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希里克铁陨石的组织结构、冷却历史和定量预测模型

来源 :天文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anlan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陨石记录了陨石母体所经历的熔融、分异和冷却的热历史,研究铁陨石内部的组织结构对理解陨石母体的热历史和内部圈层结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分析阿勒泰铁陨石个体-乌希里克(Wuxilike)铁陨石中铁纹石和镍纹石所构造的维斯台登(Widmanstatten)纹、梳状合纹石以及云状区等组织结构来探究其各自的形成过程.通过热动力学计算软件和数据库,建立了Widmanstatten经过取向校正的冷却速率计算模型,并据此计算了该陨石在695℃-400℃区间内的冷却速率;通过研究梳状合纹石内部铁、镍纹石中Ni元素的成分分布及其位相关系,推理得到梳状合纹石的低温马氏体分解形成机制;通过研究云状区域中颗粒大小和局部Ni含量的关系,得出形成云状区域所对应的铁陨石在350℃下的冷却速率.据此模拟计算出该铁陨石在695℃-200℃范围内形成Widmanstatten纹、各类合纹石和云状区的整个热历史.基于固态相变所建立的定量模型可望为分析铁陨石的冷却历史提供更为准确的分析手段.
其他文献
为深入研究凝析气藏注CO2提高采收率机理,应用室内实验手段开展了CO2对凝析气藏流体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注CO2降低了凝析气的露点压力,降低幅度随注入量增加越来越大,注入0.4倍时的下降幅度达到了15.42%;CO2注入倍数较小时,对凝析油以溶解、降黏、膨胀作用为主,凝析油膨胀体积的增量是萃取产出凝析油体积的9倍以上,溶解气油比和相对密度随注入倍数增加而增加;CO2注入倍数较高时以萃取作用为主,生产气油比迅速增加,凝析油相对密度越来越大,采出程度达83%以上.在实际地层条件下,注CO2开发,在远井区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依奇克里克地区下侏罗统阿合组储层成岩作用复杂、非均质性强,具有低孔、低渗特征.利用岩心观察、普通薄片和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等多种地质资料,依据成岩作用及成岩矿物将目的层划分为5类成岩相:致密压实相、碳酸盐胶结相、不稳定组分溶蚀相、溶蚀微裂缝相和微裂缝相.通过交会图处理常规测井资料,发现不同的成岩相具有不同的测井响应,但由于不同的成岩相测井响应存在信息重叠,因此并不能通过交会图识别不同成岩相.利用BP神经网络对测井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将成岩相测井识别从低维线性不可分问题映射到高维非线性可分
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寒武系台缘丘滩体是塔东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分布广、面积大,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但由于各期丘滩体储层之间及其内部非均质性明显,造成了储层刻画和预测上的困难.针对以上问题,利用地震、测井资料,整理已钻井勘探成果,在岩心、薄片多尺度分析的基础上,对古城地区寒武系台缘丘滩体储层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古城地区寒武系台缘带发育6期丘滩体,储层岩性以残余颗粒白云岩以及微生物白云岩为主,发育各类组构选择性及非组构选择性的储层空间,形成了孔洞型和裂缝孔洞型两大类储层.古城地区寒武系台缘带丘滩体可以划分为
川西北九龙山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二段在天然气勘探中取得重大突破,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井下钻探资料显示飞仙关组二段(简称飞二段)发育多套储层且主要集中于飞二上亚段,整体非均质性较强,岩性、物性复杂多变,储层厚度较薄、钻井较少,难以明确鲕滩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制约着该区天然气勘探进程.针对川西北九龙山地区飞二上亚段鲕滩储集层,利用井下储层特征及三维地震资料,分析鲕滩储层反射特征,再利用正演模拟,建立鲕滩储层地震响应模式,明确该区鲕滩储层地震响应特征为弱振幅—断续反射;通过采用层拉平印模法恢复飞二段古地貌,结合地
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致密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真实破裂过程数值模拟平台RFPA软件,研究压裂过程中致密储层井周裂缝的扩展和延伸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岩石力学特性以及水平主应力差对地层井周裂缝延伸规律的影响,并利用灰色关联法定量分析各因素对压裂效果的影响程度,以及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储层的可压裂性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水平主应力差越大,压裂缝延伸的方向性越明显,地层起裂压力越低,裂缝延伸距离越大;随着抗压强度、抗张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增大,地层起裂压力越高,裂缝延伸距离越小,而随着泊松比的增大,地层起裂压力越
日冕物质抛射(Coronal Mass Ejection,CME)是一种剧烈的太阳爆发现象,它会对行星际空间造成严重扰动,进而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基于CME的时空显著性,将显著性检测方法引入到CME检测中,利用结构化矩阵分解SOHO (Solar and Heliospheric Observatory)的大角度光谱日冕仪(Large Angle and Spectrometric Coronagraph Ex-periment,LASCO) C2的日冕图像对应的特征矩阵,从中恢复出稀疏部分获得显著前景.
随着频率使用率的提高,射电天文台址地面或空间存在强电磁干扰致使望远镜接收机系统处于非线性状态.为减少强电磁干扰的影响、提高天文观测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望远镜远场区域的强干扰源规避方法.首先,通过仿真分析确定的射电望远镜远场方向图,结合望远镜与干扰源之间的位置关系,分析了强电磁干扰到达射电望远镜焦点处的功率响应,并依据接收机第2阶中频放大器性能参数,确定射电望远镜处于非饱和状态的规避角度计算方法.其次,采用该方法计算分析了民航飞机对射电望远镜的影响,若民航飞机上有主动发射的干扰源,且不经过反射等传播现象,当
望远镜调度是望远镜运行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用于辅助科研人员进行合理的观测计划安排,提高望远镜的运行效率,获取高质量的观测数据.然而,由于不同观测项目的 科学需求不同,望远镜的调度过程十分复杂.针对短周期多目标的观测项目,考虑望远镜换源时转动时长、观测高度角等因素进行建模,采用贪心算法对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南山26 m望远镜脉冲星到达时间观测列表进行调度.通过模拟表明,使用算法完成的观测列表可以有效地减少观测过程中的平均转动时长,提升观测数据的质量,提高望远镜时间利用率,减少科研人员对观测列表编排的负担.
微重力监测技术是将叠加场转换为差异场,得到较为真实的变化场信息,其结果与单井点无关,是对油气藏整体密度及流体变化的客观描述和对油气藏整体监测,为克服解释的多解性创造了条件,其监测结果更接近于事实真相.因此,提出利用微重力监测成果对剩余气分布进行描述,并对开发井井位以及剩余气开发潜力进行评价.首先分析了含气地层在微重力异常剖面上的特征,其次建立了开发井井位评价以及剩余气潜力评价模型,最后将微重力监测技术应用到Su14加密井区,描述了剩余气平面分布,评价了Su14加密井区开发井井位和剩余气开发潜力,提出了下一
为探索红移畸变对空洞性质的影响,利用了一组星系形成半解析模拟星表数据,采用VIDE (Void Identification and Examination toolkit)算法寻找真实空间和红移空间的宇宙学空洞,根据空洞外围墙结构处的星系运动速度将空洞分为“塌缩型”和“膨胀型”.结果 表明:“塌缩型”空洞所占比例会随着空洞的尺度变大而减少,“膨胀型”空洞则与之相反,两类空洞的平均有效半径在实空间中相差20%,“塌缩型”空洞的平均径向密度轮廓显著高于“膨胀型”空洞.利用成员星系将两种空间中的空洞进行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