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产业村带村筠连镇

来源 :当代县域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dnolduse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从成都五块石客运站乘坐大巴车一路往南,直到宜宾县下高速,再途经珙县、高县,最后抵达筠连县,耗时近6个半小时。虽然沿途入眼青翠,风光如画,然而不便的交通也让筠连县“养在深闺人未识”,阻碍着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而筠连县也是四川省乌蒙山片区的扶贫攻坚县之一,可说是扶贫攻坚难啃的一块硬骨头。在这样艰苦的自然条件下,筠连县筠连镇迎难而上,通过发展肉牛产业模式,一村带一村,一村已脱贫,一村正在脱贫的路上起步奔跑,迈向致富的康庄大道。
  PART1
  干部带头 养牛渐成规模
  “出门就是馒头山,地瘦缺水没有田。”这是位于筠连县筠连镇的五丰村的真实写照,由于缺水、交通不便等因素,五丰村是过去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2015年10月下旬,记者一行来到如今早已摘掉贫困帽子的筠连镇五丰村,村支书赵阳均向记者介绍说,为了摘掉贫困村的帽子,让村民们都过上富裕小康的生活,五丰村先后发展过蚕桑、果木等产业,但最后都因为诸如土质、规模等等因素制约而失败。
  2007年,下海经商后回村的赵阳均被推选为五丰村党支部书记。那时全村的人均年收入只有2700元左右,为寻找到适合村里发展的致富门路,赵阳均通过多方考察及多次咨询专家预测各项目的市场行情后,他最终把五丰村的脱贫致富定位在养殖黄牛上。这一提议,得到了镇上领导和县上领导的先后肯定和支持。
  路子是选定了,村民却不太买账。因为牛是大宗商品,村民们不愿在前期花钱承担风险,还有许多村民不愿改变传统种植模式,也不太敢进行大胆尝试,这使得该村推行养殖黄牛受到层层阻碍。为了带动村民养殖,五丰村党支部在充分分析市场需求的情况下,让村组干部、党员首先带头进行养殖——全村11名村、组干部均养殖肉牛10头以上。
  到2009年时,因为村支书和其他村组干部养的牛有了越来越好的效益,五丰村村民的积极性也被渐渐带动起来。这一年,五丰村里一共养了45头牛,而就是这少量的45头牛,带领着五丰村一步步走向富裕之路。短短6年发展时间,到现在,五丰村里已养殖有2300多头牛,全村1565人,平均每人至少有一头牛。
  刚开始养牛时,前期投入的资金问题依旧是村民们的大难题,往往让有心养牛的农户因“缺钱”而却步。为解决养牛启动资金难题,五丰村充分发挥金融“叠加效应”,即通过资金循环利用、资金互助、推动金融入驻等方式,让农户解决了“钱从哪里来”的难题。目前,村里有了肉牛专业养殖合作信用贷款,银行以五丰村肉牛养殖协会为平台,对养殖农户的贷款额度、信用情况、养殖规模、资产数量进行综合评估,分梯度提供5万—10万元的贷款金额。
  可是,养牛也并非一劳永逸,期间会遇到牛病死、价格波动等风险,那么风险又该怎么规避呢?“去年年底,我家的一头母牛得疾病死亡,因为参保最终获得赔偿3600元,减少了我的损失。”五丰村的养牛户邱永兴说,为减少和降低村民养牛风险,五丰村从规范化养殖、紧扣市场“链条”上入手,即建设标准化养牛场、走“种植牧草”喂养的“绿色养殖”之路、延伸产业链与深加工公司签订协议争取最优价格、购买“肉牛保险”等举措,进一步提升村民养殖肉牛利润,增加了收入保障率。
  “养殖黄牛有几大好处:一是增值快,每头牛每年净增值2000元以上;二是村里‘馒头山’很适合种植皇竹草、黑麦草等优质牧草;三是管理简便,10头牛只需一个人管理,人口少、劳力弱的农户也可以饲养。”赵阳均对记者细数起养牛的好处。
  2014年,五丰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3500元,养牛让原本贫困的村民的荷包渐渐鼓了起来,如今这里已从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专业养牛村。
  打造“川南肉牛第一村”
  走在五丰村山间的水泥道路上,耳旁听着赵阳均介绍养牛产业的发展状况,同时,映入记者眼帘的是村组里无处不在的养牛标语,看得出来,当地政府引导正确,村民们也干劲十足。
  “现在养牛行情好,不愁卖,今年我一共喂了10多头牛,最少也能赚三四万元。”村民李良均高兴地说。在他家,记者看到,挨着自家住的屋子,一共搭建了三个牛棚,占地近两百平方米。李大哥说,他是从2010年才开始养牛的,刚开始那会儿只养了三五头牛试试,没想到回报大而且轻松,后来就一门心思搞养殖了,这才有了如今的成果。
  问及村支书赵阳均五丰村今后的规划,他说除了要逐步扩大规模,统一规划建大棚养殖黄牛外,更重要的是要改善人居环境。
  “力争用三年时间,人均养殖达到3头牛,母牛占80%以上。”赵阳均介绍说,为解决部分养殖户目前牛圈不足的问题,实现全村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走“抱团养牛”之路,目前村上由专合社牵头,正在对原有的集中养牛场进行改造,同时另外新建了一个标准化的养牛场。改建的养牛场2000余平方米,可喂养280头牛;新建的集中养牛场1500平方米,能喂养200头母牛,同时还建有小牛中转场。到时候村民喂养的牛可以集中到养牛场,由专合社进行统一收购和销售,实现养殖户的效益最大化。从而,也可将圈养在每家每户的牛从家旁的牛圈中移走,减少气味,改善人居环境。
  五丰村的养牛模式获得了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兵海等专家的高度评价以及肯定,他们认为:“山繁川育、藏牛于户,此模式是目前中国最先进、实用、高效的养牛模式,在川南盆周山区极具推广价值和市场价值。”
  而在当前,五丰村大概还有近30%的农户没有养牛,村上正在计划动员这些农户种植皇竹草等优质牧草卖给养牛户,自产自销。这也是有科学依据的,根据测算,种草的经济效益是传统种植效益的1—2倍。让没有养牛的农户种草,然后再把这些草卖给养牛的农户,这样就可以让全村家家户户都加入到肉牛产业的发展中来,以实现打造“川南肉牛第一村”的目标。
  致富模式带动连片发展
  与五丰村一山之隔的五凤村,到如今还是一个没有摘掉贫困帽子的贫困村。   五凤村幅员面积3.5平方千米,辖7个村民小组268户1184人,但总劳动力却只有545人,全年外出务工235人。光是建卡贫困户就有70户244人,贫困发生率达20.1%。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4435元,产业以农作物种植、养牛为主。全村现有硬化村道4.8千米;组道公路7.8千米,为泥结碎石路,已开始实施硬化;便民路3千米;人饮蓄水池1500立方米。全村通电,但却不通有线电视和宽带,无专门的卫生室,村民们生活比较清贫。
  受到五丰村成功发展养牛产业的鼓舞带动,五凤村的养牛产业也开始步入正途。两村相邻,如今已结成帮扶共建村,大力开展起了“村联村,户带户,先富帮后富”的主题活动,五凤村还借鉴五丰村的成功经验成立了五凤村养牛专业合作社,市级财政注入肉牛发展滚动资金20万元,从而壮大产业规模,带动群众增收。
  即便如此,五凤村的产业基础依旧非常薄弱,虽然找到了山区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发展肉牛养殖和漆树栽植,但是由于肉牛养殖成本高、周期性长,漆树种植周期性长,短期脱贫还比较艰难,尤其缺乏周转资金。另外,村里部分因病、残疾等失去劳动能力的无法实施产业脱贫,贫困户脱贫致富尤其困难。
  为此,当地政府积极争取省市县解决加大对贫困户危房改造的资金整合帮扶力度,解决贫困户建房难问题;协调农村商业银行给予贫困户贷款支持,争取上级支农项目资金贴息给予群众补贴;加大贫困户和贫困村农户的培训力度,最大限度开导群众的思想,为贫困户发展树立信心。对因病、残疾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积极争取民政部门给予关怀,纳入最低生活保障。
  除此之外,五丰村和五凤村还实行了两村产业大户加贫困户结对帮扶机制。五丰村先富起来的肉牛产业大户和五凤村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先富户为帮扶户谋思路、送技术、做指导,切实做到资源共享。贫困群众在“先富”的引导下,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向先进看齐,向典型学习,在“先富”的带动下,脱贫有了方子,致富有了路子,“脱帽”奔小康的就更有了盼头。互帮互助共同致富机制也为两村农户谋得了实惠。在危房改造、发展产业过程中,采取左邻右舍互相换工帮助、亲戚朋友或致富能手轮流帮扶等机制,既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又节约发展成本增加收入。
  不只五凤村,周边五陵村、前丰村、金凤村、顶峰村等村落的肉牛养殖也受到五丰村养牛产业的成功带动,使得养殖户达到1680户,肉牛养殖示范片初具规模。
其他文献
创新,再次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的关键时期。五中全会将“创新”置于实现“十三五”需要树立并贯彻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如何创新?尤其是县域经济,担负着全面冲刺小康社会重任的,如何在创新中让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可谓任务艰巨。  四川省社会科
期刊
五中全会,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连。  除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等之外,“剧透”的还有“全面二孩”的出台。  当日19时许,新闻、QQ、微信、微博上最热门的一条新闻莫过于“二孩”的全面放开。晚饭后,正在清水河边散步的成都市民李晓康看到这条新闻,内心一阵狂跳:“这个政策,真是及时雨。”  此前几天,李晓康就敏锐地意识到,“二孩”的全面放开将成必然。“几天前我回自贡老家,到自流井的一家企业调研
期刊
不久前,从国家卫计委传来捷报,四川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云南鲁甸6.5级地震卫生应急工作中表现突出,被评为先进集体。这是四川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众多荣誉中的一项。  有着60多年历史的四川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坐落在四川省泸州市风景秀丽的忠山之麓、沱江之畔,服务于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区域3000多万群众,是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直属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三
期刊
四川应利用中韩两国正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机遇,主动加强与韩国的农业合作,及时采取更具针对性和创新性的有效措施,加快建立长期、稳定、全面的新型农业战略合作关系,推进两地农业合作实现历史性突破。  ——加强川韩农产品市场信息互通。加强四川和韩国农产品市场信息互通和共享,是实现农业战略合作的基础。邀请韩方共同调研和分析中韩两国市场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了解两国消费者对农产品消费的不同习惯与偏好,细分两国农产
期刊
我的基本观点是,四川丘陵地区能够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前,丘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一些具体困难,如基础设施薄弱,人口较多,人均财力弱,中央扶贫资金投入较少等,同时,丘区的产业也以传统为主,集中在机械、化工、白酒等方面。这些产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转型升级难度较大,带动能力也较弱。而且,丘区资源较匮乏,人均资源较少,这与山区相反。  虽然四川丘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着一些困难,但经过努力
期刊
现代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人或大众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很好的健康效果。健康管理服务由具有执业资格的健康管家或健康管家机构来提供。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位于宜宾市文星街65号,是全国十五家全民健康管理示范医院之一,其健康管理科是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在宜宾市拥有唯一专业健康管理资质的专业健康管理团队。该中心自建立
期刊
今年以来,古蔺农商银行实施战略转型启动内涵式发展,将科技兴行的电子银行建设作为抢先发展的方向,大力创新驱动拓展电子渠道,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成效较快显现。截至6月末,古蔺农商银行电子银行柜面交易替代率达到78.35%,手机银行活跃客户率为49.96%,手机银行交易量达30.78万笔,ATM机日台均交易笔数103.87笔。电子银行柜面交易替代率跃居全省农信第一。  ——强化渠道建设,改善支付环境。地处山
期刊
近日,达州福森国际建材家居博览城开业,数百户建材家居商户在现场搭建展台进行宣传。当天,达州农商银行达川支行派出宣传队来到现场,采取搭建宣传台和主动上门宣传等方式宣传小微信贷和电子银行等金融服务,获得商户一致好评。  一直以来,达州农商银行达川支行秉承“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凭借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了区域内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一致好评。而福森国际建材家居的发展,达州农商银行达川支行更是给予了大力的信
期刊
为切实贯彻“第四届小微金融服务宣传月”活动要求,进一步提升大竹联社小微金融服务的水平与能力,近日,大竹联社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小额贷款中心的客户经理分组走上街道、社区,深入商圈、园区,通过散发宣传折页、现场问答的形式,积极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知识宣讲,重点向小微企业解读了相关政策和产品特点,得到了客户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在宣讲过程中,宣传小分队就红星麻业有限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进行了了解,并着重询
期刊
达州农商银行达川支行  达川支行小贷中心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和营销方式,业务指标节节攀升。截至2015年9月末,该中心贷款余额突破5亿元大关,达51000万元。 (潘兵 欧勇)  南溪农商银行  近日,四川银监局副局长谢涛、宜宾银监分局局长黄将、纪委书记王正勇一行来到南溪农商银行专题调研“三农”及小微金融服务与金融风险防范工作。谢涛要求该行切实做好防风险、促发展、深化改革、强队伍“四篇文章”。(邓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