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力有序推进“揭榜挂帅”科技攻坚组织管理机制改革

来源 :安徽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ryduan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淮南是全国首批科技兴市试点市-安徽省创新型城市-全国十三大煤电基地之一,是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华东工业粮仓”。在2021年安徽省首次开展的“揭榜挂帅”工作中,淮南市共收到5个单位申报“揭榜挂帅”项目。这5家企业,从所属性质来看,国有企业3家,民营企业2家,3家国有企业均属于淮南的煤炭能源主导产业,2家民营企业属于现代交通业;从技术攻关领域来看,人工智能2家,高端装备制造2家,新一代信息技术1家。这5家企业选择的合作方式都是委托研发,投资额最大的为7000万元,最小的为800万元,平均3000万元;研发
其他文献
近年来,芜湖市通过实施精准招商、政策资金扶持、打造载体平台和布局产业链条四步走的思路,3D打印产业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态势,成为芜湖市打造智造名城、创新名城的一张新名片。本文从芜湖市3D打印产业的现状入手,分析产业存在的短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发展建议。
生态补偿机制是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三轮试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实现了生态保护效益。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补偿工作的数据来源和技术支撑,监测数据反映了水质状况和变化趋势,对于异常情况发挥了预警作用,为流域治理提供了方向。随着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工作的推进,"新安江模式"获得大力推广,各地纷纷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β射线颗粒物监测仪在环境监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其使用的β放射源是设备的核心部件之一。β放射源的表面发射率及均匀性是影响β射线颗粒物监测仪准确性及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因此β放射源用于颗粒物监测仪之前需对其自身质量进行检测。本文介绍了用于颗粒物监测仪上的β放射源质量检测仪的系统设计、β放射源的评价方法及实验分析等,实验证明本文开发的β放射源质量检测仪能快速检测放射源的发射率、均匀性等指标。
炔醇选择加氢制备相应的烯醇在医药、农药、食品添加剂、香精、香料和聚合物单体等众多高端精细化学品合成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化工过程.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平行和连续的反应,炔醇可加氢生产若干个关键中间体.提高对烯醇的选择性和保持催化剂的效率是工业生产的关键,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迄今为止,各种有效的贵金属和非贵金属催化剂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尤其是钯基和镍基多相催化剂取得了显著进展.从经典的Lindlar催化剂和Raney-Ni催化剂到生物基金属催化新材料,本文系统综述了近几十年炔醇选择加氢催化剂的设计,从催化剂本身的金属
利用可再生电力能源将CO2电还原(CO2RR)为高附加值燃料和化学品(CO、甲酸盐和碳氢化合物等)是一种高效、绿色的CO2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然而,由于CO2分子中双键难以活化,且存在析氢竞争反应,即使对于CO2电还原为CO这一简单反应,除少数贵金属(Au、Ag和Pd及其合金)外,当前大多数电催化剂对产物CO的选择性和活性仍较低.因此,开发高效、稳定且廉价的CO2RR催化剂具有
镍(Ni)基催化剂在低碳烯烃聚合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自Johnson等报道(J.Am.Chem.Soc.,1995,117,6414–6415)二亚胺配体络合的Ni(II)催化剂可有效降低烯烃聚合度,降低产物中非线性烯烃的选择性,甚至可以生成α-烯烃以来,掀起了Ni基催化剂在烯烃聚合领域的研究热潮.从均相到负载型多相Ni基催化剂,从载体类型到配体性质,从Ni纳米粒子的粒径调控到金属表面价态,关于Ni活性中心的研究工作一直存在争论.本课题组之前研究结果表明,曾明确了无定形硅铝(ASA)
在碱性甘油电氧化反应中,利用电化学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谱红外光谱法,研究了薄膜流动池中滴注硼酸镍催化剂负载量对玻碳电极性能的影响.连续操作的径向流动池包括一个位于内反射元件上方50μm的钻孔电极,可实现红外光谱分析.这是在确定条件下对电催化剂进行简便和可重复筛选的一个适合的方法,同时还提供了对复杂反应(如甘油氧化)产物选择性的检测.通过对泵送电解液进行更耗时的定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可快速鉴定产物.在层流条件下,水中使用0.1 M甘油和1 M KOH,流速为5μL min
针对飞行控制仿真系统测试过程中大量信号切换、采集、通断导致测试数据传输延迟的现象,提出了基于PXI总线和反射内存网的接口测试系统设计方法;阐述了基于PXI总线架构的硬件设计、基于LabView实时操作系统的软件设计和使用GE-5565反射内存卡建立的实时系统。运用该接口测试系统解决在实时状态下的信号管理问题,实验证明,该系统满足飞行仿真的使用要求。
近年来,大气中CO2的浓度不断增加,带来全球变暖等一系列严重后果,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将CO2催化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可有效降低其向大气中的排放,同时可实现其资源化利用,符合低碳社会的发展目标.目前,已有多种催化体系实现了CO2向不同化学品的转化.然而,由于CO2自身的热力学稳定性和动力学惰性,这些转化通常需要在苛刻的反应条件和较高能耗下进行.设计开发高效催化体系、实现温和条件下CO2的转化利用引起了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兴趣.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是一类由有机配体和金属中心通过配位键组装
七月2日中国科大实现迄今最快的实时量子随机数发生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张军教授等联合浙江大学储涛教授研究组,实现了速率达18.8Gbps,迄今最快的实时量子随机数发生器,为开发低成本商用量子随机数发生器单芯片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