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IL—11治疗放疗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的研究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ycompute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观察rhIL-11(重组白细胞介素-11)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行伽马刀放射治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60例晚期癌症分为:A组82例为治疗组(血小板Ⅲ度以上减少病例行rhIL-11治疗):rhIL-11 2mg,皮下注射,每日一次,用至 PLT上升至75×109/L或血小板绝对值升高50×109/L;B组78例为对照组,对照组病例不予rhIL-11注射治疗。结果:放疗结束后A、B两组Ⅲ度以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基本相同,分别为12.2%、11.5%,(P>0.05);应用rhIL-11有效率为80%,而对照组血小板自然恢复率为31.6%(P<0.01)。结论:rhIL-11能明显提高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后血小板的数量。
  【关键词】rhIL-11;放疗;血小板减少
  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手术、放疗、化疗仍然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治疗方法,由于单一治疗方法的疗效不十分满意,肿瘤的治疗目前仍然采用多种方法联合的临床方案。但骨髓抑制是肿瘤化、放疗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其中以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最为明显,粒细胞减少目前治疗方法多,效果好,而对于血小板减少,临床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成为肿瘤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对我院2009年1月一2012年6月收治的既往化疗中曾出现过血小板Ⅲ度以上减少的有伽马刀治疗适应症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行伽马刀放射治疗,采用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放疗后出现血小板Ⅲ度减少的患者,分析其治疗的有效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入组160例我院2009年1月一2012年6月收治的晚期恶性肿瘤出现肝转移或骨转移的患者(见表1),且均满足以下条件:1)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Karnofsky(KPS)评分≥60分;2)距上次化疗4周以上;3)既往化疗有血小板Ⅲ度以上减少但未使rhIL-11治疗;4)血常规、肝功、肾功正常或基本正常;5)无严重心肺功能疾病、其他血小板减少疾病、急性重症感染、活动性出血以及治療前3个月有血栓栓塞病史。放疗部位为转移性肝病灶、转移性骨病灶。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为超级伽玛刀放疗,放射剂量根据肿瘤类型、大小及周边敏感组织等综合因素给予有效治疗剂量,超级伽玛刀为特有的绕人体轴360°旋转、拉弧式照射方式及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对转移肿瘤进行治疗.其中肿瘤直径积〈2.5cm3的给予一次照射,肿瘤体积〉2.5cm3的行多次分割照射),将病例随机分为2组:
  1)治疗组82例(A组):放射治疗后出现血小板Ⅲ度以上减少者行rhIL-11治疗,治疗方法:rhIL-11 2mg(厦门特宝生物工程公司生产的特尔康),皮下注射,每日一次,用至 PLT上升至75×109/L或血小板绝对值升高50×109/L, 使用14天未达到正常则停用,同时予以密切观察出血倾向及对症支持治疗。
  2)对照组78例(B组):放射治疗后出现血小板Ⅲ度以上减少者不予rhIL-11注射治疗,仅予以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及对症支持治疗。
  两组病例如有严重出血倾向时输注血小板,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时及时停用相关药物。放疗结束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
  1.3 观察指标
  放疗结束后第1天测血小板数量,以后每天测1次血小板数量,直至血小板恢复正常。观察两组病例Ⅲ度以上损害发生率及持续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所需要的时间。评定标准:血小板毒性分度标准定为0度≥100×109/L、Ⅰ度75-99×109/L、Ⅱ度50-74×109/L、Ⅲ度 25-49×109/L、Ⅳ度,<25×109/L 1。疗效评价以国内《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2:①显效;5天内血小板升高≥100×109/L 或提高了20×109/L以上。②良效:10天内血小板升高≥100×109/L或提高了20×109/L以上。③进步:10天内血小板有所升高,未出现出血症状,但血小板未能升至100×109/L或未能净提高20×109/L。④无效:血小板未升高或继续下降,出现出血症状。以显效+良效计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1.5计算,X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放疗后Ⅲ度以上血小板损害发生率。
  通过统计学分析两组毒性反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观察两组Ⅲ度以上血小板减少治疗后总有效率。
  通过统计学分析两组毒性反应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2.3 讨论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是应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一种促血小板生长因子,体外实验及动物实验均表明具有明显的促进巨核细胞的增殖和巨核祖细胞的增殖,诱导巨核细胞的的成熟分化,增加体内血小板的生成,从而提高血液血小板数量3,4,5,。rhIL-11能调节骨髓祖细胞的分化和成熟6。从1997年l1月起美国最先在临床上使用IL-11,试验表明其可明显提高外周血血小板数,增加骨髓巨核细胞数,防止化疗时血小板降至最低点,可减少给药组接受血小板输注的患者数目,并且发现外周白细胞无改变7。目前对于治疗血小板减少主要以输血小板、rhIL-11、重组血小板生成素治疗为主,由于血小板减少,影响了肿瘤病人的后续治疗的顺利进行,输血小板能减缓合并症的发生,但血小板输入副反应大,血小板维持时间短,多次输注血小板后可产生抗体,并增加血小板输注并发症的机率,且因为血源困难常常不能按时输入,重组血小板生成素效果好但费用高,而本研究所用的特尔康为国产rhIL-11,价格低,其效果好。有非常多的临床研究报道证明rhIL-11对于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有效性,但研究放疗后血小板下降后rhIL-11的有效性报道不多。本文观察了160例行伽马刀治疗后出现血小板Ⅲ度以上损害的39例,发生率较高与选择病例有关,本文选择的病例均为既往化疗导致有血小板Ⅲ度以上减少的患者,发现治疗组使用rhIL-11治疗后,血小板数量明高于对照组,说明其可明显升高放疗后血小板数量。总之通过本文研究发现对于既往化疗导致有血小板Ⅲ度以上减少的患者不能因顾虑血小板停止治疗,出现明显癌痛需要镇痛治疗时可以选择放疗,rhIL-11作为一种促造血的生长因子,能明显改善放疗对血小板的毒性,价格低,使用方便,可为下一阶段治疗提供保障,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燕,石远凯. 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42-143
  [2] 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72-174.
  [3] 杨光.IL一11基因修饰的基质细胞对造血细胞体外扩增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23(1):55-58.
  [4] NASH R A,SEIDEL K,STORB R,et a1.Effects of rhlL-11on normal d0gs and after sublethal radiation[J].Exp Hematol,1995,23:389-396
  [5] Wen CY,Ito M ,Matsuu M,et a1.Mechanism of the antiulcerogenic effect of IL-11 on acetic acid-induced gastric ulcer inrats [J].Life Sci,2002,70(25):2997-3005.
  [6] Chang M,Suen Y,Meng G,et a1.Differential mechamisms in the regulation of endogenous levels of thrombopoietin and interleukin-11 during thrombocytopenia insight into the regulation of production [J].Blood,2001,88(9):3354-3362.
  [7] Cotreau M M ,Stonis L,Strahs A,et a1.A multiple-dose,salty,tolerabity,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 study of 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 11(oprelvekin)[J].Biopharm Drug Dispos,2004,25 (7):291-296.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了解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流感的流行特征,为预测和防控流感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我区哨点医院监测,收集2010年的流感样病例(ILI)发病资料,并采集流感样病例(ILI)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对所有流行病学资料和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流行病学监测结果:2010年我区ILI%均值为1.985%,以周为单位,各周ILI%波动在0.754%-6.446%之间;流感样病
期刊
颈椎是椎骨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负重较大的节段。而颈椎病又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之一,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医学影像检查诊断,但影像检查又往往和临床表现不尽一致。因此对颈椎的正常解剖位置及毗邻关系的认识尤为重要。  1 颈椎椎骨的形态特征  颈椎共由7块颈椎骨组成,位于颅骨与胸椎之间,通过6个椎间盘和所属韧带连接而构成。颈椎的正常生理屈度呈轻微前凸。沿齿状突后上缘开始向下,连每一椎体后缘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赛肤润预防社区婴儿红臀的护理方法。方法:将林和街社区363例出院时臀部皮肤无异常的足月婴儿随机分为对照组、护臀霜组、赛肤润组三组。对照组指导家属常规护理不涂任何药物, 护臀霜组和赛肤润组常规护理后分别涂药,观察婴儿红臀发生情况及发生轻度红臀继续涂药后的愈合时间。结果:赛肤润组及护臀霜组婴儿红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 ,且赛肤润组低于护臀霜组 (P<0.
期刊
【摘 要】冠心病介入诊疗已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取得了十分瞩目的治疗效果。但冠心病介入诊疗中及诊疗后引发的血管迷走性反射(WRs)是一种发病率不高,却可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重者可以致死。及时发现和处理尤为重要[1],因此,系统掌握血管迷走性反射的临床特征,做到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减少该并发症,从而保证医疗疗效与病人生命安全。有效的预防和抢救措施十分重要。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
期刊
【摘 要】目的:比较区域性化疗和全身性化疗对预防胃肠道癌根治手术后局部复发和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2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260例胃肠癌患者作为治疗组,根治术后置化疗泵,对照组240例胃肠癌患者根治术后给予周围静脉化疗。结果:比较两组患者1、3、5年的生存率,肝脏转移率,局部复发率等指标。治疗组为100.0% (182/182)、78.0% (142/182)、42.9% (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胃癌晚期患者采用同步放化疗进行辅助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间共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31例。将所有患者使用随机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15例与治疗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单纯化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同步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方案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近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生存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76例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病历资料。方法:用统计方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前房出血、房角后退、晶体脱位、眼内炎症是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病因。结论: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经治疗后视力均可提高,眼压可控制。  【关键词】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诊治分析  眼外伤是眼科临床常见急症。眼外伤可导致前房出血、晶状体脱位及破裂、虹膜炎等改变,使房水引流障碍而导致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及时、合理的治疗可有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甲氨蝶呤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疾病上产生的临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抽取80例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并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泼尼松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对照组仅采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对于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与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研究组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不良反应方面,例如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伤以及脱发、口腔溃疡等方面较对照组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按入院治疗先后,将90例确诊脑血栓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治疗上采用纳洛酮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复方丹参制剂进行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脑血栓症状、起效时间、住院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对照标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
期刊
【摘 要】目的:探究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94 例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平均随机分为2组,每组47例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使用单侧外固定支架法进行治疗,实验组使用带锁髓内钉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时间、骨折愈合情况等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1.4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47%),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