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

来源 :中国国家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gga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博物馆的 《丝路孔道》展厅中的参观者来往不断,而我的降噪耳机里,循环播放着新世纪音乐人雅尼的《河西走廊之梦》,都都克笛的音色苍凉悠远、雄浑古朴,似乎将我带到了现世之外,让我置身于漫长的汉唐丝绸之路上,凝望着使者西去东来时的模糊背影、不绝于途的商旅往来时留下的重重车辙,体验着农耕与游牧文明融合共生的日常生活……这是我最享受的时刻,安安静静自己“一个人”在博物馆,展品惊艳,灯光完美,慢慢走、慢慢看、慢慢拍照,就如同品味一首首时光的诗歌。
  最初与博物馆结缘还是8年前,我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西安,和朋友一起逛兵马俑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里一个关于何家村的常设展抓住了我的目光。何家村窖藏中制作精良的金银器、玉器和宝石都已是上千年的古老物件,可是在昏暗灯光的烘托下却显得分外夺目。我兴奋地拍了很多照片,回家就发到了网上——其实当时我只有100多个粉丝,大都是同事和同学,但这几张照片被转发了几十次。我一下子迷上了这个过程,从此就“一发不可收”地踏上了文物摄影之路。


中国古代器物之美,是没有死角的


  有人说,同样是拍文物,动脉影的照片似乎比博物馆的官方照片更出色,我想这是初心使然——官方拍摄必须要在棚子里拍,有固定的灯光,需要全面、准确地反映这个器物的信息。而我拍摄的出发点则是美,与官方图片相比,“创作”的成分要高一些:博物馆的反光、背景都可以作为我拍摄的创作条件。虽然器物在柜子里,灯光也固定,算作是半命题作文,但我喜欢从细节入手,寻找一些不太常见的角度。因为是出自真心喜爱,总想多看一眼,再多找些角度,所以我看得慢、看得细,超级有耐心。
  在大同市博物馆,我看到一件博山炉。博山炉是民间常用的一种焚香器具,多见于汉、晋时期;眼前的博山炉呈豆形,炉盖高而尖像座小山,镂空的山形中雕有云气纹、人物及鸟兽。我想象着轻烟从镂空处缓缓飘出,缭绕炉体,仿佛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再现;这么想着,边看边换角度,蹲下来,把镜头朝上,就发现黑暗的展柜和天花板连成了一片“黑夜”,展厅影影绰绰的灯光正好成了黑夜的星星,博山炉盖子的山之外形,就如同海中的仙山,被星星照亮着……于是一幅“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博山炉照片就拍摄下来了。
  在我眼中,中国古代器物的美是没有死角的。有些知名展品,我前前后后看过十几遍,比如汉代的长信宫灯——那个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我在各个展场看了又看,但是无论何时再见,依然会忍不住多看几眼,再拍几张。



  随着相机镜头的推近、注目时间的拉长,我在古代器物上发现了很多动人的微妙细节。在故宫博物院我曾经拍过一件汝窑天青釉凸弦纹三足樽。它是当世仅存的两件完整的宋代汝窑天青釉弦纹樽中的一件(另一件在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器型直口、平底,形态效仿汉代铜尊,非常规整。中国古代的青瓷种类虽多,但唯独汝窑的釉色十分特殊——淡淡的天青色,就像“雨过天晴云破处”的色彩。我透过镜头静静欣赏这件珍贵的汝瓷,它通体的色泽可谓“比玉更像玉”,又仿佛包含浓浓的水汽,镜头近一步聚焦,完全框住它美丽的开片,犹如层层堆叠的冰,真的是美极了。



  古物的细节里蕴藏着古人的匠心与精彩技艺。比如拍摄明代的黄釉罐时,我就会聚焦在其优美的线条上;而拍摄错金银的文物,则要突出错金银本身的细节,刻意忽略器具的外形。我觉得在博物馆里的观者大部分都是走马观花,我愿意替大家捕捉到一些被遗漏的小细节,充当大家看博物馆的一双“微观之眼”。

去博物馆“追星”


  虽然是金融行业出身,但我对历史愛好已久,尤其关注史书中的古人故事和生活中的日用器具。博物馆为我打开了全新的世界,所以哪里有什么馆、馆里有什么藏品、最近各地有哪些好展览,我都会心内有数。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就像那些“追星”的人们——我曾追过宋徽宗赵佶的《竹禽图》,这画原本在纽约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我阴差阳错地与之擦肩而过,2019年它终于来上海展览,我就二话不说从武汉追到了上海。《竹禽图》中既有写意法画的竹草崖石,也有工笔法画的顾盼小鸟,两种画法的结合显示了徽宗高妙的绘画技艺。我还追过司马金龙漆屏,这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也是中国第一批禁止出境文物,由于漆屏是易损的有机物,所以极少展出(上次展出还是十几年前),往往以复制件示人。2018年时,我听说它会在四家国内顶级文物收藏单位的联合展中露面,就立刻跳上火车,奔赴展览现场。
  古书画极易受损,不能经常拿出来对公众展示;2018年宋徽宗赵佶的《瑞鹤图》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出,堪称一次珍贵的机缘。作为赵佶的“追星族”,我为了这幅画专程乘飞机到沈阳的辽宁省博物馆去看展。提前打探好展览的楼层和位置,博物馆开门我就飞奔上楼,到达展厅的时候,除我之外一个人都没有。看到《瑞鹤图》那一刹那,心头猛地一紧——本来只在书里和纪录片里多次看到的、魂牵梦萦的珍贵文物,这次真真切切出现在眼前,带给我既熟悉又陌生的冲击感。艺术造诣极高的皇帝用石青色平涂了天空,勾画出圣洁华贵的白鹤,一改中国花鸟画的传统方法,让飞鹤布满天空,用一线屋檐反衬群鹤的高翔。灵动的白鹤展翅如云,姿态百变,每只都有自己的特征。我仔仔细细、来来回回地打量,直到终于看完这幅画,这时周围已经有很多观众了,我才想起拿起相机去拍。那天,我在这个画展足足待了7个小时,没吃午饭,一直看到闭馆。我按捺不住,在瑞鹤图旁边把照片发上微博,没过多久就有馆内观众问我:“你是不是动脉影?”这让我很惊讶,可对方说,之所以能认出我,是因为展厅里只有我拿着相机,看展的速度全场最慢……   2017年我和妻子一起去美国旅游度蜜月,20多天的行程里面跑了11家博物馆——不是在博物馆里,就是在去博物馆的路上。在完全不顺路的情况下,我特意空出一天飞到堪萨斯城。当地不是传统的旅游旅游目的地,在美国也并非特别发达的大城市,航班少,又没景点;我去那里的唯一目的,就是探访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当我走进博物馆的中国厅时,通透的展厅尽头,就摆放着我心心念念的国宝——水月观音雕像。这尊中国辽代的彩绘木雕水月观音像是流失在海外的文物中极具震撼力的一件,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前主管称赞为“宗教和美学的胜利”,被媒体称为“美国公众机构中三十件最好的作品之一”。我慢慢走到菩萨前,安安静静坐在雕像前的椅子上,坐了半小时欣赏。佛学认为,观音菩萨有33个不同形象的法身,作观水中月影状的便称“水月观音”。这尊木雕观音的手中没有拿任何法器,一手扶膝,放松而自在,双目轻阖垂视,慈悲中更显得清俊秀逸。雕像具有典型的辽代佛像风格,两肩宽厚,身躯饱满,上半身偏长,可谓伟岸端庄,且残留着浓厚的唐造像遗风,堪称东方的美神。那一刻,我感觉世界都安静了,其他展品在我眼里已经不再存在,远渡重洋的“追星之旅”真是值了。

铅华之外


  最初我喜欢看金银制品、珠宝和瓷器这类绚丽夺目的东西;可是8年来随着对古代器物了解的层层深入,我越来越发现中国的各类文物有各自的美,诸多外表不算华贵的物件,往往却蕴藏着消失千年的文明秘密。
  近来,我开始关注一些具有生活气息的东西。记得之前看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展览,其中一件展品是西北地区长城出土的汉代锅刷,由细树枝捆扎而成。锅刷的一面因为使用频繁已经被磨平了——这是千年前守卫边疆的官兵使用的生活用品。我觉得很有意思,就拍下来发上微博;想不到有人留言说:“这样的东西,既不值钱也不美丽,这么无聊,博物馆为什么要收藏?”我看后不由对此想了又想:博物馆存在的意义并不是只为了收藏好看的东西,文物应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可以让人透过它们,打开一扇回到过去的窗户,由此一窥中国古人的生活状态。古人的生活里不只有美丽的、珍贵的东西,而博物馆的藏品价值更不能单纯以金钱来衡量。就像那柄锅刷,它包含的历史信息极其丰富,恰恰是精美的艺术品不可替代的。
  博物馆的展示台往往相当狭小;而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从有限的空间中发现、探寻无限的中国古器之美,为更多人呈现华贵璀璨之外的深层细节。很多朋友谈到,因为看了我的照片喜欢上了博物馆,原来两三年去一次,现在变成一年能去三五次。如果我的照片能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领略中国古代文物的美,这就是我做这个事情最大的意义。




CNT对话


  请问您是如何选择拍摄的文物?如何在嘈杂环境中去找寻文物的隐藏之美?
  我逛博物馆逛得比较慢,基本上对每件藏品都会看一下它有没有特别的细节,也会尝试不同的拍摄角度:有时候需要举着相机踮脚拍,有时要蹲下、甚至躺下拍,姿势真是不拘一格的。我比较喜欢拍佛像,因为佛像很立体,可以围着佛像多转几圈,选取各种角度,再考虑其与周边的环境乃至人物的搭配,这样可以产生比较大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空间,展现文物的隐秘之美。
  不少人觉得在展厅里拍摄角度受限、灯光散乱,所以很难拍好照片。您是用的什么镜头?有什么秘诀吗?
  我用的是佳能EOS5d4和百微头。确实在博物馆拍摄文物时,会在灯光和角度方面受到限制。有些你想拍的细节打光不到位,而且玻璃反光也会捣乱,让视野中白花花一片;但有时这些问题反倒会成为创作的契机,而且也可以在现场找到解决方案。我在国家博物馆拍摄石榴尊时,展品放在一个大柜子里,左右都是器物,前后又有玻璃。我就蹲在那儿等了足足10分钟,终于等到一位穿黑衣的观众站到我对面,可能也就三四秒,我赶紧抓住机会,拍下了这张石榴尊照片。或红或蓝或紫的窑变釉色在黑色背景的衬托下,很像是夜空中的星云,又像是极光,我一下子就心满意足了。
  这么多年拍摄下来,您有哪些收获?
  博物馆让我多思考、多寻找美,可以说,只要认真寻找、仔细思考,处处都有美。另外,这也让我养成了看书的好习惯。博物馆逛得越多,越会发现不懂的地方,回家必须要再翻资料研习。储备的知识多了,下次去博物馆就更能发现不同器物各自的特点,由此打开各种各样神奇世界的大门。

Tips


  文物摄影师的独家推荐
  看精品中国文物必打卡的博物馆
  国内博物馆
  最好的是故宫和国家博物馆,这两家国字头大馆的藏品,无论是质量、数量都是国内顶尖,加之常有临时展览,质量也都很高。其次推荐首都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这两家的整体展品质量和策展水平极高。在省级博物馆里,首推陕西历史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和山西博物院。此外还有一些知名度不高的小馆,单类藏品突出,也值得推荐,比如青州市博物馆的佛像、徐州市博物馆的汉玉、荆州市博物馆的漆器和织物。
  国外博物馆
  海外的中国文物藏品,基本集中在欧美和日本的博物馆中:欧洲的伦敦大英博物馆、里昂吉美博物馆和圣彼得堡冬宫都有不少精致藏品,日本的四大国立博物馆、京都泉屋博古馆以及东京书道博物馆等处也藏品众多。美国华盛顿的弗利尔美术馆、波士顿的波士顿美术馆、剑桥的哈佛艺术博物馆、纽约的大都會艺术博物馆、旧金山的亚洲艺术博物馆、堪萨斯城的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和芝加哥的芝加哥美术馆也都是中国文物特别丰富的地方,不可错过。
  逛博物馆拍文物的注意事项
  逛博物馆是个体力活,尤其是比较大型的综合博物馆,甚至一整天泡在里面都看不完;所以一定要穿最舒服的衣服、鞋。我一般会随身带着擦玻璃的餐巾纸,同时备点干粮。有的博物馆的冷气开得特别足,夏天怕冷的同学可能还要带件披肩。有的博物馆有室外空间(比如碑林之类),夏天还需要带上防蚊水。另外建议穿黑色的上衣,这样拍出来照片不容易反射自己的衣服,出片会比较好看。
  此外,博物馆的展厅里不允许吃东西和喝水,拍照时也不能使用闪光灯;一些博物馆允许带三脚架,也有些博物馆则不允许背双肩包入内。很多博物馆周一不开馆,去之前最好提前确定开放时间。
其他文献
在中国,西湖的风景具有典型的人工色彩。这个方圆五里多的小湖周围及湖中的几个岛上,是数千年来中国历史、文明、艺术情趣的结晶。它充分体现了人文景观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超越于自然之上,它可以给予人们以自然的造化所难以企及的艺术上的感动。西湖的美大部分体现在它的建筑上,湖光山色只不过是使所有的建筑显得更美的背景而已。游了西湖之后我才真正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建筑之国。  我在西湖之外的其他地方所见到的中国建筑——
期刊
如果不过在农场的生活,那么你的精神世界会有两种损失:第一,你会自然地认为饮食来自食杂店;第二,一切热量都来自暖气。  为防范这两种损失,第一,你应该置办一个附近菜园,附近最好没有食杂店;第二,你最好劈几段上好的橡木放在炉架上,最好旁边暂时不要安放火炉。当2 月的暴风雪在窗外肆虐的时候,橡木就可以温暖你的小腿。如果你经历了伐树、劈柴、拖运、整理这些环节,你就会摒弃原来的想法,清楚地知道热量的来源,且
期刊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克鲁斯海滩(Santa Cruz Beach)有一座西海岸仅存的重要海滨游乐园。这也是该州最古老的游樂园之一,其中一辆结实的木制过山车Giant Dipper 是1924年首次开放运营的,惊险刺激,数十年来引得人们惊叫连连。游乐园虽然曾在1989年遭到过破坏,但许多原有的结构仍然保存了下来,人们可以坐在摩天轮上远眺宽广的太平洋,从近到远,四周没有一丝遮拦,景色称得上“真正的海天
期刊
我们去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丰富的地区旅行,常会听到“基因库”的说法一对于生长着大量珍稀动植物的自然保护区来说,“自然物种基因库”的称号是字面意义上的实情,肯定是当之无愧;同样,不少地区也留存着特色鲜明的民俗风情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一代传承者只有抵住五光十色的时尚侵袭,将祖辈留下来的风俗与技艺继续发扬光大,才算是守住了本乡本土的“文化基因库”,没有在外来物种的蚕食下溃不成军。后一种说法虽然是借自生物学
期刊
摘 要:2011年是中国广播业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一年,本文从新闻广播改版、新媒体建设、重大主题报道、广播体制改革、联盟合作、公益活动等方面对2011年的中国广播业进行了回顾。  关键词:中国广播业 改革 改版 新媒体 主题报道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广播业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推进文化创新,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总体部署下,
期刊
我个头儿高出常人一截,又经常穿着木屐,拿着蝙蝠伞走路。不管多好的晴天,不穿木屐,不带蝙蝠伞,我就安不下心来。这是因为我对一年到头湿气浓重的东京的天气全然信不过的缘故。易变的不仅限于男儿的心和秋日的天空,以及朝廷的政事。春季赏花时节,午前的晴天,倘若到下午两三点钟还不刮风,那么傍晚肯定就要下雨。梅雨季节不用说了,一入暑天,骤雨会随时沛然而至,很难预测。不过,这多变的天气,意想不到的雨,在往昔的小说中
期刊
我曾在北京怀柔箭扣长城上坚守5天,终于拍到了长城云海;我曾在-28 摄氏度的嘉峪关悬壁长城拍摄到『爱心』云朵的出现;也曾在密云卧虎山长城踩点,浑身上下,被野山枣树扎了40多个刺……五年间,我走过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陕西、宁夏、内蒙、甘肃、新疆,拍摄下秦、魏、汉、金、明长城等30 万张照片,探访行程总计约10万公里。走上长城,我就再没有『休息』这两个字,或借助险峻的地貌凸显长城之体态,或通
期刊
腾冲玛御谷悦榕庄推出多款主题套餐  近日,云南腾冲玛御谷悦榕庄推出了“腾冲探索”“菌子寻味”“浪漫私汤”等不同主题套餐,为宾客量身打造独特难忘的清爽假期。  腾冲地处滇缅边界,历史悠久,独特的自然环境与多彩多姿的少数民族文化更赋予了这片土地神秘的色彩。这里是被茂密的森林与雄伟的火山所环绕的温泉之乡,秀美的山林让人不禁流连忘返。今年夏天,不妨在这里感受一次赴“汤”蹈“火”的凉夏之旅。目前腾沖各个景区
期刊
腾冲玛御谷悦榕庄温泉酒店  彼此邻接的新貌与旧颜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就连一贯身段高贵的腾冲悦榕庄温泉酒店都开始促销降价——虽然调整后的价格与其他被迫常态化三位数促销的高档品牌酒店相比,还真算不得“跌到谷底”,但消息传出后,预约者的长队还是已经到了让SPA中心排不出空挡的地步。于是乎,空无一车的保腾高速、难见游人打卡拍照的古鎮景区,与居然需要预约的排毒养颜SPA,形成了奇妙的反差。  当价格
期刊
大同位于山西省最北部,北靠内蒙古高原,东接环渤海地区,历史上,这里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往来交融的地带,独特的文化土壤,孕育出在晋菜中自成一派的大同菜,使大同成为一个暗藏锦绣的北方美食之都。从云冈说起  云冈石窟坐落在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武周山南麓东西一公里范围内,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及石雕造像51000余躯,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