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我国城乡关系文献综述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axiaz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国初期(1949-1956)城乡关系是研究我国城乡关系的一个重要课题,它能使我们理清建国初期的城乡关系格局演进的原因及其历程,对照现今的状况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对我们科学地认识当前城乡关系问题的由来,并促成我国城乡关系的现状朝一体化转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建国初期;城乡关系;原因;评价
  本文对建国初期城乡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949-1956年,对这一时期城乡关系的研究著作颇丰。有些学者采取不同的视角比如崔晓黎从人口、农村经济的综合性、城乡经济关系的依存度、粮食、财政能力与类型等方面对建国时期城乡关系的经济基础和形式进行分析,以此来考察社会和政府的經济能力。①赵天娥则通过中共第一代领导人的城乡关系思想这个视角对这个城乡关系进行全面系统研究。②邱国盛从苏联经验与中国经历的角度对中国城乡关系的演变进行研究。③但是现在大多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和当时的户籍制度、经济制度的确立以及主管经济工作领导人等方面的研究联系在一起,从后面的梳理我们就可以看到。
  一、建国初期城乡关系形成原因问题研究
  笔者将建国初期城乡关系形成的原因归为两类:“国家战略政策说”和“发展规律认识不足说”。
  其中“国家战略政策说”占主流,而且相关著说很多。比如刘应杰认为中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工业化发展战略和资金积累模式。中国落后的二元经济结构在特定的工业化发展战略和资金积累模式下,必然导致二元社会结构;反过来,二元社会结构的形成又进一步强化了二元经济结构,造成了二元经济结构同二元社会结构并存的状态。他认为以下几个要素是中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得以形成和维持的原因。(1)户籍制度。(2)统购统销制度。(3)人民公社制度(4)城市劳动就业和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中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履行了三个方面的功能:(1)资金积累功能。(2)工业化优先发展功能。(3)社会稳定功能。中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正是具备了以上这些重要的功能,才得以存在和维持。因此,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在它最初形成的一段时间里具有积极的功能,曾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在具有积极功能的同时,还具有消极的功能,即负功能。正是这些消极功能的发展,导致了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演变。④武力持有和刘应杰类似观点,他认为如果从1978年以前的经济看,城乡关系实质上是工农业关系的更广泛表现,工农业关系是城乡关系里的核心。党和政府如何认识和处理工农业关系,实际上决定了城乡关系的基本走向。从1953年起,我国转入大规模工业建设,从此工业与农业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由于实行快速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投资大、周期长和吸纳劳动力有限,农业提供的剩余不能满足工业需要的矛盾从1953年开始就尖锐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从国家安全和工业化的角度考虑,设想依靠制度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来加速农业发展,解决所谓农业拖工业后腿问题,这就是实行统购统销和农业合作化。⑤
  苟颖萍认为国家政策是影响城乡关系的首要因素。国家不仅从经济上制定了许多政策来调节城乡关系,而且在许多情况下把城乡关系的处理作为政治斗争来看待,甚至上升到与国家、社会稳定联系起来。尽管影响新中国成立初期城乡关系的因素很多,但是国家政策无疑是最重要的。⑥
  陈明指出强城市,弱农村趋势的确立和粮食、棉花等的统销统购,粮油供应制度的初步形成与人口迁徙的控制和户籍管理制度的初步建立,这些奠定我国后来城乡二元化格局的主要原因。除了上述讲到的原因之外,引起这一时期的城乡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还包括中国人口基数大且发展速度快,自然灾害频繁以及农业合作化运动不断冒进等。⑦
  高伯文对以上观点持有争议,他的观点是“发展规律认识不足说”。他认为不少学者归咎于实行偏重城市重工业化战略、计划经济体制、统购统销政策、城乡隔离户籍制度等,这是有道理的。但从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来说,根本原因是对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工业化发展规律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深,还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苏联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⑧
  二、关于建国初期城乡关系的评价
  关于这段时期城乡关系的评价,学界还存在争议,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基本上有两种观点:1、建国初期城乡关系是正常的。2、虽然是正常,但是城乡二元结构的萌芽已经产生。具体阐述如下:
  赵伟认为当时中国的城乡关系是开放的,城乡之间迁移自由,呈现城乡对流的状态。在生产力水平总体较低的情况下,城乡差距也不大。正是由于政府及其他利益群体没有对城乡关系进行太大的人为干预,才使其基本依照市场经济规律自然演变。总之,建国之初的城乡关系是常态的,平等的,并不存在政治层面的谁剥削谁的问题。⑨
  对于这段时期的评价,郑融把它分成两个阶段来看:(一)新中国成立至1952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也是我国新型城乡关系的建立时期,这一阶段的城乡结构是开放的,城乡之间的迁移相对来说比较自由,城乡关系的发展基本上是正常的。(二)城乡二元结构的萌芽时期(1953-1957年)这一时期的城乡发展基本上协调的,但导致中国城市化同工业化脱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形成的基本原因在这一时期已经存在,所以说这一阶段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萌芽时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选择。第二,统购统销政策的实行。⑩
  许多研究中国城市化过程的人认为,中国1949一1957年这段时间城市化的发展是正常的,甚至认为,“城市化进程呈城乡对流的良性循环状态。照此发展下去,中国的城市化可能会顺利完成起步阶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发展也将由此真正起飞。”刘应杰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可以说,导致中国城市化同工业化脱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形成的基本原因在这一时期已经存在,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选择的工业化发展战略和资金积累模式的基本框架在这一时期已经形成。以后中国的城市化政策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这一框架的补充和延伸。B11
  三、结语
  从以上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近来的研究非常多,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缺陷,比如:对原始档案的利用不是很充足,研究方法方法上比较单一以及研究内容多集中于政策和制度,而且多为宏大的叙事,整体而言研究不够深入。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应多避免以上不足,以使历史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客观的呈现出来。(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注解:
  ① 崔晓黎:《新中国城乡关系的经济基础与城市化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4期。
  ② 赵天娥:《中共第一代领导人的城乡关系思想研究》。
  ③ 邱国盛:《苏联经验与中国经历20世纪50年代中国城乡关系的演变》,《史学集刊》2012年第2期。
  ④ 刘应杰:《中国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分析》,《当代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2期。
  ⑤ 武力:《1949-2006年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分析》,《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年第1期。
  ⑥ 苟颖萍:《新中国成立初期城乡关系的变迁与思考》,《商业时代》2010年第26期。
  ⑦ 陈明:《建国初期城乡关系研究1949-1957》。
  ⑧ 高伯文:《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工业化初期城乡关系的探索与经验》,《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2)》。
  ⑨ 赵伟:《新中国城乡经济关系演变的历史考察》,《学术评论》2013年第6期。
  ⑩ 郑融:《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城乡关系理论与实践研究》。
  B11 刘应杰:《中国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分析》,《当代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2期。
其他文献
在社会学家眼里,一部世界发展史实际上是乡村逐步城市化的历史.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各种有价值的资源向城市,尤其是大型和特大型城市聚集.数百年来,人们对城市进化的认识一直
税收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税务部门的聚财能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政府占有资源的多少,进而影响到执政地位的巩固与否,税收执法关系也成为诸多社会关系中十分重要的
摘 要: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特别是在薪酬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吸纳、保留和激励,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步伐。薪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对于中小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小型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企业薪酬管理对企业内部的人员组织结构、员工工作士气、绩效考核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于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这一议题,本文结合相关资料与事实,主要介绍了薪酬管理的含
近些年来,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公路的改建和扩建工程越来越多,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是一种常用的、有效的路面修复技术.它具有工期短、对交通影响小、修复后路面
江苏省如皋市司法局坚持从小处着眼、小事入手,把司法行政业务工作与社会管理创新、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创新实施群众工作联系点、调解服务“一键通”、普法邮路
在对佘祥林案件的愤怒震惊之余,笔者一直在思考,侦查阶段,这个收集证据,为打击犯罪可谓立下“汗马功劳”的必不可少的部分到底应该如何改革,往哪个方向走。本文从侦查行为的
安全是贯穿检验工作的主线,作为检验人员一定要加强安全意识,牢记安全责任,在检验过程中严格按照检验程序实施检验,确保自身安全和电梯设备的安全运行.
在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工业化的发展给环境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也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威胁,当前还有很多
通过加强企业成本过程精细管理,精细过程管控,精细物料管控,精细日常管控,有效降低成本,促进规范管理等措施落实,全面提高成本管控实效,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以期为促进企业成本
本文笔者对分析了智能建筑中弱电系统综合布线的应用,并结合实例对其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