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收藏 喜得奇与乐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6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兆实先生 是香港知名的田黄石鑑定家、鑑赏家、收藏家,他说自己最爱收藏,田黄、瓷器、玉石、钩骨……皆是他的心爱之物,後来,他索性结束了其它生意,一心做收藏。从收藏出发,他寻找的是自己的精神故乡,从而完成自己的文化修养;从收藏出发,他追求的是中国的历史文化,从而让沉淀的历史再现。
  受岳父影响,对石头产生兴趣
  陈兆实先生祖籍福建省一个离寿山不远的地方,出生於一个贫穷的家庭里。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没有多餘的钱用作零花,甚至有时候还无法让他填饱肚子。那时,他会拿起刀,在石头上雕刻。他替别人刻的印章,赚一两毛钱换饼吃,那时候的他不过十一岁。
  也许是天生一双雕刻的手,也许是贫困日子磨砺出来的谋生手段,经由陈兆实先生雕刻过的石头颇具艺术性,常让人爱不释手。长大一些後,他做了木工,在家具上浮雕刻上精美的图案,後来做仿古的家具,随着时间流逝,陈兆实先生的雕刻技艺炉火纯青,成为了一位高级工艺师。
  他对石头的好感在小的时候已经萌发,然而兴趣真正成长起来,是因为他的岳父。陈兆实先生的岳父林正喜先生是一位老木工,製造出来的木製品生动美观。以前,他也常跟着岳父学习木艺。在他结婚那天,陈兆实先生的岳父送给他一箱寿山石,自那个时候起,陈兆实先生对石头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也逐渐地对寿山石有了些研究。
  陈兆实先生来到香港(其父亲早在1956年便来到了香港)。1986年陈兆实先生来港投亲,他曾从事过许多行业,饮食、建筑、装潢,经营过许多家公司,成为了一位企业家,业餘时间从事收藏。当时,他的心中有个愿望,就是将来有一天,能开设一家博物馆,将自己的珍藏在大家面前展现,传扬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2006年,陈兆实先生结束了自己的生意,一心一意收藏,做古董研究,四年前,他在香港德辅道西开办了一家名为“云轩”,以交流、交换、交友、交心为目的,並以收藏为主的古董店,之所以选址德辅道西,陈兆实先生认为那里汇集了许多古董专家以及作家,他可以在那里广交朋友,以店为平台,传播文化,尽己之力,也为国家做点事。
  陈兆实先生锺爱古董、田黄,他说:“石头懂人。”沉醉其间,他感到充实而踏实,他的思想、性格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
  石通人性 修身养性
  上品田黄有灵气,有如生命之光在闪动,这种光同时又是内敛的、蕴藉的,没有夺目耀眼之气,没有浮华虚躁之气,这种宝光也就是田黄的灵魂之光,能夠与鉴藏者心灵感应。对此,陈兆实先生深有体会。也许是从小便与石结下不解之缘,也许是对田黄的研究和喜爱深入心灵,让他的意志如石般坚硬,几遇挫折,而始终坚定不移。
  商海潮起潮落,波诡云谲,几时欢乐几时愁,来港之後的陈兆实先生在生意场上有过不少成功的经典案例,亦不乏失败的经历,他坦言自己曾经一败涂地,那种从高处跌落的感觉让人痛不欲生。许多人会因此一蹶不振,陈兆实先生在那样的情况下也曾感觉落寞,然而,落寞的感觉只是暂时的,身体倒下的时候,意志卻昂起头来。他振作起来,重新开始,斩获到再次成功的喜悦,取得让许多人艳羡的成绩。
  陈兆实先生的坚强和乐观感染了他的一个朋友,这位朋友曾经因为炒股而输得一无所有,再次站起来後,他的朋友一家对他满怀感激,因为正是陈兆实先生亲身经历的鼓舞,激起了他的朋友对新生的希望。
  与田黄石接触,让陈兆实先生对田黄石的认识不断提高,有收穫,更有成就感。对於田黄石等古董的了解,他靠的是自学以及对石头那份天生的敏感。儘管在买石时,偶有看走眼的时候,但是大多时候是判断凖确的。在他购买的十块石头中,一般有六七块为真且高质地的田黄石,他常流连於玉石市场上淘宝,曾花几千块钱买回一块现价值上亿的田黄石,精凖的眼光让陈兆实先生感到自豪。
  书上曾记载:寿山田黄有六德,一为细,细则匀净,若婴儿肌肤;二为结,石结则坚实耐用,似密实纯金;三为润,石质滋润,不乾不脆,如石泌徹露;四为腻,石质油性好,石性稳定,美妙異常,如肌理泌油;五为温,若蕴玉老熟;六为凝,似清澈明镜。对於此“六德”,陈兆实先生熟稔於心。
  陈兆实先生爱石更懂石。二十年前,他曾鉴定过一块石头,当时他跟在场人分析了那块石头里所展现出来矿物质的变化,並以此为依据断定那块石头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当时,因为在场许多专家对於田黄石认识不深,大家对此並未给出最後结论,後来,经过哈佛大学、清华大学、以及权威机构的许多专家的鉴定,肯定了陈兆实先生的判断,许多有地位的人都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这大大提高了他对收藏的兴致和意愿,他决定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平日里,说起田黄石来,陈兆实先生总是滔滔不绝,对田黄石的锺爱之情溢於言表。
  对石头越是喜爱,陈兆实先生对石头的了解越是深入,他说,不同的田黄石,握在手心,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他的店里收藏了许多国宝级的田黄石,田黄石给他带来了充满信心的成就感,而他收获的除了物质之外,更有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
  藏品之价值
  在於价格更在於其历史韵味
  田黄石是我国特有的“软宝石”,据说全世界只有我国福建寿山一带的田中出产,因色相普遍泛黄色,又产自田里,故称为田黄石。田黄因质佳色浓,稀少难得,尊为“石中之帝”,价格极高,早有“一两田黄十两金”之说,而现在田黄的价值可以说是“一两田黄万两金”,足以见得其收藏价值。然而,陈兆实先生有些遗憾地说:“香港有这样一个情况,就是懂古董,懂田黄石的许多长者已经去世,而香港的年轻人大多忙着工作或生意上的事,意欲在商海中大展拳脚,很少有人愿意在这些具有文化内涵的宝物上花费心思,他们对田黄石等古董的了解不深。因此,许多好东西,三五百、几千块就会出手,这是非常可惜的。”
  陈兆实先生创办“云轩”的初衷便是想将中国的文物收集起来,他最不愿意看到的是这些价值连城,蕴藏着中国数千年文化和历史的文物随意、廉价地流通、流失,这是对文物的亵渎。他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古董。
  他说自己一生最爱收藏,真正置身於其中,有一种特别的感觉,从每一块石头中,陈兆实先生学到了许多知识和学问,除了对田黄石本身的认识之外,更有深藏於田黄石内的文化价值。他和许多对中国文物、古董有深厚感情的收藏家一样,当对某件古物爱不释手时,便会先去努力赚钱,然後将其买回,在收藏中,他更添一份理智。在这份理智下,陈兆实先生得以源源不断地买进田黄石、钩骨、瓷器等具有历史价值、经济价值、研究价值的古董,一个个古董文物,是沉淀历史的再现。
  陈兆实先生身边有一批学生,平日里,他会根据学生的兴趣,为他们讲解各种玉石的知识,他的女儿在他的影响下,亦对收藏和鑑赏兴致浓鬰,並在瓷器的鉴定上颇有成就,於美国从事瓷器鉴定工作。
  陈兆实先生对古董的爱,起源於他的爱国之情,他是社团领袖,更是一位爱国人士,每每见到一些生活困顿的长者,他总是会帮助人家;在美国时,见到越来越多的华人融入美国社会,並对社会及中美两国做出贡献,他也感到高兴。後来,他与爱国人士李美德先生等人一起成立了全球炎黄子孙爱国促进会,促进会里汇集了一大批爱国人士,大家志同道合,为祖国和香港的和谐繁荣贡献心力。
  现今,陈兆实先生的主要工作仍是收藏,从收藏出发,他寻找的是自己的精神故乡,从而完成自己的文化修养,以及传扬中国文化的目标。戴方先生曾高度评价陈兆实先生,认为他是一位知识渊博的收藏家、鑑赏家。
  【陈兆实先生,祖籍福建,1986年来港,受岳父影响,锺爱田黄石,成为田黄鑑定家、鑑赏家、收藏家,後於香港德辅道西开办“云轩”收藏店,兼任全球炎黄子孙爱国促进会理事长兼执行秘书等公职。】
其他文献
英国《餐厅》杂誌採访了全球900多名厨师、美食评论家以及餐饮管理者,评选出2013年全球50佳餐厅,西班牙的埃尔·采莱尔餐厅(El Celler de Can Roca)高居榜首,而之前连续三年蝉联榜首的丹麦诺玛餐厅此次屈居第二。  中国有3家餐厅榜上有名,分别是中国香港的琥珀餐厅和8 1/2 Otto E Mezzo Bombana餐厅以及上海的Mr &Mrs Bund餐厅,分别排在第36、39
期刊
区剑雄爱心会  秉持“弘扬爱心 助学扶困”的宗旨,十五年来,会员足跡踏遍广东、广西、湖南、安徽、贵州、甘肃等地的乡村崎岖山路,为三十间偏远山区的贫困中小学捐建了三十多座爱心大楼,为山区儿童带去欢乐与希望。十五载助学之路,区剑雄先生以对教育的无私奉献播下了爱的种子,爱心会就如绿树之成长。连任三届主席的关民锋先生十年如一日,坚持“一条心树人”,带领爱心会积极弘扬区剑雄先生的博爱精神,让爱的教育种子在国
期刊
伦志炎先生 身为香港建筑行业的一代先行者、佼佼者,身兼公职众多,既是资深的建筑工程师、著名企业家,又是德高望重的社团领袖。上世纪六十年代,伦志炎先生回港创业。四十年来, 在香港和澳门等地, 参与或支持设计的楼宇数量逾千座。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为数以万计的香港中小地产代理商爭取得三年过渡期等权益,被人们广泛尊称为“伦伯”,而他更自豪於另一个身份,即:华南理工大学香港校友会会长。“一日华工人,一生华工人
期刊
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遗嘱所设基金提供的奖项(1969年起由五个奖项增加到六个),每年由四个机构 (瑞典三个,挪威一个)颁发。1901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五周年时首次颁发。  设立奖项:诺贝尔在其遗瞩中规定,该奖应每年授予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与和平领域内“在前一年中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瑞典银行在1968年增设一项经济科学奖,1969年第一次颁奖。  一、诺贝尔文学奖  莫
期刊
【本刊讯】3月22日晚,区剑雄爱心会创立十五周年联欢会假香港名都酒楼举行。爱心会名誉会长区剑雄先生、爱心会主席关民锋先生、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前副院长戴同鑫先生、中联办广东联络部丁茂华先生及爱心会执行委员、爱心会会员、香港航运界热心人士、善心捐款人士,各县市政府、教育局及学校的领导等近两百人参加,共聚欢乐。  爱心会主席关民锋先生致欢迎词时表示,爱心会以表彰前香港航海学校校长区剑雄一生为教育工作无私
期刊
张锦孔先生是印尼华侨,回到祖国后一直关心昔日同窗们的在港发展,他陆续担任了香港泗水中华中学旅港校友会四届会长、香港集美同学会副理事长、香港印尼泗水同学会副会长,奉献心力,共谋福祉,呈现了一种美好、高尚的君子品行。  【张锦孔先生,印尼华侨,祖籍福建,1965年回国,发展体育事业,1973年赴港,曾做过多个行业,后在港创办旅行社,出续担任了香港泗水中华中学旅港校友会四届会长、香港集美同学会副理事长、
期刊
周春明先生:是千千万万离开家乡,来到香港打拼的奋斗者之一,他用努力和勤奋告诉大家什麼叫天道酬勤;他用诚信和质量,在激烈的竞爭中赢得一席之地。他是事业有成之後不忘回馈社会的服务者,他用赤忱,化解了偏见,融化了许多居民将其拒之门外的冰冷之心;他用无私,感动了居民,诠释了一位社区服务者最基本亦是最高尚的品德。  天道酬勤 信为先  周春明先生祖籍佛山,他和许多有志气的同龄人一样,怀揣着奋斗的理想,在19
期刊
文裕明先生 是一个甘愿舍棄高薪工作一心投身於社区工作的虔诚服务者。当自己为社区解决问题,哪怕是一件小事,让一家人开心,他也会觉得喜悦;当看着社区越来越和谐,社区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自己的服务目标得到实现,他感到满足。社区服务琐碎而辛苦,他卻甘之如饴;服务工作付出高於得到,他卻无怨无悔。因为,从他选择服务这条路那日起,他就已经决定将自己的满腔热情和一片真心奉献给这片土地上的居民。  【文裕明先生
期刊
罗志光先生 经营玉器多年,是一位乐於创新的玉雕艺术家,“随缘、随心、随和”是他从业和处世的心态,意指其对每块玉石都抱有一种不强求的随缘心态,随形专心创作每一件作品随和诚心对待每一个人。作为香港玉器商会会长,拥有如此境界,相信不仅其作品得以不断升华,香港玉石行业的发展也将日渐顺利。  【罗志光先生,香港玉器商会会长、深圳三联水晶玉石文化协会永久名誉会长、坪洲玉器商会名誉会长、油麻地街坊福利事务促进会
期刊
王仲熹先生是一位令人倍觉温暖的人,这股暖流来自他的平易近人,来自他的心存善意,来自他的品味高尚。他从一名普通人,赤手空拳,打拼出长青的事业版图,与国际上三十多个国家有贸易往来;更继承父亲助人为乐、热心公益的美德,从小养成了从善的习惯,坚持“日行一善”,于童军总会、扶轮社等多个慈善团体倾付心力,随时随地扶助他人,荣获“中山市荣誉市民”称号,谱写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奉献故事,亦受到众人发自内心的尊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