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而优则思?

来源 :国际食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ey178667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实验在猴子身上展开,一个笼子、一串香蕉让猴子们的生活“波澜壮阔”。这“波澜壮阔”中,也许您感悟了到什么,甚或大彻大悟。“悟”也就“悟”了,可千万别拿自个儿当猴子!
  
  “食”物招领
  
  “吃是为了活着,但活着并不是为了吃!”这话绝对没错。但吃也不仅仅是一种机能,更是一种态度,一种生活的态度、人生的态度。“吃是为了更好地活着!”也绝非另类!前者,赋予你拼搏向上的雄心;后者,给予你生活的信念。两者合二为一就是“食经”,生活不是“没事偷着乐”,生活是分享,是“食经”不昧!上缴你的“食经”,与大家分享生活的乐趣!
  来《食经不昧》,认领生活的感觉!
  
  香蕉来了——道德的起源
  
  实验人员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并且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被淋湿了。之后,每只猴子在几次尝试后,发现莫不如此。于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
  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这只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它四只猴子海K了一顿。因为其它四只猴子认为猴子A会害它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它去拿香蕉,A尝试了几次,虽被打得满头包,依然没有拿到香蕉。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
  后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当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其它四只猴子海K了B一顿。特别的是,那只A猴子打得特别用力(这叫老兵欺负新兵,或是媳妇熬成婆)。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得很惨,只好作罢。
  后来慢慢的一只一只的,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但是它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扁。
   有人说这是“道德的起源”。
  
  香蕉没有了 ——道德的沦丧
  
  天变热了,笼子里的猴子们想冲凉却找不到地方。终于出现了一位反潮流英雄,猴子HERO。HERO在无意中碰到了香蕉,理所当然地引来了一顿饱打。但在挨打的过程中,猴子们享受到了冲凉的乐趣。等身上的水干了之后,猴子A在无意中碰撞了HERO,使HERO又一次接触到了香蕉,于是,猴子们享受了第二次冲凉,HERO遭到了第二次痛殴。
  在此之后,只要大家有冲凉的需要,就会有一只猴子X挺身而出,对HERO进行合理冲撞。大家对HERO的态度也有了明显的不同,在平时大家会对HERO异常温和,以弥补在冲凉时为维护规则而不得不对它进行的暴力举动。
  一天,在大家冲凉时,饱受折磨的HERO闻到了香蕉的清香,生物本能使它在别的猴子心有旁鹜时将香蕉吃了。而且此后没有了新的香蕉来填补空缺。猴子们陷入了另一个尴尬境地:没有冲凉的水,也没有香蕉,只有HERO。
  于是,另一个规则形成了。猴子在烦躁的时候会痛打HERO出气,HERO不得反抗。当笼子里的旧猴子被新猴子换掉时,新猴子会在最快的时间内学会殴打HERO。
  终于有一天,老天有眼,历尽沧桑的HERO被另一只猴子代替了。猴子们失去了发泄的对象,只能任意选取一个目标进行攻击。从此以后,笼子里的猴子们不吃不喝不冲凉,唯一的举动就是打架。
   这就是道德的沦丧。
  
  香蕉的回归——道德的重建
  
  实验人员对猴子们的争斗不休感到不安。为了重建道德秩序,他们决定继续供应香蕉。
  一天,正在混战的猴子们发现头顶多了一串香蕉,猴子A不顾身上的剧痛,把香蕉摘了下来。于是久违的甘露出现了,未曾尝过甜头的猴子们先是茫然失措,继而争先恐后地加入冲凉的行列。香蕉反而被遗忘了。当猴子B、C、D、E发现A在享受淋浴的同时还吃着美味的香蕉,嫉妒心使它们暂时团结起来,共同K了A一顿,将A吃剩的香蕉夺过来,但是,此刻的香蕉成了匹夫怀里的宝玉,得到它的猴子虽然可以享受美味,但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实验人员不断放入香蕉,却发现战斗比以前更激烈了。分析清楚原因后,他们用木头做了一个假香蕉扔进了笼子。此时猴子们已经学聪明了,它们知道触摸香蕉可以享受淋浴,而试图独占香蕉则会遭到痛扁。于是,一个新的现象出现了,当猴子们有冲凉的需要时,会有一只猴子将香蕉拿起来,而当它发现有遭到攻击的可能时,它会马上放下香蕉逃到一边去。这样,猴子们都能冲凉,但是又不至于再像以前那样几败俱伤。
  没有猴子发现那个香蕉是假的。
  
  香蕉的去向——阶级的起源
  
   实验人员继续着实验,不过这一次他们改变了喷水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拿香蕉的猴子,而不是全体。然后实验人员又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C。不同以往的是猴子C特别的孔武有力。当然猴子C看到香蕉,也马上想要去拿。
  一如以前所发生的情形,其它四只猴子也想海K猴子C一顿。不过他们错误估计了C的实力,所以结果是反被C海K了一顿。于是猴子C拿到了香蕉,当然也被淋了个透湿。
  C一边打着喷嚏一边吃着香蕉,美味但是也美中不足。
  A、B、D、E没有香蕉吃却也比较快乐,毕竟没有被淋到嘛。后来C发现只有拿香蕉的那个才会被淋到,他就要最弱小的A替它去拿。A不想被K,只好每天拿香蕉然后被水淋。B、D、E越发的快乐了起来,这就叫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嘛。
  于是五只猴子有了三个阶级。
  
  争拿香蕉——信仰的出现
  
  五只猴子A、B、C、D、E三个阶级快乐地生活了很久。他们精确的给出了三个阶级的定义,即吃香阶级、拿香阶级和干看着阶级。
  可惜猴子A由于长期的水中作业无可避免地引发了它肺部功能的衰竭。一天他在例行的拿香蕉作业中跌倒了就再也没有爬起来。于是实验人员又送进了一只同样孔武有力的猴子F。当然它还是对香蕉很有兴趣,不幸的是它最终以微弱的劣势被以C为首的群猴再次海K。
  第二天,又到了拿香蕉的时候。猴子C很无所谓,反正他还要吃香蕉,反正他不会被水淋到。真正恐慌的是B、D、E三猴。F是那么的健壮,他们这些媳妇是熬不成婆了。它们将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谁该去步A的后尘?猴子B、D、E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讨论谁最应该做下一个拿香阶级。
  猴子F很奇怪也很好奇,什么叫“拿香阶级”呢?猴子B、D、E解释道:所谓“拿香阶级”就是猴子界勇敢者的阶级。需具备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方能得此殊荣。猴子F闻听不禁有些神往,有些跃跃欲试。当然他最终达到了目的,作了唯一的拿香阶级。再后来,B、D、E三猴陆续被换出局,换来的猴子个个健壮如C。
  它们继续大大出手,不过目标不是香蕉,而是那个唯一的拿香阶级。
  于是信仰出现了。
  
  香蕉的寄托——迷信的诞生
  
   笼子中又再次出现了混乱,实验人员又重新换了三只猴子进来,只留下了猴子C和H。逐渐地,C发现自己在体力上不再占有优势,很难再通过武力让这一游戏规则继续下去,觉得十分苦恼。这时,一只最有希望升级为吃香蕉阶级(即C的理所当然接班人)也是C谋臣的H向C进言。于是君臣定计。
  H开始依靠自己多懂几种猴语而在其它若干猴面前树立的权威形象向其它猴鼓吹:“每一只新来笼子的猴子都是有罪的,这种罪责来自血统……只有摘香蕉的猴子才能被(实验人员)送到天堂。”
  事实上,因为被水冲很容易得肺炎病而被实验人员淘汰掉,猴子们不知道反而以为被淘汰的猴子真的进了天堂。
  渐渐,猴子都相信了这套理论,并且讲给每一只新猴子听。然后就这么流传下去越传越神奇。以至于后来摘香蕉阶级的猴子都为了能摘香蕉而大打出手……
  这些都是C没有想到,H没有看到的,那时他们都已经死了。
  然而迷信就这么诞生了。
其他文献
燕窝欲返京,广而告之,恨不得让全广州人民都知道了。飞机临起飞,好几十条“一路顺风二路顺水”的短信息呼啦啦发过来,活生生把早晨刚充好的手机电池给用得只剩下一个格。燕窝还没事儿偷着乐呢:能让这么多人惦记着,我容易吗我?   小伙子来穗一年了,终于能腾出空回趟家了,想起来也确实不容易。飞机在空中平稳前行,三十好几的燕窝本已苍老的心灵激动得竟然像小鸟一样“扑扑扑”跳个不停,真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周末
期刊
提到老莫,一些上了年纪的人都会知道,这是指莫斯科餐厅。老莫这个名字起于何时,我想是没有人清楚了。但觉得只有这么去叫她,才恰当。她饱含着浓浓的怀旧情怀。  老莫是当年“苏联老大哥”援建的,应该算北京第一批正宗的西餐厅了。以前街上还没有这么多做生日蛋糕的,如果去老莫订一个生日蛋糕送人,真是最有面子的事情了,因为这儿的奶油是真的奶油,而不是人造的。呵呵,说到老莫,心里就沉沉的,像一瓶开启的陈年老酒,醇醇
期刊
法国是个崇尚食文化的国度,讲求食尚贯穿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若有机会接受邀请,到法国人家里作客,自然是了解法国文化的一个极好机会。而在赴约时了解一些有关当地礼节,不仅能使主客双方感到融洽,还能更好地展现您的魅力。    思想准备:  应该想到,与主人共进晚餐,不仅仅只是品尝新菜肴,更是大家交流思想的轻松时光。在法国,人们可以在餐桌前呆上几个小时,因为大家都在说话,不停地交谈。一般来说,应该避免的话题
期刊
近日,法国食品协会在京举办了以“中国美食与法国葡萄酒的和谐搭配”为主题的法国葡萄酒文化推广活动,使这一主题成为京城品位人士的新宠。中、法两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菜用料讲究、口味多变,以美味闻名;法国葡萄酒味道丰富、口感微妙,以工艺著称,两者的结合珠联璧合……  漫步在法国勃艮第的乡下,与一位老农闲聊。他告诉我,要想捕捉葡萄酒的真性情,必须三人对饮,才能尽品其味。我好奇地问其原由,他很悠闲的说:
期刊
如果有一天,人类可以根据吃来划分新的民族时,其实就只有两个民族。  多数民族的吃是大大简化了。忙碌的人们追求高质量高效率的吃。于是,他们的每日三餐都是一把精美药丸。药丸补充人们身体和精神的所需,进餐时间大约1分钟就够了。药丸自然是高科技产品,所需的原料不多,提供的养分又非常充足合理,这样吃便让这个世界上不再有胖子,没有人再为减肥发愁了。  大家轻轻松松地吃着药丸,健康、苗条、精力充沛,不会再有和吃
期刊
爱一道菜,好比爱一个人。当然我的意思不是指秀色可餐……不管那道菜做得如何都还是爱吃的,至少,吃饭的时候还会记得点;不管那个人变成什么样都还是在心里的,虽然,他已经从常驻心中变成了随意的进进出出。  南瓜丝是我会做的第一道菜。在我们那个小村子里,炒很多蔬菜都是不放肉的,就是素炒,没有肉不等于没有好玩的名字,既有袍哥色彩的“青龙过江”——就是腾腾菜汤搁点盐,也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种菜
期刊
凉粉嘴大,山南海北,无所不说、无所不吃、无女不吻,意即好侃好食加好色,但绝对是响当当的好人!   当大家都张着大嘴人云亦云地为了标榜自己的地区优势或者为了告诉别人自己已经脱贫致富绝对准城市人口而鄙薄河南人不可靠,用“农民”两个字当板砖随便拍别人的时候,凉粉“腾”一下子就急了,喷着一嘴炸药大声质问:“你给我说说,谁是农民,谁又不是农民?没有农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你丫吃什么喝什么?刚从‘农门’
期刊
食尚人群时常有在不同场合品尝咖啡:家中独享,朋友相聚,商务会谈……有没有留意过自己更喜欢用什么方式享受咖啡?其实你在不经意间的选择,就透露出了你的个性端倪。  A即溶咖啡 B 冲泡咖啡 C咖啡豆 D卡布其诺 E意大利特浓咖啡 F无因咖啡    A即溶咖啡  你没有什么耐心,任何事都要求立即但未必是最完美的结果。你宁愿为了争取速度而牺牲品质,就像你喜爱咖啡因,但不是真正喜爱咖啡。你
期刊
那个潜藏在一切之后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要用美德来遮掩它呢?  刚来这座城市时,小岛不认识一个人,每天出门时甚至会给自己画一张地图,以求晚上可以找回来。  她做店员,做服务小姐,反反复复总是这样。她甚至习惯了站在别人的后面,默默地观察一个人,他们趾高气扬,同时也挖鼻孔,那让她感到很有趣儿,也很公平。她常常背着手站在店前,手指把玩着身后的一个木制的男模特竹节一样的手,伸开来再握紧了。她常常会幻想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