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堂的主体情境设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395152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中政治课堂中要克服单纯理论知识传授的弊端,在有限的时间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主体情境设置是突破这一障碍的重要途径。但在进行主体情境设置时,教师要注意几个方面,首先课前教育目标三维化的确定科学、严谨;其次主题情景材料选择应坚持尽量贴近生活、尽量新颖、尽量贴近本课课堂、尽量能一课综合使用的原则;最后,课堂成功的生命与灵魂在于主体情境问题的设置,一系列好的问题就是一趟好的课堂。本文从主体情境模式的探究出发,立求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 高中政治 主体情境设置 课前教育目标 材料选择 问题设置
  高中思想政治,是一门兼顾学科知识性与思想德育性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极强理论性和价值观教育的学科。政治的理论性很强,有时知识离学生生活相隔太远。虽然我们认为政治学好,对于学生的正确价值观的打造、正确思维方法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甚至在学科知识上对历史、语文教学也能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但是很多学生却不喜欢政治,怕学政治,而又不得不学政治,讨厌政治,甚至有很多学生反感政治学科,连带反感政治老师,进而形成教与学的恶性循环。这是为什么呢?如何才能使学生喜欢政治、用好政治,怎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主动思考学科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呢?我想,正确的主体情境设置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
  什么是主体情境设置,其创设思路是:明确课堂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背景材料选择→围绕教学目标根据背景材料设计问题→课堂引导学生主体参与。
  一、明确教学目标
  在应试教育下,政治教学的目标从三维走向一维,教学变成了全天下皆知的恶俗模式:课前背课背知识的难点、重点,课堂解决知识的难点、重点,课后的练习练习知识的难点、重点,课堂的最终目标只有一个——分数。而学生能力的培养呢?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学生一一缺失。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呢?答案是:路边老人摔倒不敢扶、全国景点垃圾到处飘、公共场所吸烟旁若无人。我认为,在教学中,只有单一知识目标是枯燥的,甚至是有害的,是背离政治教学主旨的。如何组织优效课堂呢?我们要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一堂课要有意识地在情境设置中渗入价值观目标,在情境问题解决过程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举个例子,在讲述《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一课中,我课前设置的三维目标之一是这样的:视频情境:一段学生网瘾自杀的视频报道。问题情境:“我们能否要求学校制定一项校规禁止学生使用网络?”引导学生思考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价值引导:“从视频中,我们该怎样看待网络和网吧?”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克服不良文化影响。在教学目标设置中,我们要切忌为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如果经常使用空洞的情感教育方式,那么不仅不能达到价值观培养效果,其枯燥性反而会影响对学科知识的传授。
  二、背景材料选择
  材料选择其实是课堂精彩的重要前奏,我一般把材料分成三种:文字材料、视频材料、图片材料。收集材料的方式有:问卷调查、网络查询、学校资源调用等形式。材料选择的原则一般有四个尽量:尽量贴近生活;尽量新颖;尽量贴近本课课堂;尽量能一课综合使用。
  1.生活化
  政治课堂本身是偏重理论性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堂一定是简单的理论重复,我们完全可以结合生活传授理论,让政治课做到生活与理论统一,政治课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课本的局限性,使得它与学生的实际尚存在一定的距离,而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恰当的教学情境必定是取自于现实生活,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学生所关心的或有能力关注的现实问题;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走向生活,把认知过程与生活体验融合起来。
  2.新颖化
  课本的编制总是提前实际生活几年时间,这就决定了政治课本材料的滞后性,而政治是一门时政性学科,缺乏材料的新颖性,会使课堂缺乏活力。例如:我们在讲解《国家与国际组织》中三权分立的内容时,选择课本旧材料与选择当前利比亚战争中国会对奥巴马政府的制衡材料,哪个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那是显而易见的。
  3.实用化
  虽然材料选择需要贴近生活、尽量新颖,但是我们不能为了贴近生活为了新颖,而让材料远离课堂,材料选择的根本出发点、落脚点是服务于课堂教学目标,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在课堂中呈现很多新颖材料,但与课堂知识牵连不大,使得课堂结束后,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知识、能力、情感掌握,而是材料的简单记忆。
  4.连贯化
  材料选择也是需要具有系统性的,凌乱的材料选择会使课堂很难做到一脉相承,也容易让学生产生思维中断,课堂内容前后跳跃较大。举个例子来说,在讲解《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课时,一位老师使用了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材料,从大学生村官是否可取讲解前进性与曲折性问题,从大学生该如何成长为合格的村官讲解量变质变问题,从优秀大学生的成功经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材料的选择,使得课堂材料具有一致性,学生思维具有连贯性,能够更好地进行课堂设置。
  三、围绕教学目标根据背景材料设计问题
  问题化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最直接的方法。但是问题的使用却是所有教师面对的最棘手的问题,我经历过课堂全凭自己讲的无问题教学(也就是填鸭式教学),也经历过课堂问题一箩筐、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灌输(其实,也就是变式的填鸭教育),反复教学实践后得出这样的结论:问题是构建课堂最基本的细胞。一堂课,如果是由几个合理的问题串联的,就能迸发活力,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反之,如果问题设置得过于简单、过于难、过于多、过于少,那么课堂效率就会大打折扣。正如当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米勒所说:“教师应该较少详述事实,较多提出问题,较少给以现成答案。”问题设置教学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通过师生探索性和求证性的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近些年来一种较为流行的教学教育方法。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各种教育技术手段,整合教育资源,精心创设教学环境,设计教学思路,目的是营造一种质疑、探究、讨论、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在这种问题情境中,师生创设学习环境,学生自我激发兴趣、增强感受、唤起体验、深化理解、拓展思维、触发创意、调动表现欲望,从而促进自主学习和积极的探究行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以问题为载体,这样才能抓住课堂教学中思维的“魂”,也就抓住课堂教学的根本。因此问题情境的设置对思想政治课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如何设置问题呢?
  首先,问题设置难易要处理得当。探究始于问题,而问题的发现及提出常常依赖于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的“张力”越强,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一个问题,要让学生有思考的必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才会去动脑,去探究,去构建答案,如果太过简单,则显然达不到预期效果;但如果问题设置过难,大部分学生无法自己组织答案、表述语言,那么课堂气氛势必会沉闷,也就是所谓的课堂冷场,这对于课堂可以说是致命的。这里举一个例子,我们作对比:第一个设置问题:(解决量变、质变,前进行、曲折性问题)如果你受聘为村官,你打算怎么做完成从对村务一无所知的大学生到被村民认可的村官的转变?第二个设置问题:(解决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关系问题)如果你是校长,对于省靖中来说,教学、财务、后勤哪一个是主要工作?为什么说它是学校的主要工作?这两个设置问题,是我一次参加泰州市公开课评比的两个老师的问题设置,其中,第二个是我设置的。但上完课后,我发现我的问题设置太过简单,讨论思考价值不大,因为学生很容易回答,基本上30秒内答案就能自动得出,这对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是不利的。而第一个问题设置则比较科学,学生在探讨的时候基本上用时3分钟,组织答案也是由很多组补充才能最终完成的,这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气氛融洽,教学效果显著。
  其次,问题设置数量要合理。我们以往说课堂不能是填鸭式教育,一灌到底,即不能单纯老师讲,学生听,导致有些老师就把课堂变成了“问题 教育”,演变成了一问到底,课堂就成了老师问,学生答。一堂课下来,老师问了一二十个问题,学生回答了一二十次,表面上看来学生课堂参与率高,但实际上,这还是填鸭式教育,即通过一个个枯燥的问题,把教学知识简单通过传声筒传给学生。
  再次,问题设置我们要保持价值中立。什么叫保持价值中立,也就是在主体参与的教学中,促使学生主体思考是课堂的灵魂,而思考应是一种提示和启发,至于问题的答案,应该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和感悟,这样更能够为学生留出广阔的思维空间,如果在问题设置中本身已有教师带有特别强的倾向性问题,这样的问题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是不足取的,我们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政治课堂的主体情境设置,其最终目标在于通过合适的情境设置,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活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当然,就其具体的操作过程,我只能提一些想法,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还需要与各位同仁交流合作,从而携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阐述了生活化原则的内涵,并从若干个方面,探讨了生活化原则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旨在让体育教学更好地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实现体育教学质量与学生生活品质的共同提升。  关键词: 生活化原则 初中体育教学 应用  体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重要课程。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健康,并且在掌握一定技能的基础上使认知、情感、行为等水平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而在初中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1月6日,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北京黄山茶城在马连道隆重开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应邀出席开业典礼并致词。北京黄山茶城,是实施马连道十二五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国际结算》网络课程平台建设的必要性,探讨网络课程平台的建设原则、课程内容与技术路线,构建《国际结算》网络课程协同资源共享与协作学习平台,对于利用信息服务技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有积极意义和实际作用。  关键词: 《国际结算》 网络课程平台 设计原则 总体构架  1.《国际结算》网络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国际结算》是一门理论性完备、实践性极强的金融应用性学科,是从
摘要: 一节课成功与否,课堂效率高低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思想政治课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导致许多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上的收获甚微,使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成为思想政治教师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堂 高效课堂 误区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率的教学活动,我们现在提倡的“高效课堂”研讨,其目的是做到两个减轻,两个
电视发展的历史,是整个人类发展历史的一面镜子。它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其它的各行各业,从1958年5月1日中国诞生了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即中央电视台前身)到今天,据有
摘要: 当今时代教育界将素质教育教学理念推到了风口浪尖,课改必谈素质,评优课必关乎素质,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情况不容乐观。信息技术课常被很多人误认为是电脑课、计算机课,与美术课、音乐课等副科相提并论,学生不能切实地把信息技术课放到重要的位置上,这不能不引起一线信息技术教师的重视。将素质教育这一新理念切实落实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上,作者进行一番尝试,可以给同行些许借鉴。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 素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