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剂次儿童水痘减毒活疫苗免疫原性及安全性的研究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hi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2剂次水痘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为制订水痘疫苗的免疫程序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择958名1.5~7岁儿童分为4组:分析接种1剂次水痘疫苗后3个月、1年、3年和5年的抗体变化情况;分别间隔3个月、1年、3年和5年,接种2剂次水痘疫苗,观察不同间隔时间接种2剂次水痘疫苗血清学效果,血清抗体检测采用膜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中的抗水痘病毒抗体水平。

结果

接种1剂水痘疫苗后3个月、1年、3年、5年血清中水痘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690,P<0.05);根据不同时间间隔第2剂免疫后,血清中水痘抗体,利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分析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全身反应发生率为6.99%,局部反应发生率为1.15%,均为发热和红肿。

结论

两剂次水痘减毒活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良好的安全性,我国应尽快推进2剂次水痘疫苗的免疫策略。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建立嗜水气单胞菌ATCC7966外膜蛋白的免疫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方法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对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进行分离,用LC-LTQ-XL质谱技术鉴定,并结合Western blot技术寻找具有免疫应答的蛋白质。结果LC-LTQ-XL质谱共鉴定出43个肽段,共计39个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不仅有外膜蛋白(69%),还有内膜蛋白(12%)等,功能涉及物质运输、细胞运动和生物合成等领域。最终利用2D结
目的评估流式细胞术行胸腹水免疫分型在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 NHL)诊断中的应用特点。方法2011年2月—2013年11月上海市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ICU)中12例诊断NHL患儿,男11例,女1例,年龄1~13岁,对病程中首发出现胸水或腹水的患儿,均应用流式进行免疫分型分析。免疫分型抗体包括CD45、CD10、CD33、CD7、CD1a、MPO、cCD3
目的通过对2012年深圳市鼻病毒基因特性及分子变异的分析,初步了解深圳市鼻病毒流行及基因变异情况。方法荧光RT-PCR对门诊采集的流感样病例样本进行筛查,通过巢式RT-PCR对其VP4~VP2片段和VP1基因进行扩增,利用Clustal W和MEGA等软件进行分子变异分析。结果2012年深圳市有A、B两个型别的鼻病毒同时流行,其中A型占多数,包括A47、A31、A90、A18等亚型,其中出现了两株
期刊
目的探讨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在小鼠肺泡巨噬细胞由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炎症因子分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野生型和AMPKα1-/-小鼠原代肺泡巨噬细胞,ELISA(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方法检测在有无AMPK的激动剂[5-氨基-4-甲酰胺咪唑核糖核苷酸(5-amino-1-β-D-ribofur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急性肺损伤患儿血浆脑肠肽(ghrelin)的调节及其肺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入住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科急性肺损伤患儿50名,随机分为2组,除常规治疗外,治疗组予以服用益生菌,而对照组不予益生菌治疗;分别于入组时及治疗10 d后,测定每名患儿的ghrelin及人表面活性蛋白A(SP-A)、TNF-α、IL-6的血浆浓度,同时行肺功能及心脏超声检查和血压监测,记录达峰容积(VPEF)、达峰
目的探讨胶质瘤干祖细胞体外诱导恶性转化的树突状细胞株的建立及其特征分析。方法取表达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小鼠骨髓腔冲洗细胞,用树突状细胞诱导培养方法,与表达红色荧光蛋白(RFP)的人胶质瘤干祖细胞SU3共培养,从单克隆增殖能力强的EGFP(+)永生化细胞中随机选取1株检测相关分子标志物,行染色体分析和致瘤试验。结果被鉴定分析的1株永生化EGFP(+)细胞形态为树突状,DC标志蛋白CD11c、C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