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循法,童蒙养正

来源 :新作文·教学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g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切学科学习的基础,它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肩负着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提升阅读能力的重任。而朗读是学生掌握文中词汇和语言,培养良好语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统编教材   有效  策略
  从古时候开始,语文的学习就是以读为本。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曾国藩在给其儿子的《家训》中也曾提到诗文需要“高声朗诵”和“密咏恬吟”才能得其真意。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朗读是这样陈述: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然而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学思想的影响,朗读成了语文课堂上的点缀,教师把大多数时间用在了对生词的讲解和阅读的分析上,忽略了学生朗读活动的开展。然而,文本阅读是学生的自主性行为,朗读是学生走近文本,与作者亲切交谈的重要途径,不能组织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就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积极地组织学生开展朗读活动,还语文课堂于朗朗读书声,从而促使学生的语感和阅读能力获得显著提高。
  一、步步深入,读之生情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里说:“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杜甫诗云:“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可见,朗读是承载着情感的力量的。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是遵循由浅入深的规律的,在阅读和理解课文时也不例外。小学语文教师不能期望学生通过一遍朗读就能深入理解课文内涵,那是不现实的。相反,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精心地设计有层次的朗读活动,将朗读和自主探究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有层次的朗读来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探究课文内涵,从而更好地提高朗读教学的效果。
  例如,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就是通过设计有层次的朗读活动来提高朗读教学的效果。上课伊始,教师先让学生朗读课文来感知文章大意,通过初读课文后,学生大致能够将文章分成两大部分: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然后,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第一大部分:老舍初见草原的景色,蓝天、绿草、牛羊、骏马,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学生感受到了草原景色的特点。接着,我又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中的第二大部分:蒙古族人民襟飘带舞、骑着骏马来迎接客人,蒙汉两族人民和谐共处的场面。最后,让学生之间通过合作讨论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和感悟。
  为了激发情感,增强感染力,让学生聆听著名歌唱家德德玛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儿唱,一弯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啊,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在情感激发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学生带着饱满的情绪再来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景色美”,这层层深入的点染,深化了学生的朗读感悟,使朗读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样,在学生讨论交流完蒙汉相聚的情节后,聆听“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支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这样的歌声,再来朗读课文的第二部分:人情美,就能够打开学生的感官,如同身临其境,读出作品的内涵和情感来。
  二、角色代入,读之明智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大多没有给予学生有效的朗读指导,有时仅通过带领学生朗读的方式来熟悉课文,有时甚至在课堂上取消朗读环节,把朗读布置成预习作业。这使得许多学生以为读课文就是朗读,当然,读的质量也不高。要想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朗读教学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让学生明白运用怎样的方法来表现不同的意境和情感,同时,学会带入课文情境来增强朗读的效果,从而促使学生边朗读边深入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例如,在学习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时,我就对学生的朗读进行了有效的指导。课上,学生先阅读李大钊的生平事迹及时代背景等资料,从而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课文内容,想想:如果是你的父亲不理会你的问题,而是过了一会儿,说不要了就烧掉,小孩子家知道什么。你会是什么心情?对,委屈和沮丧。再让学生想想,如果自己是李星华,你和父亲两个人在家,突然外面一群恶魔般的人闯进来,并且一边放抢一边恶狠狠地喊:“不要放走一个!”,你会是什么心情?对,恐惧万分。像这样用“代入法”来感受作者的种种心情,朗读才会提升品质。继而从“我”的角色也可以延伸到代入其他角色,如父亲的角色,假如你是李大钊,你在面对敌人的凶残和虚张声势之时,你会是怎么想的?对!要镇定和看清敌人的本质,无须解释太多,因为魔鬼是不讲道理的。你在法庭上和妻子、女儿见面,同时又要面对气势汹汹的法官,你会是怎么想的?对,既然保护好家人,也要用自己的临危不惧、坚韧不拔告诉敌人,自己是不会背叛革命之路,是坚信革命会成功的……像这样通过揣摩人物的想法,就能够为有感情朗读奠定基础,首先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文中角色的心态,能够读懂他们在面对事情时的神态、动作和心理等描写,从而体现了较高的朗读水平。《礼记·学记》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在阅读记叙文的时候,遇到有人物描写的地方,这种阅读代入法是很值得提倡的,能够得其文章的精髓。   三、形式丰富,读之得趣
  蔡元培在《蔡元培教育文选》说:“讲堂功课固然要紧,但随时注意自己发现求学的门径和学问的兴趣,更为要紧”。这句话告诉我们兴趣的重要性,朗读也是这样。小学生对枯燥、单一的教学内容往往提不起浓厚的兴趣。如果小学语文教师一直采用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形式来开展朗读教学,不仅不会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技巧,而且还会产生过犹不及的效果,对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也毫无益处。因此,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地设计朗读教学的形式,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朗读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以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朗读的形式各有其妙处所在:从朗读角色看,有教师范读、领读,学生齐读、单读、分组读、师生合读、分角色读等;从朗读速度看,有速读、跳读、扫读、快读、浏览;从朗读声音高低看,又有默读、轻声读、大声读;从朗读节奏看,有急读、缓读等,朗读形式真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教师不要在课堂上以一种方式来进行朗读指导,可以几种阅读方式来穿插进行,这种变化多致的形式是最受小孩子欢迎的。
  例如在教學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4课《花之歌》的时候,这篇课文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的,这样的语句比比皆是:我是大自然的话语,我是星星,我是诸元素之女,我在原野上摇曳……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时,既可以齐读、小组读、男女生轮流读,还可以来个变换人称读,将第一人称的口吻改成第三人称,即把文中的“我”全部改成“花”,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惊喜不已,同时也明白了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朗读的挑战升级,让学生把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2课《丁香结》改成以 “我”的口吻的文章,变换人称来读,看学生能不能突破思维定势。比如第一句:“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可以改成“今年我似乎开得格外茂盛,我在城里也好,城外也罢,都是一样。”学生觉得趣味横生,因为这是之前不曾做过的一个“游戏”,当然,对于教师来说,这不是游戏。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最大的成功就是无痕迹的教育,让学生在快乐中朗读就是获得了朗读的成功。
  再例如故事性强的课文,为了提升朗读的趣味性和效果,我在课堂上会组织学生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来开展。这样,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人物角色,一个接一个地进行课文朗读,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类似课本剧表演的乐趣,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朗读活动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除了课堂,课后我还会组织学生开展“诗朗诵”、“朗读比赛”等兼具趣味性和竞争性的朗读活动,很好地激发了小学生的好胜心,并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满足了学生的自我展示心理需求。
  四、兼顾文体,读之循法
  有位名人说过:朗读如同赋给作品生命,朗读是融贯、显现。朗读既能意会生情,又能表意传情。确实,朗读是最简便、最实在、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学习语文必须继承的精华。朗读不仅仅在于理解内容,更是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因为在朗读中,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心到、口到、耳到,调动了多种感官功能。这样对语文材料的感受体会就会准确、细腻、真切,容易进入角色,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对于不同体裁的文章,朗读时也应采取不同的方法。
  综观统编教材最大的变化就是古诗文篇目的增加。小学增至124篇,约占整个小学内容的30%,从这个比例看出古诗文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古人对于学习的要求和方法更简单:读、背诵,即吟咏。因此我们也要继承这个优良的传统,好好地读古诗文。在古诗文的教学中,要始终把朗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如教学《学弈》的时候,让学生回忆以前学习古文的方法,提炼出方法后,让学生根据步骤来学习古文。第一条就是通读古文,读准字音,读懂句子,读通节奏。当大致了解《学弈》的故事内容后,再来读出古文的角色、情节,可以摇头晃脑、拿腔拿调地读,当明白文言文蕴藏的道理后(统编教材一般选用的文言文都短小精悍,背后蕴藏着丰富的道理),《学弈》是通过弈秋教两个小孩子下围棋,一个孩子专心致志,学有所成;另一个孩子三心二意,虽然在听,心却在天鹅上,学习结果比第一个孩子差远了。这就是说明了学习在于专心致志,而不在于教师的水平高低,更不是智力的问题这个道理。此时,老师让学生像复述故事一样来到讲台上,“背”出这篇文言文来。因为文言文的学习最重要是“读”和“背”,能够有声有色地背出来就是达成了学习目标。
  除此之外,散文、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的朗读都各有特色,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兼顾文体,读出各种文体的不同情感和内涵来。例如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8课《匆匆》是朱自清先生的经典散文,虽然这篇课文编入了写作单元,赋予了新的教学使命。但是因为它的文体,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佳作,课后的练习题也是希望学生好好地朗读好这篇课文。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了解其写作特色,是怎样来表达真情实感的,更重要的就是指导好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好好地读这篇散文,一遍不够再读一遍,在琅琅上口中读懂作者的无奈与伤感,读懂作品的真情与内涵,尤其是文章的沸点这句话:“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虽字句简练,却笔力千钧,朗读的时候要与作者达成共鸣,深深感悟到时间的无情、人生的短暂。
  朗读是一门艺术,指导朗读也是一门艺术。总而言之,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重要途径,因此,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把朗读提升到更为重要的位置上来,积极研究,切实完善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从而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文本朗读,进而促进小学生语感能力、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的提升,最终实现统编教材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地提升。
  参考文献:
  [1]苏海霞.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28).
  [2]李辉.关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05).
  [3]薛法根.现在开始上语文课[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01).
  广东省东莞市谢岗镇教育管理中心    523590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是必由之路,为让语文审美教学课堂更符合学生及教材的需求,教师应该合理根据语文中的审美培养方向,通过课内课外结合的教学方法,让美切实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之中。本文基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引言  审美教育需要慢功夫。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重要的几大板块,小学语文教师应放下身段
期刊
摘要:语文是小学教育阶段的基础,也是重点。小学语文是学生系统性的接触语文学习的初始阶段,因此在这一时期学好语文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后,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开展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相关的学科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等,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基于此,本文将主要从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
期刊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学应当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逐步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朗读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需要创设真实语境进行充分的训练,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语文核心素养可以启迪智慧,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情境体验 朗读指导  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调动学生的感官能力和积极性,重视朗读指导需要创设有效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是小学基础科目之一,识字教学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础的教学内容,也是教学重点和难点部分。新课改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课程教学中加以贯彻渗透,也带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优化。其中情境教学法作为创新的教学方法,为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主要就小学语文情境化识字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创新课堂模式,提升教学实效,优化语文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  从现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同时学生整体写作能力的好坏,也直接反映了语文教师所开展的教学工作的好坏。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需要靠教师在教学时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反复的写作训练中提高自身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基于此,本文将主要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写作能力;策略  
期刊
内容摘要:素质教育也是中职语文教学所贯彻的教学目标。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表现,这些能力将贯穿运用于学生的一生,是学生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重点把握。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能力,素质      中等职业学校所培养的大都是社会实用性人才。就其中的很多专业来说,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对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未来社会的协作性将更强,一个人很难完
期刊
摘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写作的前提,它既能训练思维,发展能力,又能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获得知识,从中掌握学习方法,形成一种学习能力,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阅读;自主性;语文教学  引言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应致力于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学
期刊
摘要:语文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语文的学习中,写作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通过写作能够使读者了解到作者的内心思想和情感,大大提高学生写作和表达能力。本文首先了解当前初中写作教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结合初中语文教学从课内和课外两个角度对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初中生  一、目前初中生写作教学中存在问题  1.写作教学方式单一  在传统
期刊
摘要:随着高新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在硬件和软件上都有了飞速的发展,这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助力。在语文教育现代化和网络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多媒体教学方法与语文课堂的融合,拓展了语文学科的教育思路,也给学生拓展了更多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享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主动运用好多媒体技术,并发挥这一技术手段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合理选择做媒体教学方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在了课堂教学之中,对于提升课堂效率有着巨大的作用。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在课堂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从目前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现状入手,然后分析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最后指出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以供相关人士參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微课;实践;  初中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语文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