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砖一瓦难以砌成高楼大厦,一丝一缕难以织成美丽绸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人,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将“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只有大家富才是富”作为自己的信条,以满腔的赤诚和热心,带领乡亲阔步走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他就是陕西省千阳县绿野瓜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珍贵。
牵头创办合作社
千阳县南寨镇大寨村共有1100多口人,耕地面积1427亩,年种植西瓜400多亩,产值120多万元,是全县闻名的西瓜种植专业村。宋珍贵是村里的普通村民,他热衷于公益事业,总是琢磨着如何强村富民,让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2005年8月,他牵头创办了大寨瓜果协会,这是全县第一个瓜果协会,会员很快发展到52人,宋珍贵当选为协会会长。担任会长后,宋珍贵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不辞辛苦,跑市进省,邀请专家为会员进行技术培训20余场次,受训1000多人次;为会员联系化肥、农膜等农资600多吨,节支2000多元;累计为会员联系销售西瓜5000多吨,收入350多万元。2008年,大寨村被宝鸡市政府表彰为全市充分就业示范村。
2009年,宋珍贵在县农业局、农经站的大力支持下,在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千阳县绿野瓜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员数量、注册资金都较先前的协会翻了一番,合作社进一步规范了章程制度,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宋珍贵也顺理成章成了理事长。合作社成立以后,农户因分散种植、单户销售而导致的种种困难和问题都得到较好解决。宋珍贵组织社员统一规划地块、统一购置农资、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组织销售,节省了不少中间流通费用,社员的腰包一天天鼓了起来,大寨村西瓜产业也逐步走上“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的轨道,乡亲们都高兴地说:“是合作社帮助我们致了富,老宋为我们办了件大实事”。
创建品牌促增收
不论是协会还是合作社,宋珍贵一门心思就是想让乡亲们都尝到种植西瓜的甜头。西瓜产业虽说是村上的传统产业,但一直以来都是各户种植、分散销售,成立合作社只是宋珍贵为社员想方设法增收的第一步。随着“一村一品”工作的深入推进,宋珍贵心里又琢磨着如何让合作社生产的西瓜也在“品”字上有所突破,他翻阅有关资料、上网查询信息、请教专家教授,按照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首先从提高西瓜品质入手,为大寨西瓜品牌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着,他以合作社名义申请注册了“满寨红”西瓜商标,并申报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和产地认证,还打算全面推广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设计西瓜包装,让更多的人知道“满寨红”这个西瓜品牌。
为了全力打造“满寨红”西瓜品牌,宋珍贵费尽了心思,首先组织大寨村瓜果产业“争优创先”竞赛活动,在全村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还组织了大寨村“盛夏消暑瓜王大赛”,邀请县电视台宣传报道,使“满寨红”西瓜知名度不断攀升,西瓜销售季节瓜商蜂拥而至,瓜农再也不用拉着架子车走街串巷,在田间地头就能把钱装进腰包。
致富不忘众乡亲
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宋珍贵带着合作社一步步走上正规运行的轨道,“满寨红”西瓜也在全县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他自己家里每年种4亩多西瓜,收入也相当可观,但宋珍贵说:“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为了让更多的农民富起来,他串东户、走西家,通过算账对比宣传种植西瓜的好处和方法,动员村民发展规模经济。为了解决西瓜重茬种植易发病的问题,他跑遍了周边几个县区的西瓜种植专业村,虚心向他们取经学艺,潜心研究西瓜嫁接育苗技术。通过努力,宋珍贵掌握了西瓜穴盘基质育苗及嫁接技术要领,回到村上就手把手地向其他种植户传授。在宋珍的精心指导下,大寨村西瓜种植户2009年达到220个。
2009年年初,宋珍贵受外地大棚西瓜增收事例启发,也想发展大棚西瓜,不少群众开始心存顾虑,觉得建大棚投资大、风险大,不愿意接受,宋珍贵带头新建2座大棚。在他的带动下,村里新建西瓜大棚10座。6月初,西瓜开园上市销售,每500克售价1.5元,1个120平方米的大棚收入3000多元,亩均收入近万元,创下了全县西瓜上市的新纪录。大寨大棚西瓜喜获丰收的消息在全县迅速传开。2009年7月,在县委、县政府召开的全县新农村建设暨产业结构调整流动现场会上,大寨村作为全县产业发展典型被重点宣传,南寨镇也因此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表彰。看着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宋珍贵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2009年秋天,群众积极性空前高涨,找宋珍贵报名建西瓜大棚的络绎不绝。全村先后建起西瓜大棚544座,育苗温室11座。
如今,年过六旬的老宋整天还是忙忙碌碌,跑完东家跑西家,他是大寨村西瓜种植的“土专家”,更是农民致富的“领头雁”,田间地头,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作者联系地址:陕西省千阳县园艺站 邮编:721100)
牵头创办合作社
千阳县南寨镇大寨村共有1100多口人,耕地面积1427亩,年种植西瓜400多亩,产值120多万元,是全县闻名的西瓜种植专业村。宋珍贵是村里的普通村民,他热衷于公益事业,总是琢磨着如何强村富民,让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2005年8月,他牵头创办了大寨瓜果协会,这是全县第一个瓜果协会,会员很快发展到52人,宋珍贵当选为协会会长。担任会长后,宋珍贵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不辞辛苦,跑市进省,邀请专家为会员进行技术培训20余场次,受训1000多人次;为会员联系化肥、农膜等农资600多吨,节支2000多元;累计为会员联系销售西瓜5000多吨,收入350多万元。2008年,大寨村被宝鸡市政府表彰为全市充分就业示范村。
2009年,宋珍贵在县农业局、农经站的大力支持下,在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千阳县绿野瓜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员数量、注册资金都较先前的协会翻了一番,合作社进一步规范了章程制度,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宋珍贵也顺理成章成了理事长。合作社成立以后,农户因分散种植、单户销售而导致的种种困难和问题都得到较好解决。宋珍贵组织社员统一规划地块、统一购置农资、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组织销售,节省了不少中间流通费用,社员的腰包一天天鼓了起来,大寨村西瓜产业也逐步走上“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的轨道,乡亲们都高兴地说:“是合作社帮助我们致了富,老宋为我们办了件大实事”。
创建品牌促增收
不论是协会还是合作社,宋珍贵一门心思就是想让乡亲们都尝到种植西瓜的甜头。西瓜产业虽说是村上的传统产业,但一直以来都是各户种植、分散销售,成立合作社只是宋珍贵为社员想方设法增收的第一步。随着“一村一品”工作的深入推进,宋珍贵心里又琢磨着如何让合作社生产的西瓜也在“品”字上有所突破,他翻阅有关资料、上网查询信息、请教专家教授,按照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首先从提高西瓜品质入手,为大寨西瓜品牌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着,他以合作社名义申请注册了“满寨红”西瓜商标,并申报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和产地认证,还打算全面推广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设计西瓜包装,让更多的人知道“满寨红”这个西瓜品牌。
为了全力打造“满寨红”西瓜品牌,宋珍贵费尽了心思,首先组织大寨村瓜果产业“争优创先”竞赛活动,在全村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还组织了大寨村“盛夏消暑瓜王大赛”,邀请县电视台宣传报道,使“满寨红”西瓜知名度不断攀升,西瓜销售季节瓜商蜂拥而至,瓜农再也不用拉着架子车走街串巷,在田间地头就能把钱装进腰包。
致富不忘众乡亲
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宋珍贵带着合作社一步步走上正规运行的轨道,“满寨红”西瓜也在全县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他自己家里每年种4亩多西瓜,收入也相当可观,但宋珍贵说:“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为了让更多的农民富起来,他串东户、走西家,通过算账对比宣传种植西瓜的好处和方法,动员村民发展规模经济。为了解决西瓜重茬种植易发病的问题,他跑遍了周边几个县区的西瓜种植专业村,虚心向他们取经学艺,潜心研究西瓜嫁接育苗技术。通过努力,宋珍贵掌握了西瓜穴盘基质育苗及嫁接技术要领,回到村上就手把手地向其他种植户传授。在宋珍的精心指导下,大寨村西瓜种植户2009年达到220个。
2009年年初,宋珍贵受外地大棚西瓜增收事例启发,也想发展大棚西瓜,不少群众开始心存顾虑,觉得建大棚投资大、风险大,不愿意接受,宋珍贵带头新建2座大棚。在他的带动下,村里新建西瓜大棚10座。6月初,西瓜开园上市销售,每500克售价1.5元,1个120平方米的大棚收入3000多元,亩均收入近万元,创下了全县西瓜上市的新纪录。大寨大棚西瓜喜获丰收的消息在全县迅速传开。2009年7月,在县委、县政府召开的全县新农村建设暨产业结构调整流动现场会上,大寨村作为全县产业发展典型被重点宣传,南寨镇也因此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表彰。看着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宋珍贵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2009年秋天,群众积极性空前高涨,找宋珍贵报名建西瓜大棚的络绎不绝。全村先后建起西瓜大棚544座,育苗温室11座。
如今,年过六旬的老宋整天还是忙忙碌碌,跑完东家跑西家,他是大寨村西瓜种植的“土专家”,更是农民致富的“领头雁”,田间地头,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作者联系地址:陕西省千阳县园艺站 邮编:72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