悄悄带走了他们最好的年华。而随之带来的,也许还有那些老年病。老年痴呆症可能是我们谈得最多的一种老年疾病了,尽管这个带有偏见的叫法流行已久,但我们对老年痴呆症其实知之甚少。
期刊
历史上,广阔的地球曾经有过两任霸主,一任是已经灭绝但曾叱咤风云的巨兽恐龙,一任则是现任的霸主——人类。  恐龙纪年  在三叠纪中期,恐龙的祖先——主龙类开始分化成不同的派系,其中就包含恐龙目。始盗龙(Eoraptor)被认为是世界上已被发现的最早出现的恐龙。在这个阶段,恐龙并不是陆地霸主,与它一同生存的还有其他生物。  進入侏罗纪之前,由于地壳运动、火山爆发、气候变化等原因,地球上至少一半的生物都
期刊
影像传感器  相信经历过“胶片相机”时代的人都知道,在以往,相机记录影像所用的是涂有感光材料的胶片,而在如今,影像传感器这一元件很好地取代了胶片的作用,它可以把镜头传来的影像记录下来,并保存到数码相机的存储卡之中。这样一来,影像传感器的素质便会直接决定最终影像的质量,称其为决定相机“硬素质”的首要因素也绝不为过。  为了适应不同类型摄影的需要,影像传感器往往具有多种尺寸,且不同尺寸的影像传感器往往
期刊
人类好不容易靠才华取得了霸主的地位,但突然有一天,他们就那样消失了,连一个影子都看不见。当其余物种发现人类消失时,地球的环境并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变化。大陆还是七块,气候没有变化,没有战争,没有洪水,没有冰川期……一切都很平常。只是那些“两脚獸们”仿佛突然抽中了“银河星际联邦第三悬臂五日游”的豪华套票,一齐出门旅行了。  一转眼,距离人类消失的那天已经过了一年。  此时,地球上最后一只人工饲养的母牛
期刊
国庆长假来临,小伙伴们又有机会出去嗨一嗨了。一般来说,在这种欢乐的节日里,去游乐场几乎是必备活动,特别是过山车呀、海盗船呀,越是刺激的项目,越是大家的心头爱。可在今年暑假的时候,美国一家游乐场的突发事故却让游乐蒙上了些不愉快的阴影。那么,这类事故能不能避免呢?难道我们真要“珍爱生命,远离刺激”么?  悲剧的“火球”  7月时在美国游乐场内出事的项目被称为“火球”,是安装在美国俄亥俄州一个展会游乐场
期刊
梦是潜意识(内心深处)的声音,是我们身心状况的指南针和守护神。梦不仅能生动地表达我们内心中压抑的情绪,而且也会提醒我们要去注意一些现象。  如果你经常做类型相似的梦,那就要留心了,它是不断地在提醒你要注意一些事情。如果你能读懂它、信赖它,那将让你有所收获。  梦的案例  你好,我叫小猪,我是一个高三的学生。  有一天晚上我做了一个特别的梦——梦里是一个灰茫茫的世界。深山之中,我好像在一个乱石阵里奔
期刊
当一条带鱼出现在你面前,你会想到什么呢?鲜嫩的口感,油炸之后的香氣……先打住!身为吃货的你们,除了它在市场上冰冻的样子和在餐盘里的样子,见过活蹦乱跳的带鱼吗?为啥人工饲养带鱼的消息还能上头条?专家们又攻克了哪些难题呢?就让我们从一则新闻开始,去了解熟悉又陌生的带鱼吧。  “出水即死”的魔咒  相信不少资深吃货都知道带鱼“出水即死”的魔咒。魔咒中说,带鱼是一种深海鱼类,生活在200~400米的海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