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是检验人才的唯一标准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app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面临的环境总是在不断变化,企业要用新政策来适应,要学会玩新花样。
  经常听到“忠诚员工”的抱怨:“老板怎么这么爱折腾,分公司老总在位子上才一年就调走,派个新手来,又要重新熟悉市场,重新熟悉客户。创业期间业务追着人走,人员变动频繁,可以理解。现在是业务成熟期,这样大范围的人员变动,尤其是年底的职务轮换,把人心都搞散了,公司这样发展下去会有好结果吗?”
  其实这个“折腾”是两个方面的,一方面是折腾人,另一方面是折腾事。企业面临的环境总是在不断变化,企业要用新政策来适应,不能以不变来应万变,变化是这个时代永恒的主题。因此企业内部总有新政策,玩新花样,这是正常的。让人最困惑的是对人的折腾。其实老板比我们都聪明,我们想到的,他早就想到了,很可能想得更深入。上面的抱怨,可能正是老板的用人之道。很多专家在研究国内著名企业的成功经验,想总结出规律来,很多老板也梦想自己的企业能成功,希望学习成功的经验。其实,国内成功企业的特征就是老板爱折腾,折腾有什么作用呢?。
  
  用折腾考验忠诚
  引用联想的用人原则,联想认为基层员工有责任心就可以了,中层员工不但有责任心还要有上进心、对于高层人士来说最重要的是对公司的认同,要有和公司一同发展的事业心。郭为就是被折腾的典型代表,据说他是一年一个新岗位,折腾了十几年,换了许多岗位,成为了“全才”。于是在神州数码里面,开始折腾别人。为什么会是这样呢?难道联想用人有问题吗?答案是不会,今天联想的成功就证明了这一点。
  其实折腾是企业对员工的考验。只有忠于企业的员工才能得到重用。所谓患难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朋友是如此,企业对员工更是如此。企业在危机时,可以知道谁是忠诚的,考验忠诚的方法是什么?一个办法是老板单独面对员工,亲自跟踪员工的工作绩效,这样能发现一些忠诚于公司的员工,但是这个办法适用于小公司,不可能在企业3000人的时候还采用。另外绩效考核也只能知道员工的专业素质怎样,而很难检验出员工是否忠诚于企业,因此企业领导需要制造出一些危机,折腾就是“检验忠诚”的很好办法。
  某君曾是某大公司的分公司总经理,到某公司应聘分公司总经理的职位,谈好是从销售经理做起,老板给一个考察期。到分公司开始实习时,他没想到,实习还要做销售代表的工作。刚开始接受不了,但还是咬牙坚持了三个月,因为他觉得,他对这个公司不熟悉,对这个行业不熟悉,需要做基层销售代表的工作,这样可以很快地了解公司,熟悉业务。另外他拿销售经理的工资,自己也觉得比较满意。三个月以后,他开始负责片区的销售,手下有两个销售代表,于是他带领这个小团队努力工作,完成了公司下达的任务。半年以后,分公司的销售经理调走了,他被任命为销售经理。一年以后,他被提为分公司总经理。在谈到往事时,他说:“我当时是忍辱负重地工作,心中有很多怨言,但知道老板是考验我,坚持了下来,最终赢得了老板的信任。”
  在企业中,经营者承担的风险是最大的,而员工压力小得多,这个企业倒闭了,可以再到别的企业去打工。所以企业对员工的信任是一点一点给的,企业不可能一下子就相信一个刚刚步入的员工,员工要有充分地被折腾的准备。因为忠诚是考验出来的,不是光凭嘴上说的。只有经的起折腾的员工,才会有光明的前景。
  
  用折腾促使进步
  企业经营中,企业和员工在比赛成长的速度,如果企业的成长速度超过员工,就会觉得员工的能力跟不上企业的发展,就可能被淘汰。反过来如果员工的发展速度超过了企业的发展速度,员工就可能跳槽。在这样的情况下,老板用人,就要仔细权衡。用对自己忠诚的人,自己放心,他不会轻易离开,但可能能力不够,会影响企业今后的发展。用外来的和尚吧,不知道能做多久,也不知道到底真正有多少水平。想试又不敢试。所以很多老板选择了一方面利用外来的职业经理人员,另外一方面加紧内部培养。怎么培养呢?
  一个方法就是抓紧员工的岗位培训,把员工变成岗位上的专家。促使员工不断地吸收新知识、培养新技能,不断地给员工成长和学习的机会。
  另外一个培养人才的好方法,就是在企业内部折腾,经常变化岗位,使“培养对象”不断地学习不同部门的专业知识,全方位地发展。因为企业员工是坐在什么岗位上,负担什么责任。例如:按照公司的规定,财务部就是要控制信用额度,没有做就是失职。但是在控制信用额度时,有没有站在销售的角度上,有没有站在整个公司发展的角度上去思考,这是问题的关键。因此把销售部经理调到财务部做经理,就可以使他了解不同岗位上,因职位而带来的不同“想法”。从而更容易去理解对方,促进整个团队的合作和交流。
  所以企业要给员工不只一条升迁的道路,不一定要在销售线上、财务线上、市场线上单向向上,毕竟这些地方的职位是有限的。不断地变换工作岗位可以使得员工有不同的学习机会,毕竟企业内部是自己最熟悉的。所以说折腾是企业促使员工发展的手段,是留住人才的手段。
  
  用折腾保持活力
  鲶鱼的故事是专门讲述企业内部活力的。出海的渔夫回来以后,总是发现沙丁鱼有很多死鱼,只有一个渔夫的沙丁鱼基本上没有死。这个渔夫说:“我知道沙丁鱼比较难成活,于是我在水里放了一条鲶鱼,鲶鱼的游动激发了沙丁鱼的活力,这样我的沙丁鱼都是活着回到港口的。”怎样使企业团队保持活力?
  一是不断地招聘人员,利用鲶鱼效应,用新人不断地刺激老员工,但招聘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另外一个就是经常折腾人。部门长时间由一个人管理,往往形成固定的模式和思维方式,扼杀新的想法和创意,使部门变得失去活力。部门是这样,个人也是这样。每个人都有惰性,长时间在一个岗位上,每天做同样的工作。这个人的活力和冲劲就要减少,因此通过折腾可以迫使员工适应新环境、学习新方法、结识新同事,保持学习的心态,不断地进步。一般来说员工在岗位保持活力的时间是16个月,前四个月是适应的阶段,熟悉、了解岗位所涉及的人和事然后的四个月是掌握的阶段,基本上了解了岗位的工作要求,岗位的资源,岗位在公司的重要性等,接着就是完全发挥所知的四个月;最后是热情消失的四个月。这样的曲线,老板要好好利用,在他显出疲态时就开始调动,就可以逼迫他去适应这个新环境,从而充满活力。员工保持活力,企业自然也就蒸蒸日上。
其他文献
通过增加对所有渠道内最有利可图客户的战略性投资,你就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多渠道优势。  虽然曾经只有少数企业选择这种方案,但现在多渠道零售已成为零售商争相尽快实施的重要行动。这也不足为怪。从2002年到2007年,美国零售市场年销售额增长率徘徊在5%左右,而多渠道零售商每年增长8%。在同一时期内,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年平均股东回报率为8%,而多渠道零售商却创下了15%的佳绩。  能够在多渠道购物方面满
期刊
西方社会的秩序是建立在专业化协作的“契约关系”上的,西方社会传承古希腊文明,继承了“天人分离”的文化DNA,和中国的“天人合一”的文化基因不同。中国人总希望把自己及其情感寄托在别人或亲朋好友心中,注重人文关怀和人际间的情感联系,注重亲情关系,所谓“孝悌”;而西方人并不相信人,他们相信制度,相信上帝,相信白纸黑字的契约文书。中国人相信自己的感觉,相信彼此之间的心灵感受和默契,所谓“心理契约”,相信基
期刊
危机是大家的,在何永富看来,在危机面前,好的企业一定会度过难关并得到更好的发展。  2008年注定是令人难忘的,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让很多企业偏离了原有的轨道。但何永富最近的心情很不错!2008年12月11日,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新财富之夜大型电视专题晚会上,何永富创立的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荣获了“2008中国中小企业十大成长之星”的称号。  虽然2008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也深深影响了何永
期刊
最近想明白一个道理,学者跟企业家最大的差别是,学者以写一篇文章,讲一句妙语作为人生的目的,而企业家是以实际的东西作为他的目的。能够做成大事的人都是目的感很强的人,他非常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这句话看上去是一句常识,但是这一条没有处理好的人,基本是做不成事的。  我一直在思考柳传志先生为什么能够做大,那就是求实进取。他一直没有解释清楚进取是什么,我后来发现进取就是一个人坚定的梦想,只有有梦想,做事才有
期刊
经济危机下的反思与应对    美国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对中国市场,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日深。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成为2009年经济学界的核心话题。中国企业如何有效应对两个基本前提:其—是对中国经济以及中国企业成长的历程,动力以及局限性进行审慎而深刻的反思,否则种种应对之举容易变成短期行为而不能深层次解决中国企业内在的根本问题,甚至为未来的成长埋下更大的“祸因”;其二是对危机的影响进行深
期刊
作为CRT延长生命周期的一种产品,超薄CRT被上游彩管企业寄予厚望。2006年上半年,中国超薄CRT市场销售量在81.4万台,完成快速市场导入,但定价偏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赛诺市场研究公司认为,降价成为决定发展的关键问题,而对于不同尺寸应该区别对待。(见图1)    21寸,降价是快速上量的关键  21寸超薄CRT目前市场表现最好,与普通21纯平CRT电视150-200元的价差已经为部分追
期刊
在本土医药企业中,新和成是一个颇有特色的企业:专注于维生素产品的产销,通过研发和产品创新来不断改变企业的命运。  不久前,浙江新和成(002001)公布2008年业绩修正预告,预计2008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比2007年同期大幅增长,预计在13-14亿元之间,而公司此前曾预计2008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5~17亿元。  新和成称,业绩修正原因是受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影响,2008年四季度公司主导产品销售
期刊
对于商界人士来说,创新的价值无须多言。在过去近10年里,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不断创新对于企业或品牌的成败休戚相关。今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企业年平均研发经费提高了11%,毫无系统创新机制的公司已越来越罕见。  为什么创新的失败率仍高居不下?常常听到新产品的失败率高达80%-90%,而且尚无迹象表明这种趋势会因为研发经费的增加而有所改善。这并不表示对研发的重视有什么不对,却说明如果新目标不明确,再系统的产品
期刊
在战略导向为企业领导者普遍接受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地是在战略的有效执行上。  每位经理都曾经撰写过年度计划,然而年度计划的质量、可执行性良莠不齐。同时,何谓优秀、实际、可操作的年度计划也众说纷纭、各执一词。通过以下六个简单问题,帮助经理们衡量和评鉴年度计划的质量(见下表)。  如果你的年度计划能清晰、系统地考虑和描述以上内容,那么你的年度计划是优秀且可执行的。否则,请按照下文的步骤,逐步思考
期刊
企业文化的前提是愿景清晰,其核心是团队合作、公平对待员工、积极进取和创新。  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量,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它对企业兴衰将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在产品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产品的市场地位和由地位决定的价格,以及产品的市场销售量,发挥重要决定作用的仍然是产品自身的文化含量。任何一家想成功的企业,都必须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必要性和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企业文化学的奠基人劳伦斯·米勒说过,今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