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证调查的创新性平台模式研究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ao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是祖国繁荣发展的生机景象,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对文艺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指示,明确了文艺事业发展方向。民族声乐艺术就是文艺事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文艺事业必然带动民族声乐艺术的进步,每部优秀的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就是坚定文化自信、振兴民族文化的基石。因而笔者对当前民族声乐艺术边缘化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当代大学生能坚守艺术理想,用高尚的文艺思想认识引领社会风尚。
  【关键词】民族声乐艺术;大学生;模式研究;传承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民族声乐艺术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结果,民族的进步和發展也要求民族声乐应不断的深入、发展和创新,要求民族声乐艺术做到与时俱进,但是由于近年来流行歌曲的冲击,使民族声乐艺术逐渐淡出人们视野。为使民族声乐艺术得以发展,挽救民族声乐艺术在大学生心中的“威望”,因此需要以大学生入手通过音乐鉴赏等形式,培养学生对民族声乐的兴趣,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相结合的新模式。开展各种各样活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掘学生潜力优势。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从真正意义上振兴民族声乐艺术。
  一、研究内容
  培养大家对民族声乐艺术的鉴赏能力以及浓厚的兴趣。
  巧妙的将民族声乐与微信平台相结合,建立学习、交流平台。
  在大学生美育通识课中,调动学生对民族声乐艺术的兴趣。
  开展讲座、比赛、多媒体互动等环节加以辅助。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给美育通识课程教师提合理化的建议。
  以湖州师范学院为例,创建平台、实施,取得初步成果后,可将民族声乐艺术推向全国高校,让更多的同学爱上民族声乐艺术。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通过以大学生美育通识课为平台,老师在音乐鉴赏等方面学生们传递民族声乐艺术的精华与魅力。
  当前微信平台尤为重要,为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对民族声乐的兴趣,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向湖州师范师范学院学生推送经典的民族声乐歌曲视频等,开展交流活动,让民族声乐艺术与同学们保持零距离。
  在课堂中,老师应该让学生展示民族歌曲演唱,并指导演唱技巧,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民族声乐的魅力。
  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向学生传递民族声乐的相关资料,专业教师定期开展相关讲座,学校定期举办民族声乐大赛活动,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课堂中,教师主动演唱,以声带情,让学生感受到民族声乐真真实实就在身边,学生在此过程中会增加对民族声乐的感染力。
  教育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起来,面向全国各类高等院校,以美育通识课的形式让民族声乐艺术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当中。
  三、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重要性
  在党中央积极号召下,“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等口号,目的是为振兴民族艺术,民族声乐艺术必将成为其中之一,当今声乐艺术中,歌唱是最能表现艺术的形式之一。通过市场调研发现,流行歌曲已经遥遥领先于民族歌曲,同时美声歌剧在近年几年大力冲击中国民族声乐,迫使民族声乐现处于岌岌可危的情况下,这就是笔者深思的问题,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而使大学生传承民族声乐艺术。
  中国民族声乐源远流长,《列子.汤问》中记载“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讲述的就是民族声乐艺术的魅力所在。在《薛谭学讴》有载:“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所描述就是战国时期著名声乐教育家秦青的艺术魅力,由此可见民族声乐艺术自古以来的重要性。
  现以中国音乐学院为主的各类音乐、艺术院校都开设有民族声乐专业,在整个中国而言,仅仅算得是万分之一。在当前严峻形势下面对各种流行歌曲、美声歌剧的不断冲击,唯有大家重视民族声乐艺术,才能振兴民族文化自信,从真正意义上弘扬中国民族文化魅力。
  四、民族声乐艺术发展中应该关注的问题
  (一)采用新模式、新思路加快对民族声乐艺术美的认知
  当前民族声乐受到外来欧美流行歌曲、美声歌剧的冲击,使得民族声乐处于后滞不前,尽管各类高校都有音乐专业,但是对于民族声乐来说总是治标不治本。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民族声乐的危机感。因此想要解决根本问题就必须把民族声乐同现代化多媒体相结合,让民族声乐以艺术通识课的形式走进课堂中,从新青年开始培养审美力,提高对民族声乐艺术的感知。
  (二)提高创新美、科学指导、转变观念
  当今社会上存在着对民族声乐教学误解,认为民族声乐艺术过于古板,跟不上时代潮流,对于这种观点要及时改正,民族声乐艺术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特有的代表性艺术,民族声乐艺术既具共性极具个性。因此针对这一观点应该从新青年思想上加以改正,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演唱民族声乐歌曲,以美育通识课程为平台充分发挥作用。
  (三)重视民族声乐、开展民族声乐比赛活动
  民族声乐艺术教学内容应当纳入高校通识课程当中,全国高等院校都应开展民族声乐艺术交流活动,开展民族声乐艺术比赛活动,充分利用通识课时间,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接触民族声乐艺术,增强学生对民族声乐的兴趣爱好,同时可以发掘人才,为民族声乐的发展做出贡献。
  五、弘扬民族声乐艺术的基本思路
  (一)民族声乐艺术与多媒体结合
  面对当前科技信息时代,想要弘扬民族声乐艺术,必须与信息科技相接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传播力量将民族声乐艺术与多媒体相结合,利用网络平台手段宣传。在此过程中研究小组调查表明当前在大学生中,微信平台是强大宣传平台。在大学生中就应该抓住重点。因此我们以湖州师范学院为重点,初步建立起网络宣传平台,在此宣传过程中,以民族声乐艺术歌曲、视频、音频、谱例等为主,对少数民族中优秀歌曲,山歌、爬山调、陕北民歌等进行裁剪,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取得了较大关注。   (二)改变课堂教学理念
  笔者从小接触的音乐,很多都是以欣赏为主,课堂上缺乏音乐兴趣和调动音乐的激情,导致课堂缺乏生机,久而久之从本上失却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兴趣。
  在21世纪强大的文化交流下,各国艺术共享,最为显著的就是音乐,面对着美国的摇滚音乐、意大利的美声歌剧、以及其他国家流行音乐的抨击,中国民族声乐越来越淡出人们的视野。
  调查小组通过调查问卷、走访。发现90后的学生都是以流行音乐为主,流行音乐都是来源于动漫、影视剧等主题曲。还有一部分喜欢西方古典歌剧,原因是父母是音乐教师。而民族声乐仅仅是了解一点,在他们心中可有可无,因此拯救民族声乐的重要性刻不容缓。
  在学校专业教师以及有关领导支持下,将民族声乐艺术与美育通识课相结合,笔者向美育通识课主管部门呈交建议书,任课教师采取此方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递民族声乐艺术,逐渐培养学生对民族声乐艺术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开展民族声乐比赛活动。结合微信平台,推送民族声乐艺术歌曲、视频,让民族声乐艺术走进艺术通识课程,音乐鉴赏课中以民族声乐艺术为重点培养新青年对民族声乐的兴趣,培养鉴赏美的歌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掘学生潜力、优势。做到民族声乐艺术走进大学生。从根本解决民族声乐艺术的危机感,在这一年里中,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优秀教师、聘请专家,面向全体学生定期开展民族声乐艺术讲座数十次,目的为培养学生兴趣,传输民族声乐艺术的文化魅力,同时举办“神州唱响”“大学生艺术节”等众多形式的声乐比赛活动,范围面向湖州师范学院全体学生,旨在提高大学生对民族声乐艺术的喜爱和弘扬,通过各种比赛、讲座、在湖州师范学院初步取得较大的理想成果。
  六、结语
  民族声乐艺术是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更是一颗璀璨珠文化之珠,鉴证了我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凝聚着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是华夏五千年劳动人民的心血凝聚。面对当今时代的进步,民族声乐艺术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笔者通过调研,从大学生入手,并应用现在网络技术,让民族声乐艺术走进大学生群体,使我们民族声乐艺术得以弘扬和传承。
  参考文献
  [1]黄慧慧.民族声乐对传统戏曲的继承与融合[J].音乐研究,2015(4).
  [2]邓倩.现代民族声乐的民族特色与继承发展分析[J].艺术研究,2017(1).
  [3]王雪燕.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中的“传承”与“借鉴”[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4]陈泓茹.对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的思考[J].中国音乐, 2006(4).
  [5]冯渊.从央视“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唱法比赛透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杨建文(1994—),男,漢族,陕西宝鸡人,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音乐教育;指导教师:安小梅。
其他文献
【摘要】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开始,交响乐中加入了合唱,开启了交响曲的新纪元。之后,很多作曲家采用这种形式,在交响曲中加入了合唱。人声这种有丰富的音色、力度、节奏变化,还有宽广的音域。是一种最直接、最简单、最天然质朴的音乐表达方式,向观众直接传递音乐的情感,增强交响乐的音乐表现力。  【关键词】合唱;交响乐;人声;乐器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大
期刊
【摘要】昆曲的打击乐源远流长,作为打击乐的分支——打击乐的色彩音效,对 一出戏的表现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于一出戏的成功与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昆曲;打击乐分支;色彩音效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江苏省昆剧院演绎的昆曲实乃南昆之典范”近年来,这句褒奖之词时常为人提及,身为省昆人更是时时会去思考,何为“南昆”,其“典范”之处为何?身为乐队的鼓师,对音乐构架的分支部
期刊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音乐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最早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大国,现如今依然闪耀在世界民族之林,不断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河南地处中原,位于雄鸡的心脏部位,是中原文明的发祥地。在这里,民歌嘹亮,自古传承。这里的人民踏实勤恳,创造了一首又一首极具中原特色的民歌,《编花篮》便是其中的代表。它的成功改编与传唱,体现了我们对于民歌以及民族音乐
期刊
【摘要】在中国,钢琴演奏,play piano,被翻译为弹钢琴。其实学过英文的都知道,play,用在乐器前,还可以翻译为很多其他的动词,比如play the violin,拉小提琴;play the clarinet,吹黑管,都很形象,唯一在把play piano翻译成弹钢琴的时候,总觉得差了点什么。因为弹这个字,在中国,是很容易和有弹性的感觉联想在一起的,比如弹力球,弹簧,弹跳床,等等,都是一种
期刊
【摘要】古典主义时期是西方音乐历史发展中的一个极具光辉的时期,这一光辉的时代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可谓是一个闪光点。无论是在声乐、器乐还是具体到音乐的体裁与形式上,都使得我们后代人对这短短不到一百年的音乐聚焦了目光。此外,古典主义三杰——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又将这一时期的音乐逐步推向了巅峰。我们沉浸于古典的光芒之时,不妨回过头去探讨在古典主义时期萌芽中的音乐,又或者说在巴洛克与古典时期的交汇期,其音乐
期刊
【摘要】近现代作曲家为木管五重奏表演形式谱写了很多标新立异的作品。 音乐演奏作为沟通作曲家与听众的桥梁,演奏者应该负责任地将作曲家的意图、情感和情绪准确地表达出来。本文以利盖蒂的作品为例,从研究音乐演奏中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演绎进行探究。  【关键词】现代木管;五重奏演奏分析;乔治·利盖蒂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木管五重奏形式的历史  木管五重奏这种演奏形式的组成最早
期刊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着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和文化理念,蕴含着浓厚的民族特性。它的存在和发展依托于人、离不开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过程中,与传承人进行对话的意义显得尤为突出。笔者通过采访甬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王锦文,对甬剧的特征、历史、发展现状以及新路径的探索进行梳理与概括,以记录下甬剧发展的一个剖面。  【关键词】“非遗”;王锦文;甬
期刊
【摘要】肖邦是波兰最伟大的民族音乐家,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将前奏曲这种音乐体裁发展成为独立的钢琴音乐体裁,引领了音乐史上的一个新的阶段。他所创作的《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可以说是他创作巅峰的集大成之作,笔者希望通过分析来找出其中的整体特征,并理解作曲家的内心情感。  【关键词】肖邦;前奏曲;总体特征;音乐分析  【中图分类号】J657 【文献标识码】A  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的艺术素养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钢琴教育,不仅仅是对钢琴演奏的教与学,同时还是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在文中笔者观看《音乐人生:鲍蕙荞专访》之后对钢琴教育的反思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钢琴教育;鲍蕙荞;艺术素养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在此之前,我个人对鲍蕙荞的了解不多,只知道她是上世纪中国最早一批钢琴家之一,可能唯一对她的兴趣点是——她是一
期刊
【摘要】在2018年9月10日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了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教育归根到底就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努力把立德树人融入教材体系,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本文是对初中人音版音乐教材中德育因素的分析,通过对教材中德育因素的量化,发现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规律,以便为一线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