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涛 创自1984年的个人品牌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feng20060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换个地方谈吧。”见到邓涛是在东三环外的一间咖啡馆,周四的下午竟然人满为患。这个提议是明智的,在一家安静的小店里落座之后,对邓涛的采访正式开始。他声音低沉,语调平缓,像许多训练有素的职业经理人一样,言辞专业而谨慎。尤其当话题与前东家谷歌有关时,邓涛总是微笑着把话题引开。不过,他并不介意别人提到他的时候总是冠以前谷歌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总监。“我就是我,这是我的经历,我的个人品牌。”邓涛说。
  25年外企人力资源管理经历,6个行业里顶尖公司的顶尖职位,邓涛有着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履历。毋庸置疑,拥有这样的背景,让邓涛在决定离开谷歌时面临着丰富的选择:接受众多邀请中的一个,或者开创自己的事业。年过50的邓涛选择了后者。“去一家新的公司也许就是把我干了二十多年的工作从头再做一遍。”邓涛说,“可我觉得,是时候用我的经验、阅历帮助更多的人了。况且有那么多人相信我,信任我的个人品牌。”
  显然,邓涛的新事业仍将与他的专业有关,新名片上的头衔是:董事合伙人,首席战略人力资本顾问,领导力教练。“这就是我即将专注的四件事。”邓涛解释,“第一,帮助企业提升组织能力和有效性;第二,培养未来HR领导人;第三,做一对一的CEO或者高级领导人教练;第四,走上讲台,给商学院授课。”
  新公司“韬达企业发展顾问有限公司”注册成功,邓涛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兴奋。“因为这些就是我曾经从事的工作,我能做好,并且喜欢做的工作。区别在于从前有点儿像‘陪太子读书’,现在我可以选择客户,充分发挥自己的经验和能力。”邓涛笑答。看起来,一切新开始,对于他来说都是驾轻就熟。
  从一个职业经理人到一个创业家,邓涛是如何看待这个行业和他将经营的生意呢?
  
  HR的地位是自己做出来的
  
  《中外管理》:您总是提到希望尽可能帮助更多的人。那么这种帮助一定基于一种观察,您认为HR们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邓 涛:人力资源的发展随着西方管理思想的进入,从无到有,培养了一批人,但是真正能做到战略合作伙伴的人不多。坦率说,改革开放前30年都是大家在积累,而未来的30年是中国企业腾飞的时候,是走向国际化,转型的时候。
  但是在多数中国企业中,多数HR都是在执行大老板的想法,很少能影响到战略。尤其在许多家族企业中,这种情况就更为严重。而现在是很多家族企业开始选择培养接班人的时候了。二代的接班人比他们的父辈思想更开放,也更愿意寻求帮助和重视组织的整体发展能力。而对HR来说,这是参与战略的一个新的起点。
  《中外管理》:我们会有一种感觉,外企的HR更像是全球战略的执行者。您认为在外企积累的经验适用于帮助国内企业的HR做到战略合作伙伴?
  邓 涛:这完全取决于个人能力,你不能照搬,完全是根据特定的人,特定的情况来设计。事实上在外企,最先本土化的高管就是HR。我自己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当我做到人力资源副总裁的时候,市场或者营销相同的位置上都是老外。HR应该做到公司在做战略决策的时候,缺了他不行。在我的经历中,我是做到了,我觉得我有很多经验可以跟HR们分享。赢得别人的尊重和重视,在于你是不是有远见,是不是能在执行战略上做得到位。这个影响力是自己做出来的,不是别人给予的,更不是一个任命能带来的。
  
  HR,请说对方听得懂的话
  
  《中外管理》:成为业务部门的战略合作伙伴真的是个老话题了,您认为至今中国企业还未能做到吗?
  邓 涛:是谈了很多年,但是都是HR自己在谈,HR在自说自话。并不是业务在谈。所以我现在很强调我不是要给HR上课,而是要给CEO讲HR,这是最不同的地方。
  《中外管理》:CEO们不懂HR?可是现在每个CEO都说他们最重视的就是人!
  邓 涛:承认人的重要性,不等于认识到HR的重要性。他们是很重视人,他们会知道岗位上一个领导者有多重要。但是他们不懂得HR如何能帮助他们培养、寻找这些人。不知道该如何建立体系,让这些体系健康运行相互影响。HR和CEO的认识是相辅相成的。很多本地HR的挑战是,老板不停地换张三来是张三的文化,李四来是李四的文化,HR总是要适应新的老板,寻找新的合作方式,很难进步。
  做一个好的人力资源要慢慢影响你的CEO,教育他们,让他们意识到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对企业战略持续成功有多重要。不能拿一本书,跟老板说,看杰克•韦尔奇都说了,HR要做战略合作伙伴!这是行不通的,必须用实际行动来完成。在每一件事情,从HR的角度提出战略性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说大家听得懂的话,才能真正影响到CEO。
  《中外管理》:HR说的话对方听不懂吗?这种障碍来自哪里呢?
  邓 涛:比如:HR要跟销售成为合作伙伴,就要懂得销售的语言。如果你只是用非常专业的术语来讲的话,他们听不懂你在说什么,会让对方觉得你不了解我,也不尊重我,你要知道怎么跟他们沟通,怎么影响他们。这是很多人力资源欠缺的。
  具体来讲,比如HR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我知道公司每个业务的客户是谁吗?我随业务人员拜访过他们吗?业务员的工作环境是怎样的?他们是什么情绪?他们的做事风格,我了解吗?我知道竞争对手吗?与我们的业务差别在哪里?很多HR可能都不能回答得很圆满。如果这些都不了解的话,HR怎么让业务部门听你的意见,人家凭什么相信你?要成为战略合作伙伴要懂业务、懂行业的特点,这才能提出具有战略意义的建议。
  
  让CEO自我成长
  
  《中外管理》:您特别关注的一个领域叫领导力教练,您认为现在的高管领导力在哪些方面欠缺呢?
  邓 涛:中国有很多一代创业家,他们的企业从几十个人发展到上万人,随着规模的扩大,对领导人的挑战也变得越来越大。很多领导人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怎么发挥人的能力?怎样调动你的部下?怎样发掘适合你企业的领导者?这个时候需要有人来帮助他们,提高和改善一个公司的治理让管理更有效果。
  特别是现在许多家族企业,到了传给第二代领导人时,年轻一代的领导能不能接过这个重任?他们该如何确立自己的影响力,建设团队?事实上已经有很多企业家主动找到我了。
  《中外管理》:您说的一对一的领导力教练,就是针对这些企业家吗?您如何教会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邓 涛:对,但也有其他高管。事实上,是他们要自己教会自己。我只不过是帮助他们,引导他们如何去做一个更好的领袖。所以说教练不是咨询。咨询是有问题你来找我,我来帮你解决问题。但是教练是通过一个流程和技能,帮助被教练的人自我认知,帮助他们发现自我潜能,然后制定计划,并执行这些计划,最后改变自己的行为,获得成长。
  《中外管理》:有点像私人定制服务。他们凭什么来判断你能帮助他们?
  邓 涛:CEO高处不胜寒。别的人可以找CEO来解决问题,谁来为CEO解决问题呢?这时候是需要一个教练来帮助他。做教练的人经历丰富,情商很高,有很多软技巧。
  他们信任我是因为我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我之前的工作中对人的培养与教练的工作极其相似。教练首先要与被教练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他的问题所在,帮助他认识问题的根源,并找到解决的办法。这里有很多技巧,需要专业技能。去年我又花了半年时间对教练这一职业进行了专门的学习,并获得了专业认证。
  这是个成长非常快的行业,未来会有很大的市场需求。这也是为什么我选择在这个时期进入这个行业的原因。而重要的是,我个人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成长。
  《中外管理》:如果您的客户多为民营企业的话,可能会有一个问题是他们总认为自己是制定规则的人,但他们自己不需要遵守这个规则。教练是一个西方领导力管理工具,而西方管理特别强调的就是从上至下对规则的遵守,对文化的高度认同。这会成为您工作的障碍吗?
  邓 涛:这的确是国内民营企业转型的一个障碍,也是这些企业家们要克服的一个问题。所以说我跟CEO谈话时,跟他们分享西方现代管理时,我会提出:如果你真的想学,真想用,觉得对你有帮助,你必须想一个问题:你敢不敢革自己的命!如果你不敢,你就慢一点。任何一个方法都可能成功,不要削足适履或者是邯郸学步。但是如果你认为这些管理思想和实践是重要的,只要求别人这样去做是不可能成功的,必须从你自己开始。
  《中外管理》:从职业经理人走向创业家是很多人职业生涯的梦想,您想向他们说些什么?
  邓 涛:不管在什么行业,做什么职位,都要以建立你自己的口碑和积累你的专业技能为重要的目标。你要记住:不论你是在为哪一家公司服务,但最重要的你是在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服务。不管跳槽到什么公司,都要保持自己基本的价值观和职业精神,这对建立一个好的职业生涯、职业声誉都会很有帮助。这也会帮助你建立自己的品牌、专业形象和风格,当这些都积累到一定程度,你自然会知道该是时候去实现你的梦想了。
  责任编辑:化 石
其他文献
一场金融风暴让许多曾经辉煌的榜样坍塌,人们开始对任何成功经验都小心翼翼。管理学家们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谨慎。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再没有见到时髦的管理词汇,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那些朴素的管理思想。不过,在2009年年末,一套《麦肯锡方法》系列却高调面世。在经历过金融风暴洗礼之后,对总结方法变得更加挑剔的读者会买账吗?更让人好奇的是,为这个系列作序的清华领导力研究中心的杨斌教授,曾在多个场合表示过对“经
期刊
“腾中买马”的故事很像《三枪拍案惊奇》,看似有声有色的大片,骨子里却是一连串让人乐不可支的喜剧小品。正如韩寒所言:再好的小品也成不了大品。  当通用汽车和腾中重工同时宣布,因为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得到中国政府的许可,腾中收购悍马的努力宣告失败之后不久,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姚监也明确表示:到目前为止商务部一直都没有收到腾中重工完整正式的收购报告。一个说你不批,一个说你没报,那么看来中国商务部和四川腾中重工
期刊
科技与网络基础上搭建的新的人际架构,将改变我们熟悉的商业竞争模式。“湿”时代来临,你准备好了吗?    迎接“湿”时代    “湿件”(wetware)的概念由鲁迪卢克(Rudy Rucker)1988年在《湿件》中首次提出。它其实是相对于软件(带有编码化知识)和硬件(机器)而言的计算机术语,可泛指“技能”或“只可意会的知识”。若把硬件比作人体生理器官,那么软件相当于神经系统和大脑,而湿件就指人的
期刊
最近,丰田章男很尴尬。2月24日,在美国国会听证会,就丰田汽车召回问题,接受美国国会议员的现场质询;3月1日,在北京举行说明会,为召回事件向中国消费者表示道歉。因油门踏板踩放不顺的潜在问题,丰田将召回北美的590万辆,在中国市场销售的丰田进口车4万辆和国产车7.5万辆。同时,也在考虑召回欧洲市场上近200万辆丰田汽车。这样,卷入“踏板门”而召回的丰田汽车数量将达800万辆之巨,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
期刊
嘉宾: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甄源泰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吴春波  零售业资深职业经理人李晶  克罗诺思软件中国区市场经理杨文静  服务业的低端劳动力管理呈现出很大的不平衡。在餐饮酒店业,低端人力资源管理相对成熟,很多企业尤其是酒店业,由于外资企业的参与竞争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但是在更多的行业里,尤其是那些增长迅速、竞争激烈的行业里,低端劳动力管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沿海地区
期刊
管理故事  信赖猴子的国王——权力失控,伤害的是组织智商    哲理的故事  有一个国王老待在王宫里,感到很无聊,为了解闷,他叫人牵了一只猴子来给自己做伴。因为猴子天性聪明,很快就得到国王的喜爱。这只猴子到王宫后,国王给了它很多好吃的东西,猴子渐渐地长胖了,国王周围的人都很尊重它。国王对这只猴子更是十分相信和宠爱,甚至连自己的宝剑都让猴子拿着。   在王宫的附近,有一片供人游乐的树林。当春天来临的
期刊
尽管3月1日丰田章男的北京记者见面会在傍晚六点举行,但JW万豪酒店地下一层会议大厅的走廊里,还是从上午10点就有媒体在此守候。  尽管通知是在周日发出的,受邀媒体200多家,但是第二天足有超过400家媒体的近千名记者涌向了这里。  这场新闻发布会受到了来自全球媒体的关注!而在他们的背后,不仅有着一个庞大的消费者群体,还有全球制造业的无数追随者。  现场提问的“秩序井然”让人惊叹。发言者往往是从坐席
期刊
山东德州,绝不仅仅意味着扒鸡。相比于其他城市,德州的目标与特色非常聚焦——就是要做“中国太阳城”!  走在德州的街道上,经常会引人注意的特色景观是一排排太阳能路灯,和小区楼顶上的巨大且造型飘逸的太阳能板。许多地方可见的“打造低碳城市”宣传,常常在提醒人们这座城市的与众不同。  即使在盛产太阳能企业的山东,德州太阳能产业的产值也占了全省的70%以上,这是一个极占优势的比例。太阳能产业的聚集优势可见一
期刊
金融危机之后,是否具有战略性思考的能力以及是否可以积极有效地应对所面临的各种变化,已经成为了一个合格领导者的重要指标。很快,相关的培训必将成为一种领导力发展项目的潮流。    Mark Mitford是一家中型科技公司新任的人力资源副总裁,这家公司的分支机构已经遍布全球。他刚一上任,就立刻着手致力于这家公司的领导力发展课程上。  “在我办公室的白板上贴满了我的工作内容,其中之一就是要找出适用于组织
期刊
胡光书,非常年轻,却已多年跟随日本精益管理实战专家,深得三昧。如今,他在做精益咨询的同时,每半个月都把最新的日本管理信息向中国企业推荐。解读丰田召回,他有自己独到的专业见解。    重蹈覆辙的自负    《中外管理》:当全球企业都在学习丰田生产方式时,丰田自身是否已经积压了大量内部问题?  胡光书: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丰田曾达到一次发展的高峰。那时候就有一次头脑发昏,有钱了,于是过度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