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55岁,因"确诊血管免疫T细胞淋巴瘤31个月,腹部隐痛不适、头昏、乏力1个月"入院。31个月前诊断为血管免疫T细胞淋巴瘤,多次给予化疗,现西达苯胺反应维持,1个月前腹部隐痛不适,呈阵发性胀痛,以右上腹部及剑突下为主,伴头昏、双下肢乏力并浮肿,夜间盗汗明显,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就诊吉水县人民医院,行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6.79×109/L、血红蛋白62 g/L、血
【机 构】
:
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肿瘤科 江西省吉安市 343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55岁,因"确诊血管免疫T细胞淋巴瘤31个月,腹部隐痛不适、头昏、乏力1个月"入院。31个月前诊断为血管免疫T细胞淋巴瘤,多次给予化疗,现西达苯胺反应维持,1个月前腹部隐痛不适,呈阵发性胀痛,以右上腹部及剑突下为主,伴头昏、双下肢乏力并浮肿,夜间盗汗明显,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就诊吉水县人民医院,行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6.79×109/L、血红蛋白62 g/L、血小板63×109/L,上腹部CT示:胆囊结石,予以输血、抗感染等对症处理后患者仍有隐痛不适,为进一步诊治,门诊拟"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收入院。自患病以来,患者精神软,饮食可,大小便正常。
症状体征体温36.7 ℃,脉搏9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70 mmHg (1 mmHg=0.133 kPa ),神志清晰,重度贫血外观。全身皮肤黏膜无出血点。睑结膜苍白,巩膜无黄染。颈部及腋窝可触及数枚肿大淋巴结,最大者约1.0 cm×0.5 cm,质韧,无压痛,活动度可,边界清楚。口腔黏膜无出血点。颈静脉无怒张充盈。胸骨无压痛及叩击痛,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94次/min,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腹肌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肝及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水肿。
诊断方法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考虑为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及粒细胞减少。
治疗方法予利可君片40 mg 3次/d口服。
临床转归患者入院急查血常规示:中性粒细胞计数1.1×109/L ,口服7 d后中性粒细胞计数2.7×109/L,效果较明显。
适合阅读人群肿瘤科
其他文献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32岁。因"左侧腮腺癌术后20 d"入院。症状体征患者无鼻塞,无涕中带血、无耳鸣、耳塞感及听力下降;无左侧头痛、面部麻木感,无软腭瘫痪、反呛、伸舌偏斜等症状。左侧颈部见一8 cm手术瘢痕,愈合佳。诊断方法结合患者手术标本病理及免疫组化、MR、CT、血常规等检查,考虑为腮腺癌术后骨髓抑制。治疗方法使用利可君片预防性防治骨髓抑制。临床转归随防至患者下次入院化疗,无发热、寒战,乏力等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47岁,因"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19 d"入院。患者术后病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3 cm×1.8 cm×1.5 cm,腋窝淋巴结可见转移癌1/18,分期T2N1M0 Ⅱ期;免疫组化:ER(-),PR(-),HER-2 (1+),Ki-67(>90%),分子分型三阴性,于2020年11月21日给予术后第一次辅助化疗,方案为AC(表柔比星120 mg d1+环磷酰胺800 mg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71岁,因"胸背部间断疼痛1个月"入院。完善相关检查,诊断为:双肺恶性肿瘤Ⅳ期(EGFRpA767_V769dupExon20),于2020年6月19日予第一周期PP方案(培美曲塞600 mg+奈达铂70 mg)化疗。症状体征患者无胸闷、发热,双肺呼吸音粗,心脏、腹体格检查无特殊。诊断方法化疗后6月23日复查血常规:白细胞2.1×109/L,中性粒细胞1.1×109/L,血小板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70岁。于2018年3月经鼻咽活检,病理确诊非角化性未分化癌,临床分期T1N2M0 Ⅲ期。予同步放化疗治疗好转,鼻咽肿瘤及颈部转移淋巴结基本消退。后于2020年10月16日查鼻咽颈部MRI提示右颈动脉鞘区肿块(2.8 cm×2.1 cm)及右锁骨上区肿大淋巴结,手术部分切除病理证实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淋巴结复发。根据2020版CSCO指南,予GP方案化疗联合PD-1免疫治疗2周期: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68岁,因"食管胸中段鳞癌术后近2个月,辅助1周期化疗后"入院。完善检查,诊断为食管恶性肿瘤(鳞癌术后pT3N2M0 ⅢB期),2020年11月25日行辅助化疗第1周期,白蛋白紫杉醇(克艾力)300 mg d1+DDP 45 mg d1-2 21d。症状体征无发热,心肺腹体格检查无特殊。诊断方法化疗后2020年12月3日复查血常规:白细胞1.62× 109/L,中性粒细胞0.8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63岁,因"右肺癌综合治疗1年"入院,诊断明确:右肺鳞状细胞癌(T2aN1M0 Ⅱa期)。2020年6月9日行GP(吉西他滨1.4 g d1,d8+洛铂50 mg d2)化疗1周期,因出现Ⅳ°骨髓抑制暂停化疗。2020年10月复查提示局部病灶进展,于10月20日、11月13日行吉西他滨1.0 g d1, d8化疗2周期。症状体征患者咳嗽、咳痰,右肺上叶呼吸音偏低,余体格检查无特
病史摘要肺恶性肿瘤放化疗。症状体征既往有阑尾切除术病史(具体不详),于1987年10月因意外被铁砂枪打中,右肺、右脑处残留未处理铁砂,未影响生活(具体情况不明)。否认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病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吸烟,20余支/d×30余年,病后已戒;偶有饮酒,余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诊断方法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考虑为肺恶性肿瘤放化疗后脑转移瘤。治疗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63岁,因"肺恶性肿瘤术后1个月余"入院,诊断为:肺恶性肿瘤左肺上叶切除术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pT1bN0M0 IA2期。于2020年8月24日行第一程EC方案术后辅助化疗,依托泊苷150 mg d1-d3+卡铂500 g d1, 3周。症状体征患者无发热症状,心肺体格检查无特殊。诊断方法化疗后2复查血常规:白细胞2.8×109/L,中性粒细胞1.3×109/L,血红蛋白110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69岁,主因"乙状结肠癌术后1年余,末次靶向治疗后1个月"入院。完善检查,诊断为:乙状结肠癌术后(腺癌yPT3N1BM1Ⅳ期),于2020年3月17日复查双肺多发转移,于2020年3月31日给予患者贝伐珠单抗0.4 g,4月1日、4月30日给予伊立替康280 mg d1+卡培他滨1 g2次/d, d1-14全身治疗。为控制局部病灶于4月18日行右肺转移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51岁,因"HBsAg阳性20余年,间断双下肢疼痛4个月余"入院。经入院化验检查,明确诊断为:1.原发性肝癌;2.骨继发性恶性肿瘤;3.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活动性。于2020年9月3日开始针对左侧髂骨肿瘤病灶行放射治疗,DT 49 Gy/7 F,针对右侧坐骨肿瘤病灶行放射治疗,DT 48 Gy/8 F,针对肝脏肿瘤病灶行放射治疗,DT 54G y/6 F。症状体征生命体征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