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立”和“价值干预”在中学心理咨询中的有效运用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11023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价值中立;价值干预;中学心理咨询
  “价值中立”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其主要观点是:每一个人都是有价值的,都有向上、向善、自我发展的潜能;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不能掺入个人情感与价值,不能对来访者进行价值评判,也不能强迫来访者服从咨询师的价值观念,要对来访者的情感、观念、行为给予无条件的尊重与接纳。“价值干预”是认知主义心理学流派的主张,是指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为了实现咨询目标,咨询师要对来访者的价值观进行不同程度的影响,也有人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价值影响称为“价值参与”或“价值介入”。
  在心理咨询中,“价值中立”和“价值干预”似乎是相逆、相矛盾的,不可在同一咨询中共同出现。本人经过多年的学校心理咨询实践研究发现:“价值中立”和“价值干预”都是在为心理教师构建内心的咨询图谱、咨询逻辑,即告诉心理教师在咨询的不同过程中咨询该往哪里走,如何走;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理教师能在咨询的不同阶段,适时、适当地运用“价值中立”或“价值干预”的原则和技术,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中学心理咨询的主要过程
  在本人的中学心理咨询实践研究中,适时、适当地运用价值中立和价值干预的技术要领和操作流程如下:
  中学心理咨询一般利用学生中午午休和下午放学后的时间,每次咨询时间在50分钟左右。在学生发展性问题的咨询过程中,本人一般将每次的咨询过程按以下四个阶段来操作:
  第一阶段:真诚接待(约5分钟)
  第二阶段:引导和倾听来访学生自述(约20分钟)
  ——运用价值中立原则和技术阶段
  第三阶段:引导来访者的观念和行为(约20分钟)
  ——运用价值干预原则和技术阶段
  第四阶段:引导和倾听来访学生的咨询总结和感受(约5分钟)
  二、价值中立在咨询第二阶段的运用
  价值中立原则主要应用在咨询的第二阶段。在咨询的第二阶段,咨询的目标是心理教师帮助来访学生宣泄负向情绪,同时理清来访学生所讲述的事情、所体验的情感和所持有的观点。在此阶段,运用“价值中立”的会谈技术和倾听技术,无条件地尊重、接纳来访学生,会促成以上目标的实现。具体操作如下。
  (一)以开放性问题引导来访学生说出内心想法和感受
  大多数时候,来访的中学生都是思来想去才决定来咨询的,他们内心都已准备好了想说些什么。心理教师的职责就是专心听,不打断学生,跟着学生的思路走。具体做法是表现出尊重、温暖、真诚的神态,同时运用“嗯”“噢”等表示听懂了的应和语鼓励来访学生继续说下去。
  当来访学生停止自述时,心理教师才可用“什么”“怎么”“为什么”等开放式问题引导来访学生发现、表达没有说清的事情、想法或情感。
  例如,“还记得当时有什么反应,怎么想的吗?”“还有什么让你困扰,不舒服的吗?”有了前一阶段的尊重、温暖、真诚,这样的询问能引导学生说出内心最隐秘、最不好意思说或最痛苦的事情。
  (二)在倾听的过程中,不作评价,尤其不作否定评价
  心理教师在倾听来访者的自述时,无论来访者有多高尚的言行,或有多严重违背道德的言行,心理教师都不能用好坏、对错、是非、赞许、否定等词语和神态评判来访学生的情感、观念和行为,而是要理解并用言语或非言语方式表达对来访者内心体验的理解,达到共情的效果。
  例如,有一位高中来访学生在谈及她的科任老师在班上对学生乱发脾气、说一些难听的话时说:这位老师简直太没有师德,简直不是老师,是流氓……此时心理教师比较好的反应是:心理老师不评价来访学生叙述的问题是否客观,学生对老师的态度是否应尊重,而是从来访学生的角度,澄清她的所思所感,例如,说:我感受到了你当时的心情,你对老师的言行感到很气愤。
  三、价值干预在咨询第三阶段的运用
  价值中立在咨询第二阶段的运用是在理解、尊重、不评价的基础上,引导来访学生宣泄负向情绪,也是心理教师了解学生情况进而进行评估的过程。对于有心理障碍倾向的学生,心理教师要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为目标继续运用价值中立的原则引导来访学生叙述自己的心事。对于发展性问题的学生,心理咨询就可以进入第三个阶段,心理教师对来访者的观念和行为进行引导和干预。
  (一)通过启发式问题对来访学生进行价值引导
  中学生(12岁~18岁)的心理特点是:半幼稚、半成熟,既有依赖性又有独立性。年龄越大,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成熟性发展得越明显。在咨询的初期,来访学生的负向情绪多。受负向情绪的影响,来访学生看问题缺乏理智,是片面的、表面化的、孤立的、偏激的。当经过第二段的情绪处理后,来访学生看待自己和事情的独立性、客观性、成熟性就开始回归,增长起来。这时候,在咨询的第三阶段,心理教师用开放式问题引导来访学生分析问题,引导来访学生探索、思考自己的价值取向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例如,对前文所述的骂老师是流氓的来访学生进行第三阶段咨询时,心理老师就可以用以下问题引导来访学生:“你叙述的这个老师的言行确实让你很气愤,但你能把他所有的表现放在一起,给他一个客观的评价吗?”“你觉得对于这件事,现在,你怎么去想或者做些什么会让自己好受些?”这样的引导会让学生反思自己对老师的态度是否尊重礼貌,学生应如何客观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评价老师。这种问题讨论方式会促进学生形成对人、对事的良好价值倾向。
  (二)通过信息提供、价值澄清、合理情绪疗法等方式对来访学生进行价值干预
  中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储备、视野广度、分析能力尚需提高。因而在咨询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靠来访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究完成,因而,中学生在咨询中如在生活中一样需要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这就包括价值干预。在价值干预中,心理老师对来访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程度要高于前述的价值引导。   在价值干预中,心理教师要对自己的价值观非常敏感,尤其在当前价值观多元化的情况下,要确保自己的价值观是积极的,是与主流文化相适应的,要以确保所引导的价值观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全发展为目标。另外,由于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仍处于从感性、具体水平向理性、抽象水平发展的过程中,因而心理老师对来访学生进行价值干预时要通过对中学生所述具体生活事件的讨论来实现。
  在进行价值干预时,信息提供、价值澄清、合理情绪疗法等方法如运用恰当,效果会很好。
  1.信息提供法
  知识、信息总是承载着某种价值取向。心理教师可通过提供某方面的知识信息,来引导来访学生的价值取向。心理教师向学生提供某方面的知识信息时,尤其要注意所提供知识的客观性以及所承载的价值是否有利于来访学生的健康发展。
  例如,当与来访学生探讨同性恋问题时,如果心理教师提供的信息仅限于世界上有许多同性恋者,一些地区已将同性恋合法化,则所提供的知识就不够客观,存在着片面性。这种片面化的信息会误导学生,使学生将自己爱恋同性的行为合理化,闭锁性取向上的自我探索;如果心理教师能解释同性恋的人也可以是有责任感的,有才华的,值得尊重的人,对同性恋者应尊重、不歧视,同时解释人在青少年时期,出现性取向的迷茫是正常的,重要的是要扩大交往圈,勇于自我探索,不要给自己贴上负面标签。这样的解释是客观的,同时既不会给来访学生增加心理负担,还会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勇于改变。
  再例如,一位来访高三学生说,他正在填报高考志愿,他想报考心理学,可他妈妈坚决反对,要他报经济类专业,他来问心理教师心理学主要学什么。这时,如果心理老师只是客观地、详细地介绍心理学,实际上在强化来访高三学生已做出的选择,即帮助他反对他的妈妈。在此案例中,心理教师比较合适的做法是在介绍心理学之后,同时解释经济学学什么,如不能解释经济学,则解释自己不清楚,同时引导来访高三学生明确,明智地选择是建立在了解、比较的基础上,建议来访学生了解经济学后再做选择。
  2.价值澄清法
  青少年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来源于内心价值取向的模糊、混沌或矛盾。心理老师帮助来访学生澄清自身的价值取向,引导来访学生做出明智选择,会增强来访学生对自我行为的指导能力。
  例如,有一位来访高三学生,他自述的问题是每天放学后无法完成作业,原因是边写作业边给在国外的女朋友发短信,如果不发短信就更不爱写作业了。心理教师在明确了来访学生问题后,主要通过开放式问句引导来访学生进行价值澄清和选择,如,你现在既想为了高考能学好,又想为了感情能和女朋友联系好,先想想能不能有这样的方法?能一举两得?来访学生表示想不出来。
  心理教师帮助他拓宽选择方式,提出“发邮件或打电话的方式可不可以?”来访学生以各种原因否定。心理教师又问:“那么,你需要权衡一下高考,你的发展和你的感情现在哪个要多给些时间,哪个来日方长,可以在时间上作些让步?”来访学生说,其实我觉得我挺聪明的,现在用这么长时间与女朋友打电话是因为我觉得只要我一追成绩就能上去,可是心里又有些害怕、担心;还有,我想和她聊天,也担心不常联系她她会不高兴。接下来,心理教师和来访学生一起分析他内心的担心和他的追求。最后,来访学生自己总结说,现在学习任务更紧迫,协调好学习和交友的时间更会让自己安心并且发展好,自己应该增强学习紧迫感,并决定要和女朋友商量一下发短信的时间。
  3.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的关键是找到使来访学生产生负向情绪的不合理观念,并引导学生同这种不合理观念辩驳,产生合理观念。在来访学生的认知世界里,合理观念代替了不合理观念,来访学生的负向情绪就会减轻,直至消退。
  例如,有一位高中生自述有一点事就放心不下。心理教师发现影响她心情的事往往是在人际交往中发生的。如,一位同学放学时问她当天的数学作业是什么,她告诉了对方,可回家后又心烦意乱,担心自己记错了、告诉错了,影响了同学做作业。心理教师从来访学生自述的所有事例中找到影响来访学生情绪的不合理信念就是“在人际交往中,我要为我说过、做过的所有事情负责,不能出错。”心理教师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引导来访者同不合理信念辩驳,建立合理信念——“在人际交往中,我要对我说过的有些话、做过的有些事情负责;有些情况,我不必负责,而在于听者自己的判断和决定。”这种辩驳不是抽象谈论,而是结合来访学生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导来访学生在感性理解,学会具体情境应对办法的基础上建立起合理观念。
  总之,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在不同的阶段恰当地运用价值中立和价值干预的原则,既保证了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又充分调动起了来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心理教师的引导作用,发挥出了来访学生和心理教师的双主体作用。学生喜欢这种既获得情绪情感的调整又有认知和行为上成长的心理咨询模式。
  注: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学生乐观认知行为技术训练(AFA12084)”阶段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八中学,北京,100033)
  编辑/ 张 帆 终校/王抒文
其他文献
介绍了国内外蜗轮蜗杆油的发展概况,讨论了蜗轮蜗杆油的台架评定方法及应用技术,并对发展我国蜗轮蜗杆油提出几点建议。
正当我国润滑油行业集中人力物力从事高技术含量的高档油升级换代的时候,档次并不高的农用运输车柴油机润滑油理所当然的受到冷落,但我国的相关特点决定了农用运输车的近期快速发展,它们的用油量占有相当的比例,本文研究,1 农用运输车的存在和快速增长是我国的特色,2 农用运输车用的发动机及润滑油,3 农用运输车的柴油机适用润滑油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发明了多种填料,如清华大学QH-1、QH-2填料具有较高萃取效率,可提高1-2个理论板,处理量,收率提高,能耗下降。另外三效蒸发,两段抽提、变频技术及先进技术如DCS应用都可提高装置操作水
做了这么多年班主任,说起"爱生"这个话题我还是觉得有些别扭。要说爱,班主任肯定是每个学生都爱,但是怎么爱的,爱的效果怎么样呢?孩子们接受我们的爱吗?"爱"又是什么呢?想起在一年春
本文报道了试以免疫胶体金标记扫描电镜技术(IGSEM)进行细胞口蹄疫病毒受体的研究。发现口蹄疫病毒特异受体在敏感细胞表面是广泛分布的,并揭示了在4℃C和37℃条件下口蹄疫病
介绍了国内外溶剂脱沥青最新技术,主要是ROSE法超临界抽提工艺。重点比较了国内外工艺技术以及能耗差距,阐明国内溶剂脱沥青装置在加工工艺,加工能力,溶剂的选择以及设备上应借鉴国内
介绍新型α-烯烃聚合制润滑油基础油的AlCl3固载化催化剂。通过比较4种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发现,Al-Cl3.NiSO4/γ-Al2O3催化剂的催化效果相对好些,而且,催化剂经添加助剂、酸性组分等
期刊
研究了微波消解润滑油及添加剂样品的体系和程序,选择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磷含量的实验条件,通过对标准样品和实际样品的测定表明,此法的检出限为9μg/I,RSD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日在京联合发布了《经济蓝皮书春季号:中国经济前景分析2010年春季报告》。蓝皮书认为,2010年我国GDP增速有望达到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