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最不堪的斗士

来源 :齐鲁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555xxx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爱情的呼唤,对人性解放的吁求,存在于文学作品、社会舆论与意识形态之中。但在铁一般硬冰一般冷的社会经济法则面前,不免沦为海面上可爱的泡沫。探讨哪个年代的爱情最美好,似乎是一个伪命题,当婚姻作为社会制度而非人伦乐园,作为资源共同体而非情趣组合,我们谈论爱情时,更多是在薄奠那些无邪无辜无欲无悔的青春。
  文化意义的爱情斗士与生活中的择良而栖
  2017开年,两样物事刷屏,一是东方卫视播出的《中国式相亲》,一是彩虹室内合唱团推出的《春节自救指南》。
  有人在怒斥或怒嘲“中国式包办婚姻”,有人在热捧传唱“怎么会放弃我的理想,变成我讨厌的模样”。两者合在一起,却可以让人好好想想“中国式爱情”的前世今生。
  爱情革命的理念起自五四新文化运动,此前“节妇”式普世价值观首先自知识分子开始转化为“真爱与自由”的时代呼唤,“那时也是晴朗的冬天,她听到他说决计反抗一切阻碍,为她牺牲的时候,也就这样笑眯眯的挂着眼泪对他看。”
  文艺新青年笔下的理想生活却与现实生活交织映射。理想之外,“白菜”一直在干扰着爱情的梦境,《伤逝》中涓生与子君的悲剧是常见的,所以鲁迅给“娜拉走后怎样”的答案是:
  “堕落,或回来。”
  张爱玲后来在《走!走到楼上去》里不无讽刺地说:“中国人从《娜拉》一剧中学会了‘出走’。”无疑地,这潇洒苍凉的手势给予一般中国青年极深的印象。有论文专门研究1930年上海青年的自杀现象,黄浦江里,好多是离家出走的“上漂”,不肯妥协的斗士。
  要想从大家族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个体或核心家庭,出路何在?对独立自主理念的认同是其一,获得经济的独立是其二。前者易而后者难,所以新文化虽然变成“政治正确”,却无法改变主流的家庭形态。
  更多的新派男士选择双轨制:初婚由家族做主,留在家族内部侍奉父母,抚养孩童,自己再在外面大都市里找一段自由恋爱和自主婚姻。民国政府与社会对此的态度都是默认不究。
  在开埠日久的商业都市,婚姻的社会性质更加明豁。你看《围城》中的方鸿渐,本来订亲是父母之命,但未婚妻病故,准丈人愿意拿嫁妆资助他出国,方鸿渐接受这笔资助,自然就接受了一个不言自明的义务:他此后的工作与婚姻,前岳家要参与意见。换句话,方鸿渐这个“留洋博士”也是小银行主周家的一笔投资。
  建国后,婚姻的家族经济基础被抽掉了,取而代之是单位制“父权的温暖”。和谁结婚,夫妻不和,能否离婚,都在组织而非家族的关怀下重新立规。
  但即使是有史以来最激进的家庭实验,也不可能像“五四”理想的那样,限定每一桩婚姻的爱情含量。在赵树理1949年后创作的《罗汉钱》里,到乡里结婚的程序是这样的:
  办事员问:你为什么和他/她结婚?
  男/女答:因为他/她能劳动。
  “能劳动”是婚姻成立的合法理由,充分说明婚姻与家庭的经济基础并未改变,新的劳动力不仅服务于核心家庭,也服务于大家族,乃至生產队。农民知识分子赵树理对此很不满意,但他也没有办法真正改变这种状况。
  现实总是在冒犯理想
  有人总结了建国后三十年女性的择偶顺口溜:
  上世纪五十年代:一嫁工人二嫁干,至死不嫁庄稼汉。
  上世纪六十年代:嫁工人,怕下放;嫁干部,怕定量;嫁军官,怕打仗;嫁农民,吃得胖。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套家具,二老归西,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音响),四季笔挺,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十元钱(工资),八面玲珑,九(酒)烟不进,十全十美。
  在明面的舆论上,人们看到的是政治正确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沉重的翅膀》《挣不断的红丝线》,而暗地里涌动的,是推动社会争先恐后寻求富裕的经济动力。
  但不可否认,八十年代仍然成为许多人爱情乌托邦的时代载体。
  或许是张瑜和郭凯敏在《庐山恋》中惊世骇俗的一吻;或许是朱时茂和丛珊在《牧马人》中故土难离的坚贞不渝;或许是刘晓庆和姜文在《芙蓉镇》里结伴扫街的不离不弃……八十年代的爱情拥有共同的坚硬内核,“蔑视权贵和金钱,崇尚才华和艺术,是爱情的最低标准。不像现在,一切都需要货币去定义。”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韩寒那首饱受诟病的《乘风破浪》主题曲1980年代就出现在中国的小说《大篷车》中,当时被译为《男子汉宣言》:
  你每天早上,不能比我起得晚;
  你每天晚上,不能比我睡得早;
  打扮起来要漂亮,饭菜做得要香甜……
  此时的社会婚姻,达成了一种奇怪的和谐:高考与改革开放,固化的阶级体系开始崩塌与重建,个人奋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空间——这是大家回想起来,会觉得八十年代“更平等”的主要原因,即使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平等,也处于“不可见”的状态。因此年轻人是“自由”的,自由地追逐爱情,也自由地追逐欲望。文学作品中宣扬的爱情至上,跟生活中的择良而栖,似乎并不矛盾,中国人从未像八十年代那样普遍相信爱情。
  三十多年过去了。社会结构一直在调整与重组。近几年来,很多人都有一种“回潮”或“倒退”的感觉。怎么父母之命又变得重要了?怎么拜金的观念敢于赤裸裸地站上台面了?五四运动一百年,中国人怎么又回到了“爱情!可怜我不知道你是什么!”的可悲境地?
  现代社会的最高理想是个人的彻底解放,然而这个理想要在现实中实现,只有家庭有可能提供相对良好的教育资源,相对富足的生活条件,以及相对顺利的阶级延续。
  《中国式相亲》里,排除综艺节目“演”的成分,父母、子女、相亲对象,是一个坚固而自足的闭环,它排斥不合乎生物优生法则与经济规律的另类选择,比如男女年龄不般配,女方不能照顾或辅助男方家庭(包括干家务、理财),男方不能提供相当的经济基础,等等。颜值或许重要,或许不重要,这也是家长们经过理性而细密的考量的。
  《中国式相亲》凸显了婚姻作为社会制度而非人伦乐园,作为资源共同体而非情趣组合的那一面。对于秉持“五四”以来精英理念的先锋人群,这样的展示当然构成了冒犯。但是,现实总是在冒犯理想,只有个人独立的实现,这种冒犯才会是推动理想实现的动力,否则现实就是湮灭理想的河流。
  如果社会本身不能提供多元选择与独立发展的适合环境,不能让最有勇气的年轻人有物质与尊严去呵护梦想,认同《中国式相亲》的年轻人就会越来越多,当然,“爱情至上”“个人奋斗”会被他们偷偷珍藏当作一剂解痛的鸦片。
其他文献
  文章介绍了目前中草药调剂的现状、相关法律法规及环境设施,分析了中草药调剂药师的资质、职责、培养及相关基本技术技能。重点阐述了药师在中草药调剂与药学服务中的职责
本文主要是对锂电池电动汽车火灾的特点和锂电池电动汽车结构的进行简要的分析,并且对锂电池电动汽车的灭火救援技术进行了重点探讨,旨在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更好发展.
  不少中西药配伍后可以增加疗效,减少药物毒副作用,但也有一些中西药配伍后出现疗效降低或增加毒性现象,所以药物的相互作用影响问题不容忽视。文章就作者收集到的和工作中遇
初中是学生学习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初中班主任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情况,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初中学习阶段。班主任在平时工作中,应该注意沟通技巧,重视
  由于中药材市场的陈旧的管理模式和它形成的不良基础,致使中药材市场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管理效果时好时坏,不能有效的保证中药材的安全和质量。从近年来中药材市场的抽检
急性对甲苯胺中毒二例报告郑创亮张伟康陈刚1995年7月17日15时许,某公司6名搬运工将货物“甲磺胺”从列车厢搬运入库。其中两人未使用任何防护用品,并赤裸上身进厢内搬货,发现有两桶泄漏,操
文章以重庆旅游职业学院为例,剖析高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和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提出丰富课程形式和教学模式、发展民族文化传承基地、试行“1+X+1”制度、编写民族文化进课堂
  中药基础理论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认为每种药物都有自己的药性。中药治疗是在阴阳五行理论的指导下,按照四气、五味、升降沉浮、性味归经等药物的特性,发挥其治疗作用,从而
《易经》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就是精神,器就是物质,两者必须平衡。人类几千年来都被这两者撕扯着,也一直在做平衡的努力。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中国曾经
促进学生就业是高校辅导员的重要工作之一,文章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从择业观、生活规划、职场技能以及相关法律学习四个方面指出不足,并且针对这四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