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滋养层细胞表面蛋白2抗体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xio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滋养层细胞表面蛋白2(TROP2)最早发现于人类正常的滋养层细胞中,是一种细胞表面糖蛋白,在人类肿瘤细胞中高表达,但在大部分正常组织中不表达或低表达[1-3].Nakashima等[4]研究结果显示,7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血清中TROP2抗体阳性率明显升高,而且其水平与肿瘤大小明显相关,说明TROP2抗体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我们检测不同分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TROP2抗体水平变化,探讨其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前列腺组织中TMPRSS2基因与ETS家族基因ERG、ETV1、ETV4之间融合的表达,探讨其诊断早期前列腺癌的可行性.方法 前列腺癌36例,平均年龄73.6岁,为实验组;前列腺增生患者20例,年龄平均69.1岁,为对照组.采用随机法合成TMPRSS2与ERG、ETV1、ETV4融合基因FISH探针.分析融合基因与前列腺癌组织生物学特性中Gleason评分
目的 观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生成素-1(Ang-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按自身对照的方法将创面随机分为GM-CSF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取伤后1、3、7、14、21 d创面皮肤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PCR)分析Ang-1的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创面An
期刊
目的 观察雌激素对骨髓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及骨髓源性破骨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90只雌性SD大鼠均分为3组:对照组(N组)、去卵巢组(OVX组)及雌激素组(OVX+ E2组).OVX组与OVX+ E2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OVX+ E2组按照0.02 ml/kg的剂量每周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1次.术后第1、3、5周取骨组织培养骨髓细胞,检测骨组织培养液及血清中IL-6含量,对破骨细胞
目的 通过磁共振成像(MRI)、超微结构评估不同剂量伽玛射线对大鼠海马组织的影响,并分析照射前后大鼠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 分别用照射剂量为20、40、60和l00 Gy的伽玛射线对正常大鼠海马进行照射,于照射后3、5和7个月进行MRI检查,于照射后3个月进行电镜检查,同时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照射剂量为25 Gy时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并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分类.结果 照射剂量为20 Gy时,大鼠MRI和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有效方法之一.自体静脉是移植血管的主要来源,但移植后其远期通畅率较低且即使通畅的血管也常有病变;静脉移植血管远期通畅率较低已经成为影响CABG疗效的瓶颈[1].移植血管狭窄的主要机制是手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转换、增殖、迁移导致新生内膜形成[2].现就血管移植后VSMC过度增殖、迁移所致静脉移植
期刊
我们利用Western blot分析、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胰腺癌抑癌基因4(DPC4)/Smad4和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βRⅡ)的表达,探讨其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病的关系.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选用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唐山市工人医院胸外科术前未经放疗和化疗的原发性NSCLC手术患者60例
期刊
目的 检测人食管癌相关基因4(ECRG4)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探讨重组人ECRG4(rhECRG4)蛋白的纯化和抑癌功能.方法 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成像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CRG4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用噻唑蓝(MTT)方法检测rhECRG4蛋白的体外抑癌功能.结果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显示,内源性和外源性ECRG4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质.Western blot方法在转染细胞的培养
目的 观察小干扰RNA(siRNA)沉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对人肾癌细胞株(ACHN)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化学合成针对EGFR的siRNA,实验分3组,通过脂质体转染法转染进ACHN肾癌细胞中,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中EGFR蛋白的敲除效率,通过锥虫蓝拒染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用噻唑蓝(MTT)比色分析法、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
目的 用最小的肾脏功能损伤筛选制作短时、经济和成石效果好的大鼠肾草酸钙结石模型.方法 将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1采用1.0%氯化铵和不同浓度乙二醇(EC,0.1%、0.2%、0.4%、0.8%)处理.实验2单用不同浓度EG(0.1%、0.2%、0.4%、0.8%)处理.7~21 d后处死大鼠,测体质量、血、尿肌酐和尿草酸盐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及肾成石.结果
目的 探讨Ⅰ~Ⅲ期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微小RNA (miRNAs)分子表达谱的差异.方法 收集Ⅰ、Ⅱ、Ⅲ期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相应癌旁组织各1例,利用miRNA芯片技术,分别检测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癌旁组织中miRNAs的表达,对按照临床分期呈顺序上调或下调的miRNAs进行分析;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对部分miRNAs芯片结果进行验证;通过靶基因预测软件预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