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理语言在版画艺术中的运用研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版画是一种绘画形式,在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是通过小刀等物体在不同版面上进行雕刻后印刷而成的图画。要想体现版画艺术特征,就必须合理运用肌理语言,肌理语言是一种非常关键的语言形式,其在版画艺术中格外受关注。通过将肌理语言科学合理地应用于版画面积、形态中,可以使版画更具有层次、质感。本文围绕肌理语言在版画艺术中的运用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肌理语言;版画艺术;运用
  0 引言
  版画艺术属于视觉艺术,通过物体雕刻并印刷成图形后,可以从肌理中透露出艺术家的精神内涵,肌理语言是体现版画作品艺术的必备条件。一直以来,肌理语言在版画领域深受重视,艺术家们通过合理运用肌理语言,在脱离传统思想理念束缚的同时,对视觉经验予以创新。从版画艺术的肌理语言中可以看出艺术家的技法水平、文化修养等,肌理语言的运用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合理运用。
  1 肌理语言对版画艺术的影响
  1.1 表达了艺术家的情感意识
  任何领域的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都会自然地融入自身的情感与意识,版画艺术家也是如此。但并不是所有版畫艺术作品中的情感意识都可以传递给他人,有时只有艺术家自身才能看懂作品中富含的情感[1]。而肌理语言的运用不仅使艺术家更加确切地在自己的作品中进行情感表达,也给观者带来了直观感受。有时肌理语言还能够丰富作品情感抒发,通过拥有节奏感的刀痕或块面可以引起版画艺术作品与人类情感的共鸣,赋予作品生命力。人类的情感是复杂多变的,所以版画艺术的肌理语言也有着广阔的延伸空间,艺术家情感的不同,运用到的肌理语言也会发生微妙变化,这意味着版画艺术家们需要不断创新肌理语言,以更好地表达自我情感意识。
  1.2 丰富了版画艺术的内容
  印刷技术得到优化给肌理语言的体现提供了有利条件。肌理语言在版画作品中的地位愈加明显,再加上越来越多的雕刻工具和化学药剂的出现,使得肌理语言变得多样化,肌理语言的多样化也明显丰富了版画艺术内容。在版画艺术传统的肌理语言中,只有漏、凹、凸等几种比较单一的版种。在肌理语言得到创新后,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丰富,将版画艺术语言进行综合后,原本的语言得到了很大的丰富,使得艺术家手下的版画作品更具灵性。比如,在传统的凸版版画作品中,都是将不需要的部分全部刻除,这种方法比较陈旧,在运用肌理语言后通过拼贴的方式,合理采用肌理材质和水性颜料营造更加丰富的肌理效果。
  1.3 满足了当代人的审美
  在社会变更速度不断加快的当下,最明显的变化之一便是人类的审美。人类的视觉和大脑不断受到新鲜事物的冲击,这使现代人的审美观逐渐转变,在欣赏版画艺术作品时审美需求更是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肌理语言既可以表达事物特性,也可以记录事物的变化经历,在版画艺术中的应用则可以一边体现版画特性,一边记录版画艺术的变化过程[2]。由于肌理语言并非只是单纯地体现艺术家技法水平,更是承载了许多艺术精神,能够反映出浓厚的审美特征,因此,将肌理语言应用于版画艺术中可以丰富艺术审美价值。而且,如今的肌理语言愈加多元,不同的肌理语言能够为人们带来具有差异化的审美感受,而这种感受正是当代人所追求的。
  2 肌理语言在版画艺术中的具体运用
  2.1 人造材料的运用
  为了更好地表达情感思想,艺术家通过人造材料对肌理语言进行创新。人造材料在版画艺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目前已经衍生出许多种不一样的材料,人造材料便是其中的一种。人造材料达到的肌理效果与版画艺术想要获得的肌理语言相同,也因此使人造材料非常受欢迎。人造材料有着许多优势,其取材十分便捷,艺术家可以在创作版画艺术的过程中实地取材,即使是非常细小的物体也可能成为版画艺术的肌理材料。人造材料非常广泛,如人们身上穿的衣服,没有用的光碟等都可以作为人造材在版画艺术中加以应用,形成十分具有质感的肌理效果[3]。例如,在《灯》这一版画艺术作品中,就采用了软蜡和油离技法充分表达了艺术家和作品想要传达的艺术思想。而在这样一幅完美的版画作品中,正是将人造材料作为肌理语言,从而向观者传达了光明这一主题。
  2.2 天然物质材料的运用
  国内的版画艺术领域从1980年之后才正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涌现出了众多版画艺术家,这些艺术家没有对传统艺术创作理念进行传承,而是选择扬弃,融入全新的创作思想,与此同时,也挖掘出了更多的版画材料。艺术家们除了喜爱应用人造材料之外,还喜欢运用天然物质材料。在探索中有艺术家发现,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物质的肌理非常适合版画艺术,能够为版画艺术提供天然的肌理语言,而这种语言能够映射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后便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加入天然物质材料挖掘和运用队伍中。比如,有的艺术家会采用软蜡技法将树叶、枯木等作为天然物质材料应用在版画艺术创作过程当中,在最终生成的图画中对其进行体现。和人造材料相比,天然物质材料是大自然的馈赠,通过该材料创作出来的版画艺术作品更具大自然气息。
  3 肌理语言在版画艺术中的运用技法
  3.1 拓印技法
  拓印技法就是指把原先已经设计好的图画印在石膏版面上,使用相关工具实施雕刻,在雕刻的过程中,艺术家要格外关注力度和过渡处理。通常,在使用拓印法时力度要大一些才能将图画更深地刻在石膏版面上,方可为后续拓印奠定基础。在展开拓印时艺术家需先把雕刻好的石膏版面放于专门的台板上,再将湿润的宣纸均匀铺设在版面上方,通过手掌轻轻按压确保宣纸可以与石膏版面完美贴合,等待宣纸干燥过后,再使用布拓实施拓印。该技法有着较为鲜明的肌理语言,在实际的拓印过程中,宣纸的厚度较薄,再加上宣纸是打湿的,雕刻得也比较深,拓印完毕后便可以看到明显的肌理效果。艺术家控制手掌的力度,按压宣纸,在该过程中会形成压印痕,这是该技法肌理语言的点睛之笔。   3.2 油彩线刻技法
  该技法是指先使用工具在白板纸上雕刻好图画,再使用颜料添加颜色,待制作完成后放置一段时间让颜料干透,之后还需使用油墨把不均匀的地方全部涂匀。把这些与油墨接触过的纸放入温度适宜的水中重复显影,虽然纸上有油墨,但在和水接触后油墨便会慢慢化掉、散开,在纸上显现出良好的肌理效果。这种肌理效果具有模糊美,通过该技法创作出来的版画作品肌理语言看似单一却又不失富有[4]。
  3.3 刀痕技法
  该技法在版画艺术的肌理语言应用中最为广泛。通过各种各样的刀具在对应板面上生成痕迹就可以获得想要的肌理语言。比较常见的便是采用刮刀、舞刀、覆刀等得到麻点、破壁斑、摇刀斑等痕迹,进而使版画艺术作品中的肌理效果具有更强的表现力,能够对一些抽象事物加以表达。比如,出自甘庭俭之手的《草原之春》版画艺术作品就是通过非常简洁的圆刀口构建了一幅大草原景象,在创作时还专门采用三角刀对画面中的人物与场景实施描绘,使得整个作品的画面感更加丰富,在观赏过程中仿佛真实地进入了大草原之中。《阳光下的彝女》也就采用了刀痕技法突出肌理语言,结合多种刀具体现了刀痕肌理。刀痕技法不仅可以丰富语肌理言,也注入了艺术家想要通过作品表达的核心思想。
  3.4 飞尘技法
  飞尘技法就是通过飞尘腐蚀形成肌理效果,该技法可以得到不同深浅程度的表面肌理。在使用该技法时,必须先拥有飞尘箱,在飞尘箱当中安装风扇,把已经磨光了的铜版面和松香粉末放于飞尘箱之中。当启动风扇后里面的松香粉末就会四处飞散开,再降落到铜版面上方,随后关闭风扇把铜版面取出烘干。此时上方的松香粉末会全部融化,形成不同大小的点,待铜版面冷却以后这些点就会形成薄膜。最后再将其放于硝酸溶液之中,在遭到化学药物腐蚀之后会形成各种各样的肌理,有些肌理比较粗糙,有的肌理则比较细腻。
  4 在版画艺术中运用肌理语言的注意事项
  4.1 确保版画艺术主体的突显
  版画艺术已经有了非常多的肌理语言,不同的肌理语言所传达的内容情感及艺术特征是不同的,这就需要艺术家们结合作品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肌理语言。在版画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切勿为了过度突出肌理语言而忽略作品主体。虽然肌理语言是版画艺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一幅完美的版画艺术作品不单单只有肌理语言,对肌理语言进行应用也并非艺术作品创作的唯一目的。艺术家们应关注艺术作品形式和主题间的关联,懂得及时创新、借鉴优秀理念思想,把自己和作品想要传达的主题思想更好地予以传达,把肌理语言看作辅助工具,这样的作品更能吸引欣赏者。从国内版画艺术现状来看,有的创作者在使用肌理语言时会对他人的作品予以借鉴,但如果借鉴力度得不到控制,就会导致版画领域中作品的肌理语言十分单一,也会助长不正之风[5]。此外,不难发现,当某一领域中出现一种全新的肌理语言之后,便会有许多艺术家使用,而在长期的借鉴过程中,艺术家们就会逐渐丧失创新能力。因此,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艺术家们必须准确把握借鉴力度,不能过度借鉴,需将作品及本身真正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和肌理语言相结合,在创作过程中挖掘新的肌理语言,才能创作出值得人们欣赏、传承的版画艺术作品。除此之外,艺术家还需分清版画艺术主体和肌理方向、深浅的差异,以便更好地利用肌理语言突出艺术主体。
  4.2 确保肌理语言与艺术内容一致
  版画艺术中的肌理语言比较常见,但肌理语言有着不可控特征。在运用时切勿只关注表面,艺术家们需要深入分析肌理语言是否和版画艺术内容相符,在此基础上进行运用更能提高两者的密切程度,再使用適合的技术方法便可以获得较好的肌理效果。如果肌理语言和版画艺术内容一致,那么就会得到画面肌理,能够更加清晰地表达艺术作品情感意识,并与现代人的审美观相契合。肌理语言的运用本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版画艺术美感,但肌理语言运用不恰当反而会削弱版画艺术本身具备的艺术特性,有时一幅艺术作品中,只要有一个地方的肌理语言运用不恰当,都可能影响作品美感,因此肌理语言的运用必须满足合理要求。
  4.3 保证画面的和谐统一
  在欣赏版画艺术时,其画面的和谐感能够在第一时间冲击观者眼球,而画面的和谐统一取决于肌理语言的运用,在运用肌理语言时,艺术家需加强局部和整体设计。当确定具体的肌理语言后,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确保设计与艺术画面一致。在国内外绘画领域,和谐统一是永久的追求。从某种角度来看,版画艺术是世间万物的浓缩体,版画艺术画面涉及了大千万物,如果肌理语言和画面不统一,就会使整体观感十分凌乱且没有任何美感可言[6]。对于版画创作者来说,要想达到该要求比较困难,需要经过多年练习,拥有丰富的肌理言应用、创新经验才能达到和谐统一要求,这也可以称得上是版画艺术的最高境界。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可以将基本肌理当作引领,在第一空间的创作上可融入主体肌理,如果使用的肌理性质是一样的,那么就尽量变换排列方式,以增加层次感,使整体看起来虽复杂但不失秩序。
  5 结语
  在版画艺术中肌理语言占据重要地位,其不仅表达了艺术家的情感意识,丰富了版画艺术内容,还满足了当代人的审美。肌理语言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人造材料和天然物质材料上,可以通过拓印技法、油彩线刻技法、飞尘技法、刀痕技法运用肌理语言。同时,为了更好地应用肌理语言,需确保版画艺术主体不受影响、肌理语言与艺术内容一致,以及保证画面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董天赐.论铜版画肌理语言的偶然性和多样性[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8(06):166.
  [2] 吴悦.版画语言在插图中的实践研究——以《百鸟衣》为例[J].美与时代(上),2019(06):83-85.
  [3] 刘红亮.版画创作中的肌理语言运用[J].明日风尚,2019(04):61.
  [4] 张晓梅.关于对版画艺术语言中肌理问题探究[J].文艺生活(中),2012(09):184.
  [5] 朝晨.肌理语言在版画创作中的运用探析[J].美与时代(中·美术学刊),2018(08):43-44.
  [6] 李维佳.综合材料在版画创作中的表现与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09):50-51.
  作者简介:李馨(1982—),女,山西太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版画。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出系统掌握美术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备教师基本职业素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能满足地方美术教育需要,从事与美术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5G时代促使在线教育高速发展,为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提供了有效的现代教学手段,同时对教学理念的改革产生了影响。本文分析在线教育的优势和教学设计策略,以期更好地助力地方高校美术教育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在线教育;创新创业;美
短视频作为当下移动时代的常态化表达方式,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加之SIPS(用户消费行为)模型的不断演进,为我国红色文化传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通过分析红
摘要:《利刃出鞘》是由莱恩·约翰逊执导,丹尼尔·克雷格、安娜·阿玛斯、克里斯·埃文斯等实力派演员主演的推理影片。该片在上映后获得一致好评,除了精彩的剧情反转之外,影片对现实社会的影射和讽刺、对人性善与美的赞扬,让影片宣扬的价值观得以升华,引发了观众的深思与批判。本文从电影《利刃出鞘》的细节伏笔入手,探究影片对美国现实社会政治问题的影射,以及对人性真实与善良的呼唤。  关键词:电影《利刃出鞘》;现实
摘要:《海街日记》和《小偷家族》都是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作品。本文就这两部影片的色调、剧情、镜头、生死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导演在影片中如何安排以上元素,进而使电影既展现出舒缓的节奏,同时又避免让观众感到拖沓。  关键词:是枝裕和;慢;《海街日记》;《小偷家族》  0 引言  《海街日记》和《小偷家族》这两部电影主要讲述了重组家庭的日常生活,影片剧情都不复杂。  《海街日记》讲述的是同父异母的四个
摘要:在当今社会,新媒体广告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这也让各大广告主发现了其中的商机,他们对新媒体的优势进行充分利用,对各种品牌进行推广、宣传。近两年,稚优泉利用新媒体进行营销,传播品牌产品和文化理念,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好评和喜爱,并收获了一批又一批忠实消费者。  关键词:国产美妆品牌;稚优泉;新媒体广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管男生还是女生都注重起了自己的外貌,美妆行业也随之快速发展起来。越
摘要:近几年,短视频作为一个新型产业在我国快速兴起,给国家相关领域的发展带来了许多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基于网络意识形态的角度对短视频的发展进行分析,首先探析短视频的发展给网络意识形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其次针对这些挑战提出助推短视频平台未来发展的治理对策,最后表达对短视频未来发展的期望。  关键词:短视频;网络意识形态;主流价值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短视频APP喷涌而出,凭借着每个人都可以是视频内容
摘要:“宅文化”是由日本的“御宅文化”演变而来的,在大学生群体中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宅”在宿舍不与外界世界产生联系。实际上,“宅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这些消极影响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树立。我们应该对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提出一定的要求,帮助大学生摆脱“宅文化”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宅”;大学生;“宅文化”  1 “宅文化”的演
摘要: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诗源于人的天性,艺术始于人的模仿,并在人类灿烂的文明中产生了史诗和悲剧这两大艺术类型,其中悲剧艺术受到了极高的赞扬。动画电影《姜子牙》便是一部中年主人公对自己人生再思考的悲剧题材,整部电影体现了一种主角信仰破碎然后又重组的悲怆苍凉之感。本文从亚里士多德悲剧的角度分析主人公姜子牙,赏析动画电影《姜子牙》中的悲剧艺术美。  关键词:《诗学》;《姜子牙》;悲剧艺术;情节
摘要:本文基于吕敬人先生提出的书之五感互动式理念,从新时代新媒体发展趋势角度对儿童书籍的五感设计体验进行分析,根据儿童不同年龄层次的发展规律和感官需求,研究五感设计对儿童书籍设计的帮助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儿童书籍;五感体验;新媒体艺术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迅猛进发展,人们对书本阅读体验的要求也发生了巨大改变,VR、AR等先进技术开始涉猎书籍行业,数字阅读已经逐渐取代传统书籍形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