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最基本任务之一是在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发展语文能力。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多媒体信息技术也成了语文识字教学的新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识字教学 整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最基本任务之一是在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发展语文能力。为了解决识字教学中的诸多难题,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信息技术将声音、文字、图画、动画、视频等形式合理组合,以此来创造生动有趣、对多种感官形成刺激的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一、识字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一) 时代的需要
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这样的教育大环境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提高质量具有革命性影响。步入21世纪,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自身完善与提升的客观要求,我们必须改进识字教学方法。加强和改进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根本途径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二)识字教学的发展现状的需要
1、小学低年级是识字教学的高峰期 、关键期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小学识字的总要求是:“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学会其中2500个左右,个个会写,并了解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而对低年级识字的具体要求是:“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左右,其中1200个左右会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这是一个需要作出艰巨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
虽然新时期以来,识字是阅读和作文基础的理论得到了广泛承认,为了使识字更好地为阅读和作文服务,许多优秀的小学教师都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但不论哪一种识字方法,加大识字量,则是共同的基本要求。
2、应用信息技术是小学识字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我们识字教学的最终目标。首先,以多媒体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极大丰富学生思维的基础材料,克服学生仅仅依靠感觉器官直接感受的局限性,开拓学生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为学生建构起网络化、立体化的知识结构,全面改善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有效地改善主体接受教育的自身条件。其次,多媒体新技术实现了声像光电色多种信号同时传递,图文声形并茂,呼之欲出,学习者如同身临其境。多种形式的教学信息同时或交替作用于学习者的感官,使学习过程因更加趣味化、自然化、人性化而易于激活主动性和创造性。
3、近年来关于小学识字教学的试验,为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奠定了基础
《汉字教与学》一书的主编戴汝潜先生给我们归纳并列举了20 种不同的识字方法,有斯霞老师创设的“随课文分散识字法”,有黑山北关学校首创的“集中识字方法”,有黑龙江省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等等,并把这些识字方法按照“汉字与识汉字”的内在规律性,亦即从其各自的独特性出发,以科学的方法进行了分类。近年来,在全国召开了识字教学研讨会,交流总结了识字教学的经验,包括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识字教学的初步运用,充分说明小学语文界对识字教育的重视。但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我们不能满足于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而要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改革进行有机的整合,从而为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开辟一条适应时代需要和学生特点,符合教学规律的新路。
二、识字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途径
㈠激活内驱力,让学生喜欢学
新课标中,识字目标第一项就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小学阶段,识字量大,且学习汉字本身比较枯燥乏味,单凭对文本讲解无法达到预期的识字目的,如果我们能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对生字变形、拼拆,使学习汉字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这一目标更不难实现。如低年级在初学象形字“日、月、水、火”等字时,我们可通过点击图片,使实物逐渐演变成汉字。这样,学生既形象生动地认识了字型,又对字义有了深刻的了解。
㈡突破识记关,让学生灵活学
教育心理学家洛克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变成一种游戏似的。”的确如此,对于小学生来说,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观察事物还不够全面,教学中常常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多媒体课件具有可使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信息同步进行的优点。教学中,通过向学生展现教学情境,揭示汉字特点,使之感受到汉字文化的神韵,就能突破记忆难关。
㈢拓展识字空间,让学生自主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发展都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教师要时时保持教学内容丰富且有新意,尽量不让学生感到疲惫。
例如在复习巩固生字时,我们可以采用“闪现、摘苹果、找朋友、变魔术”等方式,让学生自由点击进入,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的爱好;或找本课生字中的形近字认一认;或把生字加上或者换上偏旁变成另一个字。这样,识字不再是机械枯燥的记忆活动,而变成形象生动、轻松有趣的自主学习游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多角度多形式地感受汉字的趣味与魅力,从而也使整个识字过程变成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过程。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拼音文字的认识,脑磁场偏于左脑,而学习汉字必须左右脑并用,因此有利于左右脑的开发。从识字的心理分析得出,学习汉字也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所以有人认为,汉字是中国人智力优于西方人的“物质”保证。现在我们研究识字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力求以识字教学的现代性促进科学性,使识字过程成为开发儿童潜能,发展儿童智力,全面和谐地提高儿童整体素质的过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语文教学新的改革。把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有机整合,语文教学活动必将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 杜作润.课程整合的现实性解说J.现代大学教育200101:18.
[2]李子运.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J.中国远程教育200105:62
[3] 米竞.必然抉择: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J.中国电化教育200109:29.
[4]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方法C.改善学习——2001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 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
[5]何小阳.浅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6]曹丽娟.运用信息技术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硅谷;2009.
[7]夏秋霞.浅议现代信息技术在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上的运用[J].新课程(小学);2010.
[8]徐兰月.利用信息技术轻松识字,愉快阅读[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
[9]顾君 仝春燕.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
[10]董寿云.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有效的数学情境[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
[11]张红英.让信息技术的光辉在语文课堂上闪耀[J].考试周刊;2011.
[12]全萍.运用信息技术,让师生共享识字的快乐时光[J].考试周刊;2010.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识字教学 整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最基本任务之一是在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发展语文能力。为了解决识字教学中的诸多难题,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信息技术将声音、文字、图画、动画、视频等形式合理组合,以此来创造生动有趣、对多种感官形成刺激的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一、识字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一) 时代的需要
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这样的教育大环境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提高质量具有革命性影响。步入21世纪,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自身完善与提升的客观要求,我们必须改进识字教学方法。加强和改进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根本途径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二)识字教学的发展现状的需要
1、小学低年级是识字教学的高峰期 、关键期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小学识字的总要求是:“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学会其中2500个左右,个个会写,并了解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而对低年级识字的具体要求是:“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左右,其中1200个左右会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这是一个需要作出艰巨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
虽然新时期以来,识字是阅读和作文基础的理论得到了广泛承认,为了使识字更好地为阅读和作文服务,许多优秀的小学教师都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但不论哪一种识字方法,加大识字量,则是共同的基本要求。
2、应用信息技术是小学识字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我们识字教学的最终目标。首先,以多媒体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极大丰富学生思维的基础材料,克服学生仅仅依靠感觉器官直接感受的局限性,开拓学生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为学生建构起网络化、立体化的知识结构,全面改善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有效地改善主体接受教育的自身条件。其次,多媒体新技术实现了声像光电色多种信号同时传递,图文声形并茂,呼之欲出,学习者如同身临其境。多种形式的教学信息同时或交替作用于学习者的感官,使学习过程因更加趣味化、自然化、人性化而易于激活主动性和创造性。
3、近年来关于小学识字教学的试验,为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奠定了基础
《汉字教与学》一书的主编戴汝潜先生给我们归纳并列举了20 种不同的识字方法,有斯霞老师创设的“随课文分散识字法”,有黑山北关学校首创的“集中识字方法”,有黑龙江省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等等,并把这些识字方法按照“汉字与识汉字”的内在规律性,亦即从其各自的独特性出发,以科学的方法进行了分类。近年来,在全国召开了识字教学研讨会,交流总结了识字教学的经验,包括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识字教学的初步运用,充分说明小学语文界对识字教育的重视。但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我们不能满足于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而要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改革进行有机的整合,从而为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开辟一条适应时代需要和学生特点,符合教学规律的新路。
二、识字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途径
㈠激活内驱力,让学生喜欢学
新课标中,识字目标第一项就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小学阶段,识字量大,且学习汉字本身比较枯燥乏味,单凭对文本讲解无法达到预期的识字目的,如果我们能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对生字变形、拼拆,使学习汉字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这一目标更不难实现。如低年级在初学象形字“日、月、水、火”等字时,我们可通过点击图片,使实物逐渐演变成汉字。这样,学生既形象生动地认识了字型,又对字义有了深刻的了解。
㈡突破识记关,让学生灵活学
教育心理学家洛克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变成一种游戏似的。”的确如此,对于小学生来说,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观察事物还不够全面,教学中常常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多媒体课件具有可使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信息同步进行的优点。教学中,通过向学生展现教学情境,揭示汉字特点,使之感受到汉字文化的神韵,就能突破记忆难关。
㈢拓展识字空间,让学生自主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发展都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教师要时时保持教学内容丰富且有新意,尽量不让学生感到疲惫。
例如在复习巩固生字时,我们可以采用“闪现、摘苹果、找朋友、变魔术”等方式,让学生自由点击进入,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的爱好;或找本课生字中的形近字认一认;或把生字加上或者换上偏旁变成另一个字。这样,识字不再是机械枯燥的记忆活动,而变成形象生动、轻松有趣的自主学习游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多角度多形式地感受汉字的趣味与魅力,从而也使整个识字过程变成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过程。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拼音文字的认识,脑磁场偏于左脑,而学习汉字必须左右脑并用,因此有利于左右脑的开发。从识字的心理分析得出,学习汉字也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所以有人认为,汉字是中国人智力优于西方人的“物质”保证。现在我们研究识字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力求以识字教学的现代性促进科学性,使识字过程成为开发儿童潜能,发展儿童智力,全面和谐地提高儿童整体素质的过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语文教学新的改革。把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有机整合,语文教学活动必将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 杜作润.课程整合的现实性解说J.现代大学教育200101:18.
[2]李子运.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J.中国远程教育200105:62
[3] 米竞.必然抉择: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J.中国电化教育200109:29.
[4]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方法C.改善学习——2001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 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
[5]何小阳.浅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6]曹丽娟.运用信息技术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硅谷;2009.
[7]夏秋霞.浅议现代信息技术在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上的运用[J].新课程(小学);2010.
[8]徐兰月.利用信息技术轻松识字,愉快阅读[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
[9]顾君 仝春燕.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
[10]董寿云.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有效的数学情境[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
[11]张红英.让信息技术的光辉在语文课堂上闪耀[J].考试周刊;2011.
[12]全萍.运用信息技术,让师生共享识字的快乐时光[J].考试周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