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家长,教育孩子不要太“强势”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0745c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有关教育专家把那些事业有成、在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父母定义为“强势家长”。强势家长多是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教育工作者或有执法权的公务员,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社会责任感较强,在工作中一丝不苟,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带上职业色彩,步入家教误区。
  妈妈为什么只爱我的分数
  小茜,初中三年级学生,提起妈妈她一脸的无奈——
  我父母都是大学毕业,都在企业做管理工作。我从上小学开始,就感到父母对我的要求是那样苛刻,突出表现在对我的学习成绩十分关注,尤其是我那做人力资源部主管的妈妈。她常对我讲:“妈妈是做人事工作的,你的学习成绩一定要名列前茅,千万不能让父母因为你的学习成绩不好丢面子。”随着我年龄的增长,妈妈的唠叨也步步升级。我的学习成绩不稳定,妈妈要唠叨:“学习怎么像打摆子,忽冷忽热可不行……”成绩下去了更要唠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成绩上去了,她还要唠叨:“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日常生活中,妈妈也总是唠叨个不停,每天吃什么、穿什么,都要唠叨半天,就连我感冒了她也要扯到我的学习上,说什么:“都中学生了,还不知道冷热。感冒了肯定要影响学习……”
  为了我的学习,妈妈非得让我放弃一切课外娱乐活动,好像只有读书才是我唯一能做的事。我为此哭过、闹过、反抗过,可妈妈依然是“唠”声依旧。家长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是希望我的学习成绩出类拔萃、回回都名列前茅,我实在难以达到。可以这样说,几乎每次期末考试过后,到学校领取考试成绩册时我都神经紧张,好像在等待法院的判决似的。
  我的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处于中等偏上,但不太稳定。每次考试之前妈妈都对我千叮咛万嘱咐:“认真,认真,再认真!仔细,仔细,再仔细!”妈妈希望我的考试成绩能够“天天向上”。这样一来,我的压力无形中增大了许多,考试时生怕考不好,回家无颜见妈妈。所以,每次拿到考试成绩册,我总要先瞄上一眼,看到成绩还不错时,心里就猛地一松;如果成绩不够好或者考砸了,我的心情就会变得十分沉重,想着妈妈那晴转阴的脸色,我甚至不敢回家。难道说妈妈只爱我的分数而不爱我吗?
  不能容忍孩子有缺点
  小玉今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某大学,但就在开学后不久,她竟跑回家对父母说她不想上学了!
  小玉的父母都事业有成,对女儿的要求非常严格,无论做什么,他们都要求女儿做到最好。小玉小的时候,妈妈要是觉得她做得不好就会替她做,比如幼儿园让孩子做手工作业,妈妈不仅会帮她做,而且会让女儿把她代做的手工当作业交给老师。上学后,小玉学习成绩优异,也很有领导才能,小学三年级被提拔成少先队大队长,还荣获了“市十佳少先队员”称号。小学毕业时,小玉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到全区最好的初中;初中毕业后,又被保送上重点高中。从小到大,小玉都生活在赞扬声中,有着很强的自尊心,凡事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稍不如意就会发脾气。因为学习好,父母、老师、同学都尽量让着她、照顾她;就算她有缺点,也都不跟她说,怕伤了她的自尊心。
  上大学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都很优秀,没有人再照顾小玉的自尊心,经常给她提意见或建议。这种突然的变化让小玉难以承受。一方面,她极不愿意听别人对自己的批评,另一方面,她又用对自己更加严格的要求来弥补内心世界真正的自卑与惶恐。于是,小玉的脾气越来越暴躁,人际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开学不到一个月,小玉连军训都没完成就离开了学校,再也不想上学了。
  强势家长让孩子沉默
  小博生活在一个典型的城市三口之家,妈妈在一家国有银行担任领导职务,爸爸是一家公司的普通职员。在家里,妈妈是说一不二的角色。小博从读小学开始,学习上的各种事情妈妈都要指手画脚。爸爸也许是因为收入少的原因,很少在家里发表意见,对儿子的事几乎不闻不问,他宁愿将自己并不丰厚的收入投入到棋牌室或麻将桌上,也不愿意在家里多待一分钟,与儿子的交流更是少得可怜。
  “我生在一个‘独裁专制’家庭,没有平等,没有理解和包容,没有关爱,更没有公理。我内心只有迷茫。我不明白我活着是为了什么,我和我的父母完全无法沟通。父亲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母亲既霸道又顽固,凡事都得依着她。”小博如此抱怨自己的生活环境,抵触情绪显而易见。他甚至夸张地将自己的家庭关系比喻成奴隶和奴隶主的关系:妈妈是绝对权威的奴隶主,而自己则像奴隶一样只有服从的份儿。
  小博目前就读于一所重点高中,但这并非他的本意。中考前夕,他原本想报考一所美术职业学校,因为他学习成绩一般,对美术设计却非常感兴趣,想早点工作,一方面能较快地融入社会,另一方面也想尽快独立,不再受妈妈的约束。他觉得,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不一定要像其他孩子那样沿着高中、大学这样的道路行进,但妈妈却希望他能读大学,最好是经济管理类的专业,毕业后找一份体面的工作。
  最终还是妈妈的意见占了上风,小博报考了一所重点高中。尽管分数差了一些,妈妈心甘情愿地出了一笔不菲的择校费。小博上高中后,妈妈对他比以前更加严厉,一再要求他好好读书,三年后考上大学为她挣面子。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妈妈不但把小博原先购买的各种美术设计方面的书籍全部扔掉,还给他制订了很多规则,比如不准交女性朋友,晚上复习功课必须到10点钟,双休日要参加辅导班,禁止玩电脑游戏。“我从不把同学带到家玩。一回到家,我就感觉自己像是身处地狱,时刻都在受煎熬。现在,我不愿跟家里人多说一句话,只盼望能早日离开这个冰冷无情的地方!”小博的话让人听了不寒而栗。
  强势家长教育孩子应注意
  1.经验主义要不得
  应该说,大多数强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多考虑。为了减少失误,建议家长对自身的成才经历进行分析,不宜拿自己的经验去套孩子。家长和孩子毕竟是两代人,生活条件、社会环境、学习的内容与方式等都有差别,而且家长与孩子的个性特点也有差异。这种差异性要求我们去分辨自己的经验哪些是适合今天的、适合孩子的,哪些是不适合的,然后在对孩子施教的过程中有所取舍。不能总对孩子说,我小时候如何如何,你也应该如何如何。比如有的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艰苦奋斗,常常给孩子讲自己艰苦奋斗的历史,这当然对孩子有一定的教育作用,但如果一方面这样讲,另一方面又为孩子提供好得不能再好的舒适条件,让孩子凭空在脑子里去体会“艰苦奋斗”,效果肯定不佳。
  2.不断研究新问题
  家长应不断研究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新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现在的独生子女生活在迅速发展的开放时代,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老的教育经验有的不适用,新的教育经验又没有,这就需要采取研究的态度,从实际出发寻找解决办法。比如孩子离不开电视、玩电脑、买电子宠物、攀比消费等,都是家长们以前没有经历过的。如果不研究分析,只管采取简单化的禁止措施,往往难以奏效。
  3.教育孩子不妨“慢一拍”
  时下,一些强势家长过于理性化,教育孩子过多地运用教条。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把自己的成功经历往孩子身上套,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盲目要求孩子达到自己的目标。殊不知,社会已经变化,对成才的要求也在改变。孩子背负的压力远超过家长当年,过度要求只能增加孩子的挫败感。家长们千万不要盲目自信,教育孩子时多问问自己:“我说的都对吗?”对孩子进行教育时不妨“慢一拍”,仔细想想孩子究竟想要什么,到底能干什么,再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对他们加以指导。【编辑:冯士军】
其他文献
期刊
编辑同志:  首先感谢你在《文史月刊》刊登我的文章《油钻沙小米饭》。  《文史月刊》是一本深受广大读者青睐的期刊,不少人知道通过政协订阅的山西省政协文史委编辑的《文史月刊》,向我索要,可见影响之大。  历史是一本教科书,回顾历史可以使人清醒,更加审视脚下的路,向往追求美好的未来。同时它不是时空流逝的记录,通过它可以去追忆难忘的岁月,激发人们珍惜光阴,奋发向上。为此,我也想用点时间为《文史月刊》写一
儿子虎头虎脑,聪明可爱,就是太淘气。太太洗衣服,他会一个箭步冲到水池旁,大打水仗,常常淋得太太成落汤鸡;我做饭时,他会跑过来添乱,又是抢勺又是拎菜刀,吓得我魂飞魄散、直冒冷汗,他却笑嘻嘻地说:“爸爸是大当家,我是小当家。”后来太太终于想出一个办法:奖励。当儿子再淘气时,告诉他:“如果你安静地待上一会儿,就给你一个可口的蛋挞。”没想到,效果立竿见影,一刻钟过去了,儿子还乖乖地在椅子上坐着呢。  从这
小明星登场:田田最近最大的爱好就是看妈妈化妆。妈妈在化妆时,她不仅看得投入,还不时伸出小手把玩妈妈的化妆品。  评委点评:  她在模仿成人  孩子爱打扮,爱美,一般来说没什么可担心的,她们的爱打扮与成人的打扮不同,更与价值观、人生观无关,大多时候,她们只是看到成人摆弄这些化妆品,也觉得新鲜、好玩而已,等新鲜劲一过,她们的兴趣点就会转移。  作为孩子的模仿对象,如果家长希望孩子不要过分关注打扮,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