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新闻”的共情传播及其价值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ie880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近年来,新闻媒体愈加重视对消防类新闻多元立体的报道,丰富了公众接收“消防新闻”的内容,使公众对消防形象的认知更加具体。消防行业与人们的生活安全密切相关,其“与命相关”的特质更易唤起公众的情感认同,进而实现“消防新闻”的共情传播。本文从共情传播的视角探析消防类新闻的传播特点以及“消防新闻”中共情传播的实现路径,从而凸显“消防共情”正向引导社会情感的作用及净化舆论环境的价值。
  【关键词】共情传播  消防新闻  媒体报道
  在当前信息传播平台与传播渠道多元化的大众传播环境中,对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要求更高,多数情况下更重视新闻呈现的深度与温度。杜俊飞教授在“反思传播学圆桌论坛”的演讲中也讲道,“新闻是人,新闻学是人学”①,“专业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更注重“人情味”内涵,从传播效果角度说是最大程度实现共情传播。共情传播的代入感在新闻报道中感染着受众的情绪并提升受众的情感认同程度,增强受众对主流价值观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消防新闻”作为新闻传播所涉及领域的重要行业新闻之一,通常包括消防救援、消防的行业动态、消防英雄事迹等内容。新闻媒体通过规范化的传播渠道和专业化的传播内容报道消防类事件,打开共情的发生机制,使公众对于这一行业及从业人员有所了解、产生情感、进而影响到认知及行为。在各类报道的跟帖评论中,消防员被网友们亲切地称呼为“抱火哥”“蓝朋友”“烈火中最美的逆行者”,昵称体现了受众与消防员之间更亲近的心理距离,而这种心理距离与新闻中内含的共情传播密不可分。
  一、“消防新闻”的传播特点
  消防工作涉及诸多方面,本文仅就火灾救援一项分析其传播特点。全国商业消防与安全协会发布的一组数据表明,2020年全国消防救援队伍共接报火灾25.2万起,火灾导致伤亡人数约为1958人,财产损失40.09亿元。②火灾事故一旦发生便会造成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极大威胁,甚至还会给人留下心理创伤。尽管当前“消防新闻”时常在科普防火急救的知识,但火灾事故仍不能避免,也正是因為“消防”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息息相关,才更加凸显其重要的新闻价值,这也是媒体对消防类新闻报道越来越重视的原因之一。综合分析媒体在“消防新闻”中的报道可以看到,其传播的基础便是具备信度,又有新媒体技术的加持保障传播的效度,多元立体的传播视角更加清晰的展现消防工作者的形象,而在传播内容上大多为消防知识、火情速递、消防员的工作状态等,概而言之具有以下特点:
  报道及时性——“秒效时代”传播畅通且致效。依托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当前信息传播具有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成本低、内容丰富、覆盖面广等优势。在消防事故发生时,新闻媒体便会在短时间内通过官方平台发布权威消息,而公众仅通过移动设备便可即时了解事故情况。2020年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大埔村发生森林火灾,灭火工作结束后的4小时左右,《人民日报》在其官方微博上通报此事故,期间也有非职业新闻工作者进行直播式的报道。2021年3月宁夏固原市荒山起火,灭火后不到一小时,新华社便在微博上发布此消息,并报道了具体着火点、人员伤亡等信息。
  平台多样化——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传播渠道。正如“媒介即讯息”理论所讲,信息时代新型媒介的出现已经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与方式。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传播方式的基础上,融入互联网和数字化传播等技术,利用移动设备即可实现实时传播和规模化传播,极大丰富了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途径。通过各类媒体的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受众群体得以更便捷的了解消防类新闻的相关信息。从国家到地方的消防部门均开通了官方媒体账号并拥有大量粉丝,如“中国消防”“中国森林消防”“北京消防”“河北消防”等,通过微信公众号或微博等媒体平台发布“文字”“文字+图片”或“文字+视频”形式的新闻,不拘泥于传统的报道形式。多样化的传播渠道赋予消防形象立体化的传播效果,丰富了受众对消防类新闻的了解程度,实现了消防工作者与受众间的情感连接。
  视角多元化——全方位视角丰富了新闻内涵。传播学者M.E.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提出,“议程设置”的理论假说表明大众传媒具有为公众设置议题的功能和作用,媒体所呈现的报道内容会影响受众群体对于现实世界的理解和判断。传统媒体时期对灾情报道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受灾主体上,报道灾后的财产损失与受灾群体的状态,相比之下对于消防救援本身的报道很少。近年来,媒体增加对消防类新闻的报道频次,开拓报道视角关注救援队伍。2021年1月山东威海一仓库发生火灾,一名消防员因火场温度过高,扑倒在雪地里进行降温后又冲进火场。以此事件在微博中创建的话题“消防员趴雪地降温又返回火场”达到三千多万的阅读次数。网友的评论中多出现“心疼”“致敬”等字眼。“消防新闻”的报道视角除了集中在对火情的分析、灾后的损失等方面,又将消防主体放置于聚光灯之下,通过对消防主体的报道丰富新闻的内涵,使得各类消息均不再是闭塞的,一改传统媒体时期传播相对单一且关于消防类报道不够充分的现象。尤其在各类消防事故报道中,消防员群体画像成为“最美逆行者”,这一形象深深烙印在公众心中,用生命捍卫人民安全和社会财产,感动了亿万国人。
  内容专业化——以专业视角解读消防工作。消防行业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但其行业中具有相当多的专业内容不为大众所熟知,如火情分析、救火设备的选取与使用、救援策略等方面,报道消防事件需要对消防工作有一定的了解。“消防新闻”的信息传播也因此出现专业化的传播平台。如“安徽消防”“河南消防”等具有地域特征的消防官微账号,传播内容主要以报道事故警示公众与普及消防安全知识为主。根据2020消防微博大数据报告显示,消防类微博账号主要发表的内容有:情况通报、正能量博文、防火防灾科普等。③这些专业化平台往往与大众传播媒体形成“传播合力”,助力形成更广泛的“消防互动”,比如每年的“119全国消防安全教育宣传日”,媒体会大力开展普及消防教育的宣传工作。   通过新闻媒体的传播,使公众对消防形象的认知愈来愈熟悉和具体。《新京报》发布短视频,一消防员与一个半月未见面的孩子相聚时,警铃突然响起,便立马飞奔出警,孩子在后面追着消防车跑。这原本是监控画面,经由媒体报道后,使消防员与家人相聚的“私人画面”呈现在大众面前,群众在消防员与其亲人之间聚少离多、思家心切的情感中,迅速达到情感共鸣的至高点。
  二、消防“与命相关”的特质加速了共情传播的实现
  共情(empathy)也被称为同感、同理心、神入、投情等,这一概念最早在心理学的研究中被揭示,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共情是人们对于他人内心状态的认知或是代替性的情感反应,是指一种独立于他人之外的感同身受,是一种利他而非利己主义的体现。近年来,共情的心理效应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并延用至各行业之中。这种高于同情,胜于怜悯的情感,让某一事件可以在群体间达到情感上的共振。共情使我们移情于他人的情感中,这种移情,不是别恋,而是为更专注的感受他人的情绪,④共情是人际传播中高级别的情感传达。
  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将社会交往区分为工具性交往和表达性交往,社会交往的本质就是情感互动。因此,情感化的内容可拉近与受众的心理距离,将情感动员力量与消防员的工作情境相互弥合,在极大程度上增进受众的情感共鸣。在“中国消防”微博账号里,自2018年起每天都有一條文案是关于“厨房用火不离人,你中午吃的啥?”的微博,每条微博的下方都有网友的留言,有晒美食的,还有表示想吃消防员的伙食,在各类互动中,受众与消防员的生活更加贴近了。线上,通过留言方式的互动,形成了一个虚拟环境的互动空间。线下,消防志愿者的成立,让公众拥有投身消防公益事业为国家和社会贡献一己之力的机会。消防志愿者的成立打破了公众与消防事业的行业壁垒,构建了全民消防的形势,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消防信息所达成的共情传播。
  三、“消防共情”形成社会价值助推“精神进步”
  “消防共情”呼吁每个人当尽社会责任,一次又一次呈现了共情机制凝聚社会情感,净化舆论环境,对社会的发展甚至制度的完善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具体而言,此类新闻传播形成的“共情力量”可以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形成强大社会情感影响力。消防员的工作被称为是“和平年代牺牲最多的职业”,身处安全环境的人们若是看不到有关消防员及消防事故的报道,是不太可能了解到他们的艰辛与不易。语言行为是可以引发共情的途径之一,但现实中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和消防员沟通,媒体为公众提供这样一种可跨越时空的认知渠道,让公众在媒体传播中认识并了解消防工作。媒体的正向宣传,构建了积极的社会导向,增强了社会对消防员为民为国无私奉献的情感共振,推动了消防形象的良性传播。
  深度实现正向价值引导。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Robert·Ezra·Park把传播的功能分为参考与表达,参考功能指传播理性,表达功能指传递情感。正是因为传播具有上述两种功能,新闻传播中的共情效应才能够引导理性正向的价值导向。在不断加强互联网治理的背景下,当前媒体传播正处于一个日渐规范化的状态,蓬勃发展的科技力量推动了新闻事业的高速发展,新闻报道冲破了时空的限制,传播方向不再是单向传播,而是形成了一种双向的互动空间。媒体发布讯息后,网友均有表达条件,正如尼葛洛庞帝所说的“人人都有麦克风”,网民的表达中呈现出多元价值观,共情传播所产生的心理效应在公众对新闻报道的接收及反馈中起着重要的情感助推力量,它引导了正向的价值观,使公众在“消防新闻”中对于消防工作者的认同感非常明显。2017年福建宁德市南洋村一民房发生火灾,23岁的消防员搜救一名95岁被困老人,墙体突然坍塌,致消防员牺牲。2018年鞍山一位老人在湖冰上行走不慎落水,消防员施救的过程中冰面突然大面积坍塌,其中一名23岁的消防员牺牲了。2020年四川甘孜州木格措景区,一游客因操作不当将无人机掉入景区的“野人海”中,消防员接到求助后,跳入仅三四摄氏度的冰湖中捡无人机。在这些义无反顾中,“23换95值不值”“消防员捡无人机是浪费资源”等话题引发了网友的争议,众多网友表示痛心,惋惜年轻的生命就这样逝去。面对“值不值”的争议,《人民日报》公众号发表文章,“救火救人是其天职,消防员们已经身体力行给出答案。”在这场舆论争议中,媒体坚守了正义与奉献的正确价值观。
  深层净化社会情感。老子在《道德经》里讲“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然而面对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多是轻率急躁的。当前的社会似乎与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描述的一圈一圈的水波纹形式的社会形态有所不同,不像是群体化,更像是个体化的。无论是在物理距离上还是在精神距离上,公众的情感被网络所封闭,犹如“容器人”一般。减少的面对面交流,淡化的情感共振,致使媒介的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瓦翁效应”⑤。
  当个人的情感寻找到能够引起共鸣的群体时,会形成一定规模的情感偏向,甚至衍化为社会情感。从公众在“消防新闻”中的情感反馈看,相关舆论中多数群体能够站在消防工作者的视角,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对奉献者们的关心。虽然这些情感的表达是通过网络传达的,它还是打破了人际之间的界限,使公众出现了一致的共情,公众的情感距离重现“水波纹”的形态。“消防新闻”中国人的团结、自豪、奉献……体现的淋漓尽致,“消防共情”使得社会情感在消防人的身上得到了深度净化。
  “水火无情人有情”,消防员是在与“无情”殊死拼搏,以命换命,用生命诠释“人有情”。基于“消防新闻”的共情传播,使社会产生了对生命的敬畏、对消防事业的敬重、对消防员的敬爱,让公众看到火焰蓝用奉献谱写出和平安全的“中国红”。媒体传达了消防员爱与奉献的社会情境,回应了公众的关切,弘扬了社会正气,推动了社会进步,展现了弥足珍贵的人文关怀和社会价值。
  注释:
  ①杜骏飞.新闻是人,新闻学是人学[J].国际新闻界,2018,40(02):22-29.
  ②全国商业消防与安全协会.2020年全国火灾数据出炉.http://www.ncfcsa.cn/1/15966.aspx,2021-02-26.
  ③微博政务.2020消防微博大数据报告.https://m.weibo.cn/2053061043/4575844306262668,2020-11-27.
  ④李建军,马瑞雪,周普元.论情感传播的特点和原则[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5):100-106+192.
  ⑤杜骏飞.“瓦釜效应”:一个关于媒介生态的假说[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40(10):31-36.
  参考文献:
  [1]吴飞.共情传播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探索[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26(05):59-76+127.
  [2]白淑英,王丽敏.网络新媒体报道中的情感动员——以四川木里火灾报道为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2):48-55.
  [3]闫放,闫欢.突发公共事件传播中敬畏情绪的社会记忆重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39(02):55-58.
  作者简介:岳尧,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
  编辑:白  洁
其他文献
国卫医发〔2021〕1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局)、民政厅(局)、财政厅(局)、医疗保障局、中医药局、残联: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实施健康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进一步加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动康复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逐步满足群众多样化、差异化的康复医疗服务需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残联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
目的介绍辅助技术的基础知识,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辅助技术的最新认识。方法收集有关辅助技术领域的文献,包括WHO自1948年成立以来的有关文件和国际标准ISO 9999,以及公开发表的有关文章进行分析和综述。结果对辅助技术的认识经历了4个阶段:早期(不重视)、中期(残疾人需要康复工程)、近期(功能障碍者需要辅助技术)和最近(全人类健康需要辅助技术)。介绍辅助技术的基本知识,包括定义、特点、分类、作用、选用和应用。结论人们对辅助技术的认识随着对康复认识的深入而提高。随着康复纳入健康服务体系,辅助技术也
目的构建一种能够开展足底皮肤振动刺激对人体姿势控制影响研究的实验测试系统,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设计制作能够实现振动刺激的机械装置和控制系统,应用生物力学测试方法,于2019年10月2日至6日,对25例健康大学师生开展足底振动刺激实验。选取每位受试者的左足前部、左足后部、右足前部、右足后部、左足、右足、双足前部、双足后部8个振动位置,分别在20 Hz、40 Hz、60 Hz和80 Hz频率下,施加振幅1 mm的振动刺激,对比不同振动条件下的姿势响应情况。结果足底振动刺激下压力中心响应幅值比与非振动条件下响应
2021年7月2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举办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工作交流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无锡等6个试点城市代表,有意向申请第二批试点(专项特色试点)的20余个城市代表,以及部分行业机构专家等,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参加了会议。
基于谐振调幅电压激励石英晶体微天平设计了一种分子键裂型生物传感系统。该传感系统通过Arduino控制数字信号发生器DDS 9854产生正弦波以激励9.98 MHz压电石英晶体。采用了自主振荡电路法和被动激励振荡法,在低振幅(2 V)下以谐振电路法测定晶体谐振频率,通过高速继电器切换到被动调幅激励电路中,经数控放大器调节不同激励电压实现谐振调幅,增大石英晶体表面的剪切动量,从而实现分子键裂。随着调幅电压的升高,晶体表面物质的动量增加,导致分子键断裂,通过谐振电路频率和调幅电压值在数分钟内可得到晶体表面物质结
本研究旨在以黄芪活性成分为切入点,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研究黄芪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分子机制。首先,通过TCMSP筛选黄芪的活性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黄芪化学成分潜在靶点;使用GeneCards和CTD筛选出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相关基因,交集获得黄芪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潜在靶点,对潜在靶点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明确关键靶点。然后,通过采用分子对接(SYBYL 2.1.1)验证关键靶点与黄芪化学成分的结合程度。最后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及ELISA实验验证网络药理学富
蛇毒可以伤人,也可以救人。它的主要毒性(活性)成分是蛋白质,根据作用部位及原理不同一般分为神经毒素、心脏毒素、凝血毒素、出血毒素等。研究人员分离和研究了多种毒蛇的毒液,目前基于蛇毒毒素也开发出了多种抗癌、镇痛、抗血栓的药物。
【内容提要】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创新使媒体不断优化升级,其中AI主播在新闻制作、信息整合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优势。智能传播转变了新闻的生产理念,提升了采编效率,革新了技术手段,强化了生产深度。但同时我们还需要避免算法误差,防止技术滥用。AI主播因减少成本体现出实用性,因高效实时播报体现出时效性,因满足用户多元需求进一步细化了生产领域。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新闻报道由此面临一系列的转型升级,这就需要对A
目的利用高频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辅助软组织松解术(IASTM)对健康成人跟腱的作用。方法2020年7月至12月,健康成人受试者52例随机分入对照组(n=15)和试验组(n=37)。试验组接受左侧跟腱IASTM治疗,隔天1次,共2周;对照组不作处理。治疗前、首次治疗后即刻、治疗后3 d,采用高频超声和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受试者左侧跟腱厚度和弹性模量。结果末次治疗后,试验组5例脱失。治疗前,两组左跟腱厚度、弹性模量均无显著性差异(t<0.63,P>0.05)。治疗后即刻,试验组左跟腱厚度较对照
今年上半年,毛绒玩具迎来了一波热潮,在美、中这两个全球最大玩具消费市场都获得不俗的销售成绩。根据NPD集团的数据,毛绒玩具今年上半年在京东、天猫这两大主流电商平台上,获得了11%的同比销售增幅;在美国,甚至获得39%的增长,一跃成为同比增幅最大的玩具大类。秋季已至,圣诞将临,正是毛绒销售旺季时。海外毛绒玩具商又将如何延续该品类的热度与销售势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