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春秋》《越绝书》选读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z2228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是越王内修其德,外布其道。君不名教,臣不名谋,民不名使,官不名事。国中荡荡,无有政令。越王内实府库,墾其田畴,民富国强,众安道泰。越王遂师八臣与其四友,时问政焉。大夫种曰:“爱民而已。”越王曰:“奈何?”种曰:“利之无害,成之无败,生之无杀,与之无夺。”越王曰:“愿闻。”种曰:“无夺民所好则利也,民不失其时则成之,省刑去罚则生之,薄其赋敛则与之,无多台游则乐之,静而无苛则喜之。民失所好则害之,农失其时则败之,有罪不赦则杀之,重赋厚敛则夺之,多作台游以罢民则苦之,劳扰民力则怒之。臣闻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其子,如兄之爱其弟。闻有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越王乃缓刑薄罚,省其赋敛。于是人民殷富,皆有带甲之勇。(节选自《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
  从此,越王在国内修养自己的德行,对外施行自己的教化。君主不把自己的工作说成是推行教化,大臣不把自己的工作说成是出谋划策,百姓不把自己的工作说成是被役使,官吏不把自己的工作说成是侍奉君主。在国中,一切平静安稳,看似没有政令存在一样。越王在国内充实府库,开垦国内的田地,使得百姓富足,国家强盛,民众安乐,秩序正常。越王于是将八位大臣和他们的朋友当作老师,时常向他们请教从政的方式。大夫文种说:“治国的原则不过是爱民而已。”越王问:“应该怎样爱护民众呢?”文种说:“使他们得利而不要损害他们,使他们成功而不要让他们失败,使他们生存而不要杀害他们,给予他们而不要掠夺他们。”越王说:“我愿闻其详。”文种说:“不夺取百姓喜欢的东西,就能使他们得利;不让百姓错过农时,就能使他们成功;减少刑法免去惩罚,就能使他们生存;减轻他们的赋税,就是给予他们了;不要多造亭台,不要游猎,就会使他们感到快乐;安静处事而无苛政,就能使他们感到高兴。民众丧失自己喜欢的东西,那就是损害他们;农民错过了农时,就是让他们失败;有了轻罪却不得赦免,那就是要杀死他们;赋税沉重,就是掠夺他们;多营造亭台,多去游猎,以致百姓疲劳不堪,就会使他们痛苦;因为劳役增多而增加民力,百姓就会愤怒。我听说,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对待民众就像父母对待孩子一样,就像哥哥爱护弟弟一样。听说他们饥寒交迫,看见他们辛勤劳苦,就会感到悲伤。”越王于是放宽了刑法,减轻了处罚力度。这使得百姓十分富足,都有了上阵杀敌的勇气。
  吴王曰:“越王勾践有急,而寡人与之,其德章而未靡,勾践其敢与诸侯反我乎?”
  申胥曰:“臣闻圣人有急,则不羞为人臣仆,而志气见人。今越王为吾浦伏约辞,服为臣下,其执礼过,吾君不知省也而已,故胜威之。臣闻狼子野心,仇雠之人,不可亲也。夫鼠忘壁,壁不忘鼠,今越人不忘吴矣!胥闻之,拂胜,则社稷固,谀胜,则社稷危。胥,先王之老臣,不忠不信,则不得为先王之老臣。君王胡不览观夫武王之伐纣也?今不出数年,鹿豕游于姑胥之台矣。”(节选自《越绝书·越绝请籴内传》)
  吴王(夫差)说:“越王勾践有饥荒困难的时候,我帮助了他,我对他的恩德彰明显著,广大无边,难道他还敢联合诸侯反叛我吗?”
  伍子胥说:“我听说圣人在遇到困窘时,也不会以做别人的臣仆为羞耻,况且,他的非凡志气还是能够被人看出来的。现在越王勾践在我们的国君面前匍匐而行,闭口少言,归顺而为奴仆下人,他所奉行的礼节是过分的,只是我君没有察觉辨识罢了,所以才感到自己胜过了他,对他有威慑。我听说狼脱不了野心,仇人是亲近不得的,这正如老鼠忘了墙壁,但墙壁忘不了老鼠一样。现在,越国人也绝不会忘记向我们吴国报仇雪恨!我还听说,能够拨乱反正,国家就会稳固;阿谀奉承占了上风,国家就会危险。我是先王的老臣,假如对国家不忠不信,那么也就不能称为是先王的老臣了。君王为什么不看看周武王讨伐殷纣王的故事呢?我认为用不了几年的时间,鹿、猪之类的野兽、牲畜就会在吴国的姑胥台驰骋了。”
其他文献
“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系列之四十二  王昭君字嫱,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兴山)人,晋朝时为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妃、明君。其事迹主要记载于《汉书·匈奴传》和《后汉书·南匈奴列传》中。王昭君以民间女子的身份被选入掖庭,成为了一名宫女,然而却始终没有得到皇帝的眷顾。后来恰逢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王昭君便主动要求嫁给匈奴单于,于是成就了“昭君出塞”这段历史佳话。从历史进程来看,昭君出塞促进了民
期刊
人们通常会认为,《诗经》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或文字记事,囊括了历史、娱乐、礼法等诸多方面,其审美或使用的功能,这二者的价值在当时一定远远大于今天。理由是一部《诗经》脱离了几千年前的环境,许多功用已被废弃,而今不过是作为一份存留的文字古物、一部语言档案,它离开了当年伴生的音乐,不再使用,也就基本上失去了原来的价值。如果从一般意义的考古价值论,它似乎也远没有其他一些出土文物那么重要。当然,任何事物的古今价
期刊
不但春妍夏亦佳,随缘花草是生涯。  鹿葱解插纤长柄,金凤仍开最小花。  (《杨万里集笺校》卷七)【赏析】  宋朝人爱花,杨万里大约是其中最笃者。他赏别人的花,也赏自己的花,为了不误花期,他把每种花开放的日期都写在记事本上,为赏海棠的“晓妆”,他不惜“破雾急来看”;他剪了紫薇花,用青瓷瓶插来赏;他贪折梅花,“折来折去花多子,忘却前花与后花”,折回家的梅枝,插瓶赏也就罢了,他还别出心裁,用灯将梅影投至
期刊
霍光是西汉大臣,武帝去世前,任命他为辅政大臣之一;武帝去世后,年仅8岁的昭帝继位,国家政事都由霍光代为决断。此时的霍光成了名副其实的权臣,在朝廷上呼风唤雨,没有人敢违背他的意愿。  有一天晚上,宫中忽然闹起了鬼怪,一时间,宫内的人惊恐不安,大臣们也都惊慌失措。霍光担心有人在乱中图谋不轨,便让人把掌管印玺的尚符玺郎召来,命令他说:“现在宫中混乱,你快把皇帝的印玺交给我。”当时,印玺就在这位郎官身上,
期刊
2020年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  中国人自古就重视读书,我们称颂一个家庭读书人辈出,既懂礼仪,又讲礼数,往往会用“书香门第”一词。的确,当读书成为家风,这个家庭自然书卷气十足。一个人读书多了,举手投足,待人接物,自然会得体大方,眼界也会开阔,思想境界也会随之提高。  把读书作为一种家风自古有之。明朝书画家徐渭,晚年曾撰写一副读书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此联妙在一个“
期刊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北大、清华和南开三校在战时联合组建的西南联合大学准备北上“返故居,复旧业”,行前决定在昆明西南联大校址树碑纪念,委托文学院院长、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撰写碑文。我们知道,从19世纪中叶英国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华民族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欺凌,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侵略中国的战争,每一次,中国都遭受了屈辱的失败,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
期刊
公元25年,刘秀在河北部城千秋亭即皇帝位,建立了东汉政权。光武帝刘秀在位期间,休养生息、省减吏员、减免赋税、释放奴婢、检核户口、提倡节俭,经过一系列政治措施,革除了西汉以来的积弊,政权逐渐巩固,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史称“光武中兴”。  公元20年代,王莽建立的“新”朝逐渐垮台,光武帝刘秀建立了东汉政权。  西汉晚期,朝政衰败。汉成帝时,以太后王政君为首的外戚势力把持朝政。汉哀帝死后,王政君之侄王莽
期刊
中国古代文化经过商朝的大发展,到周朝达到了一个高峰。贵族们为了夸耀祖先征伐的功绩和显示自己的权力地位,铸造了许多体现统治者威严、力量和意志的青铜器,并饰以饕餮为突出代表的兽面纹样,目的是以超世间的神秘威猛的动物形象,体现出统治者对自身社会地位的肯定。这种顶礼供奉的青铜礼器,在殷商时代已大量出现,只不过大多没有铭文。商代青铜器较早的铭文一般只有一个或几个字,有的是标明器主的族氏和祭祀的对象,有的是记
期刊
宋代的《五灯会元》里,有一则著名的禅宗公案。禅师青原行思谈及他的参禅过程,认为经历了三种境界,刚开始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初悟时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彻悟时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由懵懂无知,到雾里看花,再到透彻领悟,有我、无我、忘我,三种境界,依次展开,引人深思。  其实,读书何尝不是如此。  有我之境,是把读书作为人生的避风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面对坎坷、遇到挫折时,无所
期刊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书法神韵,但在每一个历史时代的初期,却往往受前代特定的政治功利、道德伦理的影响,受前代精神氛围、民俗风尚的浸染,继承着前代的文化基础和生活传统,逐渐才呈现出自己的特征。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曹魏时期的书法既有上下一贯的风采神韵,又有异于其前后时代的色泽笔调。  曹操、曹丕父子对书法非常重视。曹操尤为倾慕梁鹄的“八分体”,认为他的字比他老师师宜官雅劲,他破荆州刘表后,迫不及待地募求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