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术后术区皮肤增生性瘢痕形成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estch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术后术区皮肤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于本院妇产科行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后术区皮肤增生性瘢痕发生与否分为未发组50例及增生性瘢痕组20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诱发术后术区皮肤增生性瘢痕的独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手术类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类型、胶原含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胸苷磷酸化酶、皮肤色素沉着、美容修复、感染、切口縫合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色素沉着、切口缝合方式、美容修复为妇产科术后术区皮肤增生性瘢痕的独立影响因素(OR:2.890、3.554、4.420,95%CI:1.650~4.250、1.745~5.878、1.880~6.540,P<0.05)。结论:色素沉着、切口缝合方式、美容修复为妇产科术后术区皮肤增生性瘢痕的独立影响因素,去除色素沉着、采取皮内缝合、积极开展美容修复将有助于阻断增生性瘢痕的形成。
  [关键词]妇产科;腹部皮肤;增生性瘢痕;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61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7)06-0044-03
  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多发生于损伤深及真皮的创伤。另外,任何切口经缝合后形成的瘢痕也属于该范畴。与正常瘢痕相比,增生性瘢痕深部胶原纤维增厚,在皮肤表面呈现出排列不规则、或呈波澜形、或缠绕成绳索状,如果不能够及时去除将会长期存在,给皮肤表面的美观程度带来严重影响。鉴于此,本次研究围绕妇产科术后腹部皮肤增生性瘢痕的影响因素展开深入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行妇产科行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后腹部皮肤增生性瘢痕发生与否分为未发组及增生性瘢痕组。未发组患者50例,年龄24~55岁,平均年龄(38.55±1.45)岁;手术类型:剖宫产术36例、全子宫切除术9例、卵巢癌根治术5例。增生性瘢痕组患者20例,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38.60±1.40)岁;手术类型:剖宫产术15例、全子宫切除术3例、卵巢癌根治术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分组比对。
  1.2诊断标准:增生性瘢痕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编撰的《整形外科诊疗规范》中以下内容:①病理改变:增生的纤维组织交错排列、呈漩涡状或结节状;病变集中在真皮,无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②临床特点:常见外伤、手术切口等处;皮损均系外伤后组织增生性病变,皮损呈红色隆起,质地坚硬,表面光滑;无自觉症状,偶有痒痛。
  1.3纳入标准:①均为妇产科术后术区皮肤增生性瘢痕且符合诊断标准者;②既往无妇产科手术禁忌者;③无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
  1.4排除标准:①瘢痕疙瘩(keloid,K)者;②不同意此次研究方案或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5方法:首先收集两组患者相关资料信息,基本资料内容包括年龄、手术类型、切口类型、美容修复、切口缝合方式、有无感染;生化指标检测内容包括胶原含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胸苷磷酸化酶、皮肤色素沉着。随后对两组资料信息进行统计学处理,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代入到Logistic回归模型中以得出妇产科术后腹部皮肤增生性瘢痕的独立影响因素。
  1.6观察指标:此次研究中选取的观察指标为年龄、手术类型、切口类型、胶原含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胸苷磷酸化酶、皮肤色素沉着、美容修复、切口缝合方式、有无感染。
  1.7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检验,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予以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结果:据表1、表2可知,两组患者年龄、手术类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类型、切口缝合方式、美容修复、感染差异、胶原含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胸苷磷酸化酶及皮肤色素沉着,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妇产科术后腹部皮肤增生性瘢痕多因素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色素沉着、切口缝合方式、美容修复为妇产科术后腹部皮肤增生性瘢痕的独立影响因素(OR:2.890、3.554、4.420,95%CI:1.650~4.250、1.745~5.878、1.880~6.540,P<0.05),见表3。
  3讨论
  对于妇产科绝大多数疾病而言,手术无疑是最有效、效果最佳的治疗手段,能够在短时间内解除患者病症痛苦,深受患者的青睐。然而,妇产科术后术区皮肤增生性瘢痕的存在严重影响患者形体的整体美观性,尤其是随着女性审美需求的日益升高,增生性瘢痕已经成为女性患者术后关注的重要内容。然而,目前临床上针对妇产科术后腹部皮肤增生性瘢痕的研究相对较少,围绕该命题展开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次研究经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色素沉着、切口缝合方式、美容修复为妇产科术后术区皮肤增生性瘢痕的独立影响因素(OR:2.890、3.554、4.420,95%CI:1.650~4.250、1.745~5.878、1.880~6.540,P<0.05)。相关原因分析如下:①酪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醇为机体应激反应的重要指标,即便是微创手术仍然不可避免的会对身体机能造成损伤,继而产生应激反应,应激状态下皮肤组织中酪氨酸、丙二醇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则呈下降趋势,使得大量的氧化产物生成并直接作用于皮肤组织的真皮细胞,影响局部组织的再生修复,使得皮肤表面形成增生性瘢痕;②皮内缝合是目前避免术区皮肤增生性瘢痕最理想的方式,缝合之后表皮采用细线缝合有助于降低皮肤张力,而皮内缝合线具有良好的可吸收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被机体组织自行吸收。表皮缝合则需要拆线处理,对皮肤组织带来的损伤程度较高,因而在术后容易形成增生性瘢痕;③随着女性审美需求的提高以及医疗美容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妇产科术后实施美容修复已经得到了女性的患者的高度认可。此次研究中未发组患者中84%进行过美容修复,而增生性瘢痕组患者均未实施美容修复。具体的美容修复手段包括激光治疗、皮肤磨削术、外用硅凝胶或积雪苷、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上述美容修复手段的应用可激活皮肤组织原有生理功能,使得皮肤变得更加平滑并恢复皮肤的原有色泽,减少色素沉着,阻断了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因此,结合上述研究结果,本次研究推荐妇产科临床治疗过程中积极采取皮内缝合的方式对手术切口进行缝合,并且于术后早期开展色素沉着的去除以及美容修复工作,有助于预防增生性瘢痕形成。
  综上所述,色素沉着、切口缝合方式、美容修复为妇产科术后术区皮肤增生性瘢痕的独立影响因素,去除色素沉着、采取皮内缝合、积极开展美容修复治疗将有助于阻断增生性瘢痕的形成。
  [收稿日期]2017-01-18
  [修回日期]2017-04-06
  编辑/张惠娟
其他文献
<正>~~
期刊
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2012年丁二烯/异戊二烯、丁二烯橡胶/SBS生产技术交流研讨会于7月9—11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会议由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组织,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承
以三(三苯基膦)氯化铑[RhCl(PPh3)3]为催化剂,甲苯为溶剂,对自制的丙烯腈-丁二烯-异戊二烯三元无规共聚物(NBIR)进行催化加氢,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对加氢反应的影响,采用核
[摘要]目的:探討美容修复治疗急诊科小面积皮肤创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笔者医院接收的60例小面积皮肤创伤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修复手法治疗,观察组采取美容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修复优良情况、治疗满意度、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瘢痕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修复优良率为96.67%(29/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
[摘要]目的:观察皮下美容缝合技术在阴道分娩会阴侧切术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7年3月本院妇产科接收的60例经阴道分娩会阴侧切的初产妇,术后所有产妇均采用皮下美容缝合法,记录产妇的缝合时间、疼痛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时间指标,统计产妇切口撕裂情况、切口愈合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产妇平均住院时间(3.91±0.68)d,疼痛时间(3.25±0.6 3)d及缝合时间(15.71±5.0
目的观察上颌窦内提升术中植入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 Growth Factor,CGF)同期植入种植体其骨整合情况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上颌后牙缺牙区剩余牙槽骨高度为5.2~8.7mm(平均5.8m
目的:本研究通过建立肥胖小鼠动物模型,分析比较胆汁酸膜受体TGR5多种配体的减肥及降糖效果,以筛选出TGR5最佳配体。方法:选取6周龄C57BL/6野生型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NF、H
[摘要]目的:探討双极多通道射频联合负压治疗仪改善腹部松弛伴妊娠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5月于笔者医院行腹部松弛伴妊娠纹修复治疗的10例女性就诊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每位就诊者左、右半侧腹部随机分为观察侧与对照侧。观察侧给予2个疗程,共8次射频治疗,对照侧不进行治疗。比较就诊者观察侧腹部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两侧腹部评分差值及就诊者满意度评分,分析双极多
目的:探讨在皮肤缺损皮瓣移植术后应用高压氧进行早期干预治疗,评估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 3年8月皮肤缺损皮瓣移植术后患者50例,早期均应用高压氧进行治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治疗上、下颌骨大型囊性肿瘤的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旨在为该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前瞻性随机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8例大型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