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碎片到整合:中国社会保障治理的进程与走向——基于“理念—主体—路径”的分析框架

来源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f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基于"理念—主体—路径"的分析框架,系统梳理了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治理逻辑与改革脉络.文章认为,从管制性治理时期到竞争性治理时期再到整体性治理时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遵循碎片化建构逻辑,实现了从"分化"到"整合"、从覆盖城乡到统筹城乡、从不公平到较为公平,并朝着更加公平、可持续的方向不断迈进.在不同时期,治理理念表现为"以公平优先"到"以效率优先"再到两者兼顾的演变;治理主体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从冲突到协调的转型;治理路径实现从"自上而下"的垄断控制到"自下而上"的政策试验再到两者协同的跨越.文章最后指出,全面整合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协同整合治理主体,创新整合治理机制,是深化中国社会保障整体性治理的主要方向.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居民肿瘤早发现意识现况并探讨其相关因素,为肿瘤防治工作提供借鉴资料.方法 以2020年9-12月到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城市居民作为研究对
[摘 要] 中共创建初期和大革命时期,高校基层组织在党的组织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高校基层组织及其工作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策源地。土地革命时期因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且受“左”倾思潮影响,高校基层组织被“边缘化”,其工作也被弱化。抗日战争时期,党调整对知识分子的态度和策略,分根据地高校、国统区高校、沦陷区高校,分别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及其工作内容作出针对性部署,同时系统性发展干部教育工作制
[摘 要] 大数据介入基础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出现了技术的僭越和教育主体的异化,导致教育实践中对技术的推崇代替了对“人的现代化”的模塑。实际上,大数据技术在基础教育的治理中拥有科学的前景、“生产社会化”的开放性能,零界共享的空间以及个性化的服务内容。厘清大数据思维在基础教育现代化中真正应该发挥的作用,促进教育决策及素质评价的公平性、实现教育系统的“托管化”、区域教育网点“差异集团化”和创建教育主体
目的 探讨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健康素养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以2019年全年在六安市某医院接受诊治的≥45岁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健康素养量表》进行健康素养水平调查,
目的 分析脑卒中患者的情绪障碍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脑卒中患者情绪障碍进行尽早识别和早期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张家口市某医院神经内科首次诊
目的 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情况,探讨及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影响因素,为防控新生儿VAP发生制定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6年3月至20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进行骨科手术的所有患者资料,对骨科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并发症影响因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康复运动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山东省东营市某医院接受定制康复计划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接受康复计划3个月后进行康复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工智能已成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国际竞争的新焦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为当前高校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时
高胆红素血症是导致新生儿期住院最为常见的疾病。高水平血清游离胆红素有着明显的神经毒性,最终可导致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游离胆红素研究的不断深入,检测游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