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睫状前血管保留术在常规显微斜视手术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enx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新型睫状前血管分离并保留术在常规显微斜视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

2016年4月-2017年4月,征集共同性水平斜视患者100例,采用改良的斜视手术器械在显微镜下进行眼内、外直肌的后退/缩短术,术中采用新型睫状前血管分离器械对睫状前血管进行分离并保留,术毕,观察血管的完整和通畅情况。术后定期随访。

结果

在新型血管分离器械的辅助下,分离单条肌肉的血管仅需(52.2±18.3)s,在保留血管的情况下,1条肌肉后徙或缩短的操作时间为(13.1±4.6)min,眼外直肌和内直肌血管保留成功率分别为98.1%和93.4%。所有患者术后术眼无不良反应,均随访6个月~2年,术后远期正位率达97%。

结论

采用新型的睫状前血管分离并保留术,操作简单,分离效率高,值得在常规显微斜视手术中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一种较符合口裂生理美学特点的大口畸形整复方法。方法通过重建口轮匝肌环,并锚着口周表情肌、恢复患侧口角蜗轴、适当内移患侧口角定点、设计锯齿状切口等方法修复23例大口畸形患者。结果随访半年至8年,均未出现明显瘢痕增生及挛缩。1例第一、二鳃弓综合征致中度大口畸形患儿,术后随年龄增长,面部不对称明显,口角再次斜向患侧。其余22例大口畸形患者术后双侧口角静止及微笑时均对称,弧度自然,未出现再次开裂或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修复胫前中下段及供瓣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小腿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2例,采用腓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修复创面及供瓣区,第2供区一期直接缝合。胫前中下段软组织缺损创面范围为5 cm×3 cm~13 cm×9 cm,切取修复创面皮瓣及修复第1供区的穿支皮瓣面积分别为6 cm×4 cm~14 cm×10 cm、5 cm×4 cm~1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应用自制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指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应用自制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指骨骨折16例。术后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测量指间关节活动度。根据手指总的主动活动度(TAM)、疼痛数字评分表(NPRS)、晨僵3个指标评估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16例中有1例术后6周复查时,骨折端仍有压痛和异常活动,予拆除外固定支架,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后愈合。其
目的探讨趾腓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拇、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46例拇、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拇、手指掌侧缺损面积为0.8 cm×1.5 cm~3.0 cm×5.0 cm,急诊或亚急诊采用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切取趾腓侧皮瓣面积为1.0 cm×2.0 cm~3.0 cm×5.5 cm,趾腓侧供区直接缝合、植皮或游离皮瓣修复。术后通过定期随
目的探讨皮瓣颜色比色卡在各类游离皮瓣移植术后临床观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2月-2018年2月,将50例游离皮瓣移植术后患者纳入研究范围,按照住院先后进行编号,根据奇、偶数便利取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根据术后护理常规观察游离皮瓣颜色,自行判断患者移植皮瓣的血运情况;观察组采用皮瓣颜色比色卡观察游离皮瓣的颜色,判断皮瓣的血运情况。比较两组护士对临床皮瓣颜色描述的准确性、皮瓣成
目的探讨颈前路经椎间盘显微手术潜行减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采用颈前路经椎间盘显微手术椎间孔潜行减压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106例,其中男66例,女40例,年龄32~69岁,平均58.32岁。术后定期随访,应用上肢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NDI评分)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计量资料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全部病例无神经根损伤
目的探讨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嵌合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7月至2016年1月,应用桡动脉掌浅支嵌合骨皮瓣游离转移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9例;手术中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蒂切取皮瓣和骨瓣,皮瓣面积1.5 cm×4.0 cm~3.5 cm×6.5 cm,骨瓣大小0.5 cm×1.0 cm×1.5 cm~1.0 cm×2.5 cm×3.5 cm。术后定期随访。结果9例嵌合骨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