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友病B合并凝血因子FⅨ抑制物一例

来源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友病B合并凝血因子FⅨ抑制物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

方法

选择2018年2月8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血友病B合并FⅨ抑制物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病史进行收集,并且进行凝血功能常规检查,以及血浆凝血因子、凝血因子抑制物检测等实验室检查,结合基因测序结果进行诊断。患儿接受泼尼松(15 mg/d)联合环孢素(50 mg/次×2次/d),以及泼尼松(15 mg/d)联合雷帕霉素(1.5 mg/d)方案治疗。并且根据患儿的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疗效。随访截至2019年9月30日。回顾性分析本例患儿临床特征、诊断、治疗经过及疗效。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

①本例患儿为男性,8岁。因"反复出现关节疼痛、肿胀7年"于2018年2月8日至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2010年5月,患儿于当地医院诊断为重型血友病B,予凝血酶原复合物,以及重组人FⅨ治疗。2012年3、4月测定FⅨ抑制物滴度分别为3.2、6.2 BU/mL。自2014年6月起,患儿关节频繁出血,疼痛程度显著加重。②患儿入院后凝血功能常规检查结果显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165.4 s,凝血酶原时间(PT)为13.4 s,凝血酶时间(TT)为16.6 s,纤维蛋白原(FIB)为3.48 g/L,FⅨ∶C为0.5%,FⅧ∶C为20%。APTT纠正试验结果显示,立即及2 h后APTT分别为152.7与129.6 s。抗磷脂抗体检测结果呈阴性,狼疮抗凝物检查结果呈阴性。FⅨ抑制物滴度>10 BU/mL。FⅨ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患儿FⅨ基因2号外显子c.7993C>T(p.Arg29X)杂合突变。③该患儿被诊断为重型血友病B合并FⅨ抑制物。选择泼尼松联合环孢素方案对本例患儿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患儿未获得改善。随后治疗方案改为泼尼松联合雷帕霉素。治疗6个月后,复查患儿FⅨ抑制物滴度下降幅度不明显,但是患儿出血频率较治疗前减少。治疗9个月后,复查患儿FⅨ抑制物滴度降至初诊时的50%,患儿未再发生出血症状。患儿疗效达部分缓解(PR)。截至随访结束,患儿未发生关节肿胀、疼痛,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及学习。

结论

重症血友病B患儿若多次输注FⅨ后出血频率增加,对常规剂量治疗效果不佳等情况时,需警惕FⅨ抑制物产生可能,应及时测定FⅨ抑制物滴度。血友病B合并FⅨ抑制物少见,疗效差且易出现不良反应,正确诊断与适当治疗对改善患者出血症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该结论仅限于对单一病例的临床分析,尚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验证。

其他文献
报告1例IgA肾病合并膜性肾病。患者临床肾损害表现为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异常,肾组织病理诊断为IgA肾病合并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PLA2R)相关性膜性肾病。半乳糖缺乏IgA1(Gd-IgA1)特异性抗体阳性,亦排除了IgA非特异性沉积的可能。经激素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药物治疗后病情快速缓解。提示对于膜性肾病合并肾组织有IgA沉积的患者,除了需排除继发性膜性肾病,鉴别IgA是否为特异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钙化评分(abdominal aortic calcification score,AACS)与腹膜透析患者心脑血管预后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接受规律腹透治疗的患者。采用腹部侧位X线摄片评估所有入选者腹主动脉钙化程度,并根据Kauppila评分系统行AACS评分。根据AACS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无钙化组(AACS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新近发现的乙类传染病,不仅表现为以病毒性肺炎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病变,重症患者还合并肾脏、心脏、血液、神经系统等多系统器官损伤。该病自2019年12月在我国暴发以来,目前已蔓延至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COVID-19与传染性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
探讨极低剂量(100 mg)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回顾性分析7例用单次100 mg利妥昔单抗治疗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年,追踪患者病情缓解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显示,3例患者实现完全缓解,其中有2位出现复发。1例患者出现输注不良反应;1例患者用药后第16个月时出现肺部感染;1例患者第37个月进入终末期肾脏病。部分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用极低剂量利妥昔单抗
腹膜后纤维化(RPF)是一种以腹膜后间隙炎性反应和纤维化为特征的罕见疾病,可以引起输尿管梗阻及急性肾损伤。RPF包括特发性和继发性,目前关于继发性RPF的报道尚不多。溴隐亭是一种麦角生物碱衍生物和多巴胺激动剂,可用于治疗垂体肿瘤、帕金森病、高催乳素血症等。我们首次报道中国大陆因溴隐亭诱发的RPF病例。患者以急性肾损伤、心力衰竭和贫血为主要表现。经血液净化及激素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实验室指标恢
目的探讨赖氨酸甲基转移酶SET8介导AKT信号通路在调控高磷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s)钙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选取雄性SD大鼠进行体内实验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慢性肾衰竭血管钙化组。取胸主动脉,采用von Kossa染色检测钙化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SET8和Caspase-3表达情况。(2)体外实验进行原代VSMCs培养,将细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过程中并发维甲酸综合征(RAS)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8日,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全军血液病中心收治的1例治疗过程中并发RAS的复杂核型APL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本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并对其临床表现和诊治过程进行分析。本例患者的APL治疗方案为全反式维甲酸(ATRA)+三氧化二砷(ATO)诱导化疗:ATRA 20 mg/次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腹膜间皮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分化(EMT)后转录因子Snail2的影响。方法采用TGF-β1刺激人腹膜间皮细胞并同时予不同浓度苦参碱干预处理,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TGF-β1(5 ng/ml)诱导组、TGF-β1+0.4 mg/ml苦参碱干预组、TGF-β1+0.6 mg/ml苦参碱干预组、TGF-β1+0.8 mg/ml苦参碱干预组和TGF-β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为一种起源于B系或者T系淋巴细胞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其发生、发展与骨髓微环境密切相关。骨髓微环境是一个包含成骨细胞、基质细胞、间充质干细胞(MSC)、脂肪细胞、巨噬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的复杂系统。这些细胞的生物学性状改变,而形成的异常骨髓微环境,为ALL细胞提供适宜生长、增殖的空间。为了探究异常骨髓微环境对ALL发生、发展的影响,笔者拟就ALL患者异常骨髓微环
目的探讨孕妇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分布及特点。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于青岛市中心血站进行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鉴定的13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其年龄为25~42岁,中位年龄为32岁。对这130例孕妇的ABO及Rh血型进行鉴定,同时对其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效价采用试管法进行测定,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采用微柱凝胶法或者试管法。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