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问志向几何,某物言我心声

来源 :青少年日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d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技】
  借物抒情,就是通过形象地描绘某一事物的“形”,来抒发一定的感情,或表明某种愿望。比如巴金的《月》,通过描绘充满寒光冷气的月亮,表达了作者改变这个冰冷世界、追求光和热的愿望。运用借物抒情,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得感情的抒发更加生动,还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写出复杂细腻的感情。
  那么,如何借物抒情呢?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准所托之物,使物和情相契合
  南朝刘勰说:“比类虽繁,以至切为贵。”由此可知,我们不能随便选取一种事物勉强来比附,否则就有牵强附会之嫌。因此,所选之“物”必须能承载你的那个“情”,二者要有某种契合点,能够借助联想和想象建立关联,从而有效抒发作者的感情,表达其思想和志趣。取物应与情感相结合。例如纪伯伦的《浪之歌》,放飞想象力,艺术地描绘了海浪与海岸这对热恋形象,曲折表达了他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意义深远。
  二、表露所抒之情,确立鲜明的中心
  写借物抒情类文章,关键一点是明确胸中之“情”。这需要我们通过体验、观察和思考,从某类事物中提炼出富有个性化的感悟和见解,表达鲜明的情感态度,这是写好此类作文的第一步。例如:高尔基借助“海燕”的形象,表达他对革命先驱者的赞美、对沙皇统治的痛恨,表现他扬善惩恶、爱憎分明的态度;周敦颐《爱莲说》,主要表达了作者的洁身自好、保持高尚节操的人生追求;席慕容的《贝壳》小小的贝壳,演绎出了她对人生、对生命的深刻体会,耐人寻味。
  三、描绘依托之物,为抒情架桥铺路
  “写物”是手段,“抒情”是目的。为了使文章所抒之“情”有所依托,为了真切地抒发内心的情感,我们要学会抓住“物”的鲜明特征,适当地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生动又细腻地描绘出事物的外在形态或内在精神,并融入自己的感情,所谓描其“形”,传其“神”。例如鲁迅的《雪》,先是描绘了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平和温暖,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然后描绘了朔方的雪,突出其“如粉,如沙,不粘连”、冷寂壮美的特点,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险,渴望战斗的豪情。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具体生动的描写,将复杂的情感微妙地表达了出来。
  四、巧用写作手法,抒写胸中的情感
  大凡名家往往会巧妙地运用先抑后扬手法,先从贬抑处落笔,而后才对此人或物,加以褒扬,通过前后鲜明的对比,表达出赞美歌颂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可以借助对某种事物的精雕细刻,来显示深刻的寓意,表现文章的主旨。比如小思的《蝉》,先是写蝉的聒噪,突出厌恶之情。接着写人们对它的看法:微小,聒聒之烦,实在不讨人喜欢。然后借朋友之口了解了蝉的生命特点,进而由物及人,由眼前的蝉到对生命感悟的思考,阐述蝉的生命意义,让人侧目。
  五、学会以线穿珠,串联文章的内容
  我们可以用一个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也就是把这种实物作为组织情节、串联事件的重要凭借。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该物应与情感具有密切的关系,是一种能引起读者情感体验的事物,而非一般的物品。例如学生习作《一袭校服,满心回忆》,以“校服”为线索叙述“小学时盼校服、中学时得校服、校服不称心厌校服、涂写喷画绘校服、签字留念用校服”这一系列的生活琐事中,有喜有悲,有开心有罚站,但不管怎样,中学“清汤挂面”式的校服成了初中生活的一份记忆,让人感慨不已。“校服”是本文叙事线索,透过校服写出了作者对初中生活的留恋之情。
  【一文】
  风雨中的莲
  □李静洁
  夏天风雨的夜晚像是不愿入睡的孩子,跳跃着,叫嚷着,总也不愿安静下来。风飘飘,雨潇潇,我也想起了风雨中的莲。它们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不禁为风雨中的莲担忧起来。
  我虽然并不是“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却也会“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于是我撑了雨伞,走了出去。
  沿着曲曲折折的石子小路,径直走近池塘,走近那风雨中的莲。世俗的争夺曾经迷乱了我的双眸,挫折的痛苦搅乱了我的心境,浮华的喧嚣打乱了我的宁静,那么,此刻,那风雨中的莲,便是我最好的归宿。
  一池塘水,被拥挤的荷莲覆盖得严严实实的,那翠绿的,明亮的,跳动的荷叶,在风雨中舞蹈,飘摇却坚定,自始至终,不离不弃,陪伴着夜色深处的这寂寞的荷塘。那雪白的、粉红的莲花,淡雅地舞动着,清新地微笑着,坚韧地挣扎着,勇敢地伫立着……如同高空云霞,有一种只许欣赏不可亵玩的美丽。我感觉到自己的凝固,感觉到心脏激烈的搏动,感觉到呼吸停止在了瞬间。但愿,这一刻真的会是永恒。
  我微笑着,注视着它们又欣赏着它们,甚至想要抚摸它们,她们是那倾国倾城的女子,柔柔静静,不娇不媚,不俗不凡。低下头来,清香犹存。周围那些大红大黄的花朵,风吹散了它们的香,雨侵蚀了它们的骨,风雨飘摇,疏松了它们的根本。雨声,是那么刺耳,“刷刷,刷刷”;风力,是那么自大,“呜呜,呜呜”,但畏惧是它们的。莲花,一如当初那般淡定从容。
  我撑着的伞滑落在身后,我想我不再需要它了,我想起了《华严经探玄记》里说的,莲有四德:一香,二静,三柔软,四可爱。对于像我这样不谙世事的小愤青,缺少的正是这种淡定从容吧!
  不多时,雨水叮叮咚咚,莲塘里泛起了涟漪,那片碧绿如宝石的荷叶掩盖着此时矜持而又羞怯的莲花。我收起伞,想起了一首小诗《风雨中的莲》:
  亭立
  无语
  兀自低头
  有我不能走进的温柔
  弥漫在荷香里
  风雨中的莲:净纯、温雅
  含露而笑
  那湿漉的笑
  有我不能走进的禅意
  摇曳在婀娜花韵里
  清清荷香
  幽幽气息
  弥散在那条石子小路上……
  【一评】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开头引出写作对象“莲花”,一反以往人们对莲的“出淤泥而不染”的赞美,而是对莲在风雨中从容淡定的姿态进行了细腻的描绘,使所抒之情有了坚实的依托,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荷花浓浓的喜爱之情,从容地表达了人生的感慨,给人以新的启示。文笔空灵清新,仿佛作者就是一朵莲花,给人以美的遐想。此外,文中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的运用,贴切生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引用诗歌结尾,增添了文章的意蕴,给人温馨之感。
  安徽省界首市顾集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运城,这片充满太多德圣孝祖舜帝故事的土地,犹如一本厚厚的无字书,沐浴着河东大地上的儿女们。在这里,有一所民办完全中学,承袭舜帝“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的教育情怀,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办学宗旨,践行盐湖区“梦想课堂”教育创新,用德孝文化传承实现全面育人的教育内涵,打造盐湖区有思想、有活力、有品质的教育,这就是运城市河东一中。  记者走进运城市河东一中,径直来到教学楼里,正值课
期刊
10月26日 晴  吾班有一人,其高一米八,重一百二十千克,乃吾之班长也。因其彪形,曾有军训教官——戏称其“胖胖”。此人多年来长于篮球场习武,竟自得门法套路,不用则已,一用惊人!  胖胖独门绝技——“动量守恒冲撞!”篮球场上一阵微风吹来,你以为正好可以来定定神,没想莞尔一回头,黑影却笼罩了半片蓝天。有人云:“肥董球场开三步——你有没有买保险?”  又是一次新的校运会,伸个懒腰,揉揉眼睛,远处隐隐约
期刊
10月12日 晴  满月有时  依依杨柳空巷  断桥流水汤汤  功名入史  望尽大漠沙扬  怎得汉中花香  玉门无事  琵琶一曲断肠  鸿雁不入心房  赋酒两吟诗  恩你袖舞霓裳  念你紅妆模样
期刊
2016年3月28日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画扇?等闲变却敌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霜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人生若只如初见”,我惊诧于看似这么简单平易的诗句却如此不动声色地震颤了人的灵魂。安意如形容这句诗“像西门吹雪的剑,准确,优雅无声地吻上你的脖子。感觉到时,已经回不到最初。”比喻的何其精准,何其精妙,又何其精辟。  “人生若只如初见”,只有经
期刊
9月14日 晴  人生犹如一列在轨道上行驶的车,他会选择在适当的时候在某个地方歇歇,让我们领略这儿的风景和人,同时给予我们极大的启迪。  ——题记  带着一丝兴奋、一丝紧张、一丝落寞就来了。头顶帽子,脚蹬运动鞋,右手边的行李箱安分地停在地上,肩上的书包老老实实地趴着,没有谁敢动弹。  “我告诉你们,你们来这不是来旅游的,是来受罪的。”一句话,把脑海中的所有美好幻想都给打破了。  在宿舍楼前就给了我
期刊
2016年5月8日  《论语·述而》有一句人们熟知的名言:“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意思是说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而小人总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所以君子总是比小人走得远,这就是度量大者行路甚远。  历史上有名的宰相王安石,知道自己的爱妾与仆人偷情后,不但没有吵起来,而是以宽容之心,放走了她和那个仆人,还赠给爱妾白银千两,成全了一份爱情,也成就了自己的豁达美誉。这便是有名的典故“宰相肚里能撑船”
期刊
2016年7月20日 阴  本书梗概: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基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三位伟人充满苦难和坎坷的一生。  罗曼·罗兰在这部书中所描写的三人: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列夫·托尔斯泰都是天才式的人物,但他们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三人的共同点便是孤独。作者写他们是为了鼓舞生活在黑暗时代的人们。  我认为,那些创造美妙艺术品的人,即使不经受肉体或精神上的苦难,也可以是伟人
期刊
10月24日 晴  汪国真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遥望远方,荆棘丛生。停留在此处,或向着远方前行?去,留,只在一瞬间的决定。沉思过后,更加坚定:我要向远方前行。纵使现在的自己还追不上远方,远方,等着我,我一定会追上你的。  ——题记  行走在从学校返家的路上,低着头,不同于来时矫捷的步伐,此时的我心情沉重,步伐沉闷。  背包里只装着一张成绩单,却沉甸甸地压在心头,令我喘不过气来。全
期刊
教师节来临前夕,回首在太原三中学习的难忘岁月,心潮澎湃,浮想联翩,作诗一首,以表达对母校老师的敬仰与赞颂。三年短暂,对我人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我要把这首诗献给母校老师。  一  深秋那个金黄色的下午  天空湛蓝  碧空如洗  明亮的日光穿梭在空气中  街道上车流人流繁忙  头发略显花白的母亲领着  年少稍显木讷的我  在省城太原三中的校门前徘徊  碰到亲切的老师和善的同乡  坚定了母亲与我上学的决心
期刊
2016年8月26日 晴  写下这个题目,我有一种久违的感动,因为这是我上小学后写的第一个作文题,几十年后再写,感到很亲切。此时,我的头脑中浮现出一个个熟悉的面孔……  的确,一个人的一生要接触许许多多的人,在你所接触的这些人中,能够在你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却又那么少。然而,正是经过时间淘汰留下来的很少的记忆,贯穿了你生命的全过程,这些在你心中留下来的人就永远印在你的记忆里。随着年纪的增长,这些人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