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产生背景
任何一种经济政策或经济主张的施行无论其来源还是其目的必然都是对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的反映,桑弘羊生活在一个多种矛盾交织的时代。西汉初年,由于长期战乱,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以致人口锐减,经济萧条,府库空虚,为了稳定统治缓和财政状况,汉初统治者主张“从民之欲而不扰乱”“ 无为而治”“的经济政策,推行与民休息、轻摇薄赋的治国之策。史载: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驰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这促进了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国家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出现了“.太仓之粟红腐而不可食,都内之钱贯朽而不可校”的局面。由于汉初一直是“开山海之禁”,听任盐铁私营,使豪商大贾和诸侯王凭借“管山海之利”,垄断了盐、铁的生产和流通,不仅直接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还在政治上对西汉王朝的稳定造成了威胁,因此,桑弘羊就同孔仅东郭咸阳讨论并奏请武帝推行盐铁专卖。
二.官营专卖具体政策
盐铁从古至今都与人民的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人民生活生产中所不可缺少的生产生活资料,而且盐铁业也与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西汉初期实行的是盐铁特许制度,就是说国家授予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商人盐铁特许权。桑弘羊上任后为扭转中央濒临困境的局面,主张改变原来强制的租税政策,转而主张和扩大国家专卖制度,具体做法是在全国的各地设盐官,招募盐民煮盐,国家提供生产工具,煮成后由官府定价,并在市肆设摊销售,百姓只能在这些地点购买,不许私人私煮私运私卖。铁酒专卖亦然。
三.原因分析
(一)增加财政收入,有利富民
由于汉初实行的盐铁特许经营制度,而这些经营权多是掌握在实力雄厚的商贾手中,盐的经营所得按三七开,商得七,国家仅得其三,这样盐铁酒的专卖权就基本落在了商贾手中,商贾就掌握了买卖的主动权,而国家只能处在一个相对被动的地位,对其收入征收一定的工商税,而在当时的征管环境下,国家根本不可能准确的掌握商贾盐铁酒的销售额,所征的税额也就相对的有限,若要去核实商贾的销售额就会加大征税的成本,得不偿失。另一方面,商贾也因此而获得了更多的利润了,所积累的财富也就越多,财富的急剧膨胀使得一些大商贾的势力也在不断加大。这种财富不断地向商贾倾斜的格局,特别是当时战争、自然灾害等引起的日益增加的政府开支使得国家已经开始入不敷出,而当盐铁专卖官营政策实施以后就扩大了盐铁的产销规模,使盐铁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既提高了盐铁的质量,也扩大了盐铁的有效需求,过去一些盐铁缺乏的贫穷地区对盐铁的需求有了保证,同时也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这对拉动经济增长是有利的,同时也消除了当时的财政危机,打击了富商大贾。
(二)削弱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利于国家稳定
《盐铁论》中曾有记载:汉初不禁私利,吴王刘湃铸铁煮盐,他们通过盐铁买卖获得了大量的利润,财富增加迅速,势力也在不断地增强,结果力量一大,就造反起来。而且很多农民也离开了土地,去铸铁煮盐,很多土地荒废,对农业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既不利于中央封建集权的统治,也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官营专卖政策的实施,将富商大贾和地方豪强所掌握的部分权力夺取过来,不仅消除了政治上的一个隐患,而且也起到劝民务本的目的,有利于维持和发展农业生产。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地主势力的削弱都有利于国家政权的巩固和稳定。
(三)提高效率,推广技术,有利生产。
以官营铁为例,官营工商业的大规模生产要很大程度上优于私营工商业的个体经营。官营工商业的规模化生产,无论是从资金、设备和人员方面,还是从降低成本、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工艺技术改进等方面,对于“家人会合,蝙于日而勤于用”的规模一般很小的私营工商业来说,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官营手工业能够集中诸多能工巧匠,实行严密细致的分工,所以产品较之私营产品更先进,质量更好,成本也更低。同时官营工商业网点众多,遍及全国各地,因而新产品的技术能够得到迅速地推广。比如通过多造铁犁,使铁犁在农业耕地工具中迅速占了主导地位,铁犁费工少,耕地深,从而带来粮食增产,使得百姓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四)节约资源,对资源合理利用
官营专卖盐铁酒可以有效地节约资源,防止浪费资源,保护资源。以铁酒为例,铁多是用铸造兵器的,而由于民间的技术和工具相对落后,如果放任民间自由铸铁,质量无法保证,势必会浪费铁资源。酒多被认为是有害身体的,而酿酒又需要大量的粮食,当时很多农民弃农从商,农业已有一些荒废,若再放任民间随意酿酒必然会造成更大的浪费,所以将铁酒收归官营专卖是可以节约资源的。
四.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集权过多,国家干预过多,由此引发出一系列的负面效应,是桑弘羊经济体制上的突出特征和局限性。特别是在盐铁官营问题上,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禁止盐铁的私有化经营,以此维护国家的盐铁专营制度不被破坏,无形中过多的强化了盐铁产销中的政府行为,压制了商人经营的积极性,长此下去,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一系列消极影响。因为中国古代封建中央集权制不是以封建公有制经济为基础,而是以封建私有制为基础,无论是农业经济还是商业经济都是如此这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与此相适应,中国封建社会的流通市场,也是以私营工商业的运作为主体,政府则通过税收或对某些重要产品的专卖等措施,调节市场供求,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尽管私营工商业者的发展会使社会发生贫富分化,不利于社会稳定,但它所具有的带动封建经济增长的作用,却不是官商所能够代替的。在某些历史时期和一定背景下,出现官营商业的支配局面,比如桑弘羊实行的一系列官营专卖政策,虽然对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但这种情况是与财政困难和财源不足紧密联系,并不意味着私营工商业己经失去了对封建经济的推动作用。如果政府对官营商业集权过重,干预过多,把整个商业运作完全置于政府的控制之下,那势必会打击工商业者的积极性,使私营工商失去了发挥作用的条件,从而对整个经济的良性循环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干预过多,官工官商份额在整个商业中占得过高的话,在缺乏监督机制的条件下,官营商业所固有的成本高、效率低的弊端就会显现,从而产生营私舞弊、经营质量低劣、浪费资源等一系列现象,失去促进整个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而激化社会矛盾。
任何一种经济政策或经济主张的施行无论其来源还是其目的必然都是对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的反映,桑弘羊生活在一个多种矛盾交织的时代。西汉初年,由于长期战乱,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以致人口锐减,经济萧条,府库空虚,为了稳定统治缓和财政状况,汉初统治者主张“从民之欲而不扰乱”“ 无为而治”“的经济政策,推行与民休息、轻摇薄赋的治国之策。史载: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驰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这促进了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国家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出现了“.太仓之粟红腐而不可食,都内之钱贯朽而不可校”的局面。由于汉初一直是“开山海之禁”,听任盐铁私营,使豪商大贾和诸侯王凭借“管山海之利”,垄断了盐、铁的生产和流通,不仅直接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还在政治上对西汉王朝的稳定造成了威胁,因此,桑弘羊就同孔仅东郭咸阳讨论并奏请武帝推行盐铁专卖。
二.官营专卖具体政策
盐铁从古至今都与人民的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人民生活生产中所不可缺少的生产生活资料,而且盐铁业也与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西汉初期实行的是盐铁特许制度,就是说国家授予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商人盐铁特许权。桑弘羊上任后为扭转中央濒临困境的局面,主张改变原来强制的租税政策,转而主张和扩大国家专卖制度,具体做法是在全国的各地设盐官,招募盐民煮盐,国家提供生产工具,煮成后由官府定价,并在市肆设摊销售,百姓只能在这些地点购买,不许私人私煮私运私卖。铁酒专卖亦然。
三.原因分析
(一)增加财政收入,有利富民
由于汉初实行的盐铁特许经营制度,而这些经营权多是掌握在实力雄厚的商贾手中,盐的经营所得按三七开,商得七,国家仅得其三,这样盐铁酒的专卖权就基本落在了商贾手中,商贾就掌握了买卖的主动权,而国家只能处在一个相对被动的地位,对其收入征收一定的工商税,而在当时的征管环境下,国家根本不可能准确的掌握商贾盐铁酒的销售额,所征的税额也就相对的有限,若要去核实商贾的销售额就会加大征税的成本,得不偿失。另一方面,商贾也因此而获得了更多的利润了,所积累的财富也就越多,财富的急剧膨胀使得一些大商贾的势力也在不断加大。这种财富不断地向商贾倾斜的格局,特别是当时战争、自然灾害等引起的日益增加的政府开支使得国家已经开始入不敷出,而当盐铁专卖官营政策实施以后就扩大了盐铁的产销规模,使盐铁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既提高了盐铁的质量,也扩大了盐铁的有效需求,过去一些盐铁缺乏的贫穷地区对盐铁的需求有了保证,同时也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这对拉动经济增长是有利的,同时也消除了当时的财政危机,打击了富商大贾。
(二)削弱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利于国家稳定
《盐铁论》中曾有记载:汉初不禁私利,吴王刘湃铸铁煮盐,他们通过盐铁买卖获得了大量的利润,财富增加迅速,势力也在不断地增强,结果力量一大,就造反起来。而且很多农民也离开了土地,去铸铁煮盐,很多土地荒废,对农业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既不利于中央封建集权的统治,也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官营专卖政策的实施,将富商大贾和地方豪强所掌握的部分权力夺取过来,不仅消除了政治上的一个隐患,而且也起到劝民务本的目的,有利于维持和发展农业生产。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地主势力的削弱都有利于国家政权的巩固和稳定。
(三)提高效率,推广技术,有利生产。
以官营铁为例,官营工商业的大规模生产要很大程度上优于私营工商业的个体经营。官营工商业的规模化生产,无论是从资金、设备和人员方面,还是从降低成本、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工艺技术改进等方面,对于“家人会合,蝙于日而勤于用”的规模一般很小的私营工商业来说,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官营手工业能够集中诸多能工巧匠,实行严密细致的分工,所以产品较之私营产品更先进,质量更好,成本也更低。同时官营工商业网点众多,遍及全国各地,因而新产品的技术能够得到迅速地推广。比如通过多造铁犁,使铁犁在农业耕地工具中迅速占了主导地位,铁犁费工少,耕地深,从而带来粮食增产,使得百姓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四)节约资源,对资源合理利用
官营专卖盐铁酒可以有效地节约资源,防止浪费资源,保护资源。以铁酒为例,铁多是用铸造兵器的,而由于民间的技术和工具相对落后,如果放任民间自由铸铁,质量无法保证,势必会浪费铁资源。酒多被认为是有害身体的,而酿酒又需要大量的粮食,当时很多农民弃农从商,农业已有一些荒废,若再放任民间随意酿酒必然会造成更大的浪费,所以将铁酒收归官营专卖是可以节约资源的。
四.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集权过多,国家干预过多,由此引发出一系列的负面效应,是桑弘羊经济体制上的突出特征和局限性。特别是在盐铁官营问题上,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禁止盐铁的私有化经营,以此维护国家的盐铁专营制度不被破坏,无形中过多的强化了盐铁产销中的政府行为,压制了商人经营的积极性,长此下去,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一系列消极影响。因为中国古代封建中央集权制不是以封建公有制经济为基础,而是以封建私有制为基础,无论是农业经济还是商业经济都是如此这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与此相适应,中国封建社会的流通市场,也是以私营工商业的运作为主体,政府则通过税收或对某些重要产品的专卖等措施,调节市场供求,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尽管私营工商业者的发展会使社会发生贫富分化,不利于社会稳定,但它所具有的带动封建经济增长的作用,却不是官商所能够代替的。在某些历史时期和一定背景下,出现官营商业的支配局面,比如桑弘羊实行的一系列官营专卖政策,虽然对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但这种情况是与财政困难和财源不足紧密联系,并不意味着私营工商业己经失去了对封建经济的推动作用。如果政府对官营商业集权过重,干预过多,把整个商业运作完全置于政府的控制之下,那势必会打击工商业者的积极性,使私营工商失去了发挥作用的条件,从而对整个经济的良性循环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干预过多,官工官商份额在整个商业中占得过高的话,在缺乏监督机制的条件下,官营商业所固有的成本高、效率低的弊端就会显现,从而产生营私舞弊、经营质量低劣、浪费资源等一系列现象,失去促进整个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而激化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