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型破乳剂的研制与应用

来源 :当代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mi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油田的逐步开采,综合含水升高,大量含油污水进入集输系统,增加了集输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的压力,采用清水型破乳剂,从源头解决污水含油高的问题,既不影响原油的脱水,又减少了污水中原油的损失,是一种处理高含水期原油的较理想方法。针对冀东油田采出液性质,通过评价冀东油田现用的5种单剂破乳剂对G63转来液混合液的脱水效果,筛选出2种单项效果较好的单剂1#、18#,复配了一种清水型破乳剂,命名为JL-19破乳剂。经室内试验和G63转现场应用效果证明,JL-19破乳剂能够使
其他文献
快速准确评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与变化对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监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选取重庆市秀山县为研究区,以1990年、2002年和2016年Landsat5/8影像为主要数据源,提取石漠化指数(RI)、建筑裸土指数(NDSI)、湿度指数(WI)、植被指数(NDVI)建立改进型遥感生态距离指数(MRSEDI),对秀山县生态环境质量及变化进行评估。结果发现:(1)秀山县1990年、2002年和20
根据我国安徽省5个试验流域的实测资料,分析了各流域场次洪水的特性,并利用TOPMODEL模型对各流域进行次洪模拟,进一步探讨该模型在我国东部季风区洪水预报方面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安徽省各试验流域场次洪水的降雨量-径流深散点均呈现较好的正相关性,降雨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大,山区的径流系数大于平原丘陵区;面积最小的瓦屋刘流域对暴雨的响应最为敏感,孙村流域场次洪水的洪峰模数差异最小、起涨时间最长,黄山流域场次洪水的历时最久;随着海拔的升高,流域地形指数的平均值逐渐增大,同时各流域面积占比最大所对应的地形指数逐渐
对某炼厂检维修废水进行水质分析和ICP/MS金属离子检测,结果表明该废水总磷、有机磷严重偏高,铁、锰、铜等金属离子偏高。96h好氧生化试验显示,该废水的COD去除率仅有25%且微生物活性受到严重抑制。采用活性炭复合材料负载催化剂(Fe2O3/ACNT)对该废水离心过滤上清液进行臭氧催化氧化,在臭氧相对投加量2.5的条件下可达到81.5%的COD去除率,同时有机磷占总磷比例低至10%,而采用单独臭氧氧化处理效果欠佳。同步有机磷对比试验表明,该废水很有可能含有ATM
为了研究再生微粉对泡沫混凝土使用性能的影响,在再生微粉活性与水化热试验的基础上,制备了不同再生微粉掺量的泡沫混凝土试件,开展了其坍落度、干缩度、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导热系数测试,分析了再生微粉掺量对泡沫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工作性能方面,泡沫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干缩度分别随再生微粉掺量的增大而减小和增大;随再生微粉掺量的增大,泡沫混凝土的7 d抗压强度以及劈裂抗拉强度逐渐减小,而28 d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则先缓慢增大后快速减小;泡沫混凝土的导热性能在再生微粉掺量为8%以
针对现有垃圾燃烧飞灰中重金属处理效果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微波水热的垃圾燃烧污染物重金属处理方法。对此,以多通量微波消解仪作为主要试验装置,分别探讨了在不同添加剂及用量、反应温度、液固比、反应温度下垃圾燃烧飞灰重金属的浸出质量浓度。结果表明,以Na2HPO4作为添加剂时,各重金属经过处理后均可达到填埋标准;通过不同因素分析,得到Na2HPO4的用量为2mol·kg-1、液固比为3m L·g
为了提高稻田土壤Cd的去除率,同时减小对土壤pH值的影响,采用氯化钙-腐殖酸复合活化液增强土壤Cd的可移动性,基于电动土工合成材料(EKG)电动排水脱除土壤Cd,重点考察了不同活化剂浓度和活化时间下,土壤有效态Cd含量以及土壤pH值的变化,研究了活化-电动排水后土壤Cd的电动脱除量、土壤全Cd含量、有效态Cd含量、土壤pH值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0.5%氯化钙-1%腐殖酸对土壤Cd的活化效果最佳,土壤有效态Cd含量可从0.30 mg/kg提高至0.44 mg/kg,而活化处理后的土壤pH值仅降低约0.4;
以2 mol/L NH4Cl溶液为腐蚀介质,研究全浸泡条件下粉煤灰混凝土的耐蚀性能。溶蚀前,对粉煤灰混凝土进行气孔结构测试分析,研究溶蚀后的抗压强度损失以及溶蚀深度的变化幅度及变化规律,并采用核磁共振、场发射扫描电镜从机理上探讨不同粉煤灰掺量(0%、15%、30%、45%)混凝土溶蚀后的组织结构和孔隙的分布情况。研究表明:粉煤灰可细化混凝土内部孔隙,降低孔隙连通性并改善孔径分布,有效提高服役于水环境中混凝土的结构安全性和耐蚀性能。相对于普通混凝土溶蚀区域,粉煤灰混凝土溶蚀区域的内部生成了钙矾石晶体,说明钙
纤维可有效改善土体的力学特性。通过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研究了玻璃纤维掺量、纤维长度、养护龄期及干湿循环次数对纤维-秸秆灰-石灰复合改良黄土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纤维的掺入,复合改良土的应力-应变曲线逐步转为应变硬化型,极限偏应力、黏聚力及内摩擦角随着纤维掺量及纤维长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纤维掺量为0.4%、纤维长度为9 mm时为最优配比。干湿循环条件下,复合改良土的极限偏应力、黏聚力及内摩擦角逐步减小,前期衰减速率较大,后期基本趋于稳定,衰减幅值受纤维掺量、纤维长度
针对行业现状对地应力测量精度定义及其全要素量化表征方法进行了研究。概述了地应力测量方法、常用试验技术及其测量精度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从闭环测量角度给出了地应力测量及其精度的定义,在对测量精度研究分类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地应力测量精度表征体系的构成和分层,指出了测量精度研究的意义、测量方法与测量技术的定义及其测量精度问题。阐述了地应力测量精度全要素量化表征的思路和含义、三维物理模型测量精度试验装
2021年6月9 日,中国智能船舶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2021年度理事会暨技术研讨会议在沪成功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有生、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部专务王玮、各理事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