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南地区阳戏与傩的种属关系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und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南地区阳戏符合“傩”的基本属性:驱鬼逐疫,祈福禳灾,酬神还愿。阳戏是傩戏的一个品种,处于傩戏向民间小戏过渡时期,其戏剧表演因素更趋完备。演出形态上,表现为祭祀娱神与演戏娱人、举行仪式与欣赏艺术相结合。因此可以说,阳戏从属于傩戏,或者说是傩戏的一个品种,是傩戏系统中戏剧表演因素更趋完备的剧种。
  【关键词】阳戏 傩 “驱鬼逐疫” 种属关系
  阳戏为我国西南地区广泛流播的一种民间文化形式,由于其形态多样,对其种类归属的讨论学术界也意见不一。笔者认为:西南地区阳戏是傩戏的一个品种,二者本质相同:驱鬼逐疫。
  傩的本质
  什么是傩?据郑玄注《礼记·郊特牲》“乡人禓”之“禓”:“禓,强鬼也。谓时傩,索室驱疫逐强鬼也。”①梁皇侃疏“乡人傩”:《论语·乡党·乡人傩·疏》:“傩者,逐疫鬼也。为阴阳之气不即时退,疫鬼随而为人作祸。故天子使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执戈扬楯,玄衣朱裳,口作傩傩之声,以驱疫鬼也。”傩自先秦商周时期,其活动宗旨即为“驱逐疫鬼”。汉代,在“先腊一日”举行的大傩,直接“谓之逐疫”,行傩时“中黄门行之,冗从仆射将之,以逐恶鬼于禁中”。②隋唐时期的行傩活动从参加人数上看,规模更大,活动氛围更活泼,但形式与汉之傩事活动并无实质性变化。宋代傩仪活动逐渐向演戏转向,傩仪活动有教坊使负责。此时,傩祭形式变成一种集戏剧、歌舞、说唱、杂技为一体的综合艺术。不过,举行这种“大傩仪”仍是为了“驱祟”、“埋祟”。明朝时期,全国各地行傩较为普遍。广东十府皆于“十月,傩数人衣红服,持锣鼓,迎前驱,辄入人家,谓逐疫。或祷于里社,以禳大灾”。③晚清时期的傩仪活动,已经是在演戏。如光绪时期的《广西省临桂县志》载:“今乡人傩,率于十月,用巫者为之,谓之跳神。其神数十辈,以令公为最贵。戴假面,著衣甲,婆娑而舞,伧儜而歌,为迎送神。词具有楚词之遗,第鄙俚耳。”从“为迎送神”可知,此时的“乡人傩”虽为跳神形式,但演出目的是“送神驱鬼”。
  从各个历史时期对傩仪的文字记载可知:“驱鬼逐疫”为之核心内容。但是,随着傩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形态变化,它又被赋予酬神还愿、祈福禳灾等社会功能。
  酬神还愿的意识是在傩祭驱鬼逐疫的仪式演化过程中衍生出来的。王充《论衡》记载:“岁终事毕,驱逐疫鬼,因以送陈、迎新、内吉也。”④他所指岁终祭祀旨在“抑阴”,即驱除邪魔疫鬼,岁初的庆典意在“扶阳”,即向神许下愿信,祈求吉祥。“抑阴”和“扶阳”构成了新年祭祀仪式的两个方面,把“送陈与迎新,禳凶与纳吉”相结合,同时开始出现驱鬼的“抑阴”与迎福的“扶阳”相区别的意识。唐时,敦煌民间“儿郎伟”既是驱傩唱词,又被视为当地傩祭的专称,它将“驱除”为中心的打鬼仪式与“许愿”为中心的祈祝仪式结合为一体。这种祭祀活动更能适应民间百姓的生活需求,奠定了傩以后变革的基础和发展趋向。⑤元、明、清时期行傩祭、傩仪的重心完成了由宫廷到乡村的转移,“傩”属于“乡傩”、“民间傩”的范畴。乡傩是农耕社会形态的产物,是一种乡村社火活动,是古代多教派及民间风俗和各种祭祀的综合。与强调礼仪,肃穆、壮观的宫廷傩相比,“乡傩活动含有情节滑稽的表演和舞蹈,及剧情简单的戏剧表演”,⑥它更大程度上表现出轻松活泼的世俗性特点。由前文所录《贵州通志》“除夕”条知,在沿袭传统“索室驱鬼逐疫”的“古傩意”外,行傩时还要“夕俱牲礼”以酬神。也就是说,傩事活动在驱鬼逐疫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功能—酬神,由单纯的“驱赶”到兼有“酬神”的祭祀行为。以后,行傩的驱赶、酬神、还愿就结合在一起。
  可以看出,傩的发展自上古至元代以前,一直是国家之大事,每年都要举行驱鬼逐疫性质的行傩活动。自元代以后,官方不再统一举行全国性的傩仪活动,行傩重心转移到民间,行傩活动的目的也由单一的驱鬼逐疫扩展到祈福禳灾、酬神还愿。而且傩仪也有了许多新的名目,其中包括“阳戏”再次出现在民众的视野中。
  阳戏于傩之本质的发展
  阳戏本源“乡人禓”,即“乡人傩”。其本源是是驱鬼逐疫,驱强鬼。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见有“乡人禓”或“禓”戏的文献记载,不是由于自身生命力不强而淹没于历史长河中,只是名称使用不同的问题。人们长期使用“乡人傩”,而“乡人禓”就渐渐淡出了视线,长此以往,后人往往把“禓”和“傩”误解为两种事物。
  从秦汉至明清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人们通常把这种驱鬼逐疫的仪式活动称“傩”,不再使用“禓”。直到道光年间,“乡人禓”又为人所重提,⑦它依然保持以往的祭祀仪式形式,保持着傩之“驱鬼逐疫”的精髓,同时又要“杀猪宰羊,邀巫还愿”,即“酬神还愿”。
  “酬神还愿”本质的衍生。而“阳戏”自以正名出现于文献以来,在江南地区相对于驱鬼逐疫的宗旨似乎更倾向于酬神还愿。如《瑞州府志》:“阳戏,傀儡戏剧也,民或从而神之。执而弄者曰‘棚戏’,挚而弄者曰‘提戏’,谓之‘还愿’。”⑧《高安县志》:“阳戏,即傀儡戏也,用以酧神赛愿。”⑨民国《万载县志》:“又有所谓阳戏心愿者,提挈傀儡,始为神,继为优,各家有愿演之。”⑩当然,在“酬神还愿”演阳戏的活动前先“驱鬼逐疫”,以期如愿,借助神灵“保六畜,驱瘟疫”。
  再看我国西南地区的阳戏演出情况。其一,最早文字记载见清董维祺修《涪州志》卷五:涪俗,凡人疾病,不专于延医,必延道侣,设供神像,呜金鼓吹角诵经,禳解于焚符火熖中,以卜其吉凶。病愈则延巫师,演阳戏以酬之。其“病愈则延巫师,演阳戏以酬之”一语,说明今重庆涪陵区在清康熙年间已经形成由巫师扮演的阳戏。
  其二,在清《遵义府志》中,又见李樾《太平阳戏》:水利频兴功绩奇,梨园装束似当时。愿将川主降龙事,话与吾乡父老知。三月阴晴好种瓜,种瓜不了又栽麻。等闲四月间人少,争比元宵唱采茶。文中写太平阳戏演出装扮“梨园装束”,似与当时传统戏剧装扮相仿。阳戏比不上“元宵唱采茶”的情景热闹娱人,是由阳戏的祭祀仪式性决定。“川主降龙”,为阳戏特色剧目《二郎降伏孽龙》。可见,“太平阳戏”演出目的是为“水利频兴”的政绩庆功,寓意是慑邪镇魔。   其三,清同治年间,西南阳戏似已采取梨园小戏的演剧方式。据清同治《酉阳直隶州总志·风俗志》载:病愈还愿,谓之阳戏,则多至十余人,生旦净丑,袍帽冠服无所不具,伪饰女旦,亦居然梨园弟子,以色媚人者。”戏剧服饰齐全,“靴帽衣冠无所不具”。色分工细致,“生旦净丑”皆备,角色有男旦装扮,演出具有较高艺术水准。形式发生很大变化,“病愈还愿”演阳戏,目的驱邪逐魔,酬神。
  从上面三段文献记载看,各地阳戏虽然演出形态有差异,但有一共同目的:驱鬼逐疫,祈祥纳吉,酬神还愿。
  阳戏的傩类归属。由傩的发展演变史可知:阳戏虽与傩戏同时产生于远古时期,但在历史演化过程中傩事活动一直占据“傩”的名义流传于世,少见甚至不见阳戏信息。直到明清以后,傩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下降,始见“阳戏”的文字信息,这是从时间方面考虑。再从阳戏、傩戏的演出宗旨判断,傩戏禀承上古以来的“驱鬼逐疫”,而阳戏沿袭了“驱鬼逐疫”傩之本质,同时又倾向“酬神还愿”的功能。至于以“喜庆娱人”为宗旨的世俗性阳戏,它完全是以乡村为生存背景,以教化娱乐民众为主要价值取向,看似与仪式性阳戏不属于同一体系,实则是仪式性阳戏名义下的“仪”退“戏”进演化形态。总之,从诸多方面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阳戏即是傩戏一个品种,并在由“傩”向“戏”的发展过程中形成“酬神还愿、喜庆娱人”的品质。
  正如冉文玉先生所论:从宏观层面而言,冲傩与阳戏具有“同质”、“同构”、“同功”三大特点;微观而言,阳戏、冲傩两者同具“神”和“戏”,冲傩“神”性大于阳戏,阳戏之“戏”份胜于冲傩。换句话说,阳戏的源头是傩,区别于傩的支点是“戏”份的增量。
  综上所述,阳戏从属于傩戏,或者说是傩戏的一个品种,是傩戏系统中戏剧表演因素更趋完备的剧种。
  【作者为贵州民族大学西南傩文化研究院副教授;本文系2009年教育部重大项目“西南傩戏文本调研与整理”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JJD850005】
  【注释】
  ①(清)陈鳣:《礼记集说参订》,台北:文海出版社,1974年,第280页。
  ②(晋)司马彪撰,(梁)刘昭注补:《后汉书·礼仪志》,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3127页。
  ③戴璟,张岳等:《广东通志初稿》(卷十八),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年,第338页。
  ④王充:《论衡·解除篇》,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386页。
  ⑤郭净:《傩:驱鬼·逐疫·酬神》,香港:三联书店,1993年,第54页。
  ⑥杨启孝:《傩戏傩文化资料集(二)》,贵阳:贵州民族学院图书馆编,1991年,第122~123页。
  ⑦隆庆修,宗绩辰:《永州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年,第378页。
  ⑧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正德瑞州府志》(卷之一),上海书店,1990年,第650页。
  ⑨张文旦修,陈九畴等纂:《(康熙)高安县志·风俗》(卷之九),台北:成文出版社,1989年,第1195页。
  ⑩龙赓言:《万载县志》(卷一之三),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第268页。
  责编/丰家卫(实习)
其他文献
我们现在同顾60年来民营经济的发展,自然地会把这60年分为两个部分,即改革开放的前后30年。前30年,我们在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实际上是走了弯路的,有着惨痛的教训。1948年的西柏坡会
摘要:结合教学实践,就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了简述放飞思绪,彰显个性的解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激活文字,创设形象,走进作品中,真正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修路架桥,领略内涵,与文本对话,达到心灵的沟通、内涵的感悟。  关键词: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    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
本文以辽源市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现状为基础,通过对农村金融发展新特点的研究,深入挖掘目前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新问题,进而借鉴国际的先进经验,探讨中国在后危机背景下,如何发
摘要: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是建设一支高水平的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通过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目标的分析,根据一般高职院校的“双师”现状和实际问题,结合本校近年来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领域的探索和实践,以点带面地为高职教育针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发展和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职教育;双师型;组织核心能力;专业课程项目化    我国高等职业
<正>当"三俗"被文化市场抛弃之日,一定是中国文化产业兴旺之时,那时的中国文化艺术,才算真正走上了真、善、美齐备的正途最近,著名的美国《新闻周刊》,正式"册封"小沈阳为"最
对多媒体技术在《有机化工生产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指出使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上课预备铃声已经响起多时,过道上仍可震耳欲聋地听到本班调皮大王小倔(化名,男生)的高声“演讲”。  站在讲台上,我强压住火,耐心地倾听和欣赏着这位班宝的演出。  小倔瞧我默不作声,更有恃无恐,愈发嚣张起来。全班的目光也紧盯着我的一举一动。  “秋天到了,该是秋后算总账的时候了,小倔你给我站起来。”我厉声言道。  小倔装得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受委屈的样儿,东摇西晃,夹杂着似强非弱的咳嗽声和呕吐的怪
高校学生干部发挥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示范作用,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体力量。目前学生干部队伍中存在着动机不纯、意志薄弱、学习与工作关系处理不
讨论高校学生宿舍网主要面临的问题,结合西京学院校园网的实践,讨论校园宿舍网更好的管理模式。
在现代公共生活中,各种交往主体的独立性明显增强,权利意识明显提高。无论是作为公民的个人,还是作为法人的社会组织,都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法定的地位和权利,积极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