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生活的智慧

来源 :上海工艺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nt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张少俊老师,最近开设了一门
  “民间艺术”课。这门课程的整个教学情况和设置目的,非常有
  趣。民间艺术如何传承,如何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和理解并且能
  动手实验,这个过程值得交流推广。课程主题明确,内容丰富,
  轻松自如,但又不失严谨,通过几周的教学和互动,课程取得了
  良好的效果。人们很想具体了解开设这门课程的用意和想法,课
  程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又如何呢?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呢?
  Approaches to inheriting folk art and inviting more
  young people to participate, understand and do hands-on
  experiments are worthy of promoting and communicating.
  Course topics are clear, with rich contents and ease and
  rigorous style. Through teaching and interaction for several
  weeks, the course achieves good results.
  我想做的一件事很明确,就是把老祖宗的智慧,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承给年轻人。课程开始时,我先从汉字的造字学讲点感受,举例“乐”字,“乐”的含义其实非常丰富,“白”字,白色是原本,是太阳的白光,也是方向,五音五行五脏的含义。“丝”是蚕丝,丝绸,古代富贵服饰的象征。“木”,树木,果木,草木食粮的含义。白丝木组合构成“樂”,人们五脏调和有衣服有果物粮食,就是“乐”了。知足者长乐也。“乐”还是多音词,读“乐”(yue)。“乐”也是会意字,象征木为琴(琴架)白为玉(拨动琴弦的白玉),丝为弦。是娱乐演奏用的古琴。假如身体不舒服病了,服用中草药,“乐”字加草字头构成“药“,服药病愈后继续“乐”。汉字的发明就是我们老祖宗的最高的智慧体现。
  著名设计家原研哉指导的毕业设计非常有国际性的话题,我每年都会带领学生们去他任教的美术大学参观交流,他指导学生的主题创意以及概念,许多来自于民间艺术和日常生活。原研哉善于把民间的日常生活中的发现,转换成非日常的创意和设计,并产生很好的话题和效应,很值得我们借鉴。举例,小孩有时会不愿意按时主动睡觉休息,贪玩。他指导学生设计了很好玩的寝具,因为寝具是用各类造型色彩逼真又有趣好奇的日本寿司做的原型。结果是,一家子孩子高高兴兴地争抢着“寿司”要睡觉。这也是来自于民间生活的智慧。
  一、课程目标的设定
  民间艺术这门课是选修课,设想整个过程使大家觉得轻松自如好玩。最终的结果是:通过此样的“玩”,能使大家感受到民间艺术中的所谓“玩”是有程式的,是有套路的,是有规矩的,是有目的和框架地在玩。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单纯的玩。课程对象:是视觉设计关联专业的学生的课程。授课形式:自由分成小组。大致六人一组。教学目的:在课程实验中得到的智慧点,如何使用在以后的创意设计中。
  一个30名学生的班,一共分了五个小组,大家选择五个类别的民间艺术形式来实验呈现。课时为3 2课时,每周4个课时(半天)。通过此课程的实验,增强年轻人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并能引发出对民间艺术中的智慧亮点的理解,转换成设计创意中的灵感源泉。
  二、课程的计划及表现
  每个小组做出详细的计划报告书,寻找发现挖掘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经过和老师的交流讨论指导,有了比较充分的深入挖掘的理由,以及初步的设想和收集到资料后,才能确定主题。并在课堂上说明提案,听取各个小组的建议,充实调整后再发表。这样用感性和理性的不断碰撞之后再确定主题,递交报告书,各小组也列举了用何种形式表现的设想。
  其中有选择以剪纸作为主题,也有尝试民间美食的,有选择蜡染的,民间木刻年画的等等,大家找了资料也做了许多尝试,初步理解民间艺术中的有趣和智慧点。整个过程老师一直在启发和参与中。一起寻找资料,参观学习和访问,收集实物,和大家一起体验这个艰辛的过程。
  通过初步的研究和共同发表,同学们受到了启发,主观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尝试着用自己的感悟重新去定位对民间艺术的理解,会比较容易地划分民间艺术的类别,也会有兴趣出去深入了解她的表现形式和可爱之处。有了理论概念的指导和初步实验的结合,大家顺利地闯过了选择主题的瓶颈,感觉已经在概念上玩了一把,都在默默期待着课程的进展和最后呈现的效果。
  三、唤醒沉睡的能量
  都说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将来走出学校找工作比较容易。如何才能让大家自觉地动手呢?
  课程中穿插安排了民间艺术家来课堂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从最简单的动手开始,学打“中国结”,觉得乐在其中。人的大脑思考着的是自然,左手紧握着技术,右手掌握着艺术,脚踩着大地,真如达芬奇的画中所示。民间艺术家们本能地会用自己的五感和经历去感受周围的一切,并用就地取材的方式表现出来,既有实用性也有装饰性,更有他们的生活智慧。
  有一小组选择了蜡染的实验。都是第一次尝试蜡染工艺的新手,每次带到课堂上的新作品成了大家的期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也结合自己的实践感受,及时讲了个人的体会,人的五感知觉有许多部分还没有被开发,人在出生前的真正体验是触觉,婴儿和母亲的皮肤的接触抚摸就是最好的沟通,其实人类对素材的认识是从无意识中已经在形成记忆了,能否大家通过对民间艺术的材料使用做些初步的尝试,来引发大家动手的乐趣以及去寻找新的发现。这里介绍几组学生的实验作品,是课程的发表。
  教学是综合性的大学问,通过这门课程的实验,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要让学生们充分理解民间艺术的精华和智慧,我们祖先的文化的宝贵遗产,必须要想方设法去传承,不是单纯说教,较好的达到教学的要求和目的是我们的追求。
  下面分享选用同学们的评价和感想:
  民间艺术课结课受到好评,大家有兴趣地玩。有几个小组完成了精彩的作业,把剪纸的光影效果延伸了。把民间老虎做成了有当代艺术的美感。智慧原点还在,大家好高兴。
  我们懂得挖掘和借鉴的含义了……老师上课不讲太具体的。都是启发式的。所以每次达到何种效果大家都在进行中寻求。始终带着紧张感不安和饥饿感。这个度的把握是对驾驭者和教育者的智慧挑战。
  是的,换个老师教,效果也不同,知识储备要具备不可复制性。
  我也觉得知识储备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在课上课下“玩”,但是我们都力求玩出格调,而且作为中国新一代,我们要把年轻人的精神和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我们始终在“推陈出新”。用流行元素诠释经典。
  还是谢谢老师的引导,让我们自由又有限制地探索。好像有点像今年上海高考的语文作文,自由与不自由。[偷笑]在课程中大家都在不断挖掘,民间艺术感觉也是发现与解决问题……。
  (感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同学们的支持。)
其他文献
3D打印,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各种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原先只被用于产品的模型制造,后逐渐被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和开发。该技术运用广泛,在珠宝首饰礼品、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枪支以及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  3D print
期刊
Living room environment decoration refers to wonderful  living room environment formed on the basis of owner’s  cultural quality,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other factors.  Living room environment decora
期刊
“跨界·实验”2013北京国际当代金属艺术展,充分展示出当代国际金属艺术的最新发展和最新成就,作为一个日臻形成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品牌,“北京国际当代金属艺术展”已在2009年和2011年成功举办了两届,得到了业内专家学者以及广大金属艺术爱好者的好评和肯定。  今年的展览主题定为“跨界·实验”,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单位主办。在当代艺术突破艺术本体藩篱的大背景下,跨界艺术创作为金属艺术带来新的生机与实
期刊
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世代传承,百年来的上海工艺美术,广泛吸纳各地特长,以开放的意识,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风格的“海派”工艺美术。“2013上海当代工艺美术精品展”由中国工艺美术馆主办,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等单位承办。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对于上海“海派”工艺美术成果的一次重要检阅和展示,也是中国工艺美术馆创办以来首次与省市工艺美术博物馆合作举办的展览。  展览内容包括了中国工艺美术馆
期刊
Elegant environment and public art Portugal, Spain and  Andorra are really “pervasive” and “deep-rooted”,  which impose deep impression on everyone.  今年四、五月间,在最好的时节,我们结伴去南欧旅游,从频临大西洋、欧洲最西面、有“大陆的尽头、海洋的开
期刊
水墨与建筑两个相对独立的艺术门类,在多元与重视人文关怀的当代语境下,却可以发生了微妙的结合。例如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和王澍设计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在这方面就做出了有益和成功的尝试。本文通过对苏州博物馆和中国美院象山校区进行个案分析,力图以全新的视角,对“水墨画在现代语境下如何发展”这一问题做出初步的思考。  Abstract:Chinese paintings and architecture
期刊
陶瓷与茶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茶变得更加多元和普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茶文化。人们在追求健康与科学的同时,也在追求饮茶所带来的愉悦和审美,其中以陶瓷为主体的茶具及相关器物的研究与创新设计对于茶文化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和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共同主办,中国工业设计协会陶瓷专业设计委员会、上
期刊
每一份杂志的封面都是杂志编辑的延伸,是创作这艺术作品的成果,是期刊内容的外表彰显。只要封面上被表现的元素,都应当能够吸引设计者的关注,只有创作具备自身特色又具备足够拓展性的形象,方可令杂志在竞争越发惨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The cover of every magazine is an extension of magazine  editing , outcome of artwork
期刊
纽扣也称之为扣子,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物件之一。  纽扣是服装上用于两边衣(裤)相连接的系结物。在我国服饰发展史上,明朝以前多以“结带式”互连接衣物,自明代晚期开始,逐渐被纽扣取代。直到清朝,纽扣俨然成为服饰文化中的重要角色。纽扣不仅能把服饰连接起来,起到保暖及着装整齐的效果,还会对服装有装饰作用。  早先的纽扣多为铜制的小圆扣,皇族富绅多用鎏金扣,甚至金银扣。乾隆以后,纽扣的材质大为发展,除了铜扣、
期刊
金秋时节,秋高气爽,正是丰收的季节,好友吴维清在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成功举办个人青瓷艺术展,非常值得庆贺。说实在话,对于在龙泉青瓷艺坛崭露头角的他,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举办个人青瓷艺术展,需要何等的勇气、底气、才气、人气。由此,我对他肃然起敬。  龙泉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文化深厚,英才辈出的地方,虽然地处穷乡僻壤,远离城市喧嚣,却因为它蕴育了可以承载中华文化精神的龙泉青瓷和龙泉宝剑而蜚声海内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