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市:“千亿市值公司”将成历史名词

来源 :股市动态分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圳市场很快就会没有千亿市值的公司了!
  目前深圳市场市值最大的两家公司分别为洋河股份(002304)和五粮液(000858),以11月22日收盘价计算,两家公司的市值已经低于1050亿元。而在白酒“塑化剂风波”尚未见平息的背景下,两家公司的市值恐将进一步滑落。事实上,洋河股份11月22日最低价落至91.46元,已经在盘中跌破千亿元市值。
  排在第三的是万科(000002),目前它只有925亿元的AB股总市值。
  那些曾经在深圳市场上出现过的千亿市值公司,如今趋于沉寂——苏宁电器(002024)、广发证券(000776)、西山煤电(000983)……都只能在公司的历史中写上“市值一度高达千亿”。
  另一边厢,上海市场则成了千亿市值公司的“俱乐部”。造成这一分化的原因当然是因为深圳市场在2004年后以发展中小板和创业板为主,而上海市场则汇聚了以“中字头”为代表的大型公司。然而,深圳市场的千亿市值公司即将退出舞台,则并非完全是上述政策性安排所致,因为千亿市值公司一度活跃于深圳主板市场甚至是中小板市场。
  总结深圳市场千亿市值公司的消失原因,大致有几点:
  其一是市场的交投低迷,导致公司市值低下。这其中以万科为代表,以目前万科110亿股的总股本计算,只要股价略超过9元,市值即可过千亿,但在地产板块中,其股价表现显然逊色于保利地产(600048)等非深市地产上市公司。
  其二是公司所处行业的经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这方面的例子是苏宁电器,公司在2008年和2010年时的市值都超过了千亿元,但随着网购对家电零售行业的冲击,公司市值出现回落。
  其三是市场火爆时股价被过度炒高。以西山煤电为例,公司目前的市值在300亿左右,但在2009年末一度高达千亿市值,这也意味着公司股价较高点下跌幅度接近7成。
  一个市场是否具有“千亿市值公司”,本身并不是衡量市场优劣或得失的客观标准。然而,从一度具有相当数量的千亿市值公司,到千亿市值公司即将退出深市历史舞台,却能够说明市场的变迁,以及内在的主导这种变迁的根本性因素。毋庸置疑的是,在深市千亿公司退出历史舞台的过程中,中小投资者承受了巨大的市值损失。
其他文献
结合实际,以水压光面爆破技术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常规隧道爆破与水压爆破的区别的同时,结合白石山隧道项目实例,对水压光面爆破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要点进行论述。实践可知,水
9月份以来,国内A股市场整体上处于维稳行情中,上证指数将近3个月的时间一直在2070点上下70点的区间内波动。各种概念和各种热点轮番表演,从页岩气到地热能,从重组概念到绩差
喜临门家具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喜临门”,证券代码“603008”)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床垫生产企业。公司始终以“致力于人类健康睡眠”为使命,一直专注于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以床垫为核心的高品质家具。长期以来,凭借优质的产品品质,公司产品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喜临门”已经成为中国床垫行业的标志性品牌。公司床垫年生产能力已超100 万张,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床垫生产企业。2009年至2011年,公
电机业务增长值得期待。公司电机业务2012年上半年表现较好,分产品来看,预计全年白电业务发展较为平稳,其他电机业务均会有较快增长。卧龙收购了欧洲ATB公司,后者拥有欧洲市
通过对广西10个较有代表性的县(市、区)农村民居进行实地调查,给出了10种建筑结构类型分布比例,并对砖混结构、砖木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小砌块结构、木结构和生土结构6
"反弹不变,一波三折",这是上期本栏观点,很遗憾,这个"折"有点过了!沪指不仅没有重返2100点,而且连跌5天,频创新低,2000点的多方防线似乎形同虚设。在三季度的最后一个交易周,
基于黔江台2套倾斜仪记录到的442次同震形变波,对比分析其波谱特征,分区域统计其振幅彳与震级M的关系。研究发现:①垂直摆的震动周期和阻尼系数均较小,其波谱信息记录较丰富,适合
特大城市的社会治理模式转型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议题。目前,特大城市的社会治理普遍面临治理理念、权力结构、供给方式等多方面的治理"碎片化"问题。面对我国特大城
2017年5月11日,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发生5.5级地震。地震造成8人死亡、31人受伤以及财产损失,属于典型的"小震大灾"。按照一般的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方法,得到的评估结果与实际结果差别较大。为探讨评估结果偏离的原因,本文对不同地震损失评估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地震致灾性(地震影响场分布)、承灾体(人口)分布等因素对地震损失评估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此次地震快速评估中,基于宏观震中确定的
9月20日沪指回落到反弹起点,甚至再创新低2023之后,大盘是再次筑底,等待反弹,还是会就此杀向2000点下方?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一点:9月7日发起的反弹,究竟是一波什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