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来源 :理论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CHUN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国与国之间激烈竞争的年代,国与国的竞争是国力的竞争,国力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要创新,创新就要实施创新教育。作为创新教育过程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不仅对创新教育要有正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更重要的是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创新因素,培养创新意识。下面谈一谈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种创新因素。
  
  一、好奇
  
  中学生具有旺盛的精力,广泛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这都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因素。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特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可见好奇心对创造才能的发展有多么重要的意义。由于中学生天性“好奇”,他们常常会提出一些看似奇怪的问题,这些都是好奇心的表现,其实也就是创新的萌芽。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好奇心是与求知、探索、获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主动地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取新知,产生某种感悟、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探究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因为创新不仅指物质上的发明创造,也包括个人自身有新的经验或思想的产生和获得。所以对学生的问答或别出心裁的思考方法等学习活动要细心体察。为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想方设法激发诱导,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处于萌芽状态的创新意识。
  
  二、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的途径之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形成创新意识的重要条件。启发和激励学生的浓厚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正如达尔文在自传中所说:“在学校时期,后来对我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刻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为此,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心中探求知识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可列举一些趣味性的读物让学生阅读和思考,以激发学习的动机,产生求知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持久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讲读一些中外名著和经典影视剧。比如:《红楼梦》、《西游记》、《简爱》和《泰坦尼克号》等。同时为了发挥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应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多媒体计算机以其集成性和控制性、信息媒体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及操作的快捷性和方便性而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我们语文课教师也应适应时代的发展,进行多媒体语文课课件的制作。一个优秀的课件可以创设融声音、画面、音乐于一体的美妙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获得审美愉悦,直接受到美的熏陶。这一点,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希望得到且努力追求的教学效果。
  
  三、质疑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亚里士多德也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没有疑问就不会思考,就没有收获,就没有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也就没有学生创新的养成。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过;“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的学生。”学生不仅“学会答”而且更要“学会问”。提问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一种表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中学生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努力引导学生寻疑、释疑,教学生学会在本节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提出问题。借问题促探索;借探索,促发现;借发现,促创新。对学生的质疑即使是幼稚可笑的,也不能轻易否定或讽刺挖苦,而是要正确引导耐心解疑。在语文教学中应提倡“不是通过传授知识来消灭问题,而是通过传授知识来引发更多的新问题。”
  
  四、想象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新离不开想象,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成规的训练和学习,通过具体的问题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任何答案都是开放的,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扩展奇思妙想的空间,让他们尽情想象,奋力创新。
  
  五、观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仅仅是教学目的和要求,更是提高学生视觉、听觉和触角等各感觉器官机能,使之成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生理基础的必然要求,惟有在获取了丰富的、真实的、清晰的表象的基础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六、思维
  
  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是学会如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因此,在指导学法过程中,要发训练学生的思维为主线,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边想边看边想,过做边想。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机会,多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提供一点表达思维的机会,使学生逐步会有根有据地想,有条有理地讲,掌握思维的策略。
  
  七、求异
  
  求异思维是创新性思维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意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特别是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不落旧框不入俗套不“师”云亦云、邯郸学步。应设法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拓展思路,寻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求出最佳方案。
  
  八、创新
  
  要想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具体有哪些办法呢?笔者认为:走进生活,接近社会,营造创新的空间。在语文教学中,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把学生和活生生的生活隔开了。我们语文教师两眼盯着教科书,视课外读物为洪水猛兽,看电视、搞活动更是不务正业。如果写作文只有胡拼乱凑,千文一调,千篇一律的现象令我们语文教师自感悲哀。创新教育就是要打破这种不利于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使他们走进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课堂学习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在平常要扩大阅读,为创新铺设丰厚的土壤,创新需要知识来浇灌,任何一种创新思维活动都不可能建立在虚幻上,而是从丰富中成长起来的幼苗。知识越丰富思考才越有根据,灵感就容易产生。多阅名著,多订报刊,多向青少年读物投搞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文章。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授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中学语文除了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和其他各科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视野与知识储备外,更应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群体性纠纷尤其是大量小额受害者纠纷时社会经济发展的伴生物,而传统的单一诉讼制度对这类纠纷的解决显然是无能为力。因为当事人众多,一个诉讼的空间无法容纳这么多诉讼主体,所以,共同诉讼制度对于这类纠纷的解决又显得捉襟见肘,司法实践呼唤着新的诉讼制度的诞生。  关键词:群体性纠纷;集团诉讼;代表人诉讼;司法经济    一、问题的出现    随着经济的发展,因环境污染、产品质量等引起的涉及众多当事人民
期刊
摘要:在大学的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而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采取以过程评价为主的形成性评价方式,转换教师角色。从而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构建自主学习的新模式,  关键词:教学新理念;构建;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新模式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使他们成为独立的学习
期刊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本人试就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五条途径谈谈自己的看法,拙见供同仁商榷参考。    一、转变教育观念,滋生创新意识    转变思想教育观念,突出语文主体性教育,引导学生自己产生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逐步过渡到创新教育,首先是教育思维的转变。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能够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教育事业,给学生的身心健
期刊
摘要:文章概述了网络环境下实现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性及特征,分析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高校图书馆的网络化与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是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的具体表现;是一个国家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实现高校图书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是整个图书馆发展到现阶段的最高组织形式。网络环境下
期刊
摘要:文章针对目前高校系(部)资料室的发展状况,分析了高校系资料室的现状及自身特点,提出在确立了正确的馆藏定位前提下,通过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利用现代化手段,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校园网络平台上建立有高校系部专业信息资源特色的资料室的工作设想。  关键词:系资料室;馆藏定位;信息资源    1、引言    为了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我国高等院校相继建立起了相关的系部图书资料室,并
期刊
一说起备课,这可是令广大教师们头疼的工作。为什么要备课,就是因为自己对上好课没有把握,为了上好课,所以要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一项复杂精细的脑力劳动。可以说,在整个教学工作中,教师的很大一部分精力是花在了备课上。对初登讲台的青年教师来说,辛苦的备课劳动却常常得不到等值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除了教师本身素质的制约外,一个主要因素是:在备什么、怎样备的问题上缺乏全面而明确的主攻方向。大体表
期刊
摘要:本文经过教学调查和研究,针对阅读理解部分在英语考试中的失分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了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结合阅读技巧提出有效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性。  关键词:阅读方式;阅读方法;略读法;寻读法;细读法    英语阅读理解在各项英语考试中一直都是重中之重,但也是失分的大题,2分一题的分值更让学生望而生畏,很多学生对阅读理解的看法是:时间不够用,文章读不透,题目看不懂,答案找不到。原因
期刊
摘要:2006年1月1日实施的新《公司法》首次提出了公司应承担社会责任,关于公司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多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我国相应立法并没有对公司社会责任的内涵、利益相关者的范围有明确规定,因此关于公司社会责任认处于理论研究,对于实际推行公司的社会责任的研究较少,为了更好推行公司的社会责任,笔者在本文从法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阐述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的立法和内涵,分析公司社会责任的法理依据,最后,提出公司
期刊
摘要:本文将仁、艾、礼、信、智这五种道德需要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的二十字规范,进行对应比较,然后再进一步运用五行学说来探讨这“二十字规范”中五个词组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关键词:五常;公民道德规范;五行    传统的道德规范主要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儒家的“儒”字由“人”和“需”构成,它反映了人们的需求和需要。《易·需卦》的大象辞中解释:“需,君子以饮食宴乐”。说明儒家对低层次的饮食需要
期刊
摘要:学好英语的关键是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如何学好和记忆词汇历来是国内外学术界所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中学英语教师来说,应多向学生传授词汇学习和记忆方法。文章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在中学英语词汇教学和记忆中的一些方法,以便该方法对广大同仁在教学中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词汇;学习;记忆方法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与研究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对单词记忆不牢,词汇量难以扩大,究其原因往往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