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西乌旗罕乌拉地区双峰式侵入体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古亚洲洋闭合时限的制约

来源 :地质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亚造山带南缘二叠纪岩浆岩的成因及形成环境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西乌旗罕乌拉地区发育的伊和绍荣复式岩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野外地质、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伊和绍荣复式岩体由辉长岩、辉石闪长岩、碱长花岗岩组成,地球化学特征显示SiO2含量为44.01%~77.60%,在55.91%~75.97%之间存在一明显的间断,显示出双峰式岩浆岩的特征。辉长岩和碱长花岗岩的形成年龄分别为280.1±1.3 Ma和279.8±1.2 Ma,为早二叠世侵入岩。辉长岩为一套低钾拉斑系列-钙碱性系列岩石,SiO2含量为44.01%~52.63%,Na2O+K2O为2.78%~5.33%(Na2O>K2O),Al2O3为15.11%~24.43%,TiO2为0.55%~3.59%,Mg#介于23~60之间;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具有一致的平坦型配分型式,具Eu正异常;岩石相对富集Ba、K、Sr、E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Nb、Zr、Hf等高场强元素,反映了俯冲带构造背景特征。碱长花岗岩具有较高的SiO2、K2O+Na2O、FeOT/MgO,低Al2O3、CaO和MgO;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具有一致的海鸥型配分曲线;微量元素总体含量较高,具有一致的配分曲线,明显富集K、Th、U、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亏损Ba、Nb、Ta、Sr、P和Ti,具有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为高温低压下长英质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岩体地质学特征及区域地质资料,提出伊和绍荣复式岩体最可能形成于弧后扩张环境,是早二叠世古亚洲洋闭合前洋壳俯冲消减作用的产物。
其他文献
新疆东天山黄山-镜尔泉Cu-Ni-Co成矿带是新疆最重要的铜、镍矿带,已发现的铜镍矿主要集中在西段香山-黄山一带和东段镜儿泉-图拉尔根一带[1]。其中,东段镜儿泉-图拉尔根一带
“雪球事件”以来,早期生命呈现多层次、大规模的加速演化,到寒武纪前夕,生命大爆发达到高潮;在生命剧烈演替的同时,地球环境标志也发生着响应,碳同位素剧烈漂移,并且与各个
为揭示罗布泊盐湖第四系潜在物源区及凹陷阶段性演化过程,本文对罗布泊第一口钾盐科探深钻LDK01孔更新统不同深度样品进行碎屑锆石U-Pb微区定年分析。Th/U比值显示,钻孔碎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