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桑草本化栽培机械化收获技术要点

来源 :蚕桑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mlig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快推进技术创新,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是蚕桑传统产区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而要实现蚕桑规模化、集约化,就必须加快机械化、省力化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的研发与应用,以蚕桑机械化突破传统劳动密集型的养蚕方式,特别是解决一直以来在桑叶采摘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问题.杂交桑草本化栽培,机械化采收正是契合了上述理念,也极具可行性,是减轻劳动强度、降低养蚕劳动成本的重要措施,也是稳定我省蚕桑生产的有效途径之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杂交桑草本化栽培机械化收获优点及技术要点.
其他文献
针对家蚕天然彩色茧品种“金秋×初日”在试繁育中少数蚕种场出现日系“初日”不产卵雌蛾较多影响制种系数的情况,通过试验设计探讨“初日”不产卵蛾发生的原因,发现“初日”的雌蛾成熟较为缓慢,通过增加感光和交配时长可以显著减少“初日”不产卵蛾发生频率、增加单蛾产卵量,但与不受精卵发生没有相关性.特别是感光时长增加到5h左右可以达到良好控制“初日”不产卵蛾发生的比例,在制种时“初日”雌蛾早感光、迟交配是非常有效的技术措施.
以锯切木材平台的仿人工送料姿态为研究对象,依据神经网络的实时更新算法估计轮廓误差,并结合改进的猫群算法对PID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了多轴联动的运动控制策略,按照规定指令做出更加精准送料动作,补偿送料平台的系统误差;运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矩阵实验室(MATLAB)进行建模仿真,分析补偿前传统PID优化算法与改进后优化算法的差异,检验改进后优化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改进后的优化算法优化过的系统,最大轮廓误差从4.5 mm缩小至1.5 mm;与进给方向垂直方向(x轴方向)的跟踪误差从0.6 mm以内
为揭示提前收购未化蛹茧对蚕茧质量所造成的危害,通过对浙江海宁、湖州两个庄口不同时期的蚕茧进行切剖、解舒实验,判定化蛹情况,测定茧层量、解舒性能等.研究发现:提前收取未化蛹蚕茧会导致较高的蛹体病死率,影响上车茧数量,若不及时进行烘燥处理,后期烂茧、油茧比例将会升高.未化蛹茧茧层量普遍偏少,解舒率、解舒丝长、出丝率出现较大降幅,生丝纤度无明显变化.海宁庄口采茧适期为上蔟后7 d(168 h),湖州庄口为上蔟后8 d(192 h).未化蛹茧的茧质性能受庄口、茧季、品种等因素影响,但所受到的危害性一致,因此仍需加
江苏省射阳县是蚕桑生产大县,全年发种17万张左右,年产茧6000 t以上,2009年被列为首批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之一.2021年5月16日,正值春蚕四龄期,射阳县特庸镇部分蚕农饲养的春蚕喂食桑叶后出现胸部膨大、尾部缩小,部分蚕体扭曲成螺旋状,随后陆续吐液死亡.发生区域主要在特庸镇红旗、长胜等村及邻近的盘湾、洋马等镇,涉及蚕种1200多张,损失惨重.射阳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相关专家于次日到现场开展调查、诊断,随机走访特庸镇红旗村二组、七组和长胜村三组发生蚕病的十多户农户饲养情况,详细察看发病症状表现,并
期刊
目前果桑的栽培方式主要以露地栽培(常规栽培)和大棚栽培为主,还有少量的避雨栽培和棚架栽培.避雨栽培主要是通过搭避雨棚及顶棚盖膜达到避雨效果;而棚架栽培主要通过搭建骨架使结果枝均匀分布于棚架之上,可提高果桑枝条的光照和通风条件,而棚架下空间充裕,特定条件下还可作观光长廊.为了进一步探索果桑棚架栽培方式和技术,提升桑果品质,迎合大众休闲体验的需要,金华市经济特产技术推广站于2017年开始在金华市金东区江东镇雅金村姚家园家庭农场开始建立了果桑棚架立体栽培(简称棚架栽培)的试验示范.试验表明棚架栽培抗风通风透光性
期刊
重庆市涪陵区栽桑养蚕历史悠久,作为传统特色的蚕桑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贫困户如期实现脱贫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随着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推进,农村养蚕劳动力缺乏较为严重,老龄化矛盾日益凸出,养蚕生产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不同程度的挑战,也将不同程度地制约蚕桑业的有序、稳定发展.为了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蚕农共同富裕,对现有农村养蚕劳动力开展调查,并就蚕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期刊
从2018年开始,山东省莒县海通茧丝绸有限公司陆续引进“秋·华×平30”等多对雄蚕品种3000张,进行春、秋多期试验示范,通过对各品种的茧丝产质量调查:雄蚕品种“秋·华×平30”与莒县生产主推品种“菁松×皓月”相比,50 g鲜茧干壳量提高2个等级;烘折下降2.5 kg以上,出丝率提高26.1%,生丝品位达到国际生丝分类标准最高级6A.
期刊
2020年由武义县经济特产技术推广站承担,武义晶荣桑蚕专业合作社实施的“彩色茧\'水星一号\'蚕种繁育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在绍兴市大禹蚕种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原蚕饲养基地(武义县西联乡河涧村)饲养天然彩色茧“水星一号”的中系品种“秋芳”和日系品种“金玉”.2020年中秋饲养“秋芳”蚁量100.7 g,产茧313.33 kg,克蚁产茧量平均3.11 kg;饲养“金玉”蚁量99.6 g,产茧271.24 kg,克蚁产茧量平均2.23 kg.2021年春期饲养“秋芳”蚁量65.7 g,产茧211.00 k
期刊
“华康3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培育的对家蚕血液型脓病具有强抵抗性的蚕品种.唐洋镇和许河镇是江苏省东台市蚕桑生产规模大镇,同时也是蔬菜生产大镇,桑园面积分别为711 hm2、515 hm2,2020年饲养蚕种分别为36666盒、27870盒,生产蚕茧分别为1669 t、1272 t.许河镇饲养品种全部为“华康3号”,平均盒种产茧量为45.6 kg,唐洋镇秋蚕饲养品种为“华康3号”,平均盒种产茧量为45.3 kg.
期刊
果桑园是以果叶兼用、生产生态无公害桑果及其系列产品为主,带动休闲采摘、绿色观光等旅游经济,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赢的目标.近年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蚕桑科技示范园以打造人们吃得放心、玩得开心,养蚕蚕作安全的休闲采摘、绿色观光、网红打卡旅游景点和蚕丝文化传播为一体的特色农业生态示范园区.在园区果桑病虫草害防控方面主导绿色综合防控,践行生态优先、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安全合理使用低毒无残留的化学农药防治突发病虫害,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效果,现将绿色防控应用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