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诗意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ws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以为,芦荻花开,时光忘却驻足等待,自去追逐它的繁华、它的远方。千百年前那种诗意的文化,在岁月的转角渐行渐远,为众人遗忘,却为我所信仰。
  不知何时起,我对文字有了执著。像是前世未了的宿缘,留着今生用一世来偿还。
  最早的时候,原是单纯地为诗中意境所吸引。仿佛在那个清晨,东方既白,天边最后一颗星子也将没入隐约的晨岚。彼泽之陂,春走夏留。塘里的荷花都绽放了,塘边的蒲与兰草,也都绿意迸发。四周氤氲着淡淡薄雾,红与绿在其中一隐一现。当第一缕阳光照在露珠上,折射出透亮的晶莹,便成了朦胧画面里的几点清晰。
  我就站在这样的池塘边,站在遥远的诗经年代,吸进自然的清香,吐出的,也是芬芳。无需锦衣玉食,无需高车驷马,只是在这样的情境中,静立一会儿,已是十分好了。
  印象中乡下外婆家的夜晚,大抵也是诗意横生的。
  常爱避开众人,当夜色降临时独自上楼。捧一杯香茗,以茶代酒,学着古人对月而饮。轻吹一口袅袅热气,它便向两边晕开,继而又悠悠然上升。月光温柔地映衬着天地,让人不禁想知道,几百年前的月色,是否也是这般令人心醉。在这样的夜晚,一切喧嚣,都是罪过。风吹得墙上阴影摇曳,偶尔几只流萤飞过,半明半昧。
  无言夜,海天冰轮,明星煌煌。
  我的思绪,也缓缓飘散,漫溯在这时间的长河。多少年前,也是这轮月,引发了文人骚客万千遐想、万千感悟。而今,月又是穿越了多么漫长的时空,来与我相见。想起仓央嘉措的那句“第一最好是不相见,如此便可不至相恋”,只得轻叹,世间相逢,多是命中注定,又岂是这般容易掌控?那么,千里共婵娟吧,与诗意,与古人,与自己。
  后来,慢慢地长大,了解了些许历史背景。再读诗文,为其中纯粹的至情至性痴迷。现代社会的雕凿和附会,为我们增添了不少言不由衷的话语和笑容。于是乎,我们中的大部分,习惯了伪装,习惯了隐藏,仿佛只有自己的心房,才是情感唯一安全的储存仓。我们看似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实际上都做了那株叫独活的植物,在自己的河边,遥望着彼岸的炊烟。
  可古时,诗人们却勇于释放自己最真切的情感。快乐了,就叔兮伯兮唱吧,众人相和,无关世故人情;想念了,就采撷些红豆吧,此物最是相思;悲伤了,就痛快淋漓地哭一场吧,总有青衫因泣湿。他们像是一棵棵参天之树,头顶苍穹,脚接大地,不论四季更迭,年轮渐长,永远能展现各自的生姿。他们因贴近自然而充满野性,他们因敬畏自然而更具灵性。而我们,自称掌握了更多知识和技术的现代人,为什么只是蜗居于防盗门后这一间小房,对着电子产品做些廉价的哭笑呢?
  岁月依旧长青,是我们将它蹉跎。我们追求着生产效率以及物质上的灯红酒绿,而那些诗意的文化所表现出的美好,却总是被抛诸脑后。文字背后的光阴不可重回,我想我们能做的,唯有为麻木已久的心,增添一道与诗意相接的门。让感官渐渐复苏,让单纯的人性再次显露,而那些功利的笑颜冷语,与重金属般的冷漠防备,则应减得少些,再少些。
  一生只是在有限而短暂的时光里,做一场结局已定的梦。既是如此,何不让生命如昙花一现、流星划月呢?多听一阕古曲,多看一缕桑烟,即使做不到闲云野鹤,做不到徐志摩的雨后等虹,也能在寻常的岁月里,与诗意的美景不期而遇,与真实的自我对酒当歌,把一段烟火日子过得活色生香、落落大方。
  是的,让我们去信仰诗意吧。就像我,终是两相增减,两相恋。
  ‖江蘇省宜兴市实验中学‖指导教师:顾亚琴
  你的信仰是什么?很意外的,作者给出了这样的一个答案——信仰诗意。说是意外,但细细想想,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答案!在当下,当大多数人的脚步都匆忙得不能再匆忙,唯有作者感悟到: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漫步在时间的长河里,古代的人生活得是那样踏实而惬意,他们用歌唱表达快乐,用红豆诠释思念,他们贴近自然而又敬畏自然,不论四季如何更迭,他们就像一棵棵大树般,永远能展现着各自的生姿。可眼下的我们呢?掌握了更多知识和技术的现代人,为什么只能蜗居于防盗门后这一间小房,对着电子产品哭笑呢?说到底,不是岁月蹉跎了我们,而是我们蹉跎了岁月,过分地追求速度、追求效率的生活习惯,早已让我们忘了一朵花是怎样开的,一片云是怎么飘的,一场雨是何时停的,长此以往,我们的心灵变得干枯且无色。所以,醒醒吧,从现在开始改变吧,尝试慢一点,听一阕古曲,看一缕桑烟,如此,在寻常的岁月里,你就会与诗意的美景不期而遇。
  【适用文题】信仰;诗和远方;总有一些美好不期而遇……(鸣燕)
其他文献
夜色阑珊,天鹅湖畔静谧悠远;生命尊严,天鹅舞曲心中回响。  观芭蕾舞剧《天鹅湖》,心竟被黑天鹅所触动,震撼于她的高贵优雅,更迷恋于她突破传统的自信、勇敢。  音乐声徐徐响起,剧场一片寂静,我和其他观众一样,期待着白天鹅的柔美出场。木管乐器在竖琴的伴奏下演绎着白天鹅的优美高雅,同时也呜咽出白天鹅内心的怯懦与不安。白天鹅是典型的传统公主,随着哀伤凄婉的琴音,白天鹅缓缓抬起颀长的脖颈,举手投足间满是优雅
【中考真题】  端午节,奶奶像往年一样送来了端午食品——绿豆糕,你却不领情,对奶奶说:“这是你喜欢的,不是我喜欢的。”事后,这事引起了你的联想和深思……  请以“你的和我的”为题写了一篇文章,向校刊投稿。   【文题解读】  南京市今年的中考作文题采用了“引导语 全命题”的形式。在引导语部分,命题者先给出一个具体情境“奶奶端午送绿豆糕”,可“我”却不领情,原因是“这是你喜欢的,不是我喜欢的”。很显
《三国演义》里的曹操,最初对于战胜强大的对手袁绍,心里没底。谋士郭嘉纵论兵事,提出“曹操十胜”。其一就是:“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意思是,袁绍喜欢繁文缛节,把人生搞得很肥胖,行动不便,不够灵活,而曹操简洁自然,没有很多负累。大道至简,简是胜的法则。  战争的结果,正如郭嘉所言。其中一個值得玩味的细节:在丢弃的官渡大营,袁绍的营帐里,竟然有许多字画、古玩、金石、玉器。袁绍一贯以风雅自诩
在长城,我们是否听见了大青砖的呐喊?在鸣沙山,我们是否听懂了大荒漠的吟唱?在秦陵,我们是否听清了兵马俑的交谈?  一只新石器时代笨拙的陶罐是静默的,但我们可以倾听到猎人们的谈笑风生,因为在这些易碎的陶罐上附着了远古的录音。它不单是盛水的器皿,也不啻是珍稀的文物,古人留下陶罐的同时,也留下了其精神密码和文化芯片。  智慧的人类将原本不着痕迹、不显形影的灵魂注入音乐、文学、雕塑、绘画、建筑和自己日常所
乌云飘过,天色瞬间明朗了,最后几片黄花被积水冲下,我抬头去寻黄花的根源,那棵树沉默伫立,长着许多黝绿苍翠的快乐的叶子。  树冠来回摇摆,一大团绿色仿佛一个丰茂的小山丘。叶子宽大颀长,从枝头垂下来,仿佛一条条倒悬着的鱼。鱼的嘴巴微张,鱼的尾巴微翘,它们是刚刚在雨中洗过澡吧。阳光斜照下来,炫丽的光斑在其间闪烁,凝聚成一大片高贵的黄金色。我忽然想到,在卡尔维诺的书中,年轻潇洒的男爵从树上走下来,在藤蔓中
那舞台,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舞台上整齐的动作,洋溢着我们的欢乐、我们的汗水。手臂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伴随着飘荡的歌声戛然而止。刹时,灯灭,表演结束。  这是我们青春的故事。  那仿佛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我们决定用这样一种方式参加元旦汇演——杯子歌。依稀记得那杯子的律动好似一个充满活力的鼓点,我的心不自觉地被牵动了,也跟着律动了起来。  于是我们开始练习这简单的两小节。拍一次手,再拍三次桌子,然
我的母亲,大概是那种从小到大都长得差不多的人,人到中年的她,在我的眼里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或许是美术老师的缘故,她喜欢拍照,确切地说,是被拍。  QQ头像上挂着她不知多少年前的照片。我和父亲的拍摄技术却不容乐观,翻看此前的照片,多半是糊的,肤色也会忽亮忽暗。母亲往往会自嘲:“这张还是欧洲人,下张就变成非洲人了。”虽如此,她也只是悄然删去,留下为数不多的、幸存的美照。好在摄像技术的发展,减轻了
寄情于景,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寄托在景物描写之中,这种写法,看似写景,实际上却是抒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寄情于景,是抒情散文创造意境的重要手段,也是叙事类作品刻画人物、展示情节、描写环境的常用方法。我们中学生在写作记叙文时,有时为了表达情感的需要,需要抒情,而借景抒情不失为一种常用的好方法。  借景抒情,常用的笔法有三种,即移情入景、景中藏情和借景抒情。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
前些日子旅游,在车上翻看杂志,朋友悄悄把那个场景录了下来,过后放给我看。  一个男孩捧着书,靠着椅子,悠闲、散漫,他时不时用自己沙哑的嗓门轻笑几下,并不悦耳,却有一种名叫“快乐”的气息随之散开,飘浮在空气中,甚至都能从手机屏上溢出来。他有时神情严肃,有一种叫“紧张”的气息散开,如铁块般从手机中全方位横飞出来,看得人忍不住一闪一躲,怕被什么砸到。他有时神情惋惜,一种叫“伤感”的气息便如凉水般喷涌出来
悬崖当前,那些体积、重量庞大的动物会心生恐惧——赶紧止步。然而,蒲公英的种子纵身跃下悬崖,会由此发现一個新的天地,然后扎下根来,开花,繁衍。一粒尘埃、一枚羽毛,也会获得重新起飞的机会。我喜欢看这些轻微、渺小的事物,在巨大的危险面前起舞、飞翔。  (小宝摘自2019年1月3日《广州日报》)  编辑/关晓星