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群体大学生及其心理特点研究

来源 :教育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nit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它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及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良好循环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与家庭的纵深分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网络通讯的迅猛发展以及西方思潮的猛烈冲击,大学生的差异性不断加大, 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中存在一个“特殊群体”。这个“特殊群体”是指那些在经济上较特殊,或者在学业上落后,或者在日常生活上散漫的大学生的集合体。他们心理上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要做到因材施教。当然,要做到因材施教,首先要对他们的心理特点做好分析,只要抓住其心理特点,才能知道其心理薄弱环节,击其要害,是做好特殊群体大学生思想工作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特殊群体大学生心理模式矫正
  
  一、 大学生特殊群体类型
  (一)家境富裕群体。
  大学生中有较少一部分学生家庭富裕,经济条件很好,穿戴考究,花钱大方,喜欢结交朋友,有较强的社交能力。富裕学生由于较好的经济条件作为后盾,养成了养尊处优、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惯和自以为“高人一等”的孤傲骄横的性格,生活自理能力很差。
  (二)贫困生群体。
  贫困生是相对富裕学生的对立一面,他们主要来自偏远地区和经济条件不发达地区,以及城市中的下岗职工家庭。由于经济上的困难、生长环境上的限制等客观因素,不少贫困生就读大学前的社会适应能力相对较弱。进入大学后,要面对学习、生活双重压力,逐渐形成了独立的个性与自己的处事方式,他们大多具有坚强的性格,学习刻苦努力、成绩较为优秀,但生活上艰苦,花上大量的时间在勤工助学上,善于精打细算。同时,由于经济上的贫困也使他们容易出现自卑、敏感、孤僻、内心封闭等心理问题,自傲外表与自卑心理形成鲜明反差。
  (三)学习受挫群体。
  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的水平也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因为基础太差,虽然也刻苦学习了,但考试却往往不及格,感觉付出得不到回报,在学习上一蹶不振。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入学成绩好,但由于不喜欢所学专业、课程或者任课教师等原因,导致厌学心理异常严重。这类学生经常逃课,通宵达旦地睡觉,或者无休无止地打牌、游玩,缺乏自控能力,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学习成绩特别差。
  (四)网络成瘾群体。
  部分大学生整天泡在网吧,玩网络游戏,被称之为“网虫”。网迷学生多数以聊天、玩游戏为上网的主要内容,沉迷上网泡网吧,甚至通宵上网,连续几天在网吧不休息,不惜放弃宝贵的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他们陷入无休止的游戏中无法自拔,逐渐由逃学到厌学,最后可能荒废了学业被退学回家。网络成瘾的学生因长期沉溺于网络世界,很可能导致不能与他人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严重的还可能患上社交恐惧症。还有的学生由于网上网下性格判若两人,两种交往角色的频繁转换,可能导致双重人格,甚至丧失自己的独立人格。
  (五)恋爱严重受挫群体。
  大学生处于生理、心理日趋成熟的时期,精力旺盛,感情丰富,大学校园恋爱现象非常普遍。有的大学生或者把恋爱当成了打发无聊时间的一种游戏,满足精神享受,填补空虚,或者把恋爱当作了一种及时行乐的情感体验,只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他们的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缺乏责任心。但承受能力较弱,一旦失恋,不能很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容易造成失恋受挫,特别是因为性行为不慎而导致女生怀孕,这对双方的心理将会造成更大的打击。
  二、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其一 ,不能善意地接受外界 ,易发生心理危机。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心理模式的误区之一 ,就在于受负面心态与负面情绪的支配。而负面心态与负面情绪就像灰尘一样遮住人的心灵 ,使人不能很好地接受外界 ,所看到的事情总是模模糊糊 ,不能全面透彻地看问题。同时 ,这种不正确的认知外界的结果又进一步强化与坚固已有的负面心态与负面情绪 ,如果不及时清理 ,将会是一个很大的隐患。因为这些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引起心理障碍。到那时 ,人的精神甚至是思想都会处于崩溃边缘。
  其二 ,阻碍学习进程 ,影响学业。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心理模式上的误区之二 ,表现在对待学习上的不良心态。特殊群体大学生往往对风格不同的老师或对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采取消极态度。教育研究结果表明 ,普遍而言 ,上课认真听讲比自我阅读的效果要好。其实 ,只要是一位负责任的老师 ,在知识上都具有学生所不具有的优势 ,最起码他是学习上的先行者 ,在备课与讲课过程中已对知识进行了梳理、重组、精选、加工 ,而这种经验是初学者不具备的。但一部分特殊群体大学生 ,总是抱怨所学课程没用 ,总是认为老师水平不高。以这样的心态对待学习 ,当然会阻碍其学习进程 ,影响其学业完成。一旦因为多门课考试不及格要退学时 ,或者归咎于教师或管理者 ,从而产生攻击性行为;或者陷入狭隘的自尊 ,甚至自杀了之。这些意外事件在高校时有发生。
  其三 ,思维偏激 ,行为方式怪异 ,影响良好品格的养成。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品格共性体现在挑剔、报怨、冷漠、逃避、偏激 ,责任感不强,对他人缺乏信任 ,对自己失去信心 ,常常离群索居。而其心理模式往往又不断强化了这些不良行为习惯。这是因为心理模式决定了我们观察事物的视角和做出的相关结论 ,让我们将自己的推论视为事实 ,影响着我们行为的结果 ,并不断强化。心理模式的形成 ,是一个漫长过程。概括来说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心理模式的产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不良的成长环境 ,从小生活在一个缺乏亲情的家庭。根据观察 ,特殊群体大学生的特殊性 ,就在于特殊的家庭环境 ,或者是生活在单亲家庭 ,或者生活在父母不和的家庭 ,或者是生活在家庭经济条件很差但又缺乏正确引导的家庭。亲情的缺乏 ,成为“特殊 ”心理模式生成的温床。二是不良的人际关系。特殊群体大学生要么离群索居 ,缺乏友情 ,封闭孤独 ,从而导致性格孤僻 ,遇事走不出狭隘自我的怪圈;要么同类相聚 ,其朋友在心理模式上也具有这样或那样的特殊性 ,从而彼此感染 ,相互染“黑 ”。譬如 ,在大学生活中 ,有的大学生只讲哥们义气 ,不问是非曲直;意气相投的结果其影响不是正向的 ,而是负向的。再如 ,在情感上 ,同“病 ”相怜的结果不是相互医治而是相互加重心理疾病。三是不良信息的传染。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社会 ,其间大量不良信息和观念充斥社会。对于那些缺乏分辨能力的大学生来说 ,有些似是而非的观念颇具吸引力 ,并深受影响 ,从而影响其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并强化其已有的错误观念。其中 ,尤其是物化的价值观念对大学生成长产生极为消极的影响。家景差的学生往往就是在同学异样的眼光中陷入自卑 ,走入心理困境。四是学教育的某些弊端。毋庸讳言 ,我国大学教育目前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与倡导的教育理念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导致在教育实践中仍或多或少地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能力轻人格、重智商轻情商、重刚性管理请柔性疏导的现象 ,导致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 ,而在大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时又由于信息不对成造成无法及时干预 ,从而酿成悲剧的发生。
  三、特殊群体大学生不良心理模式特点
  不良心理模式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心理模式的形成 ,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一般来说 ,不好心理模式的产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成长环境的影响 ,比如从小生活在一个缺乏亲情的家庭。根据观察 ,特殊群体大学生的特殊性 ,就在于特殊的家庭环境 ,或者是生活在单亲家庭 ,或者生活在父母不和的家庭 ,或者是生活在家庭经济条件很差但又缺乏正确引导的家庭。亲情的缺乏 ,成为畸形心理模式的基础。
  其次是不良的人际关系。特殊群体大学生要么不合群 ,缺乏友情 ,封闭孤独 ,从而导致性格孤僻 ,遇事走不出狭隘自我的怪圈;要么同类相聚 ,其朋友在心理模式上也具有这样或那样的特殊性 ,从而彼此感染 ,相互加深。譬如 ,在大学生活中 ,有的大学生只讲哥们义气 ,不问是非曲直;意气相投的结果其影响不是正向的 ,而是负向的。再如 ,在情感上 ,同“病 ”相怜的结果不是相互医治而是相互加重心理疾病。
  然后是不良信息的传染。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社会 ,其间大量不良信息和观念充斥社会。对于那些缺乏分辨能力的大学生来说 ,有些似是而非的观念颇具吸引力 ,并深受影响 ,从而影响其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并强化其已有的错误观念。其中 ,尤其是物化的价值观念对大学生成长产生极为消极的影响。家景差的学生往往就是在同学异样的眼光中陷入自卑 ,走入心理困境。四是学校教育的某些弊端。毋庸讳言 ,我国大学教育目前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与倡导的教育理念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导致在教育实践中仍或多或少地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能力轻人格、重智商轻情商、重刚性管理轻柔性疏导的现象 ,导致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
  四、特殊群体大学生心理的矫正
  要探讨不良心理模式矫正的方法。一个人的心理模式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选择 ,并产生两极对立的社会后果。不良的心理模式除了妨碍了一个人自身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外 ,也对其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消极影响 ,因此必须予以矫正。我们认为 ,基于对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心理模式及其基本特性 ,除了通过社会努力改变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客观 ”生境外 ,可以通过改变其认知方式 ,构建正确的信念与思维;对其认知方式进行正向思维的导入 ,培养积极的认知心态;对其不良习惯进行纠正 ,培育良好的品格。
  
  参考文献:
  [1] 吴文兵. 论新形势下特殊群体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J].思想教育研究2007,(06)
  [2] 王玉国. 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管理的路径探析[J].教育探索, 2006,(04)
  [3] 付原科. 浅谈如何做好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思想教育工作[J].林区教学, 2009,(06)
  
  作者简介:
  柏晓武:南昌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助教;
  王浩:南昌大学法学院辅导员,助教
  此文章为南昌大学社科研究基金项目《特殊群体大学生的教育工作研究》(科目代号:Z04737)阶段性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生物比较法教学,是指按照事物对立统一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将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本质,进行分析鉴别和综合比较的教学方法。比较法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  一、生物比较法教学的作用  初中生物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讲述了各种生命现象和规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能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念中找
期刊
摘要结尾无定法,好在巧用中。精彩的教学结尾会给一节课带来一个完美的结局。它不仅可以归结全篇,深化主题,而且可以把教学的内容提炼升华,将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入到更深入、更广阔的领域,将教学推向另一个高潮。  关键词精心设计结构完整 语言精练    明朝人谢榛曾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受到震动;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回绕,不绝于耳
期刊
摘要本文透过超循环理论简述新时期中学体育教学的人性化、科学化。  关键词中学体育自主性超循环理论    在生命现象中包含许多由酶的催化作用所推动的各种循环,而基层的循环又组成了更高层次的循环,即超循环,还可组成再高层次的超循环。超循环系统即经循环联系把自催化或自复制单元连接起来的系统。在此系统中,每一个复制单元既能指导自己的复制,又能对下一个中间物的产生提供催化帮助。这一理论由德国科学家M.艾肯在
期刊
摘要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高中,绝大部分的学生对数学可谓是情有独钟,在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上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许多在小学、初中对于这门课都是成绩的佼佼者的学生,在进入高中数学的学习时候,却发现原本自己的强势科目变成弱势,数学成绩一落千丈难以提升,数学学习中出现了“人人自危的“惧怕”数学现象,甚至有的学生对于数学老师都产生了恐惧心理,从当前的高中数学来看,这种畸形现象的出现及其普遍,理应引
期刊
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学习语言最根本的方法也在于运用。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根本目的可能不在于运用,但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来学习文言文,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升他们学习的热情。在较长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这样一些“运用型”学习方法,效果不错。  一、古今互译  无论从运用的角度,还是就考试的角度来看,我们似乎都习惯于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作为训练学生文言学习的方式。时间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英语教师队伍素质的现状,指出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一支高素质水平的英语教师队伍,教师进修学校作为教师的培训机构,对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责无旁贷。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政策拉动”“机制推动”进一步提高目前英语教师队伍素质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英语教师素质提高    目前,英语教学存在的“少、慢、差、低、”现象仍没有得到彻底的扭转。虽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问题
期刊
摘要大型活动的策划中,如何使其文化特色与视觉化效果结合起来传播成为一大困境。而视觉文化传播原理在大型活动策划中改变了这一困境。16届亚运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以视觉化的冲击力效果体现了岭南文化特色与亚洲文化特色,为受众呈现了完美的视觉盛宴。在亚运会视觉文化传播也体现了多元化,全方位的完整的传播特色。  关键词大型活动策划视觉文化传播    大型活动的策划作为公关传播类活动策划中较有影响力的一种,已经广
期刊
摘要90后学生,处于信息化时代,他们接触的新鲜事物多,大多数生活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他们的性格活泼而又略带任性,喜欢追求快乐而缺乏务实,勤于奋争而心理却很脆弱,这些90后的特点,给我们的教与学,又带来了很多挑战,如何让教与学的成效,更好的在他们身上体现,就需要我们要去很好地研究90后,很好地研究适合他们的教与学关系。  关键词90后学生教与学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处理得当,就会教学相长;处理不当
期刊
摘要多媒体京剧音乐剧场《白娘子爱情四季》(以下简称《白娘子》)以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白蛇传”为故事基础,以京剧“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艺术魅力,运用现代音乐剧的结构与节奏,通过与交响乐、多媒体影像等多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运用,形成极具艺术感染力的“多媒体京剧音乐剧场”艺术形式。创作出能吸引年轻观众,让年轻观众群能走进剧场,关注京剧,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白娘子》这个剧目的创作动机。综合多种艺
期刊
所谓创造性个性品质主要是指具有创造的意向、创造的情感、创造的意志和创造的性格等独特的心理品质。它包括自信、勇敢、独立性强、有恒心、一丝不苟等良好的人格特征。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呢?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采取适当的方法,为实现班集体共同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课外活动等各项工作的管理教育的活动。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