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世界的午餐肉

来源 :中老年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d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大萧条”的产物
  20世纪30年代初,包括美国在内的整个西方世界被经济大萧条所包围,购买力持续下降,迫使商人想方设法制造便宜的商品。
  1932年,明尼苏达州奥斯汀市的荷美尔公司创始人之子——杰伊·荷美尔发明了一种12盎司罐装的午餐肉。按照其配料表上的说法,这种呈砖形的午餐肉由火腿、猪肉、糖、盐、水和马铃薯淀粉制成,其中还加入少量的亚硝酸钠“使午餐肉保持漂亮的粉色”。它能提供170卡路里热量和每日所需1/3摄入量的盐。它的最大特点是能比鲜肉保存长得多的时间,再加上价钱比普通肉制品低廉得多,荷美尔公司希望靠它大赚一票。
  可是,荷美尔公司生产的午餐肉一开始却没有打开市场。起先,它的名字叫“荷美尔五香火腿”(HSH),结果没几个人注意,公司高管们只好向社会贤达广泛征求新名号。荷美尔公司副总裁达格纽的哥哥提出用“猪肩肉加火腿”的缩写“SPAM”(发音为“斯帕姆”)作为这种食品的新商标,他的建议立即得到采纳。
  1937年6月5日,第一罐经过重新包装的斯帕姆午餐肉横空出世,每罐40美分的售价着实让不少穷人动心,这几乎是等量普通肉制品价格的1/3。
  美国大兵的“噩梦”
  真正让斯帕姆午餐肉大红大紫的是烧遍四大洲的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年,美国正式向德意日法西斯宣战,几百万美军开赴炎热的太平洋岛屿、北非沙漠和白雪皑皑的北极战区,复杂的气候环境令负责部队伙食的后勤保障部门头疼不已。
  有什么方法能让美国兵随时随地都能吃上肉食呢?当时,美国士兵的餐桌上,见得最多的是坚如磐石的咸肉。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时,许多美国水兵甚至还在吃南北战争时的腌牛肉,这些牛肉变得像红木一样坚硬,于是水兵把它们雕刻成军舰,涂上油漆,用砂纸打磨光,挂在住舱的横梁上。
  在这种情况下,易储存的罐装斯帕姆午餐肉显示了其重要作用。1941~1945年,美国战争部花费3.73亿美元,采购了数十亿罐斯帕姆午餐肉。午餐肉里几乎不含任何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健康无甚帮助,但它提供的热量对保持士兵体力至关重要。在炎热的太平洋岛屿上,由于鲜肉难以长久保存,斯帕姆更成为战略物资。在铁皮罐头盒子里加热的午餐肉炖杂菜,成为二战中大多数人的共同记忆。
  斯帕姆午餐肉的最大客户——美国大兵却给这种似乎永远吃不完的倒霉罐头起了种种耸人听闻的绰号,如“代用肉”、“仿制肉”、“下水肉”等,流传最广的是“灵肉”(Mystery Meat)。在他们眼里,斯帕姆午餐肉就像敌人的子弹和肆虐的疾病一样,纯属“应该消灭的对象”。
  在世界各个战场的美军中流传着众多关于斯帕姆的传说,令士兵们闻风丧胆——“厨师们会在早餐时煎斯帕姆,正餐烤斯帕姆,晚餐则将斯帕姆作为肉馅夹在玉米饼里,第二天早上是斯帕姆馅饼……天知道后勤军需官从哪里弄来这么多斯帕姆,一定是成桶成桶订购的。炖斯帕姆、斯帕姆肉排,还有涂斯帕姆肉油脂!”一些美国兵还编了一个顺口溜:“杰克逊吃他的橡子面,格兰特在嚼黑麦,托迪在啃毒牛肉,他们吃的都比我们好,因为我们肚子都有一条蠕动的怪物,那就是斯帕姆午餐肉。”
  二战中的“灵肉”传奇
  但是,二战其他盟国对这种的珍贵食品充满感激。无数斯帕姆罐头被分发给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和苏联的部队和平民,其受欢迎程度不亚于根据租借法案运来的“谢尔曼”坦克和“威利斯”吉普。
  1944年诺曼底战役结束后,美国第4步兵师的官兵正在野战食堂里抱怨没完没了的斯帕姆午餐肉,这正巧被两名来访的英国军官听见了。他们二话没说,从美国兵的餐盘里捏起两片午餐肉丢在地上,粘满尘土,然后拣起来塞进嘴里。这个动作要表达的意思很清楚——“你们这些家伙有什么好抱怨的?和英国人吃的东西比起来,这简直是盛宴了!”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回忆说:“记得1943年圣诞节后的第一天,有朋友来访……我们打开一罐斯帕姆罐头,我们还有一些莴苣和土豆。朋友高兴地说:午餐肉和沙拉,多么丰盛啊!”
  在苏联红军中,斯帕姆也很受欢迎,红军战士把午餐肉烧成糊状,直接抹在掺杂了木屑和糠皮的黑列巴(俄国传统面包)上,有时还撒上盐和生葱头,口味更佳。后来,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访问美国时,曾对美国记者坦言:“当1941年苏联的“大粮仓”乌克兰被纳粹占领后,如果没有美国援助的斯帕姆,我们当时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拿来养活红军了。”
  二战结束时,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偶然碰到了荷美尔公司总裁科里,他幽默地说:“在过去4年里,我和几百万士兵一直吃着贵公司的午餐肉。我必须承认,我对它有过一些不厚道的评论——在战争的压力下,你知道,但无论如何,我得感谢你们生产的斯帕姆。不过,作为总司令,我想我可以饶恕你们唯一的罪过,你们送来的午餐肉太多了。”
  二战结束后,在刚刚摆脱日本殖民统治的韩国,大家几乎在一夜之间丢掉连吃了35年的日本寿司,拾起美国兵扔出来的斯帕姆罐头。
  直到今天,生活在夏威夷、关岛和马里亚纳群岛的美国居民依然消费着全世界数量最多的斯帕姆午餐肉,其中后两个地区在60年前是太平洋上最残酷的战场。如今两地居民平均每人每年要吃掉16罐斯帕姆午餐肉罐头,当地的麦当劳和汉堡王餐厅甚至还出售“斯帕姆汉堡”。
  在每年的美国独立纪念日里,明尼苏达州奥斯汀市的居民们都会为斯帕姆午餐肉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他们还为这种午餐肉建立起一个博物馆——斯帕姆博物馆。
其他文献
白露  节令特点  时值公历的9月8日或9日,处于黄经165度。此时农作物即将成熟,“秋老虎”也将逝去,气候转凉。一天当中,早、中、晚温差变化较大,早、晚凉,中午热。因气温降低较快,夜间温度已达白露的条件。因此,露水凝结得较多、较重,呈现白露,故而得名。  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说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
期刊
在中国古代,婴儿自呱呱落地之日起,三个月内便是“成名”期,即在此期间父母要给孩子起个名字。  据《周礼·地官·媒氏》载:“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这有似今日的出生证。“名焉”,其意思就是“小名”、“小字”或“乳名”。  有从父母梦中来的 西汉孝武帝刘彻,其乳名为“彘”。何谓“彘”?即大猪也。猪别名豕,又叫彘,《尸子》曰:“大豕为豟,五尺也。”《尔雅·释畜》:“彘五尺为豟。”这名是
期刊
天府一词最早出自《周礼》,乃是一种官职,负责掌管宗庙里的器具宝物。用作地名的代称,最早是战国后期的苏秦对秦惠王的游说。苏秦说:秦国是四塞之国,四面都是天然的屏障,“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西汉前期,张良也劝说刘邦定都关中,正式提出“天府之国”的称谓,可见最早的“天府”指的是关中平原。后来,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对四川称:“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至此,“天府之国”正式成为四川的代称。
期刊
“三令五申”是我国古代的军令,即军事纪律的简称,它最早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所谓“三令”,一令观敌之谋,视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二令听金鼓,视旌旗,以齐其耳目;三令举斧,以宣其刑赏。所谓“五申”:一申赏罚,以一其心;二申视分合,以一其途;三申画战阵旌旗;四申夜战听火鼓;五申听令不恭,视之以斧。
期刊
“吹牛”、“吹牛皮”,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口头禅。我国西北地区是古老黄河的流经之地,水急浪高,难以行舟。为解决这个难题,早在古代就有人想出一个好点子:用皮筏来代替水船作水上交通工具。皮筏大多用牛皮袋子制成,连结即成为“皮筏子”。因那时没有打气筒,皮袋子只能用嘴吹胀。于是,那时就有了“吹牛皮”一语。又因吹牛皮要把牛皮口袋吹得尽可能鼓胀,尽可能大,吹时十分费力,经常吹得脸腮鼓起,面红耳赤,像争强好胜的
期刊
大多数人都可以用来进行保健。正这个前提之下,只要弄清楚不同的保健方法的适宜人群和适当的使用时机,以及使用程度就可以了。  哪些人适合使用列缺  从年龄上来说,按摩的方法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使用。  艾灸的方法主要适合老年人使用,一些体质比较虚弱的年轻人和儿童也可以适当应用;刮痧列缺的方法一般主要是用于青年人和儿童,老年人则一般很少会用到刮痧。  从体质上来说,适合在列缺使用按摩的方法的人主要表现为以
期刊
洗澡可以清洁身体,让身心放松。但是有些情况下洗澡,不仅不利于健康,反而会损害健康。  临睡前不宜洗澡  很多人习惯洗个热水澡后马上睡觉。其实,这是一个不正确的习惯,最好在睡前2小时沐浴。睡眠往往在体温下降后来临,热水浴会使体温升高,推迟大脑释放出“睡眠激素”。如果某天只能在睡前洗澡,可以在浴后用湿毛巾冷敷额头5分钟,让体温回落到正常水平,以尽快入睡。  酒后不宜洗澡  酒精会抑制肝脏功能活动,阻碍
期刊
唐朝每逢大考之年,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的举人,均由地方解送赴京应试。当时湖北荆州地区赴京应考的举人,连续四五十年没有考中一人,于是人们便将荆州一带称为“天荒”,以讽刺那里长期没有一个举人考中进士。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这一年,荆州进京应试的举人中,有一个叫刘蜕的人终于考中了进士,于是人们将此事称为“破天荒”。
期刊
使用列缺需要注意什么  这个穴位使用广泛,作用强大,但是因为其下有很重要的肌腱通过,如果使用不当,一旦造成损伤必然得不偿失,所以,我们在使用时还是应当多加小心。  1.在这个穴位按摩时,手法可以稍重;方向要向上,使得气感向着头项部传导。  2.在此穴位使用刮痧的方法时,一定不要强求出痧,避免损伤深层的肌腱。  3.穴位处有疤痕、破损、皮疣等皮肤损伤时,不宜使用刮痧的方法。
期刊
“空手套白狼”在今天是一个贬义词,比喻那些不做任何投资到处行骗的骗子所用的欺骗手段。然而,在中国古代,白狼是一种祥瑞的动物,它的出现往往和圣人,和改朝换代联系在一起。  《帝王世纪》记载:“汤得天下,有神獐、白狼衔钩入殿朝。”唐朝编成的《艺文类聚》解释白狼说:“白狼,王者仁德明哲则见。”就是说白狼只会出现在国君具备仁德的时代,乱世是绝不会出现的。《山海经注》的作者郭璞也称颂白狼惟有道德的人才能见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