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转染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tai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组导致视网膜退行性变的疾病,是目前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目前,重组腺病毒载体已应用于先天性视网膜疾病的治疗,特别是在RP的基因治疗方面已经获得了成功。这项基因治疗策略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动物模型中,以期寻找新的临床应用突破口。尽管如此,对于RP不同类型的突变基因、发病机制和这一新型治疗策略存在的一些潜在不良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逐渐丢失伴视神经变性为特征的神经眼科病变。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是一种新兴的神经影像学技术,近年来被运用于青光眼的视神经、视通路及视觉中枢损伤的研究中。较多研究表明fMRI可为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文中就此对其进行综述。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84-01  静脉输液外渗在临床是很常见的输液并发症,但临床常见导致局部皮肤坏死的药物多为高浓度强刺激性的特殊药物药、抗癌类药物等,但水溶性维生素和精氨酸輸注致局部皮肤坏死尚未见报道。  1 病历摘要  1.1病例一 吴婷婷之女,住院号348843,出生1天,于2010年9月14日10AM因新生儿高胆红素
筛板(lamina cribrosa,LC)是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原发部位,在高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的作用下筛板结构和功能产生一系列的青光眼性病理改变。跨筛板压力差(trans-lamina cribrosa pressure,TLCP)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视神经损害的重要因素,低脑脊液压力(ce
【摘 要】目的:探讨影响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CPR)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对急诊科2年内收治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抢救措施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年内共收治呼吸心跳骤停患者12例,其中院前7例,院内5例,院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复苏的成功率明显高于院前者,创伤患者復苏成功率较高。结论:心肺复苏成功率与病因、发病地点及复苏开始时间密切相关,向群众宣教和普及心肺复苏基本知识,缩短复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