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供热工程规划是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中重要内容之一,是对供热详细规划的宏观指导,本文针对供热系统中热源、热网等主要要素,以呼伦贝尔主城区为例,对供热系统规划的编制方法进行思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供热规划;规划编制
Abstract: Heating project in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a cit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the municipal infrastructure planning, is the macro guidance on heating the detailed planning, aiming at the main elements, such as heat source heating heating system, taking the urban area of Hulun Buir as an example, on the preparation method of heating system planning.
Key words: city planning; heating planning; planning
中圖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 背景分析
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下辖一区五市七旗。
呼伦贝尔市市委、政府所在地位于海拉尔区。呼伦贝尔市中心城区包括主城区、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中俄蒙物流园区、呼伦贝尔民族文化园和哈克镇。主城区是中心城区的发展极核,为本次规划重点,规划人口70万人。主城区规划面积约175平方公里,包括老城区、新城区和巴彦托海区及发展备用区。
供热现状
2.1热源现状
主城区内集中供热网现有六处热源,各热源及其配套热网情况如下:
热源设计供热能力、现供热面积及剩余供热能力一览表
中心城区内具备向主城区供热条件的发电企业还有内蒙古国华呼伦贝尔发电有限公司。该公司2*600MW超临界空冷汽轮机发电机组已于2010年竣工投产。工程改造后可向中心城区提供采暖热源,可为1600万平方米采暖建筑面积提供热量。二期2*600MW超临界空冷汽轮机发电机组也将在“十二五”期间建设。
2.2现状存在问题
(1)城镇热源热网布局不尽合理,供热节能水平不高,造成能源浪费严重。
(2)分散的小锅炉均以煤为燃料,污染严重,能耗高,热效率低。
(3)随着城市建设发展速度的加快,受热源剩余供热能力、管网负荷和管线覆盖区的制约,现有热源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
负荷预测
主城区远期2030年居住建筑与公共建筑预测面积为8881万平方米,供热面积按70%考虑,供热建筑面积取6000万平方米,采暖负荷采用65w/m2,热负荷为3900MW。
现有供热负荷大约为1000MW,近期国华电厂新增负荷1000MW,安康热电厂新增230MW,远期还需新增负荷1670MW。
供热建筑面积预测表
热源规划
规划将新增新的热源点,将陈旗项目区内国华电厂改建作为中心城区供热热源之一,在新城片区东山南部组团新建调峰锅炉房。
远期在谢尔塔拉项目区建设新的热电厂作为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供热热源。在巴彦托海以南规划中心城区新的热电厂。
现有热源海拉尔热电厂、南郊分厂、东海拉尔电厂及安康热电厂仍然保留,并根据需求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扩容。
供热分区
规划将主城区划为两个分区,将东海拉尔电厂、海拉尔热电厂、南郊分厂、安康热力公司联网运行,作为一个供热系统;将国华电厂及规划调峰锅炉房划为另一供热系统。
5.1东海拉尔电厂供热系统
该供热分区包含东海拉尔电厂、海拉尔热电厂、南郊热力厂、安康热力公司四个热源。地理区域上包含老城区片区河西组团、老城区片区河东组团(不包括中心文化园)、老城区片区商贸园区、新城区片区河西组团及巴彦托海片区。
5.2国华电厂供热系统
该供热分区热源包含国华电厂及规划调峰锅炉房。地理区域上包含新城片区河东组团、新城片区东山北部组团、中部组团、南部组团及老城片区中心文化园。
根据供热能力及实际需要,民族文化园区及陈旗项目区也可由该供热系统提供热源。
热力管网规划
6.1热网供热方式
现状直供管网采用低温直供供热,其余各供热系统管网均采用运行可靠、调节方便、管网失水率低、水力工况稳定的间接连接。热水网由一级网和二级网两部分组成,一级网为高温水系统,二级网为低温水系统,两部分管网通过在厂外的各个热力站连接起来。一级网供回水温度与现状一致,为120/70℃。
6.2管网规划
采取分片供热的方式,热力主干管网以枝状为主,局部连接成环;
供热干管通过小区换热站进入用户。
规划新建供热管道敷设在城市道路两侧,均采用直埋方式敷设。
热力站规划
(1)热力站布点:原则上每个自然小区设置一座,对于面积较大的小区,适当增加热力站的数量。旧的居住小区,应利用原有小区的室外管网和原有采暖系统,尽量减少热力站的数目。根据供热面积的不同,每个热力站占地面积在350~1000平方米之间。
(2)热力站的建设原则:新建热力站的土建工程一次完成,设备部分分期安装。随着各供热系统热源建设,应同步建设配套供热管网和热力站。
(3)热力站站址应尽量选在热负荷中心,以减少二次网的投资和运行成本;
(4)单座热力站规模基本控制在供热面积3-20万平方米,服务半径不宜超过500米。
关键词:城市规划;供热规划;规划编制
Abstract: Heating project in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a cit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the municipal infrastructure planning, is the macro guidance on heating the detailed planning, aiming at the main elements, such as heat source heating heating system, taking the urban area of Hulun Buir as an example, on the preparation method of heating system planning.
Key words: city planning; heating planning; planning
中圖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 背景分析
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下辖一区五市七旗。
呼伦贝尔市市委、政府所在地位于海拉尔区。呼伦贝尔市中心城区包括主城区、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中俄蒙物流园区、呼伦贝尔民族文化园和哈克镇。主城区是中心城区的发展极核,为本次规划重点,规划人口70万人。主城区规划面积约175平方公里,包括老城区、新城区和巴彦托海区及发展备用区。
供热现状
2.1热源现状
主城区内集中供热网现有六处热源,各热源及其配套热网情况如下:
热源设计供热能力、现供热面积及剩余供热能力一览表
中心城区内具备向主城区供热条件的发电企业还有内蒙古国华呼伦贝尔发电有限公司。该公司2*600MW超临界空冷汽轮机发电机组已于2010年竣工投产。工程改造后可向中心城区提供采暖热源,可为1600万平方米采暖建筑面积提供热量。二期2*600MW超临界空冷汽轮机发电机组也将在“十二五”期间建设。
2.2现状存在问题
(1)城镇热源热网布局不尽合理,供热节能水平不高,造成能源浪费严重。
(2)分散的小锅炉均以煤为燃料,污染严重,能耗高,热效率低。
(3)随着城市建设发展速度的加快,受热源剩余供热能力、管网负荷和管线覆盖区的制约,现有热源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
负荷预测
主城区远期2030年居住建筑与公共建筑预测面积为8881万平方米,供热面积按70%考虑,供热建筑面积取6000万平方米,采暖负荷采用65w/m2,热负荷为3900MW。
现有供热负荷大约为1000MW,近期国华电厂新增负荷1000MW,安康热电厂新增230MW,远期还需新增负荷1670MW。
供热建筑面积预测表
热源规划
规划将新增新的热源点,将陈旗项目区内国华电厂改建作为中心城区供热热源之一,在新城片区东山南部组团新建调峰锅炉房。
远期在谢尔塔拉项目区建设新的热电厂作为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供热热源。在巴彦托海以南规划中心城区新的热电厂。
现有热源海拉尔热电厂、南郊分厂、东海拉尔电厂及安康热电厂仍然保留,并根据需求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扩容。
供热分区
规划将主城区划为两个分区,将东海拉尔电厂、海拉尔热电厂、南郊分厂、安康热力公司联网运行,作为一个供热系统;将国华电厂及规划调峰锅炉房划为另一供热系统。
5.1东海拉尔电厂供热系统
该供热分区包含东海拉尔电厂、海拉尔热电厂、南郊热力厂、安康热力公司四个热源。地理区域上包含老城区片区河西组团、老城区片区河东组团(不包括中心文化园)、老城区片区商贸园区、新城区片区河西组团及巴彦托海片区。
5.2国华电厂供热系统
该供热分区热源包含国华电厂及规划调峰锅炉房。地理区域上包含新城片区河东组团、新城片区东山北部组团、中部组团、南部组团及老城片区中心文化园。
根据供热能力及实际需要,民族文化园区及陈旗项目区也可由该供热系统提供热源。
热力管网规划
6.1热网供热方式
现状直供管网采用低温直供供热,其余各供热系统管网均采用运行可靠、调节方便、管网失水率低、水力工况稳定的间接连接。热水网由一级网和二级网两部分组成,一级网为高温水系统,二级网为低温水系统,两部分管网通过在厂外的各个热力站连接起来。一级网供回水温度与现状一致,为120/70℃。
6.2管网规划
采取分片供热的方式,热力主干管网以枝状为主,局部连接成环;
供热干管通过小区换热站进入用户。
规划新建供热管道敷设在城市道路两侧,均采用直埋方式敷设。
热力站规划
(1)热力站布点:原则上每个自然小区设置一座,对于面积较大的小区,适当增加热力站的数量。旧的居住小区,应利用原有小区的室外管网和原有采暖系统,尽量减少热力站的数目。根据供热面积的不同,每个热力站占地面积在350~1000平方米之间。
(2)热力站的建设原则:新建热力站的土建工程一次完成,设备部分分期安装。随着各供热系统热源建设,应同步建设配套供热管网和热力站。
(3)热力站站址应尽量选在热负荷中心,以减少二次网的投资和运行成本;
(4)单座热力站规模基本控制在供热面积3-20万平方米,服务半径不宜超过5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