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冈县汉大麻不同播期试验性对比

来源 :新农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JF2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展汉大麻不同播期试验,结果表明春播区处理2在4月29日播种的汉麻,无论后期产量还是品质表现较为突出,比较适宜青冈县与试验区相同自然环境下的汉麻种植区播种;同时表明秋播越冬播种的汉麻可以在试验区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正常生长发育。
  关键词:播期;汉大麻;试验;青冈县
  随着青冈县汉麻产业的发展,汉麻种植面积逐年加大,但是汉麻产量一直保持在前几年的水平上,为了进一步探讨汉麻产量形成因素,青冈县农技部门从汉麻播期入手,通过不同播期试验性对比,找寻出适宜青冈县汉麻种植的最佳播种期,为进一步推进汉麻产业发展和汉麻种植提供依据。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
  本试验于2019年10月20日当季作物收获后开始整地,2020年10月3日结束。
  1.2  试验材料
  供试作物为汉大麻,品种为龙大麻3号。
  1.3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落在青冈县柞岗镇红升村哈黑路西侧青冈县汉大麻试验示范科技园区内,地势平坦,前茬作物为玉米,土质为黑钙土,有机质含量为39.8g/kg、碱解氮为141.6mg/kg、有效磷为50.5mg/kg、速效钾为163mg/kg。
  1.4  试验设计
  试验区采取大区直接对比法,不设重复,试验区总面积为5.2hm2,共分二个小区3个处理,一区为秋播越冬区共1个处理设为处理1于2019年11月3日播种,面积1hm2;二区春播区设2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和处理2,处理1于2020年4月16日播种,面积2.67hm2;处理2于2020年4月29日播种,面积1.53hm2。
  1.5  试验方法
  二个小区相互间除播种期不同外,其他因素如整地水平、品种选择以及后期的田间管理、测产等农事操作都保持一致。
  1.5.1  整地播种
  二个小区在2019年秋季作物收获后进行整地,按照试验设计的播种时间进行播种,播种均采用同一台汉麻专用播种机进行,每个处理施肥水平、播种量均保持一致,施肥量为25kg/667m2,播种量为8kg/667m2,播种深度5cm左右,播种后及时进行镇压,防止透风跑墒。
  1.5.2  化学除草
  一区处理1于5月1日田间杂草发生率达70%以上时,采用25%辛酰溴苯腈100g/667m2进行化学药剂除草;二区处理1和处理2田间杂草防除时间在麻苗长至4~6片真叶时进行,所用药剂及施用量与一区处理1相同。
  1.5.3  虫害防治
  汉麻跳甲在汉麻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为防止汉麻跳甲啃食幼茎和叶片,在田间汉麻跳甲每株发生率在2~3头份时,及时采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600倍液+ 20%氰戊·马拉松乳油1000倍液进行全田喷雾杀虫,每10~15d一次,直至汉麻开花期结束。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调查与分析
  一区处理1于2020年4月15日出苗,出苗率达44.4%,7月24日进入开花现蕾期,8月12日达到工艺成熟期,共计生长天数为119d。
  二区处理1于2020年5月1日出苗,出苗率达43.8%,7月28日进入开花现蕾期,8月13日达到工艺成熟期,共计生长天数为104d;处理2于2020年5月13日出苗,出苗率达41.9%,7月31日进入开花现蕾期,8月16日达到工艺成熟期,共计生长天数为108d。
  从2个小区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越冬区处理1生长天数最长,出苗率最高,二区处理1的生长天数低于处理2,出苗率比处理2高1.9%。
  2.2  抗逆性调查与分析
  各小区在出苗后随机在每个处理区划定6个抗逆性调查区,每个调查区面积为3m2。一是从倒伏率、倒折率、虫害发生率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查显示各小区间无差异性;二是从抗寒性和病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1区处理1出苗率为44.4%,但生长中后期保亩率32.5%,从田间观察看,导致死苗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出苗后早春的倒春寒,将最早出土的少量幼苗冻死,还有少量幼苗出苗后由于早春低温寡照,土壤含水量高,幼苗抗性减弱,受根腐病病菌和立枯病病菌侵染,出现少量死苗、弱苗现象;二是早春的掐脖旱,部分播种过浅的细苗根系未下扎到深层次土壤中,因植株失水导致死苗。2区处理1、2出苗后温度、田间持水量等适中,保苗均达到 60%以上。
  从2个小区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秋播越冬播种和春播两种方式在该试验区当年的自然环境下均可正常生长,但1区处理1保苗率略有下降,导致保苗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当年气候条件,其他方面无不良影响。
  2.3  室內考种
  二区处理2无论从株高、工艺长度、原茎亩产方面均与一区处理1和二区处理1存在显著差异,二区处理2原茎667m2产量高为739kg,比一区处理1和二区处理1分别高出128kg和105.5kg,说明二区处理2的播期比一区处理1和二区处理1更适宜当地同等气候条件下的汉麻种植区播种。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各小区的播种日期,在试验区的土壤养份条件和自然气候条件下,均可正常生长发育,并达到汉麻的工艺成熟标准,二区处理2各方面表现均优于一区处理1和二区处理1,尤其是产量方面表现较为突出,可进行汉麻播期推广。一区处理1死苗率增多,产量略低,建议明年继续试验。
  参考文献
  [1] 丛焕春.青冈县汉麻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20,761(3):40,43.
其他文献
摘要:20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本文对现阶段农村产业富民,乡村振兴为背景,采用“稻虾共作”模式,提供就业,助力脱贫。  关键词:乡村振兴;产业富民;稻虾共作,就业脱贫  发展稻虾综合种养,是近年来淮安市重点推广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之一。2019~2020年朱桥镇合兴村在镇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指导下,利用产业富民项目资金实施稻虾工程,进行了小龙虾与水稻种养试验
摘要:0.02%吲哚乙酸水剂在黄瓜苗期、开花盛期和幼果期连续三次喷雾用药,可提高黄瓜座果率和单果重,尤其是促进单果重生长较为明显,最终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且对黄瓜安全。  关键词:0.02%吲哚乙酸;黄瓜;增产   为明确四川兰月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0.02%吲哚乙酸水剂用于黄瓜,对黄瓜生长的调节及其增产作用,并确定其安全性,进行了本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试验供试药剂为:(1
摘要:当前,现代国家建设中的农业发展迅速。果树的种植和生产已发展成为支持我国现代农业国民经济的重要动力的一部分。人们已经开始高度重视果树生产和种植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果树的种植范围正在逐步扩大。近年来,果树的种植和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技术措施不断获得突出的技术优化和快速转化。关于如何种植苹果树,应考虑对果树管理和果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鉴于此,将对果树栽培技术管理的关键措施和果树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技术进行简
摘要:玉米属于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但是因为我国在玉米种植方面的技术水平相对比较落后,所以玉米种植的综合技术水平也并不是非常理想。在种植过程中,虽然大多数农户都能够意识到玉米种植密度及其产量与水分的关系,但是在种植过程中的意识并不突出,导致最终种植产量不理想。对此,为了进一步推动玉米种植综合效益,本文简要分析土壤水分与玉米种植密度及产量的相关性,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临夏县;
摘要:玉米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我国作为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但是人均的耕种面积不足全世界人均耕种面积的1/3。所以提高玉米产量一直是我国研究玉米技术的最重要的目标,怎么做到在有限的土地上种出更多的玉米?本文围绕这一话题,首先对玉米种植前的准备工作进行简单说明,然后终点分析玉米高产创建技术的具体應用和推广工作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玉米;创建技术;高产  玉米
摘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玉米的栽培,所以我国多地都一直在进行玉米的栽培以及种植。就我国现在的玉米种植情况来看,在进行玉米种植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种类的病虫害,而这些病虫害都是会影响玉米品质和产量的主要因素,所以就需要我們对它们进行详细的分析之后再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所以本文就将以此为主要内容来展开更加深入详细的讨论与研究。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和原因;防治措施  玉米属
摘要:嫩江市地处黑龙江省西北部,大豆是嫩江市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在大豆生产上不同的生态特点需要不同的种植方式,需要不同的栽培技术模式。本文就就如何科学选择大豆栽培技术模式进行简述。  关键词:科学选择;大豆栽培;技术模式  1 栽培技术模式  栽培技术模式是在适宜的生态和生产技术水平条件下,通过对栽培技术措施综合与集成形成的规模化标准化的一整套栽培技术措施的集合。包括轮作制、耕作制、施肥技术、植
摘要:水稻种植对于保证我国粮食安全,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具有关键作用。由于我国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农业科学家需要创新水稻种植的技术手段,并围绕高产水稻进行技术革新。水稻种植技术的提升对于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果,促进栽培优质高产的水稻,满足新时期的粮食需要具有一定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的方法,以及高质量水稻种植技术在种植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关键词:水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农业技术的不断革新,我国无公害青稞的种植技术也在全面的提升,进行无公害青稞高原栽培技术的实践研究,实现我国无公害青稞种植技术的进一步有效提升,可以全面保障我国的无公害青稞种植水平,为我国农业工作开展奠定稳定的基础和提供强大的发展推动力。  关键词:无公害青稞;高原栽培技术;实践  0 引言  无公害青稞高原栽培技术的有效实施,是实现无公害青稞种植工作全面良好开展的关键性环节,
摘要:本文在基地選择及水稻生产全过程集成优质、绿色、节肥、节药、节水技术,以达到水稻提质增效的目的。  关键词:水稻;提质增效  吉林省位于北纬41°~46°,处于世界黄金水稻带上,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水源清洁,拥有得天独厚的优质稻米生产的产地条件。农艺措施对稻米品质具有重要影响,水稻提质增效生产技术近年来在省内大面积推广,为吉林大米品牌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1 优质水稻生产地的选择  水稻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