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血酶Ⅲ对蕲蛇毒抗凝活性影响的兔试验观察

来源 :中国输血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pki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中国蕲蛇毒系从蕲蛇粗毒中提取的一组含类凝血酶的组分,它具有促凝作用。在体外促凝(使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交联的纤维蛋白凝块),在体内表现出抗凝效应(去纤维蛋白原状态)。已报道正常人的去纤维蛋白原血浆在体外能抑制蕲蛇毒的凝血活性,抑制效应与抗凝血酶Ⅲ(ATⅢ)有关。本文探讨静注 ATⅢ在兔体内是否有抑制中国蕲蛇毒类凝血酶(CAAV)的抗凝活性。
其他文献
血清中天然抗-M或免疫产生IgG抗-M的发现近年来屡见不鲜[1~3],而由输血免疫产生IgM抗-M的报道相对较少[4].笔者在工作中发现1例由输血免疫产生IgM、IgG抗-M的病例,报告如下.
Rh缺失型在国内极少见,本院收治1名高黄胆患儿,准备对其换血治疗时,对其母亲检测Rh时,发现其母亲为Rh缺失型(-D-型),现报道如下.
目的探讨用ALT干式生化法对献血者进行初筛的可行性.方法采用ALT梯度定值血清作为干式生化法的测定靶值,并分别用干式生化法与微板速率法对1141份无偿献血者血样进行ALT检测
艾滋病的肆虐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并且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国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艾滋病防治条例》指出:“各级政府及有
血液质量是血站生命,是血站质量管理的永恒主题。随着法律法规对采供血机构约束力度地不断加大,以及广大输血患者对血液质量要求地日益提高,保障血液质量成为采供血机构永恒的重
<正> 近年来,由于输血器材和输血技术的不断改进,细菌性热原污染所致发热反应明显减少,而免疫反应相对增多,特别是多次输全血或白细胞的患者,更易产生白细胞凝集素和HLA抗体
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一种重要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剂。本文用过期红细胞制备此种酶,在提取方法上稍作改进,以过滤代替离心;对最后样品做酶活力测定,理化性质,铜、锌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